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脹睡不好,按摩這7個穴位,讓您輕鬆化解積食

2020-12-22 神鳥知訊健康

美食,是多麼美好的一個詞,沉浸在美食裡就可以忘卻所有的煩惱,專心吃吃吃,長期吃得多,或者突然暴飲暴食,都很容易造成積食。

提到積食,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小兒的病,因為小兒消化系統不夠完善,而且不會表達,很容易就會主動吃多或者被動吃多,然後消化不了造成小兒積食。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成年人也會積食,不良的飲食習慣,或者消化功能弱,脾胃不好,都很容易導致積食。

積食是一種會讓人很不舒服的病,可能會出現腹部脹滿,腹痛,食欲不振,口臭,呃逆,睡眠不佳等症狀,還有可能引發便秘或者腹瀉,長時間的積食狀況得不到改善的話,就會出現精神萎靡,皮膚暗沉粗糙發黃等。積食後,如果受涼出現發燒症狀,很有可能會引發上吐下瀉,嚴重者或可致脫水,這種情況就必須要去醫院就診輸液補水。

積食的原因有很多。平素吃得多,消化不及時,下一頓就又開始了,就會造成積食;一頓吃得多,短時間內消化不了造成積食;突然開始暴飲暴食,進食量超過平時消化功能上限,必然會引起積食;飲食不定,比如前一天只吃一頓,第二天連吃多頓,這種情況也是很容易積食的。

在出現積食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來儘快減輕積食症狀呢?少進食,先讓肚子裡的積食消化掉;適當地做一些輕緩運動,積食的情況下身體不舒服,不適合做跑步這樣的劇烈運動,散步,慢走比較合適;按摩穴位。

在中醫上有句話叫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在腹部,也有一些治療積食的穴位。

任脈上有5個穴位。上脘穴:前正中線,臍中上5寸;中脘穴:前正中線,臍中上4寸;建裡穴:前正中線,臍中上3寸;下脘穴:前正中線,臍中上2寸;水分穴:前正中線,臍中上1寸。這幾個穴位均位於前正中線上,肚臍上面的位置。而且都能治療胃痛,腹脹,積食,嘔吐,腸鳴,洩瀉。

還有經外奇穴也可以治療積食。臍中四邊穴:臍中以及臍中上下兩旁各一寸的5個穴位,臍中神闕穴,上水分,下陰交,左右旁開一寸取穴。主治腹部疼痛,胃擴大,積食,腸鳴,胃痙攣,慢性腸炎等。四縫穴:第2、3、4、5手指掌面,第一個指關節和第二個指關節的橫紋中間,左右手掌共8個。主治胃痛,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四縫穴還對小兒驚風和小兒疳積有奇效。

按摩這幾個穴位都可以起到消食化積,導滯和胃的功效。除此之外,任脈上的幾個穴位,還能夠調節陰經經氣。但是需謹記,孕婦不可按摩這幾個穴位。四縫穴位置不宜按摩,可以用拇指掐揉。

