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惡意郵件騙局警報,WHO提示謹防冒充行為!

2020-12-13 第一財經

目前瀏覽世衛組織(WHO)網站就可以發現在新冠疫情專題下WHO特地增添了「新冠病毒騙局警報」環節,提醒各界謹防冒充WHO的各種犯罪行為。

WHO警示,​​不法分子會冒充WHO來盜取錢財或敏感信息,「如有人或組織以WHO的名義與你聯繫,請先確認他們的身份。」WHO指出。

WHO指出,目前有不法分子利用冠狀病毒議題發送可疑電子郵件,即網絡釣魚行為,並要求收到信件的人提供敏感信息,例如用戶名或密碼,點擊惡意連結或查看惡意附件,通過這些方式,不法分子就能安裝惡意軟體或盜取敏感信息。

WHO指出,判別的方式是確認發件人的郵箱地址是否是 「人名@who.int」。如果在「@」符號後的內容不是「who.int」,則表明該郵件不是WHO發的。

WHO提示防範網絡釣魚

WHO提出,在接到前上述可以電子郵件後,必須要確認發件人的郵箱地址。譬如,WHO不會從以「@who.com」、「@who.org」或「@ who-safety.org」結尾的地址發送電子郵件。

同時,也許確認需要點擊的連結。WHO指出,需確認連結是否以「https://www.who.int」開頭。最好在瀏覽器中輸入「https://www.who.int」直接導航到WHO官網查看。

WHO提醒道,在提供個人信息時要提高警惕,「請想一下為什麼有人想要你的個人信息,該做法是否合理。對任何要求提供用戶名和密碼來訪問公共信息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WHO指出。

重要的一點在於,「不要著急或感到有壓力」。WHO指出,網絡詐騙犯利用諸如新冠冠狀病毒之類的緊急事件來促使人們快速做出決定。「請在提供個人信息前花些時間考慮這些要求是否合理。」

WHO並著重指出以下六點,即首先,WHO不會要求你登錄查看安全信息,其次,WHO不會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你發送未曾要求的連結。第三,WHO不會要求你訪問官方網站(www.who.int)及官方社交媒體帳號(例如本微博帳號)以外的連結; 第四,WHO不會以付費的形式進行職位申請、會議註冊或酒店預定;第五,WHO不會以電子郵件的形式進行抽獎、獎品贈送、津貼補助、證書或資金的頒發。第六,請警惕不法分子通過電子郵件、網站、電話、簡訊和傳真進行的詐騙行為。」

WHO指出,如已經提供了敏感信息,也不要慌。

「如果你懷疑自己已經向網絡詐騙犯提供了用戶名或密碼,請立刻在每個使用過該用戶名或密碼的網站上進行修改。」WHO並指出,「如遇到詐騙行為,請向我們舉報。」

需要指出的是,國際上冒充國際組織的犯罪行為屢見不鮮。

譬如,多年以來,就有人以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的名義讓人開帳戶、兌獎,但事實是,世行不是商業銀行,沒有開戶、兌獎的業務。

