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顛覆認知的科學理論被科學家證實,每一個都讓人們感到神奇

2020-12-17 探索宇宙說

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開始一步步認識這個世界。在古人的眼裡,這個世界充滿著各種神奇和恐懼,由於缺乏對世界各種事物的認知,古人對很多的大自然現象都充滿著恐懼和敬畏,於是有了不少的神話傳說,認為這些大自然現象和規則都是神在背後操縱。

隨著人類走進文明時代,不斷的發展,我們走進了科學的殿堂。在科學的世界裡,我們開始初步真正認知這個世界,世界萬物以及一切的規律,都可以在科學的知識海洋裡找到答案。

人類在進入科學時代之後,提出了不少的科學理論,有的科學理論已經被我們證實,有的則還在繼續探索中。其中有五個科學理論明明已經被科學家證實,可是卻讓很多人難以接受,這是為什麼?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個這五個讓人們難以接受的科學真理。

一、量子疊加態,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包括宏觀和微觀,我們能夠看到的世界是宏觀世界。而在宏觀的背後還有一個我們看不見的微觀世界。上個世紀,科學家就發現了微觀世界的存在,提出了量子力學理論。

量子力學是研究探索微觀世界的一把鑰匙,當科學家走進微觀領域之後,發現了不少神奇,顛覆我們認知的理論。量子力學的很多科學現象理論跟宏觀理論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顛覆宏觀理論的,比如疊加態。

疊加態是指一個量子系統的幾個量子態歸一化線性組合後得到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在宏觀世界中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幾種狀態,在量子力學中卻可以同時疊加存在。比如上和下,左和右,前和後,生和死等,這些在宏觀世界完全對立的狀態,只能在同一時間存在一種,可是在量子力學中,它們卻可以同時存在。

有關疊加態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就是雙縫幹涉實驗,相信每一位朋友上高中的時候都做過這個實驗。在實驗中,兩條狹縫上都留下了這個電子幹涉過的條紋。一旦我們用專門的儀器觀察電子進行,幹涉條紋便消失了。

對此的解釋是這樣的:當我們不進行觀察時,電子具有波動性,因此能彌散開來,留下條紋;一旦我們展開觀察,就有一個光子撞擊了這個電子,這個電子便具有了確定的位置,呈現出粒子性。

單一光子竟然能夠自我幹涉,從而出現兩條幹涉條紋,這就是疊加態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通過實驗,我們的確證明了量子疊加態的真實性。可是這樣的結果卻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它告訴我們在量子世界中,生命的生和死是可以同時存在的,這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二、量子隧穿效應,量子疊加態讓我們見識到了微觀世界的神奇和神秘,而在量子力學中,還有一個現象同樣讓人們難以接受,它就是量子隧穿效應。

在量子世界中,微觀粒子能夠穿入或穿越其它的物體,這種神奇的現象只在量子力學中發生,在經典力學裡,是不可能發生的。這樣的科學理論告訴我們,從理論上為講,我們也可以穿越牆壁。

要知道,宏觀世界的物質也是由粒子組成的,比如人體就是由大量的微觀粒子組成。如果粒子能夠自由穿越物體,那由粒子組成的人體應該也能夠穿過牆壁。理論上的確如此,可是在宏觀世界中,卻沒有發生過這樣的現象。

這個結果讓很多感到迷茫,既然量子力學中存在隧穿效應,粒子能夠穿越物體,那麼由粒子組成的物體為什麼不可能穿越牆壁?這其中的奧秘科學家也很難給出確定的答案,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是,在宏觀世界中,物體穿越牆壁的概率並不為零。

也就說,從理論上來講,我們是有可能成功穿越牆壁的,可是由於這個概率太少了,小到微不足道。所以即使你嘗試穿牆千萬次,也不大可能成功。它只是量子力學中的正確科學理論,而在現實宏觀世界中卻並不怎么正確。

三、永恆運動,站在正常的角度,這個世界不存在永恆。可是牛頓第一定律卻告訴我們,永恆的運動理論上是存在的。我們都知道,運動的物體需要一個外力來進行驅動,只有有了外力的注入,物體才有能量能夠向前運動。

