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哪些科學問題讓科學家充滿期待又感到恐懼

2021-01-11 網易科技

2016年科學領域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包括有「時空漣漪」之稱的引力波被發現、可以發射有效載荷至軌道並安全返回的火箭等。但2017年更令人充滿期待,人類有望找到「信息寶庫」,包括卡西尼號探測器通過土星大氣層、新的物理學粒子被發現、預防痴呆症的更好方式等。與此同時,2017年也有許多令科學家們感到害怕的前景。

2017年科學展望

1.利物浦大學物理學教授塔拉·希爾斯(Tara Shears)

2016年,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完成技術升級並重新啟動,相比以前擁有了更加強大的能級和強度,獲得了海量高能數據。我期盼著強子對撞機的粒子對撞數據中出現新的發現,那必定是非常有趣的。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你覺得宇宙正慢慢成為焦點,你很快就能看到更多粒子被發現。

2.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講師克勞迪亞·庫珀(Claudia Cooper)

隨著我們越來越多地發現可增加老年痴呆症危險的因素,較少正規教育、不良飲食、糖尿病、缺少活動、聽力損失等,我們有可能延緩甚至預防老年痴呆症。在精神上、社交方面以及心理上幫助人們保持活躍,吃更健康的飲食和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都可以減緩認知衰退的速度。2017年,相關研究有望取得更多發現,以支持人們抵抗痴呆症的侵襲。

3.樸茨茅斯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講師凱倫·馬斯特斯(Karen Masters)

我非常期待下一輪引力波試驗的結果。2016年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這讓我感到非常激動,我甚至因此專門買下帶有引力波圖案的裙子以示慶祝。首次發現引力波不僅證明了引力理論的正確性,同時也是對那些建造驚人探測器的人的巨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作為天文學家,我發現物體探測非常迷人。黑洞碰撞的質量令人感到驚訝,它竟然能夠發出如此清晰的信號,並且在試驗初期就被發現。是幸運,亦或是這種信號普遍存在?我很激動,希望2017年能夠看到宇宙中更多的黑洞碰撞事件,我們將利用這些新的方式來了解宇宙。

4.倫敦大學學院運動醫學博士生喬治·布魯尼維爾斯(Georgie Bruinvels)

2016年,我感覺世界開始認識到女人實際上與男人不同,處於月經周期中的女性的確會在情感方面產生變化,人們也願意探討和傾聽這些情況。我希望2017年,我們能夠從科學角度開始更好地理解月經周期對運動的影響,以及如何調節以便幫助女性在任何時候都能感覺很棒。

5.紐斯卡爾大學神經科學高級研究員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

在過去的1年中,我們在直接腦接口領域取得多項重要突破,包括人腦植入物以控制癱瘓肌肉和恢復手部觸覺。臨床實驗顯示,癱瘓的動物通過使用大腦到脊椎的電子連接裝置可以重新恢復行走能力,這些技術未來將擁有更多應用潛力。這個領域正迅猛發展,我期望2017年能提高對大腦的科學認知,從而促使神經損傷或疾病導致喪失的功能重新恢復。

6.諾丁漢大學物理學教授菲利普·莫裡亞蒂(Philip Moriarty)

2016年,科學領域取得了許多驚人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至少在物理學領域)就是首次探索到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這是驚人的成就,可是我必須承認,這是個我們所知甚少的領域,2017年需要重點關注。

7.薩裡大學物理學教授吉姆·埃爾哈裡裡(Jim al-Khalili)

我認為2017年將是另一個令人興奮的年度,因此我有兩大預測:第一是大型強子對撞機宣布發現新的例子,證實理論物理學中著名的超對稱現象,或許這可以解釋暗物質的形成。第二是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我還要補充一點,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將進入土星大氣層,並傳回有關土星的驚人「特寫」照片。

8.《機器人大擂臺》評委、特許工程師露西·羅傑斯(Lucy Rogers)

我喜歡人類所擁有的創造力,這讓解決問題變得更簡單。2016年,XSTAT 30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一種海綿填充注射器,可以在20秒內插入槍傷中挽救生命。Blaze Laserlight專用雷射燈可以安裝在自行車上,幫助騎車的人看到對面駛來機動車或有行人。艾瑪手鐲上配有微型震動馬達,可以幫助帕金森病人控制他們的震顫症狀。我期盼2017年有更多問題被解決,特別是在循環經濟、管理自然資源以及教育領域。

