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孩子眼中的你,正在變得越來越冷漠

2020-12-20 小碧育兒心得

文 | 小碧育兒心得(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648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根據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有子女的家庭中,有超過90%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成長或者是親子關係感到非常的焦慮。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同時也害怕父母的教育會出現問題,焦慮似乎成為了中國家長的一種常態了。

今年才九歲的萱萱(化名)就表示,自己越來越害怕長大。記得自己小時候,媽媽經常自己說:「只要萱萱健康快樂成長,媽媽就滿足了。」可是,隨著年級的增大,學校學業的壓力,媽媽開始變得越來越冷漠,考試成績退步了,媽媽就會批評她,甚至是周末在家睡個懶覺,媽媽都會嘮叨很久。久而久之,萱萱也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放學回到家就關在自己的小房間裡。

其實,類似於萱萱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孩子長大後,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冷漠,就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那這種「冷漠親子關係」背後的原因有有哪些呢,我們來一起討論一下吧。

一、焦慮的家長和越來越冷漠的親子關係

很多家長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自己和孩子每天的交流除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是學校的表現,似乎就沒有話題可以聊了。可是仿佛還在一年甚至是半年前,孩子還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可就是這短短的時間,父母變得越來越焦慮,親子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冷漠。

其實,很多孩子是希望和父母進行交流的,可是焦慮的父母似乎除了學習以往的事情,並不想和孩子敞開心扉聊天,所以很多冷漠關係背後的原因,並不是來自孩子,而是源於父母的焦慮。那家長的焦慮又是從何而來呢?

二、家長的焦慮從哪來?

家長焦慮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總的來說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1、社會競爭的壓力

家長為孩子考慮不僅僅是今天或者明天的成績,而是以後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學歷或者是一技之長,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但是,孩子的年紀還小,並不能懂得未來競爭的激烈,家長不得不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不管是學習,甚至是課外藝術班,都是在為孩子的未來謀出路。而這,也是很多家長焦慮的最主要原因。

2、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

很多家長小時候,家裡還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父母的注意力並不能完全在他一個人身上,很多七零後的家長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似乎是為了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就把所有的關愛都給了孩子。

自然,對孩子的期望越大,要求也就越高,一旦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家長就會變得焦慮和憂愁。

三、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家長應該持一個什麼態度

但是家長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如果每天都把焦慮的心情和冷漠的態度傳遞給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其實是一種傷害,那家長應該保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孩子呢?

1、家長要保持客觀

家長首先應該想到,很多事情其實並不是孩子態度的問題,比如說考試成績,又很多孩子學習也很認真,課後作業也有按時完成,可是考試成績始終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分數。

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拋開為人父母的濾鏡,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總有一些人可能付出了努力,也沒能得到很好的回報,這種事其實是經常發生的。家長此時應該保持一個客觀的態度,承認自己家的孩子可能在學習方面確實是天賦不太高,但孩子已經足夠努力了,家長也不應該責怪孩子。

2、家長要拋棄攀比的心理

另外,還有很多家長可能有很強的攀比心理,覺得隔壁鄰居或者是同事的孩子超過了自己的孩子,就開始變得焦慮和緊張,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孩子的成績。

其實,家長應該放棄自己這種攀比的心理,回歸到自己的初心,還記得自己當初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就好,畢竟未來的事,誰也不能確定,一時的考試成績也不能代表一切。一旦因為家長的這種攀比和焦慮,造成親子關係變得疏遠,這種傷害是很難彌補的。

