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骨科醫生必讀的三本書,夯實骨科基礎,開啟骨科專業化之路

2022-01-03 博骨一生

做為一名骨科醫生,持續學習骨科知識一直是不過時的話題。經常會有上進好學的骨科醫生在微信公眾號私信小編,說想看一些關於骨科類的書籍。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三本骨科醫生必讀的經典著作,建議大家可以在空閒的時間反覆研讀,勤學勤看提升骨科診療技術!



本書的出現,填補了國內在脊柱推拿這一領域基礎研究方面的空白。書中內容主要是介紹與脊柱推拿有關的脊柱臨床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書中重點介紹:脊柱推拿的歷史、現狀、問題和對策、脊柱推拿的各種作用機制或假說、脊柱的臨床解剖學、脊柱源性疼痛的神經解剖學基礎、椎間盤的解剖、生理和生化;脊柱的生物力學基礎,特別是與脊柱推拿手法相關的生物力學內容;常用的脊柱解剖學標本的製作方法、常用的脊柱生物力學評價方法和實驗儀器設備等作一簡介。書中除收集了近年來國內外有關脊柱推拿的研究新成果外,並結合編著者們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介紹。書中的許多內容都是在國內首次進行系統地介紹。總結來說,這是一本為開展脊柱推拿和有關脊柱推拿手法研究提供臨床解剖學和生物力學基礎和依據的專業書。本書也是醫學院校,特別是中醫院校的骨傷、推拿和針炙專業的學生、進修生及研究生一本必備的入門書,也是必要的參考書。這本書是一本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入地介紹軟組織痛性疾病的應用基礎與臨床的專業性著作,也是一部為臨床治療以頸、肩、腰腿痛為主的軟組織痛性疾病相關專業的醫生提供了臨床解剖學和病理學基礎以及臨床診治相關的專業性書籍。全書共48章,130多萬字,附錄解剖圖片近300餘幅。圖文並茂地描述了全身軟組織痛性疾病的臨床及其應用基礎,特別是與臨床診治相關的解剖學基礎。此書涵蓋的解剖學、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鑑別診斷以及治療方面的內容,可以輔助醫生或者醫療從業者較為全面、詳細和系統的了解到全身軟組織痛的解剖學基礎和臨床診治情況。


第一部分以中英文的形式對人體每塊骨骼肌的起點、止點、功能、血液供應和神經支配等進行了介紹。第二部分以中英文和拉丁文對人體骨骼肌名詞進行對應的介紹。本書非常適用於大中專院校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特別是學習骨骼肌時使用,也是臨床醫生、研究生和高校教師的中英文專業參考書。


三本骨科著作的主編也大有來頭,均為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中醫正骨科主任李義凱教授

如果您想要購買以上三本書籍,可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博骨一生學術老師進行諮詢。

我們是基層骨病醫生成長的規劃師

以成就基層骨病醫生技術提升為先,優化基層骨科門診運營能力為本,搭建基層骨科「地方診療服務站」為軸心,多點輻射,普惠基層患者!引領網際網路醫療新生態,布局基層骨科新未來!

我們是廣大風溼骨病患者的守護者

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診療服務患者能力,運用「網際網路+醫療」打通三甲骨科專家,基層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診療康復綠色通道!讓專家就在身邊專業治療就在身邊,健康就在身邊。


