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詹程開 文/攝
西興老街位於杭州濱江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濱江區,這裡卻是一派「慢生活」的景象:一幢幢緊挨著的老房子,有如「羊腸小道」般的老石板路,還有老街上滿滿的煙火氣,仿佛時光穿梭一般,讓你的心在瞬間安靜下來。
從去年開始,杭州市規劃局濱江分局就在杭州市規劃局系統的「雙百」服務活動中,成立了西興老街環境整治服務小組,通過「雙百」服務小組的「一對一」精準設計,如今,西興老街歷史街區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充滿了江南的詩意和韻味,這座浙東運河源頭的千年古鎮再度向世人呈現歷史的魅力。
西興老街的主河道「官河」
「微風拂面」小清新
西興老街位於錢塘江南岸的西興古鎮內,西起鐵嶺關路、東至西陵路、南起青年路、北至古塘路,總用地面積為24.2萬平方米,圍合起西興老街的這四條路,其實都不算大名鼎鼎的馬路,所以西興老街也似乎有著一種「大隱隱於市」的神秘感。
其實,早在2002年,西興老街就已經被列入杭州十大歷史保護街區之一,也是目前杭州城區保存最完整的一條老街。
官河是西興老街內東西向的一條主河道,河道西起老永興閘,東至風情大道,全長約1.4千米,平均寬度大約是12米。然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官河河道的水質都比較差,不但居住在河邊的居民忍不住吐槽,老街周邊的群眾走過這裡,也都會皺起眉頭。
服務小組到現場走訪了一圈,很快找到了「病因」:官河河道配水量小,特別是東段斷頭河基本為死水區,加上河道底泥較厚,水體流速低,缺少了水體交換,水體的自淨能力自然就低,水體生態系統也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外部汙染衝擊。
「沿街的河,沿河的街,碧波潺潺過古老的石橋,石板路鋪墊開兩側的青磚黛瓦,雖沒有驚世駭俗的富麗堂皇,卻也風情萬種。」所有對江南水鄉的描寫中,水都是支撐起古鎮性格的命脈,對於西興老街同樣如此。
官河是門面擔當,只要讓它的水清澈地流動起來,才能讓老街更具韻味,因此,河道整治被提了上來。
考慮到老街道路路幅窄,雨汙分流需求迫切,沿街建築結構簡單且年代長,專家從排水設計、河道汙染源消除等方面提出總體設計,最終確定以「自然為主,人工為輔」的河道治理模式,提出全面構建完整的水體生態系統,從而提升水體自淨能力,儘量不對河道及其周邊自然環境造成影響。
目前,西興老街原來的雨汙合流管,都已經完成雨汙分流改造,而且在河道及池塘範圍內,都增設水質淨化措施,之前配水不暢的池塘,也增加配水設計,官河的水質明顯變好。
每到華燈初上,兩岸燈火闌珊時,很多居民,都喜歡沿著官河在老街上散步,陣陣涼風從河面吹到臉上,所有的疲憊都會在這一刻卸下。
富有煙火氣的古街
整體景觀風貌煥然一新
和很多知名度頗高的古鎮有所不同,由於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商業開發,西興老街歷史街區至今仍然集中了較多的住戶,是為數不多的富有煙火氣的古街。
如果你到老街保護區內走一走,你會看到不少納入文保單位的清末民國初建築,甚至你可以在這裡找到老式的剃頭鋪、木凳鋪、茶館以及有著千年歷史的西興燈籠,仿佛還能聽到當年的聲聲吆喝。
老街保留傳承了很多的原始風貌,也遺留下了不少與現代化城市進程中有些格格不入的「街區風貌」,在整治前,架空線雜亂敷設,走在老街上,你會看到,成捆成捆的電線新的纏著舊的,有用的繞著沒用的,有的甚至還耷拉下來。
特別是在固陵路以東段的西興老街,由於整治進度相對較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電力、通信架空線呈蜘蛛網式敷設,不但景觀效果差,而且安全隱患大,路面破損也比較嚴重。
彼時,很多沿街住戶都有一個心願,希望能好好改善一下周邊的環境,提升老街的街區景觀。
於是,服務小組邀請來了城市規劃、市政規劃等方面專家,對西興老街尚未整治段提出整治措施,服務小組還多次會同城管、街道、電力、水務、規劃設計單位到西興老街現場走訪,和組織部門、設計團隊和居民協調,形成可行性方案。
最終,西興老街歷史街區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原有架空線進行上改下,避免暴露在空中,「蜘蛛網」式的架空電線終於不見了,建築風貌上,對老街入口及沿線景觀進行精心設計,道路結構全線更換為老石板鋪裝,乾淨整潔,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提升空間品質,整體景觀效果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吳大伯是老街上的一位老住戶,看到如今煥然一新的老街,他忍不住點讚,「我們在這裡生活了很多年,現在這裡變得更加乾淨,更加整潔,也變得更美了,充滿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