2017年可能發生的科學噩夢

1.紐斯卡爾大學神經科學高級研究員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

像許多人那樣,我正緊張地等待著,看英國退歐將會如何影響英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之間的合作。此外,我擔心2016年的政治事件會加劇社會分歧,導致社會精英和專家遭到更多質疑。雖然不夠完美,但科學最好能夠提供人類實現對世界共同理解的願景。因此,科學家們可以繼續提供積極的榜樣,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齊心協力,共同解決我們正面對的全球性挑戰。

2.利物浦大學物理學教授塔拉·希爾斯(Tara Shears)

不確定性的影響超過任何事情。對於英國科學界和科學家們來說,英國退歐是一件大事,它不僅可能改變科研資金和相關活動,也可能改變我們對科學的態度。我們希望能共同努力,那會比我們獨自鏖戰取得更大的科學成就。思想可以跨越國界,我希望我們能夠找到新的方法,幫助科學跨越界限。

3.墨爾本大學天體物理學研究員凱蒂·馬克(Katie Mack)

我非常擔心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對科學、環境以及國際政治格局穩定性的影響。像許多科學家那樣,我擔心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我不希望這些事情都發生在1年中。但川普已經暗示,他會調整環保署的工作。從環境角度來看

,川普調查制定氣候科學政策的政府員工、宣稱美國宇航局氣候科學計劃應被廢除等行為,都令人感到擔憂。美國不僅僅是1個國家,它在全球氣候政策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巴黎氣候協議被廢除,並重新制定國際協議,情況可能會迅速惡化。2016年是史上最熱年度,兩極冰川融化的速度更是驚人,為此這絕非政府支持增加化石燃料、減少氣候科學經費的好時候。再加上建造核武器等可怕宣言,許多科學家都對2017年深感擔憂,並在尋找有效方法拯救我們的地球。

4.《機器人大擂臺》評委、特許工程師露西·羅傑斯(Lucy Rogers)

與我們的曾祖父母們相比,人類的聰明才智讓我們如今的生活變得更輕鬆。世界上的所有知識都在我們的指尖上,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世界上的任何人即時通話,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吃到任何想像中的美食,但我們對此依然不滿足。我們想要的越來越多,試圖滿足當前需求,但這對地球造成永久傷害。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已經遠超其能承受的極限。我擔心人類忙得忘記後退一步,無法意識到我們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的方式,我們的生活質量將急劇下降。很快,我們可能在5到10年中看到這種影響。我無法想像,當我們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時,人類陷入痛苦和死亡的慘狀。我無法想像,當人類使用殺蟲劑導致蜜蜂滅絕,人類面對食物短缺的困境。我無法想像,當人口過剩而資源過少時引發戰爭時的悲哀。我們需要開始修復地球,好好地照顧它,保護我們的家園。

5.奧斯陸大學地理生物學教授霍普·賈倫(Hope Jahren)

我擔心今年冬季,可能無法教兒子滑冰了。我們努力向前,但倒退需要時間、耐心以及冰雪。我兒時度過許多冬季午後的池塘,多年來都沒有結冰,在裡面滑冰變得不再一樣。這提醒我們,地球正在變暖。

6.諾丁漢大學物理學教授菲利普·莫裡亞蒂(Philip Moriarty)

毫無根據的無稽之談、缺少證據的傳聞可以迅速傳播。2016年,科學、推理以及基於證據的論證常常輸給誤傳或公然扭曲的信息。我希望2017年這種情況能有所改善,但我真的不確定。讓我感到恐懼的是,美國很快將會出現美國物理學會所謂的首位「反科學總統」,川普及其政府中的許多人都是駁斥科學證據的專家,科學如何才能應對反科學的不斷崛起?

