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路、小河直街、思鑫坊、小營巷、湖邊邨、西興老街和長河老街,這7條杭州老街,因為有著濃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兩年前杭州市就把它們劃為歷史街區。目前,關於這7條老街的詳細保護方案經過專家和有關單位的論證後,公開展示,向市民徵求意見。
今天開始至24日,每天9點至17點,您可以到文三路市規劃局一樓大廳觀看,有疑問,可以諮詢現場專業人士。也可以登錄規劃局網站瀏覽並留言:www.hzplanning.gov.cn。
另外,市規劃局工作人員解釋,城市規劃的內容和控制要求並不是一批准就立即實施的,它只作為規劃管理和引導的原則,具體實施進度和力度,關鍵還看投資主體。
中山中路——北起解放路官巷口,南至清河坊鼓樓,全長約1500米;東西進深約100米,東至缸兒巷、光復路、柳翠井巷,西至羊血弄、比勝廟巷、後市街、祠堂巷。
發展定位:具有杭州獨特文化和歷史特色的商業服務、休閒觀光、生活居住的綜合街區。
恢復和保留的老字號店面有:朱養心膏藥室、方回春堂、張小泉、翁隆盛茶莊、張允升絲線帽莊、葉德種堂國藥號、孔鳳春香粉店、益元參店、萬隆火腿店、宓大昌、胡慶餘堂國藥號、方裕和、高義泰、王潤興、邊福茂、邵芝巖、王星記、頤香齋、毛源昌、奎元館、狀元館、景陽觀。
近期對影響歷史風貌的一般建築,進行整飭、改造,遠期拆除更新。
小河直街——有民居、店鋪、作坊、倉庫、航運設施等許多建築。
發展定位:成為集中反映清末民國初期城市平民居住文化、生活、生產勞動文化和運河航運文化的重要歷史文化街區之一。
不得安排工業和倉儲用地,優先安排居住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綠地。建築屋頂以坡屋頂為主,體量小巧秀麗,建築色彩淡雅和諧。
思鑫坊——位於湖濱商業圈,建於民國初期,至今保存著石庫門裡弄建築的「青水磚牆、烏漆大門、雕花門楣」的建築風貌。
發展定位:適當充實商業、旅遊、文化功能,禁止破牆開店等,禁止發展以批發為主的商業,控制餐飲業。
將石庫門等調整為青年旅館、會所。建設街區活動中心及中心綠地,其中包括室內的老年活動室、青少年活動室、社區圖書館等,室外的健身、休閒場地等。
小營巷——現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聽王府、市級文保點錢學森舊居、毛主席視察小營巷紀念館。
發展定位:繼承和保護杭州傳統建築風貌特色的民居,改善居住環境。
湖邊邨——由湖邊邨、星遠裡、鴻源湖坊、大慶裡、天德坊等街坊及4幢獨立式別墅組成。以近代的石庫門建築為主,是上世紀初民國時期的典型民居。
發展定位:健全配套生活服務設施,發揮街區建築的使用功能,成為以商貿旅遊為主的、集中體現民國時期杭州歷史風貌的近代民居建築保護區。
西興老街——曾是兩浙的門戶,是依託運河發展起來的商業街。
發展定位:集居住、商貿功能為一體,集中體現杭州清末至民國初期,運河沿線江南水鄉小鎮商業特色及住宅歷史風貌特色的街區。
治理河道及沿河景觀,反映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風採。
長河老街——因曾號稱「兩浙巨宗」的來氏望族而名。長河最為有名的「九廳十三堂」就是明朝來氏家族鼎盛時期的官邸,目前街區內保存較好的「中憲第」、「永錫牆門」等都是來氏後代的廳堂或宅院。
發展定位:以澤街、槐河街、長河和傳統民居為保護主體,具有居住、商貿功能,集中體現杭州清末至民國初期江南水鄉小鎮商業特色及具有濃鬱宗族歷史風貌特色的街區。
(記者陳奕通訊員顧志法徐曉群吳為 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