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大:虛擬仿真沉浸式學習感受不一樣的文學課堂

2020-12-25 光明網

  整個教學的過程就像是在玩闖關遊戲,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過入境、悟境、造境、用境等體驗層面進行自主研究學習;在「遊戲」當中不僅可以和裡面的詩人進行對話,還可以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構建出詩人心中的美麗山水圖景……

  在溫州大學的虛擬仿真實驗室內,人文學院的王冰潔正和同學們一起,通過《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進行古代山水詩課題的學習,「以前是以老師授課為主,現在是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探索這首詩的情感還有詩歌的意境,可以融入現在跟古代,進行一個詩人和我的對話,學習的主動性更高了,也更有意思了。」

  《山水詩之意境體驗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今年11月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是全國首批文學類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也是浙江省唯一的文學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2017年9月,該項目正式在溫大人文學院上線試課,創新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

  溫州作為山水詩發源地,研發團隊將此作為教學項目主題,學生可選取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山水詩代表詩人孟浩然、文天祥等文人作為虛擬仿真實驗中的特定角色,以江心嶼作為特色地標。在技術渲染的手段下,學生可以在充滿意境的虛擬仿真環境中沉浸式地學習古典詩詞,真正達到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系統化知識的目的。

  據項目負責人洪之淵教授介紹,該項目的獨創性在於將地方特色、創新性學習模式與高新技術融於學科教學之中。通過這個課程激發學生「想知」的欲望,知識點本身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把握的程度以及他的一種理解的程度和能夠真正運用知識的程度,要比傳統教學有更大的優勢。目前該項目的課程內容正在不斷豐富,接下來,課程內容還將結合VR技術,實現更為全景式、沉浸式的教學體驗。

  據悉,2017年,教育部發布《2017-2020年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規劃》,溫州大學積極研發虛擬仿真教學項目,於2017年6月正式啟動項目搭建團隊,成功推出《山水詩之意境體驗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孫良好教授說,目前山水詩虛擬仿真教學方式已運用到學校的相關專業教學,並逐步推廣服務於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等高校,還與福建、廣東、吉林等高校進行推廣接洽,並依託溫州大學華僑學院線上教學,向海外逐步推廣。

  據悉,溫大團隊還在進一步研發雁蕩山、楠溪江以及邊塞詩、田園詩等項目的虛擬仿真教學項目,逐步推廣上線。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陸健 通訊員 張麗君 )

[ 責編:孫滿桃 ]