7.樸茨茅斯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講師凱倫·馬斯特斯(Karen Masters)

2017最讓我感到害怕的就是對氣候變化無動於衷,「後事實」政治家們剝奪了科學領域的專用資金,特別是對理解氣候變化方面的資助。從許多方面來看,2016年充滿了糟糕的新聞,但是最令我擔憂的是海冰覆蓋率大幅減少。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今年是海冰減少是短期異常現象,還是海冰持續減少趨勢的預兆。但是現在,我想知道2016年是否會成為氣候變化的轉折點。這些令人擔憂的數據以及當前「後事實」意識形態如此強大,以至於我認為政府可能不會採取大規模的迫切行動,以限制氣候變化的影響。將地球當成行星系統來觀察從來都不重要,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因為我們也在探索宇宙的其他地方。作為天文學家,我感覺到地球在宇宙中顯得多麼微不足道。但它對人類來說至關重要,畢竟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8.倫敦大學學院物理學家、海洋學家海倫·切爾斯基(Helen Czerski)

我擔心氣候科學的經費被削減,結果將對最貧困地區的人口造成巨大影響。我們所有人都有三種維生系統: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的行星以及我們的文明。更好地了解這些維生系統,以便更好地管理它們。但是巴黎氣候會談取得成功後,世界政治已經發生逆轉,氣候科學似乎再次受到質疑,特別是在美國。我們無法承受這樣的代價。物理現實與意識形態截然不同,我們必須管理好這個星球上有限的資源,因為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全部,這意味著我們必須了解維持我們生存的發動機。

9.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講師克勞迪亞·庫珀(Claudia Cooper)

財政緊縮可能對痴呆症的照料和治療產生影響。自從2010年以來,痴呆症家庭護理部門的預算已經減少近40%。老年痴呆症協會解決痴呆症家庭護理問題,暴露了急需改變的社會現狀。我們需要了解更多有關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以便將富有同情心、以個人為中心的照料帶給那些生活在自己家中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同時讓我們能夠充分利用我們擁有的資源。

10.赫特福德大學公眾心理理解學教授理察·懷斯曼(Richard Wiseman)

我擔心悲觀主義會席捲整個世界,對未來感到悲觀不利於人類社會,它讓人們更少動力去創造改變,更不可能在時局艱難時堅持下去,更有可能關注負面事件。此外,它讓人們更有可能變得焦慮,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非其他人的福祉。為此,我希望國際上能夠出現樂觀主義,人們習慣將注意力放在關注生活中的好事上,這對他們的健康、與他人關係、收入等都有好處。但這並非是說,未來不存在挑戰。挑戰時刻存在,但以樂觀心態面對這些挑戰會更好,真正的改變往往源自希望,而非恐懼。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王真_NT5228

