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微信發出的語音聽起來不像是自己的?

2021-01-07 IT之家

微信已經成為了人們最主要的溝通方式之一,通過語音、視頻或圖文,有什麼事,或是有什麼工作上的溝通,隨便建立一個群組,很快就能得到響應,有人還嘲笑說,這比開會效率高多了。可細心的人都會發現,用微信發送的語音,再次播放重聽時,聽到的卻是不一樣的聲音,感覺不像是自己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都是聲音傳導惹的禍。

聲音包含三個特性,即音調、響度和音色。其中,音色決定了我們對聲音的辨識。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音色應該是穩定的。那麼,為何錄音聽起來變樣了?這還得從人的耳部聽覺結構和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開始說起。

人的聽覺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內耳的耳蝸組成。聲源振動引起空氣產生的疏密波,通過外耳和中耳組成的傳音系統傳遞到內耳,經內耳的換能作用將聲波的機械能轉變為聽神經纖維上的神經衝動,後者傳送到大腦皮質的聽覺中樞,就產生了聽覺。

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組成。外耳道是聲波傳導的通路,耳郭的形狀有利於收集聲波,起採音作用,還可幫助判斷聲源的方向。中耳由鼓膜、聽骨鏈、鼓室和咽鼓管等結構組成。主要功能是將空氣中的聲波振動能量高效地傳遞到內耳淋巴,鼓膜和聽骨鏈在聲音傳遞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聲音通過空氣傳導與骨傳導這兩種途徑傳入內耳。

1.氣傳導

聲波經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骨鏈和卵圓窗膜進入耳蝸,這一條聲音傳導的途徑稱為氣傳導(air conduction),是聲波傳導的主要途徑。此外,鼓膜的振動也可引起鼓室內空氣的振動,再經圓窗傳入耳蝸。但這一氣傳導在正常情況下並不重要,只是當聽骨鏈運動障礙時方可發揮一定的傳音作用,但這時的聽力較正常時大為降低。

2.骨傳導

聲波直接引起顱骨的振動,再引起位於顳骨骨質中的耳蝸內淋巴的振動,這個傳導途徑稱為骨傳導(bone conduction)。骨傳導的敏感性比氣傳導低得多,因此在引起正常聽覺中的作用甚微。但當鼓膜或中耳病變引起傳音性耳聾時,氣傳導明顯受損,而骨傳導卻不受影響,甚至相對增強。當耳蝸病變引起感音性耳聾時,氣傳導和骨傳導將同樣受損。因此,臨床上可通過檢查患者氣傳導和骨傳導受損的情況來判斷聽覺異常的產生部位和原因。

人們平時說話,對於自己,聲音主要經由骨傳導進入內耳;對於別人,則主要依靠氣傳導。二者的傳輸路線不同,聲色自然也略有差異,因此自己聽自己說話的聲音跟別人聽到你說話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而當你發送語音的時候,聲音經由空氣,被麥克風記錄,其音色和後者差不多,和前者的區別卻較大。因此,這段語音聽起來好像變得不是自己的一樣。

原理點評:

說話的聲音與錄音會不一樣,最主要是因為聲波的傳輸通道不同所導致的,你說話的時候聲音會通過空氣和頭部進行傳播,空氣傳播會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從而大量地衰減,音色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到達別人耳朵裡的時候又會經過別人的外耳、耳廓、中耳最後才會進入內耳,形成別人聽到的聲音。

但是你聽到的聲音卻是通過骨頭傳遞到你耳朵內的聲音,這個過程對於聲音能量的衰減和變遷較小,所以你聽到的聲音才是你真正原汁原味的聲音,這也是為什麼你在微信和錄音機上面聽到的聲音,跟你自己以為你自己的聲音不一樣的重要原因。

