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才藝比拼……朋友圈流傳的各種段子和文章,讓「焦慮」成了中國父母的集體畫像,而焦慮的背後其實是無處安放的「愛」和「擔憂」。父母怎樣才能停止這種焦慮,更好地與孩子相處呢?今夜,一起來聆聽全國知名班主任於潔的經驗感悟↓↓↓
我在各種書籍和影視劇中有個發現,壞小子們在作者筆下都是手放在口袋裡走路的,甚至還有放在褲子後面的口袋裡的。都說作家是對生活觀察最仔細、眼光最敏銳的人,他們這樣關於手插口袋的共同描寫,引發了我極大的好奇心。
我甚至做過試驗,在走路的時候故意把手插在口袋裡,結果發現很是彆扭,不一會兒就要把手拿出來,直到後來看到一句話:「他們只是貪戀口袋裡的那一點點溫暖」,我的內心有所感悟。
因為從事教師職業的緣故,我接觸到了很多問題學生,在細細觀察和慢慢琢磨中,我終於發現了一些東西。餘華曾說:「一個人的童年是決定他一生的,決定命運的最好時機就是童年。」弗洛伊德也說所有的陰影都來自童年的傷害,壞孩子也許不是一開始就是壞孩子。
父母經常性的大聲呵斥、一次次的重複囉嗦、毫無原則地溺愛、除了成績其他很少關注,遇到一點點事情就咋咋呼呼、自己碌碌無為不求上進卻對孩子極其苛責……也許才是孩子改變的根源。
01
無論多累
別把負能量傳給孩子
我雖然是語文老師,但沒有自己做兒子的老師。從小到大,兒子寫的作文我極少指導,因為指手畫腳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我只是默默地把他寫得相對比較好的作文打成電子稿,放在我的博客上,這樣他會很驕傲,也能慢慢琢磨出什麼樣的文章是被我欣賞的好文章。
等他讀高中的時候,每天晚自習後回家已經十點多鐘,我自然知道他的疲累,除了他進家門時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說一聲「辛苦啦」,還會每天變著花樣給他準備一兩樣他愛吃的夜宵,他換了鞋坐下來就能喝到熱乎乎的鮮湯美食。
如果一個孩子勞累了一天回家,看到的是家長冷漠的一張臉,聽到的是嘮嘮叨叨、怨天怨地的牢騷和責怪,以及命令式的「快點吃,吃了馬上去做作業。成績那麼差,還不知道認真!你什麼時候可以讓我省點心啊!我這麼辛苦,上班累得要死,還不是為了你!你呢,還給我添堵!人家某某某成績多好呀……」
換了是你,這個家是你每天放學後就想要立即回去的地方嗎?這個家是你傷心委屈、蒼白無力時想要依靠的港灣嗎?這樣的父母是你無需思考就能撲過去的懷抱嗎?
當然,我知道家長一天工作的勞累,我自己就常在一天的工作後累得話也不想說,我們的勞累除了自我謀生,更多是想要給孩子創造較好的生活條件。
可是如果我們的勞累成為我們刺向孩子的利劍,我們就不再是孩子的親人,而是孩子的「敵人」。當你向孩子祥林嫂一般嘮叨自己的辛苦,孩子心裡想的是:我又不要你這麼辛苦,我又不是你的垃圾桶,我不要你這樣的父母。
02
除了嘮叨
請找到其他的溝通途徑
家長可以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當一個人用尖利刻薄的聲音在你耳邊每天不停地嘮叨時,你的感受如何?就算她說得再有理,你也聽不進去對嗎?