相關焦點

  • WHO提示謹防利用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Coronavirus的詐騙郵件及...
    【開發信模板在頁面底部】 目前瀏覽世衛組織(WHO)網站就可以發現在新冠疫情專題下WHO特地增添了「新冠病毒騙局警報」環節,提醒各界謹防冒充WHO的各種犯罪行為。 WHO警示不法分子會冒充WHO來盜取錢財或敏感信息,WHO指出「如有人或組織以WHO的名義與你聯繫,請先確認他們的身份。」
  • 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發布提示謹防高考騙局
    2020年高考臨近,針對形形色色的高考騙局,6月25日,省教育考試院發布提示,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考前謹防「賣題」「賣設備」。「賣題」,騙子大多保證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搞定」了高考試卷的出題老師。
  • 網警提醒:謹防網際網路郵件的騙局
    網警提醒:謹防網際網路郵件的騙局人們在上網時,或多或少地會收到一些大談讓你發財致富的郵件。網警提醒,天上絕不會掉下餡餅,小心郵件騙局。郵件騙局主要有:1、連鎖電子郵件—以「幸運郵件」為名,在信中要求收信人寄出小額金錢給郵件名單裡的人,然後等著其他人寄錢給你,否則就會慘遭不幸。2、高價回收騙局—刊登啟事要求應徵者花巨資買回生產材料生產商品,他們負責回收,但回收時又以「質量未達標」為由拒絕回收,使許多人損失慘重。
  • 以新冠疫情釣魚郵件為掩護大肆傳播
    以新冠疫情釣魚郵件為掩護大肆傳播就在全球各國深陷新冠疫情(COVID-19)荼毒之際,不少網絡攻擊者緊跟疫情熱點,或冒充衛生醫療機構,或捏造抗疫要聞,假借釣魚郵件煽風點火,大行網絡攻擊之事。儘管當前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無論是對於新冠病毒還是網絡病毒來說,大家都應該繼續保持警惕。
  • 「病毒」蹭上「病毒」熱點,網絡釣魚掛上「新冠」誘餌
    新冠病毒「入侵」網絡空間據亞信安全監測,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多個利用新冠病毒話題傳播遠程控制木馬和EMOTET銀行木馬變種的案例。在 FormBook 竊密木馬的傳播中,網絡不法分子會以「新冠病毒進展信息」為誘餌,將郵件發信人偽裝成世界衛生組織(WHO),自稱提供為避免感染而應採取的有關安全措施信息。
  • 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提醒大家 謹防幾種常見騙局
    近年來,電信網絡金融詐騙案件持續多發,不法分子不斷升級犯罪手法,緊跟社會熱點,精心策劃騙局,針對不同群體量身定做、步步設套,防詐騙竟逐漸成為了人生的一門必修課。那麼,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提醒大家有以下幾種常見騙局。一、冒充政府職能機關
  • 美國人走上街頭,焚燒口罩後大喊新冠病毒是騙局!
    美國疾控中心表示,感恩節前,他們就曾告知所有民眾,儘量不要出門,但事實上並沒有多少人理會他們,人們該購物購物,該訪友訪友,好像根本沒有新冠這回事,但事實上感恩節前後,美國新冠病例激增,最高的一天甚至達到了26萬!即使到現在,美國每天的確診人數也都超過了15萬!
  • 謹防3類高考詐騙,還有「老掉牙」騙局讓多人入坑
    錄取」等關鍵詞的陌生簡訊連結,謹防受騙。利用虛假錄取通知詐騙不法分子通過簡訊、郵件等方式,向高考考生及家長發送偽造的錄取信息,讓考生提前將住宿費、學雜費等打入指定帳號。警方提示:家長和考生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查詢錄取信息,不要相信「三無」錄取簡訊、郵件
  • ...產品外包裝測出新冠病毒!多地拉響警報……厄瓜多白蝦還能吃不?
    14日,檢測發現西部物流園一冷凍倉庫部分厄瓜多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在當天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通報稱,7月3日,大連、廈門海關從厄瓜多生產的部分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上述企業的凍南美白蝦蝦體和內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 高考考後騙局防不勝防,考生家長謹防套路!高一高二也提前看看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同學們都希望自己能夠金榜題名,涉及到高考的各種騙局也在蠢蠢欲動。 提前了解5類高考的典型騙局套路,謹防上當受騙,家長和同學們趕緊來看一看。騙局1:考分提前查高考一結束,是不是等成績就心急如焚了?
