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蹭上「病毒」熱點,網絡釣魚掛上「新冠」誘餌

2020-12-12 亞信安全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而網絡安全也出現新威脅。亞信安全近期發現,大批網絡不法分子藉助「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武漢」、「口罩」等熱詞,通過郵件、社交媒體等社交工程方式散布釣魚信息,若疏於防範,企業很可能會遭到勒索軟體、商業欺騙以及APT攻擊。

新冠病毒「入侵」網絡空間

據亞信安全監測,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多個利用新冠病毒話題傳播遠程控制木馬和EMOTET銀行木馬變種的案例。在 FormBook 竊密木馬的傳播中,網絡不法分子會以「新冠病毒進展信息」為誘餌,將郵件發信人偽裝成世界衛生組織(WHO),自稱提供為避免感染而應採取的有關安全措施信息。

【攜帶FormBook竊密木馬的釣魚郵件】

而實際上,這些郵件是徹頭徹尾的釣魚郵件,其郵件附件攜帶了FormBook竊密木馬,用戶一旦點擊郵件附件,木馬就會嘗試安裝在用戶設備上,進而收集和竊取敏感數據。這些郵件還可能嵌入釣魚網站的連結,會在受害者點擊之後提示其分享個人信息,而這些信息最終會落入網絡罪犯之手。

釣魚郵件種類繁多且「後患無窮」

疫情話題在社會工程學方面的易用性、低成本顯而易見,這也是釣魚郵件大規模進攻的原因之一。在國內疫情早期,亞信安全威脅情報中心還發現了提供「口罩」等產品的垃圾郵件,這些郵件常常被當做「變臉詐騙攻擊」或商務電子郵件入侵(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簡稱BEC)的工具。例如,一封電子郵件會聲稱可以提供口罩的購買連結,但其實,這些連結真正指向的卻是高度山寨的虛假電商網站。

這類釣魚攻擊的方法並不新鮮,手段也很簡單,往往就是將郵件發件人偽造成你的領導、同事或合作商,並以誘惑性的標題引誘受害者點擊,進而傳播惡意軟體或連結,騙取受害者的商業信息或錢財。但是之所以還有人頻頻上當,是因為它善於利用人性恐懼、貪小便宜等弱點。

與傳統的「撒大網」不同,魚叉式網絡釣魚更具危害性。根據亞信安全的統計,93%以上的勒索軟體攻擊、90%以上的APT攻擊都藉助了此類手法,攻擊者會通過公開網站和社交APP大量搜集資料,進而針對公司內部的特定個人或群體發送郵件。這些電子郵件一般會採用與收件人工作高度相關的內容,並想法設法讓郵件看起來重要且緊迫。此外,為了逃避大部分網絡釣魚過濾軟體,這些郵件中往往不包含惡意軟體。

解決釣魚攻擊的最佳方式就是「隔離」

對抗新冠疫情,目前被普遍證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隔離。而避免遭遇釣魚郵件傷害,這裡有一些簡單有效的行動建議。例如,認真檢查發件人的姓名以及域名;如非必要,不要點擊不明身份來源的電子郵件中的連結以及附件;如果一定要點擊連結,請檢查連結的域名是否與官網一致。

但是,總有一些人會疏於防範、總有人好奇,這也是釣魚郵件幾十年經久不衰的原因。為此,亞信安全建議用戶通過部署網關類產品作為第一道防線,在源頭進行技術上的檢測和隔離,並部署桌面防護產品,以有效阻止威脅到達客戶端。其中,亞信安全深度威脅郵件網關DDEI擁有高級偵測技術和定製化沙箱分析的功能,可以實時發現和攔截勒索軟體、APT攻擊所使用的社交工程郵件,極大地提升網安管理能力。