相關焦點

  • 世界上首個冷凍人,2017年才被科學家提出解凍,如今怎樣了?
    世界上首個冷凍人,2017年才被科學家提出解凍,如今怎樣了?長生的秘訣是千古以來人類都在探討的問題,可是人類卻一直沒有破解這個難題。古時候的人們因為人力物力的限制,科技也不發達,所以求長生的過程也一直艱難無比。那麼現代的人類有了發達的科學技術之後,就能夠解開這個難題了嗎?
  • 5個顛覆認知的科學理論被科學家證實,每一個都讓人們感到神奇
    在古人的眼裡,這個世界充滿著各種神奇和恐懼,由於缺乏對世界各種事物的認知,古人對很多的大自然現象都充滿著恐懼和敬畏,於是有了不少的神話傳說,認為這些大自然現象和規則都是神在背後操縱。隨著人類走進文明時代,不斷的發展,我們走進了科學的殿堂。
  • 人作為「獵食者」,為什麼還會對血腥的場景感到恐懼和噁心?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是吃肉的,為什麼還會對血型的場景感到噁心和恐懼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恐懼的來源人類之所以會對血腥的場面感到恐懼主要有兩點原因:聯想和經歷。儘管人類用了幾百萬年就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的,但是整個過程還是充滿了曲折的,尤其是在智人之前的階段,原始人類的腦容量還不及現在,而且當時即便是簡單的能製作石器,在兇猛的食肉動物面前也幾乎沒有招架的能力,這一點從原始人類化石上許多食肉動物的齒印就能看出來了。
  • 博集Live×李淼|「我問科學家」,揭秘那些你好奇的科學問題
    就是個體與科學之間,最早的認知連接,類似人際交往的第一印象。 兒童時期是好奇心最旺盛的階段。如果在這一人生階段,與科學建立了良性的、健康的關係,例如物理學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有趣的奇思妙想,大開腦洞的遊戲,那麼小朋友長大了就不會懼怕或者逃避,而是對學習充滿興趣。
  • 為何人類會感到恐懼?弗洛伊德:只有戰勝恐懼,人生才算活明白
    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的心靈創傷是形成神經官能症的主因,只有褪去外面的硬殼,戰勝恐懼,人生才算活明白。為何人類會感到恐懼恐懼的根源與生存生活這兩大矛盾有關,與身處無解的對立情境有關。在這兩個矛盾之上,人類會產生一個不可解的矛盾心理,甚至有點精神分裂:他們一面追求改變創新但是另一方面又期待永恆。人類為何會產生恐懼?生存和生活中,人類突然意識到自己只是普通生物並沒有超能力去應對生老病死等關鍵問題時,自然而然會恐懼。
  • 為何人類會感到恐懼?弗洛伊德:只有戰勝恐懼,人生才算活明白
    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的心靈創傷是形成神經官能症的主因,只有褪去外面的硬殼,戰勝恐懼,人生才算活明白。為何人類會感到恐懼恐懼的根源與生存生活這兩大矛盾有關在這兩個矛盾之上,人類會產生一個不可解的矛盾心理,甚至有點精神分裂:他們一面追求改變創新但是另一方面又期待永恆。人類為何會產生恐懼?生存和生活中,人類突然意識到自己只是普通生物並沒有超能力去應對生老病死等關鍵問題時,自然而然會恐懼。
  • 大腦特殊區域決定你是否對未知事物感到恐懼
    在走進一間黑暗、陌生的房間之前,有些人可能會因為恐懼躑躅不前,有些人則會不假思索、昂首挺胸地走進去。科學家們近日發現,大腦中一處名為杏仁核的結構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感到恐懼、有些人則不會。該結構的形狀類似杏仁,其中包含的神經元與焦慮、孤獨、抑鬱等情緒有一定的關聯。
  • 當你在生活中感到恐懼該怎麼辦
    人的命運改變往往就在幾分鐘,你一個錯誤決定,可能會造成你一生的恐懼。二、找出誘發恐懼的原因。造成心理恐懼有以下四個方面原因: 1.壓力與期待的恐懼;2.被拒絕與被遺棄的恐懼;3.被誤解或被忽略的恐懼;4.在身體上或精神上受虐待或受侵犯的恐懼。
  • 2018年僱主最青睞哪些數據科學技能
    編者按:Jeff Hale搜集了各大招聘網站的信息,分析了最搶手的數據科學家該具備哪些技能。
  • 因為心臟病而對未來充滿恐懼?醫生:別怕,7個方法幫你擺脫恐懼,減輕...
    如果你因為罹患心臟病而對未來充滿恐懼,那有一個好消息告訴你:你一定會比想像中更有控制力。 在任何嚴重的情況下,恐懼都會來敲門,但是患者可以選擇正確對待它。 以下7個步驟可以減輕憂慮,讓生活充實且積極。
  • 艾科思科學教育,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
    2017-06-02 07:00 艾科思科學教育,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
  • 恐懼的神經科學原理:當我們感到恐懼時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
    恐懼的神經科學原理:當我們感到恐懼時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因此,如果我們的感官觸發了恐懼反應,比如在遊樂園裡突然感到地板從我們身下掉了下去,我們的大腦會立即意識到我們並沒有處於任何真正的危險之中,我們處在一個安全可控的環境內。雖然心理學家還沒有在大腦中找到一個「恐懼中心」,但位於顳葉之間的杏仁核似乎與我們如何處理可怕的情況或威脅有關。研究發現,杏仁核受損的動物更溫順,對「逃跑或戰鬥」的反應更少。
  • 2017年10月自考小學科學教育真題