那麼家長對於改善這種焦慮的心理,還有什麼好的建議,也歡迎提出來,一起討論和交流。

我是@小碧育兒心得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你的焦慮正在毀了你的孩子!如何做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在昨天的文章「我女兒都一歲半了我還沒給她報過班呢!」媽媽們為何如此焦慮中,我們講到了媽媽們的焦慮。這是一個廣泛販賣焦慮的時代,想做一個不焦慮的媽媽真的很難。很多家長自己的工作不如意時,不會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小孩身上,所以小孩考不好時,媽媽的「理想化投射」也就自然破滅了:「孩子沒考好,我真是一個失敗的媽媽」。
  • 面對教育孩子,家長變得越來越「焦慮」,3點讓你每天保持好心態
    導讀:面對教育孩子,家長變得越來越「焦慮」,3點讓你每天保持好心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你的焦慮,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你別打擾我啊……如果搶不到滿意的時間,那就不得不調整你正在學習的桌球、書法了……哎呀,我好緊張。」這時,孩子突然說:「媽媽,你別緊張。你一緊張,說不定還容易點錯。」這讓我一愣,頓時冷靜下來:是啊,我緊張什麼呢?我的心態居然還不如一個孩子!
  • 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原來是他有這樣的一個媽媽
    有一天,媽媽叫女兒背一首唐詩,第一遍時媽媽聲情並茂地朗讀一遍,小雪也跟著讀,第二遍直至第七遍時,孩子嘴裡還是在跟著媽媽讀,小心思早已不知道飛去哪了,媽媽的表情開始變得煩躁,問孩子能不能好好學。小雪回答能,可是直到第十遍時,孩子卻一句也沒有記下來。
  • 孩子摔倒後,很多媽媽愛說的一句話,可能會讓他變得冷漠
    文|好孕姐每天晚上,小區裡都有很多媽媽帶著孩子在遊樂場玩。有次,就看到一個大概1歲多的孩子,在一晃一晃的學走路,媽媽在後面跟著。孩子走不了兩步,就摔倒了,還哭了起來,媽媽也沒有抱的意思,還對孩子說「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我的寶寶是最棒的。」
  • 孩子有這幾個令人討厭的行為,別攔著,他正在變得越來越聰明
    其實並不是這樣,尤其是三四歲左右孩子的媽媽們,大家坐在一起說不盡的話題就是孩子有多麼的調皮惹人厭,媽媽們都是吐槽能手,一吐槽就停不下來。其中一個媽媽表示,自己簡直生了一個唐僧,孩子太能說了,不是常人能想像的能說,而是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無論她在幹什麼,孩子都在一直和她對話,她不回答就一直媽媽,媽媽的叫,她表示平時孩子爸爸偶爾帶的時候還覺得孩子這樣很可愛,可是她卻表示一會兒是可愛,一直就是要命了。
  • 父母每天說這樣的話,會使孩子越來越糟,按王俊凱唱的做就對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的冷漠疏遠和冷暴力是最讓孩子恐懼的一件事情,它會如夢魘般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我曾經一生氣就總愛不理孩子,有時甚至將他抱出大門外,說:「你走吧,我不要你了,你愛去哪兒就去哪兒」,然後關上門不讓他進來。
  • 父母每天說這樣的話,會使孩子越來越糟糕,按王俊凱唱的做就對了
    最大的「效果」,就是使孩子越來越沒有安全感,變得更加膽小懦弱了。現在想想還真是,那些個別存在的社會陰暗面,比如以前有過報導的「被偷走弄殘」的孩子,大人想來都膽戰心驚,不忍去相信世界上有這麼殘酷的事兒,我卻經常把它掛在嘴上,用以恐嚇孩子,這是一個多麼殘暴的母親啊!這種精神虐待,和那些肉體虐待的家長,並無二致,讓我每每想起,都後悔不已。
  • 焦慮的媽媽養出焦慮的孩子:給焦慮媽媽的3個心法
    >代替孩子做決定,總覺得孩子離了自己就會犯錯誤這樣的家長,就像長跑比賽中的很多選手,一開始讓自己跑得比許多人快,跑著跑著就變得越來越慢,眼看著原先比自己慢得選手們都超越自己。所以你會發現,這些能堅持跑到最後的人,都會說一點兒都不累;這些懂得育兒焦慮裡「加速與減速」的媽媽們,也會說養孩子一點都不累。其實,過度焦慮也是人之常情。我自己也是個媽媽,我也對自己的孩子特別關心,特別擔心她會不會出事兒、會不會犯錯。但通過這一年多的看書與學習,讓我明白了養孩子不能只講本能與感情,還要講科學。
  • 孩子的成長急不得!寫給正在焦慮的你
    學習成績、才藝比拼……朋友圈流傳的各種段子和文章,讓「焦慮」成了中國父母的集體畫像,而焦慮的背後其實是無處安放的「愛」和「擔憂」。父母怎樣才能停止這種焦慮,更好地與孩子相處呢?如果一個孩子勞累了一天回家,看到的是家長冷漠的一張臉,聽到的是嘮嘮叨叨、怨天怨地的牢騷和責怪,以及命令式的「快點吃,吃了馬上去做作業。成績那麼差,還不知道認真!你什麼時候可以讓我省點心啊!我這麼辛苦,上班累得要死,還不是為了你!你呢,還給我添堵!
