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國人的心變得越來越冷漠了?

2021-01-12 半塊百香果

這個問題覺得很現實,為什麼?因為人是個生存的個體,要生存、要養家、要理想、要欲望。大的環境保證不了需要,而且似乎要受到威脅。所以他就本能的加強為個人利益思考的心裡。這是不足為奇!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人民群眾這個所包括的成分也不是以前那麼單一了。以前我們說,工人、農民,現在你說農民。去哪找?有幾個?農村老弱病殘、六、七十歲算農民。但他們很難支撐起農民這個詞。現在的現實是人都各自為戰,東跑西顛,為錢而幹,思想分散,理念複雜。對此冷的問題是明顯存在。要求改變,必須真抓實幹,對症治療!

人情如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一個人的交際圈子有局限,大約身份地位與經濟狀況都差不多;懷抱悲憫良善的心態,很多時候都會被人算計,吃點小虧,蝕點小財,損失不大,但多歷流失,難免心有畏懼…良善、助人、大度、無私、少欲並不是清高得不食人間煙火,而是捨得與奉獻,但有時也是一種過錯,一旦你的老好人形象化,別人任誰都有想來打醬油、抽秋風的念頭,這樣既助長了妄人得寸進尺的貪心,又給自己帶來無謂的紛擾與損益,當有一天,不堪困擾與心累之時,決定不再付出的時候,難免會有口角爭議與怒目橫眉,正所謂一鬥米的恩施,一碗飯的仇恨……

人生中的三人壓日,註定了擔負太多的身世悲涼與社會傾軋,不幸與困頓成為了人生宿命,難以伸張;秋草逢霜、薄壁無力,萬事不如意,屢屢多風寒,仿佛就是這樣無助與衣衫……不卑不亢,愛惜羽毛,行事折中、心境滄桑,淪落平庸成為中年人的生命特徵;然而,歲月還長,家長物短,贍養責任,培土青年,正常的日趨沉重;人,循序漸進,終究不能超越時光去到暮年的閒逸;光陰似箭,人生如白駒過隙,恍然之間,轉眼已白頭……面對異人的平步青雲,不要嫉妒;看到異類的富可敵國,需理性認識;那些在生命中雪中送炭的朋友,要懂得感恩;面對各種糖衣炮彈和陷阱誘惑,能分辨善惡;縱使舉步維艱,一路泥濘,尚須努力進取;

然而,冷漠,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道德心律;我們能夠做到無害人之心,但難以確定別人是否如此厚道與平度,當千奇百怪的社會現象屢見不鮮,各種形形色色五毒俱全的人也相繼問世,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還能遵守普世價值觀念的與人為善嗎?冷漠,其實是一種自保的理念與行為……雖然如此,冷漠的社會現象必定是不和諧的!我們需要明智的行為分類和力所能及的自知之明,萬不可盲目又盲心,給自己帶來禍患與遺憾!希望,真心希望,大家還是拋開負面,身輕如燕,熱情洋溢,春風滿面的笑對生活吧……

就直說好了,如果講人之初性本善,那壞人怎麼來的?我認為有些人生下來骨子裡就可能帶著壞的元素,並且一輩子要他轉變恐怕也難上加難。就比如一個有缺陷的產品,有一點缺陷的產品也許加工一下還可以歸到正品堆裡去,但壞人可不是經過教育改造一下就能歸到好人堆裡去那麼簡單。話又說回來了,這社會的確也不乏一些天生的就從骨子裡壞的人,當然是小部分了,但是這一小部分的影響力卻非同小可,當如果這多數的善良人選擇的是沉默或者躲避方式的話,社會風氣越來越糟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感覺人性的冷漠是一種退化的表現,就是退化到獸性的一面,我們看動物世界動物們為了生存的目的不惜互相殘殺,為了填飽肚子而痛下殺手。食草動物都是食肉動物的口中食盤中餐。互相獵殺是一種天性。良善對於低等動物來說只有對同血源同族群才體現出溫情。這也是我們人類具備的天性。我們現在的人類社會形態正在脫離古代的熟人為主的社會單元基礎,失去了族群群居生活的穩固性和安全感。

無論人類社會發展到哪一階段,無論農業社會工業社會或商業社會,一個恆古不變的東西就是人性是永不會改變的,人類的情感需求是不會改變的。我們是完全推翻自我的原有社會形態接受的是西方的工業革命後建立起的工業文明,工業文明首先區別於農業文明打破原有的固定生存模式進入流水線式的社會零部件生存方式,人被機械化了而人性是不變的,就會造成人類的孤獨感,後工業化時代造成的人與人的疏離感和孤獨感在西方很多畫家都細緻的描繪過。