  • 疫情中針對留學生的9大騙局,冒充政府騙光幾十萬學費
    但隊長要提醒大家的是,瀏覽郵件、簡訊的時候一定要謹防被騙!詐騙集團已經「推陳出新」,發明出了專針對新冠期間的詐騙手段,其中電信和網絡詐騙是大頭,留學生和家長是重點target。 冒充HMRC 有詐騙團夥冒充英國稅務局和海關總署(HMRC),發簡訊聲稱可以提供政府補助,需要點擊連結提供銀行卡在內的個人信息。
  • 微信群又現「免費」新騙局 當心成「幫兇」!
    5月14日9時許,微信安全中心發布《近期打擊網絡欺詐行為的治理公告》。據微信安全中心表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尚未完全結束,部分不法分子卻趁火打劫。根據用戶投訴證據,微信安全中心發現近期高發以下兩類欺詐:以欺騙用戶財產為目的的貸款欺詐、刷單兼職欺詐等;以惡意營銷誘導為目的的免費教畫畫欺詐、水果店開業送禮欺詐等。
  • 現在竟然還稱新冠病毒是「騙局」!美國人究竟有多反智?
    現在要說新冠病毒最嚴重的國家,美國可謂「實至名歸」,截止到目前,美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超過650萬,很多民眾已經知道到新冠病毒的厲害了。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仍不相信新冠病毒的事實,甚至認為這只是一場「騙局」。前段時間歐洲還爆發了「反新冠」大遊行,相當的反智!
  • 木馬病毒借「新冠」旗號傳播,如何戴起「網絡口罩」防毒?
    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後,「新冠病毒」成為熱詞,但在全國上下齊心抗疫的關鍵時期,卻有黑客藉機而入,在網絡中以「新冠肺炎」為誘餌傳播木馬病毒,黑客將惡意木馬程序偽裝命名為如「新冠病毒」、「最新病毒預防手冊」「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等的可執行文件,在社交軟體、電子郵件中大量傳播,利用人們關注疫情的心理,誘騙網民下載運行。
  • 不是新冠!警報拉響,又一病毒席捲歐洲多國,名字中國人很耳熟
    目前,新冠病毒依舊在全球盛行,原本新冠已經讓全世界身心俱憊了,現如今又出現一種不是新冠的病毒,歐洲多個國家警報已經拉響。病毒名字中國人很耳熟,原來在中國境內已經發現同類病毒,不過已經快速防範了。
  • 核桃財經提示:謹防網際網路金融詐騙 30萬黃金騙局怎麼破?
    在全民抗疫期間,有些不法分子卻打起了疫情的主意,實施新型金融詐騙,消費者務必提高警惕、謹防「四類」金融騙局。這些騙局通常怎麼操作,其中的陷阱何在?為普及網際網路金融騙局知識,謹防投資者被騙,核桃財經APP資深風控專員王經理就其整理的一系列市場常見詐騙案例作了一系列的經驗總結,希望以此警示初次接觸網際網路金融的小白投資者們。
  • 警方提示:提高警惕!謹防涉疫情新騙局
    博州公安局刑偵支隊發布提示:市民要提高識騙防騙能力,切勿落入騙子圈套。案例22020年8月7日,精河縣居民帕某報案稱,其微信收到一冒充「北京鼎鼎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微信帳號添加其為好友,對方向其推薦貸款軟體「京東金融」,在帕某同意貸款並下載了對方發來的二維碼並註冊、申請10萬元貸款後
  • 警方提示|轉帳時這個提示,忽視不得
    通過手機進行支付交易如今已是相當普遍但各類騙局也往往暗藏其中那麼問題來了微信支付怎麼知道提示該發給誰不該發給誰呢?除了微信支付這三大騙局也要注意!01、紅包神器藏木馬,小心存款被盜刷某些搶紅包軟體,聲稱可以秒搶紅包,包包不落,表面上好處多多,實則是病毒軟體。
  • 警報!由「新冠」引發的「兒童新綜合症」恐在歐洲爆發!
    來自英國的警報「4月26日,英國兒科重症監護公司(PICS)在推特上報告了英國公共衛生服務機構(NHS)發出的警報:最近幾周,越來越多的兒童因嚴重疾病住院,其中危重兒童的病例數有所增加,其症狀與新冠症狀相似。有一些病患新冠測試呈陽性,但有一些又沒有。目前仍然未知這種病症是否與冠狀病毒直接相關。
  • 新冠病毒到底什麼時候在中國被發現
    武漢人一致認為新冠病毒是十月份美國大兵帶到武漢的。但是第一個真正發病的人是誰,發病具體時間,誰都不記得了。有的說是十一月底(這個日期民間沒有具體記載,只是憑印象),有的說十二月(這個可靠,院方證實)。據武漢金銀潭醫院醫生反應接診的第一個病人是十二月份,當時只是懷疑傳染,向上級匯報,上級並不敢確定,但是後來相繼而來的幾個如此同類不知名病毒感染者,引起上級高度重視。院方開始將病人隔離並且向中央匯報。中央派專家去了武漢,雖然在一切未知的情況下,政府媒體公布了病毒問題。一月份就發現病毒傳染性強,繼續拉響全國警報。從發現傳染到拉響警報不到兩周,哪裡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