  • 新型「家庭暴力」正在蔓延,無數孩子正遭受傷害,看看其中有你嗎
    當孩子渴望得到答覆時,父母只會說「別惹麻煩,一邊走」。您見過孩子的臉那種欲猶未盡和失落感嗎?當孩子想要他的父母和他一起玩遊戲時,父母說:``我很忙,你自己去玩&39;,你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了嗎?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將他們推到一邊,他們將不再搭理他。您看到孩子的恐懼和焦慮了嗎?
  • 在孩子眼中,爸爸媽媽是什麼樣子的?
    出生時:媽媽在我的眼中:媽媽好香,好柔軟,是一個大奶瓶〜我隨時隨地都想要媽媽〜爸爸在我眼中: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大玩具。可以騎馬,蕩鞦韆,也可以和爸爸一起快樂地玩耍。3-6歲:媽媽在我的眼中:媽媽可以幫我做各種美味的食物,買各種漂亮的衣服,但是媽媽總是不允許我這樣做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對於育兒,富人比你更焦慮
    我們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儘管不知終點在何處,由此給媽媽們帶來的焦慮感伴隨著孩子的求學過程,看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之後,發現母親的焦慮不管處哪個階層,哪個國度都深陷其中。看到這如果你以為這是一本描述時尚的書,那你就錯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還有一個很長的副標題: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上東區育兒戰爭。
  • 為什麼大多數國人的心變得越來越冷漠了?
    以前我們說,工人、農民,現在你說農民。去哪找?有幾個?農村老弱病殘、六、七十歲算農民。但他們很難支撐起農民這個詞。現在的現實是人都各自為戰,東跑西顛,為錢而幹,思想分散,理念複雜。對此冷的問題是明顯存在。要求改變,必須真抓實幹,對症治療!
  • 不完美媽媽:我是一個愛焦慮又沒有預判力的媽媽!
    2003年的春天,我升級為一名新手寶媽,那一年也是非典爆發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產前太焦慮,到寶寶出生後,我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變得特別差,很多人都說我是一孕傻三年,當時,我想兩三年以後記憶力應該可以恢復,可是就在寶寶一百天的時候,媽媽又重病入院,我一度陷入極度焦慮之中,寶寶的日常照料,媽媽患病不能自理
  • 一個「糟糕透」的孩子,往往有一個「累死了」的媽媽
    媽媽每天監督著孩子做功課,處處上心,甚至老師在微信群上發的孩子作業和安排她要設置到備忘錄,時刻提醒自己,提醒孩子。 關係卻越來越差。她付出一起,很焦慮很累,結果孩子成績沒起色,還嫌她煩,處處頂撞。 為什麼會這樣?
  • 為什麼熱情和睦的孩子會變得冷漠和缺乏安全感?家庭的和睦很重要
    熱情和睦的孩子會變得冷漠和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在於孩子的內在特質。理想主義者型孩子更是這樣。>我是一個快樂奔放的小女孩:當我怒火中燒的時候,我的臉蛋會由紅變紫——我常常感到納悶,這些激烈的情緒究竟是從何而來,它們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不管Ta在做什麼,餓不餓啊、冷不冷啊、喝點水吧、別碰到自己、這兒太髒了到那邊去玩、我來幫你做手工、這個媽媽來告訴你怎麼做?……對孩子成長的焦慮,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痛快投入地玩兒」的專注力,我們以為孩子只是「三分鐘」熱度,卻擋不住父母三分鐘的焦慮。
  • 拿什麼拯救你?焦慮的媽媽
    有人說中國式家庭=喪偶式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作為媽媽,你焦慮嗎?我聽過一個最讓我變得超焦慮的說法,現在的教育就是你坐在劇院裡,前排的人全部都站起來了,你不得不站起來踮腳。否則,你的孩子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 父母的焦慮,是孩子的災難,你是這四種類型的媽媽嗎?
    作為媽媽,有多少人有這樣的矛盾心理:不是不愛,是不知如何去愛……沒有親自當過媽媽,還真沒法理解當媽媽的那種矛盾。相比過去,如今的育兒資訊越來越豐富,可是為何越來越多的媽媽變得焦慮?她們的焦慮從何而來,又該如何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