    全國2017年10月自學考試小學科學教育試題課程代碼:00408自考真題:2017年10月自考真題及答案匯總 | 2017年4月自考真題及答案匯總《K-12科學教育框架:實踐、跨領域概念和核心概念》10.1992年,我國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將沿用40年的「教學計劃」更名為 A.教學規劃     B.教學設計     C.課程設計     D.課程計劃11.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是A.科學探究     B.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全球十萬名科學家排行榜22年綜合榜和2017年單年榜(七百萬科學家的1.5%)概述(7k字)
    Ioannidis團隊2019最近科學家(百份之1.5)(PLOS Biology,17:e3000384,2019)學者排行榜,包括一份1996~2017的「22年綜合榜」(career-long)、一份「2017年單年榜」、等五份綜合打分表。
  • 2017最值得期待的英文小說有哪些
    [摘要]時隔七年,在2017年,保羅·奧斯特再次推出新小說,這一消息令許多保羅·奧斯特迷興奮不已。這本新小說名為《4321》,它的故事設定與美國作家凱特·阿特金森的暢銷書《生生不息》。騰訊文化 吳永熹對小說讀者來說,2017年將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小說大年」。在這一年裡,一批人們期待已久的作家不約而同獻出新作:以《微物之神》奪得布克獎的印度作家阿蘭達蒂·洛伊將推出新小說《至樂部門》,年屆七十的保羅·奧斯特時隔7年推出新長篇《4321》。 此外,我們還將讀到短篇聖手喬治·桑德斯、安·比蒂、佩內洛普·萊夫利等人的新作品。
  • 7個神奇的現象對科學家們來說,仍是個謎,目前科學也解釋不了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各種神秘感。甚至有一些現象是科學還不能解決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動物遷徙我們知道,許多鳥類和動物都有遷徙的習慣。關於這個地方,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版本,例如,包括從磁場到外星人的科學思想。但是,沉默區的形成原因和「運行」方式並沒有得到解釋。5.有外星生命嗎?
  • 如何克服恐懼?科學家找到大腦的「勇氣」中心
    如何克服恐懼?  以色列科學家發現,大腦中一個特定區域在產生恐懼感後會變得活躍,從而使人產生勇氣。  科學家希望據此研製出可以激發「勇氣」中心神經細胞活躍度的藥物,幫助人們戰勝恐懼症。  試勇氣  為探索大腦神經機制與勇氣產生之間的聯繫,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實驗,要求實驗對象在看到某樣東西時必須選擇,是要它離自己更近還是更遠。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對實驗對象的大腦進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掃描,以觀察期間的大腦活動。  研究人員說,這是首個探索大腦「勇氣」中心的研究項目。
  • 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也會感到恐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沒有見過海洋,卻在心中對深海十分恐懼,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常說的深海一萬米,其實是指「馬裡亞納海溝」,這裡是地球最深的地區,平均深度在6~11千米,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裡的環境是完全無法想像的,那麼在目前科學家的研究中,這裡符合我們對深海的幻想嗎?
  • 如何克服恐懼?科學家找到大腦「勇氣」中心
    如何克服恐懼? 以色列科學家發現,大腦中一個特定區域在產生恐懼感後會變得活躍,從而使人產生勇氣。 科學家希望據此研製出可以激發「勇氣」中心神經細胞活躍度的藥物,幫助人們戰勝恐懼症。 試勇氣 為探索大腦神經機制與勇氣產生之間的聯繫,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實驗,要求實驗對象在看到某樣東西時必須選擇,是要它離自己更近還是更遠。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對實驗對象的大腦進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掃描,以觀察期間的大腦活動。
  • 令很多人感到好奇的6個怪異問題的科學解釋
    而今天,傑瑞就為你帶來了令很多人感到好奇的6個怪異問題的科學解釋。它們或許並不一定能夠被稱作非常肯定為正確的答案,但卻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科學答案。1、如果地球停止轉動半分鐘,然後又繼續轉動會怎麼樣?估計有150億噸煙塵在大氣層中蔓延,造成一個持續數年的漫長夜晚,使光合作用幾乎不可能存在。這也預示著一個無盡的冬天的到來,此次平均氣溫下降了28攝氏度。這些條件是在最初的影響中倖存下來的少數可憐的生物必須忍受的,而且更不用說地震、海嘯、野火和火山爆發之後迅速出現的情況了。大約四分之三的物種滅絕,這其中包括了恐龍這些巨大的生物。那麼,假如恐龍今天還活著,人類等哺乳動物能夠進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