汽車的驅動力來自於它的發動機,籃球向上拋動的驅動來自於我們的雙臂。這是外力驅動下的運動狀態,如果一個運動著的物體沒有了外力驅動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它就會永遠的勻速直線運動下去。

一個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它將會永久處於靜止狀態,不會移動。比如一個蘋果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將會永遠靜止在桌子上不動。

牛頓第一定律允許這種永恆靜止,永恆運動狀態的存在,這也是不少人研究永動機的理論基礎。可在現實當中,永恆的運動是不存在的,因為在宏觀世界中,粒子是不可能絕對靜止的,它們永遠處於運動狀態。

靜止不動的蘋果,它的內部粒子仍然處於不斷運動狀態,而不是絕對的靜止。粒子在運動,那麼由粒子組成的蘋果應該也是在運動,可是我們看到的卻是靜止在桌面上一動不動。這種相悖的情況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四、光速恆定論,對於光速,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宇宙中的最快速度就是光速。如果不考慮宇宙本身的扭曲和膨脹,光速絕對是宇宙最快的速度。

光速還有一個特徵,那就是永恆不變,不管是什麼樣的運動狀態和方向,光速始終保護每秒30萬公裡,不會多一點也不會少一點。在不少人看來,如果我們乘坐的飛行器速度達到了光速的30%,那麼在這個速度過程中,從飛船上發出一道光,那麼這道光的速度應該是光速加上30%光速。

可是在現實中這樣的事情不存在,30%光速飛船發出的一道光,它的速度仍然是每秒30萬公裡,不會超過光速。近百年來,科學家做過很多有關光速的實驗,最後的結果都證明,光速是絕對恆星的,而不是因為任何的參考物而發生改變。

五、姆佩巴效應,在同等質量和同等冷卻環境下,溫度略高的液體在其與該冷卻環境直接接觸的分子將比溫度略低的溫度下降得快,若其冷卻環境能始終維持一致(溫度不變)的冷卻能力,則溫度高的液體將先降至冷卻環境溫度,若溫度低於該液體冰點則高溫液體先結冰。

我們舉一個例子,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同時放入冰箱,哪一個會先結冰?在我們日常的思維中,應該是冷水最先結冰,那麼這是絕對的嗎?科學家用大量的實驗告訴我們,結果不是絕對的,有可能熱水會比冷水更加快速結冰。

姆佩巴效應雖然被科學家通過實驗得到了證實,但是卻讓很多人難以接受。這種反常的現象科學家也曾經做出過很多解釋,可是這些解釋卻難以讓人們信服,目前它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當然,姆佩巴效應只是一部分現象,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冷水還是比熱水先結冰。

