汽勢Auto-First|梁樹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產銷情況顯示,5月汽車產銷正在明顯恢復,但是依舊難以挽救今年前5個月整體市場的大幅下滑。數據顯示,5月份累計生產新車218.7萬輛,環比增長4.0%,同比增長18.2%;5月車企累計銷售新車219.4萬輛,環比增長5.9%,同比增長14.5%。今年1—5月份,車企累計產量為778.7萬輛,同比下滑24.1%;車企累計銷量為795.7萬輛,同比下滑22.6%,儘管仍與去年同期尚存明顯差距,但是降幅較1—4月有著非常明顯的收窄幅度,分別為9.3個百分點、8.5個百分點。
汽勢Auto-First注意到,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5月份國內汽車產銷主要呈現出三個增長、三個下降的情況。
三個增長
第一個增長是指產銷增長,這點文章開篇已經提及,5月汽車產銷分別為218.7萬輛和219.4萬輛,環比增長4%和5.9%。在汽勢Auto-First看來,之所以能夠在產銷層面迎來環比增長,一方面是伴隨著車企的逐步復工,產能得到大幅提升;一方面則是疫情催生消費者對汽車的剛需,或此前有購車計劃,但卻因疫情造成計劃推遲。
車市整體銷量出現大幅增長,並非體現在單一品類車型,而是商用車、乘用車兩大品類車型均取得大幅增長。其中,在商用車層面,5月份累計銷售新車52.0萬輛,同比增長高達47.7%,增量趨近於去年同期半數。值得一提的是,在商用車市場,各品類貨車在5月份累計銷售新車49萬輛,增幅達53.2%。
此外,乘用車領域,5月份累計銷售新車167.4萬輛,同比增長7.0%,這也是車市進入「寒冬」之後首次扭轉下滑頹勢,並出現大幅增長的月份,但這並不意味著乘用車市場已經禦寒成功,疫情期間積壓的剛需性消費得以釋放才是主要動因。
聚焦至乘用車不同的細分市場,轎車車型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幅為-0.9%,SUV車型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幅為20.1%,MPV車型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幅為-24.6%。三大品類車型細分市場中,僅SUV車型細分市場取得正增長,但增幅較大,而MPV車型細分市場下滑幅度較大。
三個下降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儘管乘用車市場銷量實現「扭虧為盈」,但在這167.4萬輛的累計銷量中,中國品牌乘用車僅貢獻了57.1萬輛,儘管取得了同比增長0.4%的微增,但所佔市場份額僅為34.1%,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
需要注意的是,在去年車市「寒冬」之中,國內車市下行態勢顯著,但豐田、本田、日產等日系品牌卻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而在今年疫情穩定之後,不少合資品牌依舊錶現搶眼,甚至曾一度低迷的長安福特也取得了同比增長229.0%的大好成績。合資品牌勢頭迅猛,中國品牌乘用車在今年依舊呈現下滑之勢,但從1—5月累計市場佔有率下滑幅度來看,5月份已經較此前有所回暖。
在汽車出口領域,5月份各大車企累計出口新車4.9萬輛,環比下滑30.3%;同比下滑37.4%,其中乘用車出口量較去年同期下滑36.2%;商用車出口量較去年同期下滑40.2%。在汽勢Auto-First看來,之所以國內產銷同比增長而出口量同比大幅下滑,截然不同的局面正是由於國內外疫情局勢所致——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截至發稿日國內現有確診患者僅為120人,而國外現有確診患者超過330萬人,南美、俄羅斯等國內汽車主要出口地區均為疫情重災區,當地生活還未恢復常態。
第三個下降體現在新能源車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5月份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別為8.4萬輛和8.2萬輛,同比下滑幅度分別為25.8%和23.5%。具體而言,純電動車市場5月份累計銷售新車6.4萬輛,同比下滑25.1%;插電式混動車型市場5月份累計銷售新車1.8萬輛,同比下滑16.1%;燃料電池細分市場5月份累計銷售新車42輛,同比下滑86.7%。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7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之後,新能源車市場便開始出現大幅下滑,跌幅遠超過國內汽車市場總體跌幅,而如今中國車市累計銷量已經回暖之後,新能源車市場依舊繼續走低。汽勢Auto-First注意到,作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領頭羊,比亞迪旗下新能源車型受到的影響最為強烈,曾經月銷逼近7000輛的唐新能源如今月銷量僅為千餘量,市場有多殘酷可想而知。儘管新能源市場持續低迷,但特斯拉自國產之後銷量持續居高不下,Model 3月銷頻頻破萬,並連續坐鎮新能源車市場銷冠。
汽勢觀:對於5月中國汽車產銷情況而言,無論是車市總體,還是商用車、乘用車市場均呈現增長態勢,似乎國內車市已經有望找回狀態。但無論是從自主品牌乘用車所佔市場份額縮小、汽車出口量下滑,還是從新能源車市場的持續低迷來看,一個尷尬的狀態在於,即便車市「禦寒」初見成效,但自主品牌也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