現代人的孤獨感疏離感和沒有安全感是社會本質發生深刻變化的根本結果,西方就是在這種深刻社會變化後建立起了比較健全的社會保障和安全制度以維護失去家庭庇護後的個人安全感缺失的工業革命惡果。人沒有安全感就會造成各類犯罪率上升社會會變得混亂。後工業革命是建立在西方文明發展的基礎上的。開始於英國,英國的圈地運動就是將農民逼迫到工廠裡去勞動,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簡陋工廠的工人後生活急劇惡化過得很窮苦住宿生活條件都很惡劣。工業革命的前期是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才發展起來的這也是資本論裡論述過得,血和淚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本質。

工人與資本家的博弈關係是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寫照。進入工業文明體系就必然有剝削與被剝削關係的存在,猶如食草動物被食肉動物掠奪吞噬以獲得生存一個道理。整個世界都是發展的西方工業文明社會形態,日本比中國接受的早在19世紀明智維新時期就進行社會改革,而中國和朝鮮比較晚。東方文明主要受中華文明影響了幾千年,從西方工業文明進入東方後,我們的文明體系漸漸被打破甚至被拋棄。各種思潮誕生於20世紀初,這些思潮都是來自於西方。

無論 我們現在發展的多麼西方化,但我們社會終究發展的時間太短且因為戰爭和西方思潮的影響完全剔除了中華文明的社會屬性。西方工業文明帶來的社會弊端永遠存在,政治經濟是外化的東西,進入不了人的情感裡。而文化人文和教育,卻是能改變整個社會的理念並通過代代相傳下去。一個理性化的社會應該是全方位的發展的,但是文化文明體系的重建卻是個漫長的過程。破壞了的東西再重建對於一棟樓很容易,但對於樓裡的人和文化的元素卻無法重建。只能不斷的學習西方的最好的東西而不是將糟粕隨便當文化來使用。世界只有將文明中最好的東西加以利用才能完善自己的社會。

人心越來越冷漠了,為什麼呢?但可肯定人性並非本惡!人們之間變冷漠個人認為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貧富差距加大顯得突出了,人非動物,人有尊嚴,很多較富有的人,狂起,說話辦事了不得,讓人退避三舍,望而卻步。較差之人,既然不自卑,也有人不求人一般高的心理,也不願與之較往。另一方面,法制健全,人怕擔責,比如,見了摔倒老人不敢扶,半路行走,看見老人行走也不敢捎帶!等等!這樣做,人與人是顯冷漠,但絕非本性惡!因為人們還是以各種方式在資助弱勢群體!

