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宜賓9月10日訊(楊玉林 攝影報導)「趕快,這批蜂蛹需今天發送到雲南。」在宜賓縣喜捷鎮新河社區掛燈組鑫蛹胡蜂養殖基地,該養殖基地負責人洪峰正在催促大家把剛收的胡蜂蜂蛹打包發往雲南。近日,秋後涼爽的天氣,在喜捷鎮新河社區到處都能看到繁忙的景象。
胡蜂養殖基地 |
今年洪峰的胡蜂養殖合作社預計實現產值超過300萬元,並通過「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宜賓縣200多戶貧困戶養殖胡蜂直接為貧困戶帶來30多萬的收益。洪峰和兄弟洪偉在以前也是一心準備外出務工闖出天地。
「突然發現家鄉的山好、水好、人也好,便開始探索在家鄉就能發展的道路。」洪峰說,通過改良技術和社區的支持,在3年內實現了胡蜂酒、胡蜂王、胡蜂毒、蜂蛹、胡蜂房等系列產品的產出,實現了留在家鄉的發展夢。像洪峰一樣回到新河社區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如今新河社區通過積極培育經濟主體,引領全村走上綠色產業發展之路也取得了明顯成果。
「靠著養青蛙和養牛,今年純利潤超100萬元。」在新河社區的一青蛙養殖基地養殖戶侯永林笑著說,自己是東北人,來到這裡開啟二次創業,就是喜歡這裡的山山水水。侯永林今年63歲,以前是一名獸醫,2016年自己做了大膽的決定,把全部積蓄拿出來投資在了新河社區,成立了合作社。自己也得到了社區3萬元種子基金,如今合作社主要養殖青蛙和肉牛。
近日,多批來自宜賓市區餐飲店的採購商集中對侯永林養殖的青蛙進行了考察,發現其養殖的青蛙品質好,青蛙生活環境也好,不少餐飲店老闆現場便籤訂了供貨協議。
宜賓市內多位餐飲店主到青蛙養殖基地考察 |
「雖然受市場影響,但青蛙依然銷售了近20萬元,存欄牛最高峰的時候170頭,如今已經賣得差不多了。」侯永林說,今年估算利潤在100多萬,明年還將繼續擴大。
「通過集體經濟入股上河壩組成立草莓採摘園,柑橘園,大河壩組村民自籌資金建立了種養殖合作社,元壩組形成了特色水果種植,青蛙、龍蝦養殖產業,青龍組餐飲、水果、青蛙種養殖等產業不斷發展,形成了新河社區每組有產業,每戶有分紅的方式。」新河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宗銀說,產業有了、村民富了,這樣才會有更多外出務工的人回來,村裡才會聚集人氣、興旺產業,這樣才能建設我們更加美好的新農村。
新河社區在宜賓縣的相關政策和支持下獲得了集體經濟項目資金達到了100萬,種子資金10萬元,這些資金也為當地村民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同時吸引了外來有創業夢想的人。
在新河村村兩委積極爭取上級政府的支持,先後打通斷頭路、致富路,千方百計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如今道路形成了環線,距離城區也只有半小時車程,讓我們的紅提不用愁銷路。」元壩紅提採摘園負責人李逢林說,今年紅提豐收有望實現產值60萬元。
「如今外來種植果樹的,外來搞養殖的、餐飲的也越來越多,同時產業的不斷發展也使得新河村形成了產業帶,2017年成為了縣市四好新村,目前正在爭取創建省級四好村。」徐宗銀說,新河村正在實現鄉村轉型升級,實現旅遊富民、產業致富,讓村民過上少有所樂,老有所養,文明富裕,安居樂業的小康生活。
據悉,2017年以來,宜賓縣喜捷鎮新河社區轉變村民觀念,調整產業結構,憑藉緊鄰宜賓市區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如今已經形成集休閒、娛樂、體驗觀光的綠色產業路,也使得該社區成為宜賓縣鄉村振興的一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