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迎春杯、華杯賽優秀教練員,網校集訓隊金牌教練……這位享有如此高光榮譽的,正是一起學網校的小學數學負責人袁曉慧老師。
在網校授課之餘,主講老師袁曉慧還負責新教師培養和學科建設。面對老師嚴謹細緻,面對學生生動幽默,她是學生們口中信任的「橘子老師」。
耕耘講壇十年的袁老師,獨創了「讀心術」教學法,在她的授課過程中,數學原理和生活時間緊密貼合,數學也變得不再枯燥。
網課讓袁老師「放飛自我」
袁老師是在2016年開始網校教學,之所以選擇一起學網校,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一起學網校有著深厚的建校基礎。早期提供課後作業服務系統時,它就跟各大學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積累了龐大的用戶基數。另一方面,平臺熟悉教育教學規律,方方面面的把控比較專業。
當然,袁老師坦言,從傳統的線下教學到線上教學,一開始的確有些不適應。面對面授課的時候,「肢體動作多一些」,但上網課時,課前備課壓力會大很多,「講著就非常想在黑板上給他們演示一下」。而且語言不夠精煉,表示不夠精準,甚至表情管理不夠合理,學生就容易走神。
不過袁老師卻很樂意去嘗試網課的新場景,多年教齡積累的經驗,很快幫她實現了順利的過渡。而適應後的袁老師發現,克服線上教學的那些難點後,「隔著網絡更能放飛自我」。
在她看來,在線下的教學中,學生和老師天天見面,師生之間有著嚴格的界限,學生尊敬老師,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感。但在線上教學中,「隔著屏幕沒有見到面,溝通過程會覺得更加親切一些」。
袁老師還談到,上網校時,不涉及到課堂紀律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是單獨的,不會像線下教學那樣,受其他孩子的幹擾,老師只需要集中精力去授課講解,可以更加專注。
在4年多的網課教學中,袁老師也積累了很多教學的經驗,比如語言表述更加間接、精煉和準確,比如更善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注意力……
(袁老師在授課)
「讀心術」教學法,數學學習高效有趣
匯集了數字、線條、圖形、公式的數學學科,沒有語文那樣的故事元素,離日常生活也相對較遠,如何讓數學不再枯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擺在很多數學老師面前難題。
為了讓數學學習充滿樂趣,通過長期的摸索,袁老師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方法——跳出純理論的框架,讓數學教學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
比如講解某個數學原理時,袁老師往往還會找到一個貼近的場景,加深學生的影響。「講燕尾模型,就畫一個小燕子,然後再畫一個尾巴」,這樣學生就能形象地記住這個模型是什麼樣子的。
遇到題目沒思路怎麼辦?在袁老師看來,解答數學題最大的挑戰,就是找對方法。為此她獨創了「讀心術」教學法,讓學生邊讀題邊分析出題意圖。
在讀題的過程中,一方面,揣摩出題者到底想要考察哪些知識點,找到知識點再進行針對性地解答;另一方面,要梳理每個知識點背後,有那些容易丟分的細節。比如植樹問題,通常是在道路兩側,而不是只有一邊。
為了知識點,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往往會採用題海戰術。題海戰術到底可不可取,袁老師也有著辯證的看法。
她認為,沒有系統方法梳理的時候,「一定量的練習是必須要有的」,題目做得多了,學生才能總結出一套方法。但做題不能悶頭去做,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看,要進行指導和引導,讓他們快速找到解題的方法,觸類旁通,提高效率。
正是憑藉著這些獨門秘籍,袁老師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十分高,而她帶過不少學生,從厭惡數學到喜歡數學,從不及格到90+,實現了質的突破。
(袁老師在備課)
線上是師生,線下是朋友
在一起學網校,學生的課後學習效果跟蹤,有專門的輔導老師,教學成果的吸收有充分的保證。
不過熱愛數學教學的袁老師,並沒有在網課結束後,選擇當個甩手掌柜。她的微信加了100多個學生的好友,經常抽空為他們講解鞏固,學生有不會的難題,也會拍照發給她。
袁老師表示,將師生關係延伸到線下,良好的互動,不僅可以拉近距離,讓學生更有興趣聽老師上課,對教學方法,還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改善。
一些熟悉的學生,會將袁老師拉進他們的群或者圈子,袁老師則通過小群,「觀察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興趣點」,比如關心的熱點是什麼,在追什麼電視劇、明星等。等上課的時候,袁老師再將教學和興趣點完美地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之外,袁老師還會在生活層面,主動關心學生,解決她們的困擾,讓他們能夠更健康地成長。而從學習到生活上的細心關照,讓她能夠和學生打成一片,以至於有的孩子「已經跟我處成朋友了」。
採訪後記
袁老師有數學競賽教學的經驗,又善於對一些理解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教學之外的日常交流中,同樣有著數學老師的嚴謹邏輯,表達清晰,條理清楚。
袁老師不僅能將數學原理和生活結合,將線上教學和線下互動結合,還能夠將興趣和職業有機結合。生活中的她,愛探秘愛推理,數學學科的邏輯性,也幫助她成為密室推理達人。
在一起學網校,袁老師這些獨具特色的教學特徵,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她和平臺一起成長進步,也成了學生們最信任的「橘子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