相關焦點

  • 黑客正以新冠疫情熱門詞彙為誘餌發動網絡攻擊
    三類具有典型意義的「新型冠狀病毒」如下:「新冠病毒」一:遠程控制竊取文件網絡安全工程師分析發現,該系列中一款被黑客組織命名為「冠狀病毒」的電腦病毒,釋放並啟動了正規的商業遠程控制軟體TeamViewer,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原標題: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來源:科技日報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木馬病毒借「新冠」旗號傳播,如何戴起「網絡口罩」防毒?
    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後,「新冠病毒」成為熱詞,但在全國上下齊心抗疫的關鍵時期,卻有黑客藉機而入,在網絡中以「新冠肺炎」為誘餌傳播木馬病毒,黑客將惡意木馬程序偽裝命名為如「新冠病毒」、「最新病毒預防手冊」「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等的可執行文件,在社交軟體、電子郵件中大量傳播,利用人們關注疫情的心理,誘騙網民下載運行。
  • 戴除菌卡能滅新冠病毒?這種「蹭法」於法不容
    益生菌、阿昔洛韋能預防新冠肺炎?戴除菌卡可殺滅新冠病毒?天氣漸暖,這些預防新冠病毒的「偏方」熱度也逐漸飆升。資料圖據《科技日報》報導,專家表示,沒有研究或者臨床證據表明,益生菌能預防新冠病毒。此外,號稱「自行檢測、15分鐘出結果」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並不靠譜,三無產品自行檢測會危及健康。「菌株各異,沒有充分證據顯示對治療疾病、促進健康有用,有蹭熱點的嫌疑。」針對一些產品無節制鼓吹療效,專家如是表示。其實,蹭熱點沒有原罪,無需對此標籤化。
  • 新型勒索病毒「疫情」席捲多國 蹭「新冠」熱度黑客無孔不入
    隨著全球進入新冠肺炎病毒防疫攻堅戰,一些黑產組織卻利用人們的恐懼和混亂製造網絡威脅,近日因網絡釣魚攻擊和惡意軟體導致的系統癱瘓、數據丟失、業務中斷等安全風險正在集中湧現。有中招的企業員工向記者反映,疫情期間,運維人員沒有上班,失守的網絡環境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復工第一天發現系統癱瘓,最後也無計可施。諸如此類的網絡威脅愈演愈烈,從PC端到移動端無孔不入。3月13日,國內辦公軟體廠商通達OA在官網發布緊急公告稱,有部分用戶的OA伺服器遭到網絡攻擊,伺服器上文件被重命名加密,並有勒索病毒提示。
  • 義大利在新冠病毒的溯源上,有了重大發現!
    鑑於境內外的網絡上關於新冠病毒到底來自哪裡,目前還存在大量的傳言、流言乃至失實信息,耿直哥在最初看到有國內的網站上報導了這一來自義大利的消息後,便立刻專門找來原文報導進行了核實。經過核實,我們可以確認義大利《共和報》確實報導了此事,而且這一發現也確實刊登在了美國疾控中心下屬的醫學期刊《新發傳染病》的網站上,如下圖所示:而在詳細閱讀了義大利媒體的報導和《新發傳染病》網站上的原文後,我們可以進一步確認來自義大利米蘭大學的學者們確實通過對一個在去年12月5日採集的咽拭子樣本進行了新冠病毒的監測後
  • 新冠病毒在皮膚上會保持多久?殺菌漱口水可以中和新冠病毒嗎?
    日本研究團隊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引發流感的病原體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 「相比甲型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存活9小時,這可能增加接觸傳播風險,進而加劇疫情擴散,」研究報告寫道,「但保持手部衛生可降低這一風險。」
  • 湖北生產食品帶有新冠病毒?病毒基本沒機會附著在農副產品上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植物不是病毒宿主,更沒有證明魚蝦等與病毒傳播有關。同時,基於新冠病毒對存活環境的特殊要求,病毒附著在農副產品上也是基本沒有機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博導劉仲華表示,茶葉經過了高溫的加工過程,新冠病毒附著在茶葉產品上沒有機會。
  • 掛燙機可以殺死新冠病毒?專家:理論上可以,但是不推薦!
    掛燙機可以殺死新冠病毒?專家:理論上可以,但是不推薦!不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繼續,上班路上人來人往,更要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從外面回到家時也要對外套等做好消毒,用什麼辦法消毒外套更好呢?P教授看到演員袁姍姍的一段視頻,在湖北襄陽的她介紹自己外出買菜回家後,用掛燙機給自己的外套消毒,說掛燙機產生的高溫可以殺死病毒。掛燙機消毒法在網絡上也隨處可見,這是靠譜的嗎?小九來求證!
  • 新冠病毒效應=灰犀牛+黑天鵝+鯰魚+蝴蝶……
    時而感覺牽強,一種疾病,怎麼就能影響「教育生態」,衛生部和教育部誰也不管誰,難道只是自己想蹭熱點?時而異常堅定,無論是已經發生的事實,還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次疫情對教育生態的影響已經顯現,而且非常強烈!每個人都深深地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如何治病救人的醫療問題,而是延展到對國家乃至國際社會治理的綜合挑戰。