相關焦點

  • 寶寶有積食、腹脹、睡不安穩,按揉這四個穴位
    根據一些比較多見的情況,篩選了幾個比較簡單易做的穴位,教給大家。這次選擇的都是手部的穴位,好找,而且好記,操作也非常的簡單,我記得有個粉絲說自己家的孩子總是想嘔,也有腸系淋巴結,腹脹,還有很多家長的孩子舌苔存在積食的情況出現。
  • 寶寶有積食、腹脹、睡不安穩,按揉這四個穴位
    根據一些比較多見的情況,篩選了幾個比較簡單易做的穴位,教給大家。腹脹,還有很多家長的孩子舌苔存在積食的情況出現。順時針可以寬胸理氣,消食,有些孩子腹脹不舒服,就可以用逆時針更有降氣的作用,像是打嗝,口臭,想吐或者咳嗽,就可以逆時針轉,把氣順下去。像是孩子年紀小,吃奶造成的乳食積滯,消化不良,孩子不愛吃飯,腹脹、肚子疼、來回反覆的喘咳,就可以選擇運內八卦。
  • 寶寶積食的6個信號,做好2件事,可輕鬆化解
    到了積食後期,有的寶寶反而會出現總是飢餓的情況,但給他吃的東西,卻也總是只能吃一點點,胃口很是一般。2、睡不好常說「食不好,寢不安」,吃和睡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寶寶這段時間,總是出現睡不安穩、磨牙、趴睡、煩躁等情況,那麼家長也應該看看寶寶是不是積食了。
  • 孩子積食是「拖」出來的,早起出現4個表現,是脾胃在「求救」
    #帶娃可不是一項簡單輕鬆的工作,相信帶過孩子的家長一定深有體會。當孩子積食程度較輕對身體的影響非常有限,讓孩子少吃一些或者多運動運動,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但是如果孩子積食非常嚴重,已經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需要採取措施給孩子調理脾胃,化解積食,不然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堆積在腸胃中,不單單會導致孩子反覆發燒、感冒,還會影響身體發育。
  • 寶寶積食怎麼辦?「三看一聞」早發現,「兩食物一按摩」輕鬆緩解
    在我們的身邊,不乏有很多經常「積食」的孩子,他們不愛吃飯,精神不好,體重增長慢,看起來比同齡孩子瘦弱不少,還經常出現腹脹、腹瀉或者大便乾燥的情況,讓父母很是頭疼。其實,他們大多都是飲食不當導致的積食。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脹、大便硬結或者腹瀉,排洩物可能存在很多食物殘渣。免疫力低,經常反覆感冒、咳嗽,甚至還會出現肺炎。煩躁易哭,晚上難以入睡或者睡不安寧,動則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 小兒滯症積食厭食,按壓3個穴位+1個食療方
    積食厭食的表現和原因飲食積滯型厭食症表現出的症狀有厭食腹脹、睡眠不安、口臭煩躁、大便不調、便下臭穢、舌苔厚膩、脈滑實、指紋紫滯。足三裡定位好這三個穴位之後,家長們取幾顆萊菔子置於穴位處,並用膠布固定固定好後,家長們每天給寶寶按揉穴位,每個穴位3~5分鐘,每天2~3次。特別要說明的是按摩穴位的方法一定要堅持,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無法起到相應的作用。
  • 孩子積食消化弱?醫生教你按摩4個穴位,在家輕鬆調養孩子脾胃
    疫情期宅家,孩子們多吃少動,難免會出現一些消化問題:比如積食、口臭、便秘、腹脹、腹瀉等等......脾胃一傷,孩子的各種健康問題都會隨之而來。各位家長們,不妨跟著胡慶餘堂陳佳莉醫生,一起學習在家用小兒推拿給孩子調養脾胃,不出門解決小病小痛吧~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積食?3個動作教你辨別!
  • 積食的寶寶,堅持3件事,脾胃會好轉,不積食生病少
    有很多寶媽們第一次做父母,肯定有這樣的經歷,孩子突然就不愛吃飯,睡眠質量也不好,容易哭鬧,這時候家裡的老人就會說孩子可能是積食了,孩子腹痛腹脹,哭鬧不止,反覆感冒,也有可能是積食導致的。
  • 6個信號告訴你寶寶積食了,只需要做著3件事,就可以輕鬆化解
    1、看胃口積食的寶寶通常胃口不會太好,哪怕是他們喜歡的食物,往往也不想多吃一口,雖然每天吃的很少,但寶媽們依然可以發現他們的肚子是圓鼓鼓的,這是因為寶寶胃部積食引起的腹脹。2、看睡眠孩子睡不好、磨牙,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白天情志失調,太興奮或者受驚嚇影響睡眠,更多是「胃不和臥不安」,比如積食不消化、體內積熱引發熱邪上擾等,原因還在中焦脾胃。睡覺時半睜眼,中醫叫「睡臥露睛」,脾主肌肉,兩眼的上下眼胞屬脾,「睡臥露睛」多數是孩子脾胃功能失調所導致。
  • 孩子積食怎麼辦?注意這4個情況,教你分辨寶寶不消化
    這兩天孩子似乎對食物喪失了興趣。面對父母的美食吸引,孩子匆匆幾口便聲稱自己以及吃飽。更讓閨蜜疑惑的是,孩子每日飯量大減,竟然會頻繁打嗝。之後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知道他產生了積食。二、身體不適。而積食的寶寶會出現腹痛、腹脹,嚴重者會有便秘、大便結塊、過硬等現象,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應該引起重視。三、睡覺不安穩。孩子積食,還會伴有睡覺不安穩的現象。例如晚上時常驚醒或多動跡象。
  • 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取中脘穴、下脘穴、天樞穴、氣海穴!