錄音會變聲其實並不神奇,你也不用懷疑,這其實就是你真正原本的聲音。每個人聽自己說話的聲音都認為是天籟,其實不然。少年,多聽聽自己的錄音,好好練習發聲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微信語音的聲音聽著不像自己的?
    你聽過自己的聲音嗎?給別人發過去一段語音,之後自己回聽的時候發現,這根本就不是我自己的聲音好麼!相信很多朋友們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為啥微信裡面的聲音聽著不像你自己的聲音?為啥別人聽到的聲音跟你自己聽到的不一樣?
  • 聽自己的微信語音為什麼這麼難聽 習慣就好了
    聽自己的微信語音為什麼這麼難聽 習慣就好了發語音確實是一件十分方便的事情,很多時候比打字要麻煩很多,很多人應該曾經聽過自己的微信發出來的語音吧,但是基本上都是聽了幾個字就會馬上取消,因為總覺得自己的聲音怎麼會這麼難聽,明明平時自己沒有感覺這麼難聽
  • 好消息:微信語音聲音難聽,學會這幾點,讓你發微信語音更好聽!
    微信這款軟體現在使用起來確實是非常便利的,不論是微信文字消息還是微信的語音消息,都是能夠快速的發送過去,讓微信好友能夠聽到,但是在溝通越來越便利的今天,有的用戶擔心自己的聲音不好聽,或者是在使用微信語音的時候,自己的聲音不好聽,那麼只好默默地進行打字使用,下面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微信語音的時候
  • 貓咪為何發出「咯吱聲」?聽著像在發電報,可能是口腔出了問題
    各位鏟屎官們,您們有聽過貓咪的嘴中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嗎?聽起來就像是貓咪在咬牙切齒一樣。 咱以前倒從胖橘那兒沒有聽到過這種聲音,可是家中來的這隻小橘子竟然發出來了,而且還被咱聽到了好幾次。
  • 讓人反感的微信語音,還能不能好好聊天?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微信聊天已經成為潮流,曾經的QQ已經被微信所代替,微信的推出讓語音發送功能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從充滿想像空間的文字交流轉變成語音對話交流,語音功能的推出讓溝通更加清晰,也讓聊天變得更有情感,很多人因此都變得懶起來,一句話解決的事情絕對不打字!
  • 微信語音有沒讓你覺得「反感」?
    問卷結果顯示:85%的人表示,在職場中偏好使用微信文字溝通,10%的無明顯偏好,僅有5%的人表示偏好微信語音溝通。浙江中新力合孵化器事業部總經理劉剛:「聽,不方便;不聽,又不知道是否有要緊事。」「當我在開會的時候收到長長短短的微信語音時,心裡最煩躁,聽又不方便,不聽又不知道是否有要緊事。」
  • 越來越多的人討厭微信語音,為什麼微信一直不對語音進行改善呢?
    很早開始,微信的用戶就開始對微信語音有諸多不滿,因為微信語音不可以暫停,每次都需要從頭聽到尾,中間有沒有聽清楚的地方,就需要倒回去重新聽,這一點讓很多人感到困擾。所以很早就開始有人提議,不要再發微信語音了,真的是只利己,而不利人,發語音的人可以省去打字的麻煩,但是對於聽語音的人來說,就是一道艱巨的工程,因為你口語化的講述,甚至十幾個字就可以表達的內容,你拖拖拉拉講了六十秒,這樣對於別人來說,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並且很不容易抓重點。
  • 聽音樂怕收語音消息?微信語音轉文字or輸入法語音輸入
    但有利也有弊,或許很多人碰到過語音消息的困擾,一來不方便聽,二來聽也聽不清破鑼嗓子。甚至有網友直言:收到30秒語音足以使人焦慮,一看60秒直接窒息而亡,在手機聽音樂時不想聽你的長語音已經成為最令當代青年頭痛的社交絕症。近日,微信上線語音轉文字,與輸入法語音輸入功能有著類似的效果,為信息接收者減輕聽語音的負擔。那麼,你習慣用哪種輸入方式?
  • 語音=不禮貌?微信時代的新社交禮儀
    原標題:語音=不禮貌?微信時代的新社交禮儀|睡前聊一會兒 但話多就容易貧乏,所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的聯合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延長了聊天時間。不得不承認,微信聊天已經無需抬頭和落款,不用「Say Hi」和「Good bye」,睡一覺起來話題照樣無縫銜接。多了便捷性,也少了儀式感,這或許是最根本的變化。   所謂禮儀,也不妨視為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照見的是一個時代的風尚,從來也並非一成不變。
  • 用微信語音溝通或遭反感 哪些情況不宜發送語音?
    張珂回憶,4月初開總結會,主管在會上突然提到工作態度問題,並翻開自己的手機微信稱:「看,這是有的同事給我發消息匯報工作的情況,一大段一大段地發語音消息,難道就不能發文字嗎?發送文字會浪費很多時間嗎?總之,我認為這樣做顯得態度很不端正。」  張珂說,當時他的臉都羞紅了,因為主管打開的正是他和主管的微信對話框。