  • 食品從業者是新冠病毒感染者食品上會附著病毒嗎?官方回應
    中新網7月10日電 食品周圍的環境如果受到新冠病毒的汙染或者食品從業人員本身就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在食品上會附著有病毒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10日表示,如果食品從業人員本身就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都可能對食品造成汙染。
  • 與新冠病毒相關的域名成為投資熱點 遭到瘋狂搶購
    根據追蹤新冠病毒相關域名的網絡情報公司DomainTools的數據,今年與新冠病毒相關的域名數量已增長到6.8萬多個,其中許多與垃圾郵件發送者和網絡罪犯分子有關。DomainTools的研發主管肖恩-麥克尼(Sean McNee)表示:「銷量真的是史無前例的。壞域名的數量呈指數級增長,與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量相似。」網站域名是有價值的財產。
  • 有人竟為了感染上新冠病毒「處心積慮」
    >有人為了感染上新冠病毒「處心積慮」......嫌犯門上貼「新冠感染」,躲避抓捕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4月23日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名犯罪分子為躲避警方追捕,在自家門口貼告示稱自己已感染新冠,以為這樣就能安然無事。
  • 以新冠疫情釣魚郵件為掩護大肆傳播
    以新冠疫情釣魚郵件為掩護大肆傳播就在全球各國深陷新冠疫情(COVID-19)荼毒之際,不少網絡攻擊者緊跟疫情熱點,或冒充衛生醫療機構,或捏造抗疫要聞,假借釣魚郵件煽風點火,大行網絡攻擊之事。儘管當前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無論是對於新冠病毒還是網絡病毒來說,大家都應該繼續保持警惕。
  • 掛燙機可殺滅衣服上的新冠病毒
    掛燙機可殺滅衣服上的新冠病毒 掛燙機可殺滅衣服上的新冠病毒嗎
  • 首部「新冠」題材漫畫上線了!新冠病毒化身美少女,畫風很可愛
    有人製作了一部名為《新冠病毒》的連載漫畫,向大家普及新冠病毒的傳播機理。由於這部漫畫題材新穎而且貼近當前熱點,畫風也十分可愛,一經上線就受到了廣大漫迷的一致好評。人體內的各種細胞或是從體外入侵的病毒,全部被擬人化。有的變成了長相可愛的萌妹子,有的被設計成了英俊瀟灑的花樣美男,還有的化身為反派boss。在《新冠病毒》漫畫中,核心器官「肺」被設計成了繁華的都市城鎮,血管網絡則變成了乾淨整潔的街道與人流川流不息的公路。肺部被主要攻擊的ace2細胞,則變成了一座有著重要功能的大廈。
  • 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回應
    其中特別是依靠先進的科技,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高通量的分子測序、抗原抗體的優選分離等先進技術,在預測疾病發展規模、重症發展可能性,機器人咽拭子採樣、新型藥物包括中藥、西藥研發,單克隆抗體製作以及在我國5種類型疫苗研發上都起了很關鍵的推動作用。在9個月的新冠防治中,青年醫生、青年科技工作者起到了主力軍作用。
  • 對新冠病毒天然免疫的都是什麼人|冠狀病毒|新冠病毒|季節性|免疫|...
    入秋以來,多個國家的新冠疫情又開始了新的一波激增,包括美國和之前淡定的瑞典。我們國家最近也陸陸續續開始有了散發案例。然而,包括新冠病毒在內,歷史上的任何瘟疫,總有一部分人天然免疫。這也是遠古到古代,雖然歷次瘟疫流行都曾屍橫遍野,卻沒有讓人類滅絕的原因。
  • 上科大攜手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夥伴 率先破解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
    )上發文,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三種不同的藥物發現策略,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由於主蛋白酶這把「魔剪」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且人體中並無類似的蛋白質,因此主蛋白酶就成為一個抗新冠病毒的關鍵藥靶。  過去30年間,至少出現了包括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等在內的30種新發傳染病,如何能在疫情期間迅速找到具有臨床潛力的藥物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
  • 騰訊安全《2017年勒索病毒盤點報告》 揭秘未來勒索病毒五大傳播趨勢
    2017年5月全球爆發的「WannaCry」勒索病毒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席捲全球150多個國家,造成損失高達80億美元。《報告》指出,勒索病毒主要通過郵件附件、網站掛馬、伺服器入侵、利用系統漏洞、網絡共享文件、軟體供應鏈、文件感染等7種方式進行傳播。其中,釣魚郵件是傳播勒索病毒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