    老年人隨著消化功能的減退,非常容易出現腹脹、消化不良腹痛的現象。這個時候可以取中脘穴、下脘穴、天樞穴和氣海穴這4個穴位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緩解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中脘穴穴位歸屬經絡:任脈。穴位用法:按摩法:按摩時取仰臥位或正坐,先用食指或中指點,按中脘穴半分鐘,然後沿順時針方向按揉兩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特殊功效:中脘穴具有清洩胃火的功效,經常刺激該穴可以起到消食化積的作用,適用於各種消化系統病症,如腹脹、腹瀉、腹痛、嘔吐、便秘、消化不良等。此外,對於一般的胃病、青春痘、精神不振、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 按摩這14個重要穴位,可趕走小病痛!
    原標題:按摩這14個重要穴位,可趕走小病痛!華龍網7月26日16時訊 隨著年紀增長,以及一些錯誤的生活習慣,每個人的身上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病小痛,這些小病小痛不一定要去看醫生,有時候靠著一些簡單的方法就能改善,比如按摩。
  • 每天按摩這3個部位5到10分鐘,寶寶睡得香胃口好,還能長高個
    孩子睡不安穩愛哭鬧,其實不僅僅是情緒問題,更大的問題是會影響阻礙孩子的生長發育,家長們也被折騰的身心俱疲。睡前堅持給寶寶按摩,寶寶吃得香睡得好,還能長高個,家長們不妨試試。1、揉中脘中脘在哪?穴位於上腹部,身體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以孩子拇指的指間關節寬度為1寸)。
  • 兒科醫生教您推拿"七節骨" 在家按摩治療小兒積食
    但有很多媽媽不知道,這個季節,多晴少雨,孩子還容易內燥生熱,出現積食。前幾天,市民萬先生說,他的女兒最近沒胃口,吃不好,還睡不安。「開始我們以為是剛上幼兒園不適應,後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萬先生表示,他還發現孩子說話呼氣時能聞到一些酸腐味。「小肚子摸起來也是鼓鼓脹脹的。」有經驗的鄰居大媽告訴萬先生,說孩子是吃多了,有些積食,要少吃一些。
  • 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粉哥導讀: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可營養需求又較高,基於這種情況,就很容易由於各種原因引發消化問題,比如積食,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判斷寶寶是否積食?怎樣用簡單的方法改善寶寶積食的症狀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積食?出現這幾種現象,家長可以用按摩手法解決
    一、寶寶若是出現這8個症狀,說明積食了1、食慾不佳如果寶寶之前的食慾一直很好,但是某天胃口突然那變差,而且食量變小,吃一頓飯耗時長,家長就要注意寶寶是否積食了。2、大便酸臭家長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每天都能正常排便,若是寶寶三五天不排便,或者是排時,酸臭無比,甚至可見沒來得及消化的食物殘渣,很有可能是寶寶出現積食。
  • 感冒穴位按摩
    人體穴位就是自己的醫生,感冒初期找對穴位按摩,並大量的喝熱水,基本可以恢復。按摩的主要穴位包括:迎香、風池、大椎和曲池,以上穴位每天堅持按摩二次,每次持續2--3分鐘,每次數150次以上。迎香穴:疏散風熱,通利鼻竅。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是手、足陽明經的交會穴,故脈氣直通鼻竅,通經活絡,通利鼻竅,疏瀉兩經風熱,是治療各種鼻子的要穴。
  • 胃不好怎麼辦 按摩6個穴位
    不少上班族的一日三餐都是靠外賣解決,這也導致胃不好的人越來越多。那麼按摩身體的哪些穴位對胃比較好呢?胃不好的朋友趕緊來看今天的內容吧!  按摩哪些穴位對胃好  足三裡  足三裡穴在我們的外膝眼下的四橫指、脛骨邊緣。
  • 腹部脹氣腸胃不好怎麼辦?老中醫教你一招,讓你消化好不脹氣!
    那麼腹部脹氣,腸胃不好該怎麼辦?今天給大家帶來2個可以緩解的方法不通則脹、不通則痛大量的腸道氣體會引發噯氣、脹氣、腹痛和大量排氣,或合併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在臨床試驗中,將氣引導進入胃及近端小腸,正常對照組並無明顯症狀,但焦慮性和腸蠕動功能性障礙病人,則明顯告知因「多氣」而出現腹脹痛,據此可理解腹脹、腹痛的成因,仍有待持續研究,雖然如此,「不通則脹、不通則痛」仍然是腸胃學上的至理名言。如何緩解腹部脹氣?
  • 腹部脹氣按摩按摩什麼穴位 這幾個穴位要牢記
    養生調理 專業技術 學習交流 的最佳平臺很多人都會出現脹氣的情況,一般是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吃多了一些產氣的食物導致的,腹部脹氣比較難受,很多人會吃一些助消化的藥物緩解,其實還可以按摩穴位緩解,那麼腹部脹氣按摩按摩什麼穴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