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以老師教授為主,現在是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探索這首詩的情感還有詩歌的意境,可以融入現在跟古代,進行一個詩人和我的對話,學習的主動性更高了,也更有意思了。」 在溫州大學的虛擬仿真實驗室內,人文學院的王冰潔正和同學們一起,通過《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進行古代山水詩這一課題的學習。與傳統教學不同,整個教學的過程就像是在玩闖關遊戲,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過入境、悟境、造境、用境等體驗層面進行自主研究學習。同學們在「遊戲」當中不僅可以和裡面的詩人進行對話,還可以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構建出詩人心中的美麗山水圖景。
2017年9月,該項目正式在溫大人文學院上線試課,創新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溫州作為山水詩發源地,研發團隊將此作為教學項目主題,學生可選取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山水詩代表詩人孟浩然、文天祥等文人作為虛擬仿真實驗中的特定角色,以江心嶼作為特色地標。在技術渲染的手段下,學生可以在充滿意境的虛擬仿真環境中沉浸式地學習古典詩詞,真正達到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系統化知識的目的。項目負責人洪之淵教授告訴記者,該項目的獨創性在於將地方特色、創新性學習模式與高新技術融於學科教學之中。通過這個課程激發學生「想知」的欲望,知識點本身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把握的程度以及他的一種理解的程度和能夠真正運用知識的程度,要比傳統教學有更大的優勢。目前該項目的課程內容正在不斷豐富,接下來,課程內容還將結合VR技術,實現更為全景式、沉浸式的教學體驗。
《山水詩之意境體驗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今年11月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是全國首批文學類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也是浙江省唯一的文學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
據悉,2017年,教育部發布《2017-2020年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規劃》,溫州大學為響應國家號召,積極研發虛擬仿真教學項目,於2017年6 月正式啟動項目搭建團隊,成功推出《山水詩之意境體驗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溫州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孫良好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山水詩虛擬仿真教學方式已運用到學校的相關專業教學,並逐步推廣服務於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等高校,還與福建、廣東、吉林等高校進行推廣接洽,並依託溫州大學華僑學院線上教學,向海外逐步推廣。溫大團隊還在進一步研發雁蕩山、楠溪江以及邊塞詩、田園詩等項目的虛擬仿真教學項目,逐步推廣上線。
溫都記者 夏忠信
審核 黃小玲
監製 陳博盛
【來源:溫都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