通過以上五個科學理論,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還是非常少的。雖然我們走進了科學時代,掌握了不少的科學理論,但是對於科學的認知,我們仍然非常低級。很多的科學現象仍然讓我們感到困惑和顛覆。只有不斷努力發展科學,才能夠得出更多的科學理論,對物質,對世界有更多的認知。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界有哪些已經被證實,卻又讓人們難以接受的科學理論?
    所以有人稱科學的終點有可能就是神學。科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各種科學理論,正是先有科學理論,才有後來的科技實現,才有不斷的科技產品出現。人類文明從文藝復興開始,各學科開始分家,於是有了物理,化學,數學,醫學等各個學科的出現。而每一個學科中,都有相關的基礎科學理論支持,比如物理學中,有牛頓力學。這些科學理論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可是它們都能夠很快被人們接受。
  • 10個或許可以顛覆人們世界觀的科學有趣冷知識
    在人類不斷的追求中,你或許每一年都能夠看到科學界的新思想誕生,發現了讓人感到驚訝的新的知識,這些科學知識不但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也顛覆了原有思維裡對世界的一些認知,這可能就是科學的魅力,永遠不會是故步自封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的思維也需要不斷的提升,那麼小編今天來聊聊,10個或許可以顛覆人們世界觀的科學有趣冷知識
  • 一個顛覆人們認知的理論,可能引出全新的時間概念
    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的外星文明,那麼不同的文明,對於時間的定義可能都不一樣,那麼你說,哪一種定義才是正確的?科學家自然也不會將人類定義的時間看成是宇宙時間的本質,時間的複雜和神秘遠遠超過空間,愛因斯坦曾經說時間可能並不存在,只是人類潛意識的一種幻想。可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科學認知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時間是真實存在的,它並不是人類幻想中的事物。
  • 盤點被證實是錯誤的8個科學理論!
    人們喜歡關注偉大的科學理論。的確,正是這些偉大的理論使我們對世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但並非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確的。雖然許多理論在當時很流行,但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然而,它們仍然是科學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理論已經存在了大約2000年。當時,人們認為肥沃的河泥可以生青蛙,發黴的穀物可以生老鼠,腐爛的肉可以生蛆。17世紀,義大利醫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用第一個對照實驗來駁斥亞里斯多德的自然發生理論。他把肉塊分別放在開瓶和閉瓶裡,發現只有開瓶裡的肉有蛆。兩個世紀後,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證實,自然發生理論不能解釋細菌生長的現象。
  • 有科學家給出一個數字,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
    在科學家的眼裡,非常有規律的宇宙都逃不出科學的範疇,測量宇宙的重量看上去無法做到,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和方法,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重大發現。去年,來自美國的一位科學家聲稱自己得出了宇宙的重量,而且這個重量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位科學家得出的宇宙質量必然是一個大到不可思議的數字。可是這個數字公布之後,卻讓人們大吃一驚,直呼不可思議。
  • 幾個已被證實的科學理論,讓人無法接受!
    幾個已被證實的科學理論,讓人無法接受!一、光子的波粒二象性。Thomas Young在百葉窗上開了一個小洞,用一張紙蓋住,並在上面戳個小孔。光能通過這個小孔穿過。他還用一面鏡子反射透過的光線,然後再用另一張紙片,使這束光從中間被分成兩條。最後,神奇的條紋,陰影與光線間隔。
  • 現代科學還無法解釋的5種現象,每一個都讓人們感到迷惑和不解
    人類在5000年前出現了文明,在數百年前走進了科技發展的時代,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也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不斷探索和研究,在科學力量的幫助下,一個一個謎團被破解。可是無法破解的謎團仍然要遠遠大於已經破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下,現代科學還無法解釋的5種現象,每一個都讓人們大開眼界同時又感到困惑。
  • 2017年哪些科學問題讓科學家充滿期待又感到恐懼
    在精神上、社交方面以及心理上幫助人們保持活躍,吃更健康的飲食和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都可以減緩認知衰退的速度。2017年,相關研究有望取得更多發現,以支持人們抵抗痴呆症的侵襲。3.樸茨茅斯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講師凱倫·馬斯特斯(Karen Masters)我非常期待下一輪引力波試驗的結果。
  • 7個神奇的現象對科學家們來說,仍是個謎,目前科學也解釋不了
    甚至有一些現象是科學還不能解決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動物遷徙我們知道,許多鳥類和動物都有遷徙的習慣。但這對於科學家來說,是一個疑惑,為何這些動物能沿著同樣的路線行走,而且幾乎不會偏離路線,是什麼驚人的導航技巧使它們能夠順利到達目的地呢?