點擊在看,支持一下

相關焦點

  • 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發展變革紀實
    強者加盟 打造骨科鼎盛時代  ——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發展變革紀實  夯實基礎  骨傷科探索發展之路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遂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就因手法接骨  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的向道友,曾先後到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骨科、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骨科、昆明鋼鐵公司總醫院介入科進修學習。除了對骨科各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外,向道友還尤其擅長於脊柱外科、骨科專業,主要方向是椎間盤、椎體骨折、長幹骨骨折的微創技術。早在2001年,他就成功實施了我市首例椎間盤微創手術。
  • 丁香園骨科頻道——連接骨科世界
    中國骨科醫生是積極向上的一群人,從丁香園骨科板塊內活躍的戰友就可以看出來,很多時候不是大家不願意學習,而確實是客觀條件限制了骨科醫生的進一步提升,閱讀國外最新的文獻對很大一部分骨科醫生來講可能是相對困難的。
  • 打造骨科服務閉環 開啟數字醫療
    三方將共同建立骨科疾病體檢篩查標準、人工智慧輔助診斷,以及開展遠程醫療及患者轉診,打造國內骨科領域專業醫療服務閉環。  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發布的《中國骨質疏鬆白皮書》和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分別顯示,我國至少有6944萬人患骨質疏鬆症,另有2.1億人骨量低於正常值;骨關節內植入物的手術量在2012年為170萬例,2016年為290萬例,2021年將增加至470萬例。
  • 唯醫攜手阿里雲及骨科專家啟動「骨科AI種子計劃」
    他強調,雖然此次「人機大戰」AI表現非凡,但骨科AI輔助診斷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AI只有深扎某一領域,才能夠實實在在起作用。「在骨科AI的發展過程中,醫生和其豐富的經驗依然是AI發展的基礎。」 唯醫首席醫療官趙輝認為:「醫生和AI的關係應該是合作的關係,他認為人工智慧未來不會取代醫生,人工智慧輔助診療體系,有利於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
  • 北京北亞骨科醫院晉升為三級骨科醫院
    2020年3月2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發文,自此北京北亞骨科醫院成為三級骨科專科醫院。        醫院以骨科為特色重點學科,設有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創傷骨科、手足外科、骨內科、中醫骨傷科、普通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婦科、重症醫學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中醫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急診醫學科
  • 一位小兒骨科醫生的堅守與責任
    (記者梁淑芳)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淑芳)石膏剪、量尺、角度尺、叩診錘,市第一人民醫院(烏魯木齊兒童醫院)小兒骨科主任姚瑞翔隨時都可以從白大褂口袋裡掏出這些裝備。去年1月,市第一人民醫院(烏魯木齊兒童醫院)外二科細化科室,分出小兒骨科後,44歲的他毛遂自薦開啟小兒骨科診療。一年來,他和團隊細耕兒科各類骨科病種,將小兒骨科手術的口碑越做越響亮。
  • 中國小兒骨科的創始人之一 吳守義教授離世 曾填補了世界兒童骨科...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甚至未來的很長歲月裡,中國兒童骨科手術室裡的每一臺手術都銘刻著這樣一個名字——吳守義。    27日 晚上19點50分, 這位為兒童骨科事業奉獻一生的老教授離開了我們,享年98歲。吳守義家裡的書桌上仍然放著一本吳老入院前研讀的書,英文版的骨科醫學書籍。
  • 伯爾尼|傑出的醫療技術與聞名世界的骨科「一名伯爾尼骨科醫生與北京積水潭醫院的歷史邂逅」
    Inselspital 和大學進行的聯合研究重點領域包括:• 冠狀動脈和循環系統疾病 • 神經系統疾病• 運動系統• 腫瘤治療• 移植療法Inselspital 還在尖端醫學領域提供高度專業化的服務。在這方面,它專注於心血管醫學和神經病學。在心血管領域,Inselspital 與巴塞爾大學醫院密切合作。
  • 每一臺兒童骨科手術都烙印著他的名字,小兒骨科創始人吳守義教授去世
    6月27日(昨天)晚上19點50分,吳守義,這位為兒童骨科事業奉獻一生的老教授離開了我們,享年98歲。他家裡的書桌上仍然放著一本吳老入院前研讀的書,英文版的骨科醫學書籍。這位「國寶」級的老專家,始終遊歷在他至愛的醫學世界裡,用積累了半個多世紀的經驗為小患者解除痛苦,關懷後輩。
  • 德國骨科醫生來西安仲德骨科醫院 與患者親密接觸
    而該技術在西北地區的臨床應用中,西安仲德骨科醫院屬於除一家公立醫院外民營醫院開展的第一家,得到了該技術在德國的領軍者及推廣、傳播者Dirk Flachsmeyer(德克o弗萊克斯梅爾)教授的肯定和認可。 近年來,西安仲德骨科醫院為了實施科技興院戰略,非常重視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加強國際間學術交流,全面提升骨關節疾病的診療水平,規範關節置換技術,促進新興技術應用。