孩子更是如此,當他發現你總是不停地嘮叨,那麼你說的第一遍第二遍他就不需要聽了,他知道你會說第三遍第四遍的,時間長了就形成惡性循環。其實,每句話說一遍就好,如果孩子沒有聽進去,等他自己吃了虧,就會自己記住,下次就會認真聽你說話。
同時家長說話要口齒清晰、正常語速,把要說的表達清晰,如果實在是重要事情,不放心,那就寫在紙條上。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雖在同一屋簷下,但是我給他寫過很多信,都是手寫在漂亮的信紙上,寫完後放在他的書桌上,我從不詢問他是否認真讀了。
從小到大,只要有空,周末我就會帶他走進大自然,請他擔任攝影者,我就是那個選景的人。田野、莊稼、古鎮、花草、河流……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接了地氣。
人如果長久地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裡,心胸就狹隘,氣度就局限,爬山涉水,登高望遠,藍天白雲,大自然是一個好老師,這種走進大自然,要從孩子幼年時代開始,不然等他沉迷於手機電腦電視的時候,就再也喊不動「宅」人了。
兒子的房間,除了家具和檯燈,沒有電視機和電腦,減少輻射,孩子的睡眠會更好。他的床頭我只扔一兩本課外讀物,臨睡前他會看一會兒,過一階段,我就再換一兩本,我沒有命令過兒子必須要看課外書,但他看的書,一定是我自己看過的,我會藉助這種方式不聲不響地向他推薦。
手機是在兒子讀了大學之後才買的,在這之前,他沒有手機。記得他曾問過我一句話:「其他同學都有手機,我會不會和時代脫節了?他們談論遊戲的時候,我都插不上嘴。」
但他很快就不焦慮了,就算是高三,我依然確保他每周六周日兩個小時的電腦時間,上網瀏覽新聞,或者我在打網上160分的時候請他來指導我,過把教練癮,順便請他幫我捏捏肩膀和脖子,嘻嘻哈哈之間完成親子溝通。即使是學業緊張的高中,他依然能夠和自己學校的老師們踢上一會兒足球,以至於到了大學的第一天,他就組建了足球社,隊長裁判一身兼。
在和兒子的溝通中,兒子清晰地看到了我的底線:不求成才,只求成人。身心健康第一位,保護視力很重要;學習上盡力而為,把能學好的學好;家務必須分擔,為人要有禮貌。
我和兒子的爸爸都是近視眼,出門的時候常對他說:「有一雙好眼睛真是令人羨慕啊,那麼遠你都能看得那麼清晰。」「我出門不戴眼鏡啦,有你這雙好眼睛呢。」這樣的正面暗示,讓他感覺到有一雙好眼睛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再加上不允許他彎腰駝背,讀大學前沒有手機,還真的就沒有成為近視眼。他的大學畢業照片上,一群男孩子,他是唯一不戴眼鏡的人。
因為孩子從小就是自己帶大的,所以對他的智商、情商、能力水平,我很了解,學習上不苛求,把能學的學好。我雖是一個老師,但我沒有虛榮心,沒有非要孩子考第一第二,沒有因為孩子成績中等而萬分焦慮。教書這麼多年,我比誰都清楚,一個孩子的成長中,遺傳的東西改變不了,後天能改變的急不來,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每當兒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總是對他說:「媽媽相信你,你是大器晚成的人。你小學成績一般,初中好一點點,高中更好一點點,將來會更有出息的。」
我也告訴兒子的高中老師說:「不要有任何壓力,孩子既然讀了高中,總能考上一所大學,只是名牌不名牌的區別,成人最重要,他的人生路還長。」
03
請相信學校
相信老師的良苦用心
記得兒子讀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兒子被老師看到在晚自習上講小話,他的班主任依照學校規定立即做出停止上晚自習三天的處分,並要求寫出檢討書和家長籤字。
我在兒子的檢討書上簽了字,讓他驚訝的是我同時給了他我寫的檢討書,我誠懇地向學校和老師致歉,因為兒子給大家添麻煩了。
兒子很吃驚,我告訴他:「任何人都要遵守規則,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不能做,不給別人添麻煩是做人重要法則。」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他晚自習違規情況。
我是一個老師,我清楚地了解每一個老師的用心良苦,學生的進步退步左右著老師每天的心情。面對學生,雖然知道不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但是日日相處,不由自主就入戲很深,做了孩子的父母。
看到學生點滴進步,我們樂得笑開花;看到學生不思進取,我們恨鐵不成鋼。你若是隱身人站在老師們的身邊,你會看到老師們是多麼傻的人:為了一群別人家的孩子喜怒哀樂。
請理解老師的用心良苦:在教育上,必須要嚴慈相濟,獎勵和懲罰,缺一不可,那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是有韌勁的人。一味的表揚,一旦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不堪一擊;一味的懲罰,孩子沒有自信,容易自暴自棄。請相信老師一直在尋找最佳的表揚和批評的時機,這是一個老師的專業性。
「老師,我們家孩子小學語文就最差,現在讀初中了,你能不能給他補補課?」
「老師,孩子讀書不認真,我們說話他不聽,怎麼辦?」
「老師,你是第一年工作嗎?你HOLD住學生嗎?」
「老師,你批評了我的孩子,對嗎?他回來哭得不肯吃飯!」
「老師,孩子視力度數增加了,你可以讓他坐到前面對嗎?」……
很多時候,家長的焦慮之心很有可能「綁架」了學校和老師。這樣的學校、這樣的老師,越來越不自信,就像一個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在邊上指手畫腳、厲聲呵斥,孩子變得無所適從、越來越不自信,一樣的道理。
親愛的家長,請相信學校和老師的用心良苦,彼此真誠,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永遠不要用惡意揣測學校和老師,不要以偏概全,相信老師和您一樣愛著您的孩子,甚至比您關注更多。
20多年來,我從兒子的成長中研究出對學生的教育,從學生的成長中研究出對兒子的教育,一個家庭擁有一個情緒平和的母親,是孩子之幸。
親愛的家長,當你焦慮的時候,抬頭看看日月吧,天地之間,有樹有花有草,有豔麗有素淡,有盛放,有含苞,日月之愛,默默陪伴,靜靜等待,正因如此,寸草心也報三春暉。
來 源 | 長江小教室微信公號
實習編輯 | 王 娟 責任編輯 | 袁小敏
執行主編 | 羅 莎 編 審 | 項 蕾
放平心態!↓↓↓
【來源:貴州教育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