  • 顛覆認知,不一樣的學習方法
    加深記憶提高學習效率的三個方法第一個就是睡覺,非常顛覆認知的一個辦法。腦科學家認為睡眠可以鞏固我們的學習成果,或者說睡眠本身就是人們學習的過程。科學家們也對睡眠中學習做了很多實驗,例如將一批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白天學習晚上就直接考試,另外一組呢白天學習之後晚上睡覺,第二天才考試。結果出乎預料,第二組的成績要比第一組的成績高出30%。這些事實都證實了睡眠這個期間裡,大腦會對信息進行整理、深化和鞏固,所以說,睡眠就是學習。
  • 物理界三大神秘理論,我們只要破解其中之一,將顛覆人類認知
    不過時至今日,物理界仍然存在三大神秘理論,人類如果能夠憑藉有限的科學技術將其中之一破解,就將收穫足以顛覆自身原有認知的答案,對人類的宇宙探索進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其一,是平行宇宙的理論。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認為平行宇宙同樣有可能存在。
  • 施一公:量子糾纏被實驗證實,顛覆了人類90%的認知
    能把這樣一個極其脆弱的,對聲、光、電、熱都極其敏感的量子糾纏現象的持續時間提高15個數量級,那麼如果再提高5個數量級,就可以達到年的水平,以年為單位來保存量子糾纏現象。我們的世界,因為幾個最新的科學,全亂了!
  • 老外神奇實驗走紅 德國J&H碎碎杯美容瘦身功效被科學證實
    簡直顛覆我的認知啊!」 很多網友都被實驗中水溶解油脂的現象震驚了,很好奇這到底是不是一個魔術。也有部分網友提出了質疑,「一個杯子怎麼會有這麼神奇的功效,能把普通的純淨水變成有抗氧化、溶解油脂的功效。怕是假的吧。」到底實驗中發揮關鍵作用的J&H智能碎碎杯是何方神物?記者帶著網友的疑問,對J&H智能碎碎杯展開了調查。
  • 物理學界讓人害怕的三大理論,每一個都不能深想,讓人細思恐極!
    人類科學的發展,甚至連人類都感到不可思議,為之驚嘆,自從兩次世界工業革命之後也標誌了人類即將進入科學資訊時代,縱觀人類的歷史,在這近20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們用了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突破了地球引力的限制,進入到了夢寐以求的外太空,在探索未知世界領域中,人類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在這其中科學家也發現了許多令人懼怕的科學理論!就比如說以下的三個!
  • 認知科學的危機:一場跨學科革命為什麼會走向失敗?
    而後,心理學家喬治·A·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於 1956 年發表了論文《神奇的數字:7±2:我們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發現人類對詞彙的短期記憶存在信息瓶頸,只能同時處理大約 5~7 長度的區塊,就如計算機內存,對超過五個以上的詞彙、語音或圖形就需要二次分塊處理。
  • 地球上獨一無二的3大事物,顛覆人類認知,多虧了大自然!
    地球上獨一無二的3大事物,顛覆人類認知,多虧了大自然!地球上存在太多神秘的事物,連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清楚,曾經人類的能力有局限,科技也不夠發達,遇到一些超乎認知的事物,大多冠以神秘的色彩。就拿鬼神之說,我們經常聽老人講述一些關於鬼的事情,例如鬼壓床、鬼打牆等等,其實這些都與人的心理有關,俗話說得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到目前為止,人類都未找到關於鬼的身影,鬼到底存不存在,成為一大未解之謎。除了鬼魂之說之外,還有很多真實存在的神秘事物,每一個都刷新人類的認知,那麼究竟有哪些呢?地球上獨一無二的3大事物,顛覆人類認知,多虧了大自然!
  • 顛覆認知!100億光年外!科學家發現39個「看不見」的巨型星系!
    宇宙早期的星系如何形成一直是科學家試圖破解的謎團。現有科學理論認為,在一片混沌的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質」首先匯聚起來,形成「腳手架」,隨後電磁輻射與物質相分離,物質慢慢聚集到暗物質「巨網」的細絲和節點上,逐漸形成恆星和星系。
  • 道德問題的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研究路徑
    接下來我們將以道德判斷、具身道德情緒和機器道德這三個道德研究領域中的重點問題為例討論如何將哲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手段進行有機結合,共同攻關。 一 在道德研究領域,最為經典的問題就是道德判斷,尤其是道德兩難困境。例如著名的電車困境,在該困境中,一輛失控的電車向著站有5個人的軌道駛去,片刻後就會碾壓到他們。
  • 顛覆世人認知的十大革命性理論
    在過去的幾百年間,大多數科學領域至少經歷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這樣的轉變,或者說範式轉換,是將舊的知識重新排列到一個新的框架中。這裡,我們沿著從古至今發展的時間線,選取了十個徹底改變了我們的認知、為人類文明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理論。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見解之一。
  • 陳霖院士:三十年改寫認知科學權威理論
    作者 | 陳霖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認知科學家轉自 | 德先生視知覺科學迄今已有200年歷史,對於「知覺過程從哪裡開始?先看見樹木還是先看見森林?」這一根本問題的爭論從沒停止過。在近代的知覺研究中,強調視知覺過程是從局部到整體的初期特徵分析的理論路線一直佔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