  • 唯醫骨科:骨科產業鏈的網際網路平臺,能否也迎來春天?
    唯醫骨科成立之後就開始做骨科的線上教育平臺,目前覆蓋約15萬+骨科醫生,積累了10萬+學術資源;隨後公司進一步擴張版圖,進軍網際網路骨科醫院、發展人工智慧,目標是所謂的骨科全產業鏈的生態型企業。在剖析唯醫骨科的主營業務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唯醫骨科創始人兼CEO劉崢嶸女士此前接受採訪時對唯醫骨科的定位:唯醫創立的初衷是為了讓更多的醫生獲得更專業的教育培訓,進而能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診療服務。也就是TO D(doctor)。
  • 機器人「變身」積水潭醫院骨科主刀醫生
    □揭秘醫生動滑鼠 機器人「操刀」面對傳統骨科手術損傷大、併發症多、主要依賴醫生經驗等諸多問題,北京積水潭醫院田偉院長在十幾年前就開始著手構建智能骨科體系。現在的智能骨科機器人就是由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北京天智航公司等單位共同發明的。
  • 【智慧骨科】雙側股骨頭壞死,醫生攜手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他「保髖」!
    利用骨科手術機器人導航,一次性將導針精準置入規劃位置,徹底刮除壞死區,植入健康的自體骨……前不久,徐州仁慈醫院關節科醫生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為雙側股骨頭壞死的46
  • 「骨科愛心行」——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公益手術項目正式啟動
    本次公益手術項目得到中山市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相關部門大力協助,由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作為定點醫療機構為中山困難家庭骨科疾病患者和粵港澳大灣區疑難骨科疾病患者提供200例公益手術服務。北京積水潭醫院和中山市各級領導連線雲端,共同開啟此次公益項目。
  • [重磅推薦] 運動/骨科物理治療師讀的書籍,您讀過幾本?
    ),對於很多資深物理治療師來說,本人工作經驗和經歷很有限,但依然願意和同行們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的三點經驗:系統解剖學,運動解剖學,肌動學和生物力學,這些是開展運動/骨科物理治療的基礎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 唯醫骨科權威發布:西安市紅會醫院骨科位居全國第二
    唯醫骨科平臺通過分析15萬+骨科醫師2018全年行為大數據,以貢獻資源數、貢獻資源的醫生數、新增資源瀏覽數、新增資源收藏數、新增資源下載數、新增資源分享數和新增資源點讚數7個維度歸一化加權計算,發布了「2018中國醫院骨科最具影響力風雲榜」,西安市紅會醫院在50家醫院中名列前茅,勇居第二。
  • 骨科醫生:這 5 種骨折不歸骨科管!看病別再走錯了
    「不歸骨科看的骨折」顱骨骨折,掛腦外科/神經外科眼周骨頭骨折,掛眼科鼻梁骨、顴骨骨折,掛耳鼻喉科上頜骨、下頜骨骨折,掛口腔科胸骨、肋骨骨折,這兩個骨頭有爭議,三甲大醫院首選胸外科,但小一點的醫院亦可以掛骨科。
  • 骨科護理人有了自己的家 常德市護理學會骨科護理專委會在常德一醫...
    11月20日-21日,常德市護理學界迎來喜事,常德市護理學會骨科護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交流會、首屆骨科護理案例演講比賽在常德一醫隆重舉行。大會通過投票選舉常德一醫骨科一病區護士長陳婷為第一屆主任委員,另選舉產生副主任委員4名、委員17名。常德一醫骨科二病區護士長鄧忠慧、三病區護士長彭瑜、四病區護士長卜亞蘭當選為委員,彭瑜同時兼任學會秘書。
  • 骨科運動醫學:增長最快的骨科細分領域,國產率卻不到2%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醫生在看見朋友圈有眾多人在鍛鍊健身後,開始苦練關節鏡手術,因為他預判在未來會有大量人群面臨運動損傷,運動醫學手術將成為骨科中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事實上,這位醫生預判的趨勢已經在臨床中得到印證。根據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的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完成關節鏡手術11萬餘例。而現在據業內人士估計我國每年完成的關節鏡手術能夠達到60萬臺以上。
  • 【先進報導】聲譽卓著的小兒骨科常青藤——上海市先進工作者馬瑞雪
    她在小兒髖脫位、馬蹄內翻足畸形的臨床矯治和基礎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數以萬計的患兒,在她的妙手施治下,得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回歸社會。為了鍾愛的小兒骨科事業,她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她就是——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馬瑞雪馬瑞雪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骨科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