  • 臺灣女人為何說話總是「嗲嗲」的,聽起來像是在撒嬌
    導語:臺灣女人為何說話總是「嗲嗲」的,聽起來像是在撒嬌臺灣的女子說話的時候,仿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不管她們是在好好說話還是在生氣,但是給人的感覺一直是撒嬌!感覺就是在「發嗲」。她在說話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酥酥的,讓很多男士聽了都有點發軟,這就是臺灣女孩子的代表。為什麼臺灣人,特別是臺灣的女人們都這樣子說話?有一種說是,她們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有種進化論的感覺。女人撒嬌和「發嗲」都是她們的「武器」,掌握了這樣的本領之後,她們在社會中就會更好的生存。
  • 微信語音識別團隊如何避免AI 把「久石讓」聽成「就是了」?
    對人工智慧而言,微信語音識別團隊猶如專業而威嚴的老師,讓微信從上線之初的「小學生水平」,成長進化為一個善解人意、能說會道的尖子生:語音識別準確率達到業內領先的 95% 以上,能聽懂英語,普通話和粵語等多種語言。我們先不講複雜的技術,回到前面鬧笑話的「五泡屎」問題——為什麼手機常常聽不懂你說的話?
  • [靜觀]微信語音匯報工作真的只是「無意冒犯」?
    當張珂以為此事已經翻篇,在接下來的總結會中,主管突然翻開自己的手機微信稱:「一大段一大段地發語音消息,難道就不能發文字嗎?我認為這樣做顯得態度很不端正。」張珂為此非常苦惱,他說,自己沒有冒犯主管的意思,不知怎麼開口解釋。  微信的10億活躍用戶裡,和張珂同病相憐者不少,和張珂主管同仇敵愾者恐怕更多。所謂雞同鴨講,不過如此——主管說,發語音給別人添麻煩了哦。
  • 為什麼微信聊天時,不可以隨便發送語音信息?身後原因讓人唏噓
    為什麼微信聊天時,不可以隨便發送語音信息?身後原因讓人唏噓伴隨著智能化手機的出現,我們的日常生活進入了一個完完全全智能化的時代。之前,我們都是通過信件交流,之後在數字電話時代,我們通過電話交流,日常生活愈來愈方便了。
  • 手機微信聽筒模式聽語音聲音太大,毫無隱私可言,該怎麼辦?
    而在使用手機微信與好友聊天或是同事溝通時,收到語音我們一般都習慣用聽筒模式來進行收聽,因為這樣既可以安靜的聽到具體的內容,也可以在聊一些隱私話題時,讓別人聽不到,只有自己能聽到,很有效的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
  • 使用微信聊天時,為什麼最不建議用語音聊天?這三個原因值得一看
    微信作為如今我們中國使用最為廣泛的一個通訊平臺,各位小夥伴們對它肯定是十分熟悉的吧,不論是在上班時間當中還是在我們的業餘生活當中,微信都能成為我們和朋友上司以及工作夥伴進行交流的工具,而微信當中人們的通話方式也有許多途徑,可以發文字,也可以發圖片和表情包,同時也能夠用語音來進行對話。
  • 經常用微信「語音」聊天的注意了,趕緊告訴家人朋友!
    內容為「你微信還有2000塊錢嗎,先借我一下,我現在有點事,晚點再還給你」。在聽到確實是該老師的聲音後,王女士信以為真,便直接將2000元轉給對方。轉帳後王女士通過其他家長處得知該老師微信被盜,並且騙子用微信已經向多名家長借款。王女士將語音播放給其他家長聽,均表示該語音與周老師聲音極其相似。王女士十分不解,為什麼盜號的人可以發送老師的聲音用於行騙。
  • 微信出現新型語音詐騙,多人被騙轉帳,金額近10萬!
    內容為「你微信還有2000塊錢嗎,先借我一下,我現在有點事,晚點再還給你」。在聽到確實是該老師的聲音後,王女士信以為真,便直接將2000元轉給對方。轉帳後王女士通過其他家長處得知該老師微信被盜,並且騙子用微信已經向多名家長借款。王女士將語音播放給其他家長聽,均表示該語音與周老師聲音極其相似。王女士十分不解,為什麼盜號的人可以發送老師的聲音用於行騙。
  • 「微信」裡蘊藏的心理學!Get起來
    微信這個APP在我們生活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了。它滿足了我們日常的聯繫、支付、分享生活等功能。那麼從「微信」上,其實也透露著心理學,不相信?1、懶得打字2、想用自己發語音,套路出讓對方也發語音聽對方的聲音3、正在忙,沒有時間打字4、覺得自己聲音好聽,附帶了炫耀的心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討厭微信語音?真相很扎心!
    微信語音網友說:遇到別人發來的微信語音,短的還好,聽聽也就忍了。可是對於動輒60秒的語音點開聽吧,中間有聽不清楚的,還不能暫停,只能從頭再聽!還有網友選擇直接轉換成文字:如果普通話不標準就根據翻譯結果猜他們的意思,如果是60秒方言,那就懵逼了!討厭微信語音的真相是什麼呢?因為打字是經過大腦篩選的優質詞語組成的,不會像語音那麼多口水話佔秒數,文字你不用每個字都讀也可以快速把握重要信息。60秒的語音你至少需要花費60秒才能在不中斷的情況下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