冷漠,對人和事物冷淡,不關心。近些年,國人冷漠心態加劇,已經形成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幼童小悅悅遭小區過往車輛反覆碾壓,而行人視若無睹;跌倒老人無人敢扶,唯恐惹來麻煩,糾纏不清;面對歹徒行兇觀者遠避之;對歪風邪氣不敢鬥爭,明哲保身……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出現這些社會負面現象,有許多原因值得人們深思。在這裡不作細述。冷漠的形成,與生活壓力過大思想負擔過重有直接關係,應加強排遣解壓措施。大力弘揚傳統美德,積極加強國民教育,獎勵與懲罰要系統化,長期化。全民協力,努力建成和諧大家庭。隨著社會向好發展,人們的冷漠總有一天會被消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鄰居之間也變得冷漠,原因讓人寒心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為什麼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鄰居之間也很冷漠,原因讓人寒心!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農村居住的人是越來越少,很多裝修好的房子,其實並沒有人們會選擇去居住了,這是為什麼呢?農村也變得越來越冷清,越來越多的人們去城市發展,太多的青壯年離開了農村,農村現在剩下的也只是一些老人,還有留守的兒童,不免讓人感到很落魄,為什麼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鄰居之間也很冷漠,原因讓人寒心!
  • 你不懂:為什麼一個人有錢之後,會漸漸變得冷漠?
    你一定不懂的是,為什麼越是高門大戶,越對窮人產生抗拒?為什麼一個人有錢之後,會漸漸變得冷漠呢?明一認為,所有有錢人,都是從沒有錢開始過日子的。誰也不是口含金匙的主兒,很多人都是靠自己打拼才有的成功。很多人都知道,李嘉誠在富豪裡是捐款不多的那位,他熱衷的是全世界買地,賣樓花,甚至還為國人創造了「全世界唯一的公攤面積」,你一定也罵過他吧?自私,眼裡只有錢,冷漠,富人不知窮人的痛……是的,冷漠。然,冷漠的背後,你可聽過他的故事?
  • 結婚之後,丈夫變得越來越冷漠,妻子怎樣才能留住他的心?
    在丈夫看來,結婚之後,妻子變得任勞任怨,自己非常幸福。但是在妻子看來,自己的這種獨立,讓自己非常的有壓力。面對妻子想要來自丈夫的關心,丈夫甚至覺得有些不可理喻。面對妻子的這個問題,李先生說:結了婚妻子就相當於長大了,為什麼自己還要關心她?面對丈夫的這個回答,《愛情保衛戰》的主持人趙川直接笑出了聲。
  • 咱們談談微信群,為什麼很多的聊天群變得越來越冷漠了
    時間一長,群裡的人多了,而群裡卻越來越冷漠,反倒都不願說話了,群裡雖有很多人,但每天只有三兩個人在聊天,如果聊半天別人都不湊腔,還真是無敵的尷尬!其實,造成群冷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某些微信群,每天都有人分享來自各種軟體的文字連結,或轉發一些未經證實的圖片視頻、各種假新聞等,這些毫無營養的交流,讓人不厭其煩,嚴重的會引起群友退群,讓群聊變得越來越冷漠而無意義。
  • 為什麼現在的人會變得如此冷漠了呢?
    關於人與人之間現在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冷漠,說的直白一點都是因為物質問題,也就是錢。俗話說的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我們身邊又有多少人是大公無私的?大概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包括任何一個人,但是有些親情和友情還是值得羨慕的,但是這樣的又有多少?
  • 心理學家:現在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冷漠?原因讓人感到扎心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冷漠,看到有人去扶馬路上摔倒的老人,有人為過馬路的殘疾人阻擋車輛,有人去做義工,有人順手幫助環衛工人撿起飲料瓶,都會稱讚這些人真優秀,有很好的教養和人品。這樣的現象折射出了這個社會的冷漠和自私,才會讓這些微不足道的行為獲得很多的誇讚。為什麼人會越來越冷漠呢?
  • 思考:周圍的人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的冷漠?溫暖一點不行嗎?
    思考:周圍的人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的冷漠?溫暖一點不行嗎?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科技的漸漸發展,人類之間的交流似乎也是越來的越多了,但是人類之間的感情也是越來越冷漠了。就是兩個朋友之間,也是完全就沒有當年還是古代的時候,朋友之間濃厚的情誼。
  • 「我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孩子眼中的你,正在變得越來越冷漠
    今年才九歲的萱萱(化名)就表示,自己越來越害怕長大。記得自己小時候,媽媽經常自己說:「只要萱萱健康快樂成長,媽媽就滿足了。」可是,隨著年級的增大,學校學業的壓力,媽媽開始變得越來越冷漠,考試成績退步了,媽媽就會批評她,甚至是周末在家睡個懶覺,媽媽都會嘮叨很久。久而久之,萱萱也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放學回到家就關在自己的小房間裡。
  • 沉默的大多數:一個人越來越沉默,是因為心走到了盡頭
    心累了,以致於鬱結成傷,沉默就成了最好的解藥。要知道這個世界,最寒冷的不是冬天,而是被傷過的心,冬天過後還會迎來溫暖的春天,但心涼透了,就再也捂不熱了,一個人,一旦寒心了,不會嚎啕大哭,也不會歇斯底裡,只會變得越來越沉默。
  • 為什麼開始變得麻木,冷漠(我拒絕,我不要那樣)
