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 試論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試論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劉式今 《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4期第63—70頁 作者認為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並不局限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也具備了文化發祥的條件。
-
中國原始聚落形態與文明起源的路徑,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問題
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問題始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郭沫若開其端。他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徑直稱該書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續篇。就是說,是接著恩格斯的書寫的。所謂「接著寫」,就是以恩格斯的研究方法為指導寫出恩格斯「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國的古代」。
-
賀雲翱: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與三位考古大師的殊途同歸
國家文明形態的起源及其運動機制研究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為此,許多學科都高度關注這一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就是享譽世界的名著。考古學作為研究世界人類不同族群在不同區域的文化及文明事象起源的優勢學科,當然也對國家文明形態起源的問題有著獨特的學術敏感性和自覺性。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但是,因為腐敗的清王朝剛被推翻不久,積貧羸弱的中國極度落後,造成了當時乃至此後相當長時期內國民心理特別是知識分子心理極為脆弱,認為中國什麼都不行,甚至懷疑中國數萬年文明歷史的價值。在此思潮下,以砸爛孔家店,全面反思並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疑古派」產生了。
-
中國文明的起源簡介
中國文明作為龐大的集體人格,是什麼時候起源的呢?字裡經典 中國文明的起源起源因為太遠,所以缺乏考證,如詩如夢,所以交給如詩如夢的人從考古現場抬起頭來,告訴我們一些簡單的結論。對於早期,朦朦朧朧地分三個印象。
-
服飾為何能成中國文明的重要因素?從經濟原因論服飾對文化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服飾為何能成中國文明的重要因素?從經濟原因論服飾對文化的影響!一,文明起源的諸多因素和服飾成為因素的原因1.1文明的諸多起源在說明論述服飾是文明起源的因素這個問題之前,要先說下什麼是文明起源因素。
-
民族主義的起源及其在日本與中國跨文明的傳播
三者若有不同之處的話,便是:蓋爾納和安德森強調現代化這一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因素,而史密斯則把重點放在民族主義和民族的「原生材料」—— 族裔上。在這三大理論問世幾年後,蘇聯的解體不僅引起了東歐的劇變,同時使盛行一時的蘇聯研究轉向了民族主義研究。截至九十年代中期,有關民族主義的個案研究在政治學和社會學領域裡風靡,眾多學者對民族主義研究趨之若鶩。
-
超級工程:文明起源的中國標準——從石峁說開去
【守望家園】 作者:卜 工(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三十年前,紅山文化遼寧牛河梁祭祀聖地的發現與發掘,為文明起源「滿天星鬥說」的理論提供依據,拉開了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多樣性研究的帷幕;神木石峁古城的發現與研究,是否也能夠開啟新思路
-
日本學者視角中的中國文明 ——《中國文明:農業與禮制的考古學》述評
中國文明起源和中國早期國家形成這兩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界和公眾關注的熱點,可以列舉出的專著就包括夏鼐《中國文明的起源》、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陳星燦和劉莉的State Formation in Early China、韓建業《早期中國:中國文化圈的形成和發展》、許宏《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編《聚落演變與早期文明》等,
-
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起源:世界最早水稻在哪
演講人:王巍 演講人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課題組長。致力於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過程研究以及環境變遷與人類生活方式及文明演進關係研究。
-
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的四大巧合,世界文明或有共同起源?
人們在讀這兩大神話體系故事的時候,不難發現一個問題,似乎它們很多相似的故事,只是很多人一時說不清楚,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盤點一下,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的四大驚人巧合,其中或許蘊含著某些秘密。一、起源,古希臘神話中描述,世界最初的狀態是一片混沌,既沒有天沒有地也沒有萬物,混沌是很多文明神話的開端,在中國神話的含義是,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混沌就是宇宙最初的狀態。二、造人,混沌開闢之後有了天地和萬物,但是沒有人,人是怎麼來的呢?
-
學術引領 | 歷史課標解析與史料研習叢書•中國古代史——早期中華文明
一、揭開文明的神秘面紗(一)文明的內涵探討中國古代早期的文明及其起源,王震中在《中國文明與國家起源研究中的理論探索》(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年第3期)一文中認為,首先必須對「文明」的含義有個明確的認識,然而有關文明的概念卻眾說紛紜。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2019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前沿教育高峰論壇上,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關於「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的學術報告,轟動了整個會場。在這次大會上,還成立了以杜鋼建教授為會長的「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
-
埃及文明與中國文明
關於這本書的成書年代,大概應該是在商周時期。記錄的大多數都是上古的地理信息。關於這個信息個人應該認為是真的。寫的應該就是華北一帶。比如東海,北海,南海的論述。跟山東半島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有些人卻把山海經擴大化。一直擴張到埃及。並說埃及文明是夏朝。這點就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了。三皇五帝都在,怎麼夏啟就變成了埃及的法老啦?
-
歷史學家湯因比:中國文明與日本文明是母子關係
這是他進行各個文明比較研究的出發點之一。 而各個文明,在他看來是可供研究的基本單位,是他小處入手的對象。這就為歷史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他從中挑出26個樣本,覆蓋縱橫歷史的所有區域,其中21個是正常的文明,5個是停滯的文明,這些文明多數有親緣關係,存在母體與子體的關係,比如古代中國文明就與古代朝鮮文明、日本文明是母與子的親緣關係。
-
文明源於中國,還是西方?學者們這麼說!
關於文化起源的研究,中西方各執一詞,目前分為兩大流派,一派堅持「中華文明西來說」,一派堅持中華文明是世界文化的原點,但核心一點,越來越多的學者堅信世界文化同源。眾所周知,遠古時期在全世界主要有四大文明,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華夏。
-
特別推薦·戴向明:文明、國家與早期中國
與早期國家起源題目下的研究相比,近些年有關「最早中國」或「早期中國」的討論更加熱烈一些。早期中國的含義比較寬泛,但近年考古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早期中國的形成問題上;最早的中國則是特指「中國」的起源,此問題包含在前者之中。這方面的討論爭辯在學界和公眾當中都引起了相當多的關注。首先還是要對「中國」這個概念有個基本界定。
-
岡田英弘:日本文明的歷史意識是在與中國文明的對抗中形成的
滿蒙史研究博大精深,非筆者所能了解,不過,作為積極的言論人,岡田還寫下了一些論述其歷史思想的通俗著作。筆者手頭的《歷史是什麼》(『歴史とはなにか』,文藝春秋社,2001年)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岡田對何謂歷史的見解,他對中國史與世界史的看法與構想,同時或許也可一窺其歷史研究與其政治立場的關聯性。
-
歷史闢謠:印第安人真的起源中國嗎?謠言
▲奧爾梅克文明文物並且美國紐約《世界日報》1996年11月1日報導:中國商學專家陳漢平,在9月舉辦的美洲奧爾梅克文明展覽中,驚奇的發現一件 1955年墨西哥出土的拉文塔第4號文物的玉圭,上面刻有4個奇怪的符號,經過他的研究,他認為這4個符號是是3千多年前中國商代的甲骨文。
-
孫皓暉: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總序
它的文明史基本理念是: 世界文明並不是以西方文明為軸心發展的,而是多樣化地有差異地發展的; 在文明生長時期與此後相當長的古典時期,各個地區、國家的文明都是獨立發展的。這種獨立發展的古典文明,有五個被作者列為專章論述的基本類型: 歐洲大陸文明、中國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世界遊牧文明。其三,美籍德國學者卡爾·A. 魏特夫的《東方專制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