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節日都有特別有特色的食物,例如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的粽子、感恩節的烤火雞,聖誕節快到了,那麼,最能代表聖誕節的食物是什麼呢?
當然是薑餅!
連大名鼎鼎的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都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在這世上我只剩一便士,你只需拿著它去買薑餅。」那麼,為什麼聖誕節要吃薑餅人(Gingerbread Man)這麼可愛的食物呢?我們這裡提供了5個版本的故事,你先來猜猜:
一、來自東南亞的美食
姜原產於東南亞,因十字軍東徵(順便)從中東帶回異域食材而傳入歐洲。
當時,歐洲香料匱乏,姜因其濃烈的辛香味,受到了沒見過世面的歐洲貴族追崇。人們試著把姜混入麵包和餅乾的原料,結果不僅口感獨特,還令麵包和餅乾本身更容易被保存,實在一舉兩得!
二、薑餅和宗教的關係
薑餅最初誕生在德國。
當時的姜,並非尋常大眾之物,最初的薑餅亦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13世紀,德國修道院的僧侶們,在聖誕節和復活節時製作薑餅分發給信眾。
正因為薑餅與宗教的關係,教會和政府對薑餅的製作限制頗多:平日裡,只有專門的註冊薑餅師才被允許製作薑餅,只有到了聖誕節和復活節,才會放寬限制讓平民也製作薑餅。
流傳至今,就變成,家家戶戶聖誕節要吃薑餅了……
三、英國伊莉莎白的原創
據說薑餅人是來自於英國伊莉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 I (reigned 1558 – 1603))的一次突發奇想,她命烘焙師按照參加聖誕晚宴的賓客們的樣貌製作了人形的薑餅(man-shaped gingerbread cookie),送給賓客作為聖誕的伴手禮。於是這個風俗變馬上火遍歐洲。
四、薑餅人的童話故事
關於薑餅人還有一個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對老夫妻很餓,所以做了薑餅人準備來吃,沒想到薑餅人竟然活了,他拼命地跑,邊跑邊說「Run, run, as fast as you can. You can't catch me, I'm the gingerbread man」,他躲過了老夫妻、躲過了各種動物的追擊,不過最後還是被狡猾的狐狸吃掉了。
五、薑餅戀人的故事
薑餅人的流行來自於一對因為戰爭而分開的戀人,年老後擔心對方找不到自己,便在自己的村莊裡出售對方模樣的薑餅人。
現在,薑餅已經成為風靡世界各地的聖誕禮物,每到聖誕節,大人們就會將製作成心形、人形、屋形等各種形狀的薑餅送給孩子們,或偷偷地放入孩子們床頭的聖誕襪子內,承載著美好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