    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脫離學校的安逸,開始步入社會,我們一直被告知現實很殘酷,不要多管閒事,不要怎樣怎樣,也隨著變得麻木。但為什麼要這樣?我們不能拒絕嗎?我們開始都是天真的,都對這個世界抱著美好的善意。但可能因為偶然間聽聞,其實她們沒有任何困難,可能因為見了太多乞丐阿姨,而有些麻木,我們開始對她們視而不見,開始冷漠。我們錯了嗎?當然沒有。因為真的會有些騙子利用這些心理。不過我們也不應因此而麻木,而煩悶冷漠。換個思路,我們完全可以給她們一些零錢,來換自己一天開心。有錢難買爺樂意嘛!也可以想她們都是假的,那也就沒有那麼多可憐的人。
  • 為什麼現在的人變的越來越冷漠?
    人的確變得冷漠了,現代人的價值觀,不再是你有難我來幫。人們尊崇利益至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老人摔倒,「扶不扶」,已經成了一個社會問題,不知道這是道德的缺失,還是人類的」進步「,這種冷漠的進步,真的是令人很不恥。
  • 為什麼相愛變得越來越難
    #愛情婚姻#現代人在感情上變得越來越冷漠了,真正相愛的機率變得越來越少了。
  • 說教育:為什麼感覺孩子變得冷漠了?
    文·艾特27前言: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冷漠的情況,這是非常值得警惕和重要的,很多家長容易忽視這個問題,覺得孩子只是一時不開心。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孩子冷漠導致身心不好不但耽誤學習,甚至會讓孩子產生很多負面影響。這裡小旭老師來給各位家長朋友聊一聊關於孩子冷漠你需要知道的三個關鍵點。一、充分關注孩子處在生長發育期,好動調皮,叛逆不聽話,人生觀價值觀不健全,這個時候家長老師就要起到關鍵的監督作用。孩子突然變得冷漠的,作為家長要觀察疏導孩子冷漠問題,保證孩子遇到問題時候,家長老師都在身邊。
  • 為何大多數人喜歡當「看客」?人性冷漠之下,那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魯迅《吶喊》魯迅先生,曾用一針見血、犀利的言語,深刻地揭示過國人的看客心態。這些人的典型特徵:冷漠、麻木、愚昧、勢力和無知。比如《阿Q正傳》中,那些看阿Q臨刑前的遊街示眾的人群,「遊了那麼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
  • 為什麼現在的人相互間越來越冷漠,真的是生活好了,人情淡了嗎?
    為什麼現在的人變得越來越冷漠了?點讚最高的回答說: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太大了,每個人都活得小心翼翼、自顧不暇,哪有什麼多餘的心思去顧及別人的處境和感受。再說,見多了那些社會冷漠和人心涼薄,自然就對這個世界充滿戒備和堤防了。但其實我想說,這個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溫柔,人也比我們想像的溫暖——在疲憊、重複的日常生活裡,有時候某些人一個不經意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沒意識的舉動......
  • 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還是你自己對別人越來越冷漠?
    過去三十年,中國人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不可能會呈現出越來越冷漠的趨勢。那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呢?首先,在農業社會,人都是生活在熟人的圈子,在那樣的圈裡裡,人們會對周邊的人表現的較為熱情。即便在城市,人們也被固定在自己的單位裡,社會流動性很差,這種人際結構,人們也會對周邊的人表現的較為友善。
  • 為什麼海外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為什麼國人非要移民?原來是……
    而這兩年,也是國家阻止資金外流最關鍵的時期,但各種政策都阻止不了國人移民的熱潮。移民最大的原因,居然是為了求學!與以往所不同,許多年前出國留學的大多是成績不好難管教的「壞」孩子。而現在,家庭條件優沃成績優異的好孩子都出國去了,而且有的一去不回國。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我們國家越來越不好?還是僅僅因為國內的教育出了大問題?
  • 一顆心,要被傷到什麼程度,才會變得冷漠無情
    思念常常在,牽掛在心間。溫馨伴祝福,天涯不間斷。牽掛伴思念,溫情心中藏。一顆心,要被傷到什麼程度,才會變得冷漠無情;一個人,究竟遇到什麼事情,才會如此的沉默安靜。心如死灰,都是因為真心被辜負;狠心離去,全是因為不被人在乎。
  • 為什麼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
    生活中,我們總是經歷各式的冷漠:在電梯裡,大多數人只會默默地按下自己的樓層,不會順口詢問他人而去舉手代勞;在商店裡,我們除了選購付款,與其他人更無其他的交流,面對生活的種種,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當代中國的社會冷漠?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成了「孤島」。
  • 為什麼熱情和睦的孩子會變得冷漠和缺乏安全感?家庭的和睦很重要
    熱情和睦的孩子會變得冷漠和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在於孩子的內在特質。理想主義者型孩子更是這樣。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他們逐漸掌握了兩種交際角色——導師和擁護者——NF 型孩子積極的自我形象也就會隨之而變得越來越完整。 此外,既然理想主義者型的孩子渴望嘗試各種事情,而且,他們也很期望將自已敏銳的感知力運用於學校學習當中 。 那麼,他們自然也會從成年人榜樣——技藝者、護衛者、理想主義者——那兒學到自已感興趣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