相關焦點

  • 學習or遊戲?溫大虛擬仿真教學帶學生感受不一樣的文學課堂
    溫大虛擬仿真教學帶學生感受不一樣的文學課堂 2020-12-08 15:57:59 來源: 浙江在線 通訊員 溫大萱 2017年9月,該項目正式在溫大人文學院上線試課,創新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溫州作為山水詩發源地,研發團隊將此作為教學項目主題,學生可選取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山水詩代表詩人孟浩然、文天祥等文人作為虛擬仿真實驗中的特定角色,以江心嶼作為特色地標。在技術渲染的手段下,學生可以在充滿意境的虛擬仿真環境中沉浸式地學習古典詩詞,真正達到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系統化知識的目的。
  • 學習or遊戲?溫大山水詩虛擬仿真沉浸式學習帶你感受不一樣的文學課堂
    在溫州大學的虛擬仿真實驗室內,人文學院的王冰潔正和同學們一起,通過《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進行古代山水詩這一課題的學習。與傳統教學不同,整個教學的過程就像是在玩闖關遊戲,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過入境、悟境、造境、用境等體驗層面進行自主研究學習。同學們在「遊戲」當中不僅可以和裡面的詩人進行對話,還可以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構建出詩人心中的美麗山水圖景。
  • 虛擬仿真沉浸式教學:VR走進中小學課堂,讓孩子們看更大的世界
    虛擬仿真沉浸式教學:VR走進中小學課堂,讓孩子們看更大的世界雖然免費的義務教育已經實施了十多年,但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差距至今仍存在著,城市和農村的差距,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差距,還有一些連基礎的教育資源都不完善的地區
  • 虛擬仿真「金課」,虛擬仿真技術在各學科的應用
    但在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實踐教學中心,工程圖學實驗室裡卻是一番「人聲鼎沸」的景象:100多名學生正依託虛擬仿真技術創新線上授課以及實驗教學方式,「體驗」著「工程圖學」的實踐大課。 該校機械學院「工程圖學」授課教師徐健表示:「虛擬仿真技術給課堂帶來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因為虛擬仿真技術的使用讓課程更有參與感,更能吸引學生參與,提高教學效率。
  • 沉浸式虛擬仿真教學平臺:VR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的新培訓標準
    沉浸式虛擬仿真教學平臺:VR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的新培訓標準從器械製造商到培訓機構,整個外科醫生培訓市場都渴望一種更為有效的和可擴展的技能轉移方法,所以紛紛把目光投向正不斷走向成熟的虛擬實境技術。近日,VR手術培訓平臺PrecisionOS在美國醫學會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布了一份名為「沉浸式VR對高級外科住院醫師骨科手術技能和知識獲取的影響」的研究報告。團隊預測,下一個十年的外科教育將主要由沉浸式虛擬實境培訓模塊驅動。所述報告主要探討了沉浸式虛擬實境對高級外科住院醫師骨科手術技能和知識獲取的影響。
  • 沉浸式虛擬仿真系統:為了嫦娥五號奔月,VR/AR都做了什麼?
    沉浸式虛擬仿真系統:為了嫦娥五號奔月,VR/AR都做了什麼?虛擬實境技術起源於航空工業,最早應用於飛行模擬仿真及平視顯示、頭盔顯示等領域。航空工業長期從事虛擬實境技術領域的研發和應用,不只是有著齊全的專業門類,還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應用經驗。VR/AR等黑科技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更是為該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鑽進「人體內臟」 感知器官構造 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
    經典名著《西遊記》「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中詳細描述了孫悟空化作一隻小飛蟲鑽進鐵扇公主肚腹內一通大鬧借得芭蕉扇的故事,這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詳盡描述「虛擬實境仿真場景」的文字。如今,藉助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人人都能「鑽」進「人體內臟」,詳細了解人體器官構造。
  • 院校虛擬仿真實訓室
    目前虛擬仿真技術與高校實驗教學相結合已經開展了多年,隨著信息化和教育的不斷融合,在未來的若干年裡,虛擬仿真教學及其他高科技手段與實驗和實踐教學的結合仍然是一個發展熱點。在虛擬教室中,構建專業的虛擬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純沉浸式的環境中進行對應專業學習,同時輔助以聽覺、觸覺等教學設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將傳統教育提升至一個全新的高度。
  • 沉浸式VR在教育培訓中的應用概況和展望
    非沉浸式虛擬實境也稱為桌面式虛擬實境,是藉助於計算機和其滑鼠、鍵盤、話筒等外圍設備,通過三維製圖軟體在屏幕生成窗口式虛擬環境,或者通過攝影技術獲得實際圖像加上計算機處理生成的虛擬環境,該虛擬環境一般由三維視頻或3D電影組成,不足之處是能感覺到腳和手不在虛擬空間裡。  沉浸式VR比非沉浸式VR更有吸引力,用戶在沉浸式虛擬空間漫遊體驗時,猶如身臨其境。
  • 虛擬仿真教學軟體:VR正在逐步深入K12教育,在中小學課堂上走紅
    虛擬仿真教學軟體:VR正在逐步深入K12教育,在中小學課堂上走紅目前虛擬仿真(VR)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逐步鋪開,市面上湧現出各種各樣的VR教育產品。最近一堂特殊的「虛擬仿真古陶瓷文化課」在中小學生課堂上走紅,讓沉睡在博物館中的文物「活靈活現」地重現眼前,讓之前從未走進過博物館的中小學生通過VR和古陶瓷等文物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我國博物館中有4223.98萬件(套)文物,但對外展出的只有不到5%。由於博物館教育資源不均,大量中小城鎮和農村學生從未走進過博物館。
  • 境身合一:沉浸式體驗的內涵建構、實現機制與教育應用——兼論AI+沉浸式學習的新場域
    沉浸式體驗是由技術、內容、交互三大機制相互作用所共同構成「境身合一」般的場景與感官感受。這種境身合一的沉浸式學習體驗,不僅可應用於認知領域、動作技能領域與情感領域的教與學;也可用於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性思維和想像力,還可從遊戲化智慧學習、XR+CPS仿真實驗室、泛在協作學習場域、全域學習生態鏈、沉浸式群體探究學習和高自由度生成敘事學習空間等方面,進一步賦能AI+沉浸式學習新場域。
  • 虛擬實境 令人類仿真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古代兵馬俑、木牛流馬等實物仿真,工業時代的機電類仿真,資訊時代的計算機數字仿真,將人類仿真水平不斷推向新的階段。隨著高性能計算、計算機圖形學、自然人機互動等技術的發展,虛擬實境(VirtualReality,簡稱VR)的出現,令人類仿真水平實現質的飛躍,達到新的境界。
  • 基於數字孿生講臺的在線沉浸式教學體系分析與流程設計
    應用數字虛擬仿真技術使「在線教」與「在線學」虛實深度融合,從而促進在線沉浸式教學過程不斷優化。即虛擬仿真技術使得現實教學空間與虛擬教學空間,同時並行存在、相互對應、共同優化。上述這三個維度層層遞進、互相協同,而「大數據+AI」(如,「大數據+3D建模」「大數據+虛擬實境技術」「大數據+增強現實技術」)是貫穿三個維度的關鍵技術。可見,在沉浸式體驗層,「大數據+AI」讓數據以「會自己說話」的方式,自動介入到課堂教學的治理中(即「以虛映實」),生成新的課堂治理機制[37],實現數據與行動的一體化、校企合作的協同化、師生互動的全面化。
  • 「未來的沉浸式在線教育」——牛津賽德在英首創虛擬教室
    「牛津蜂巢提供一種非凡的沉浸式體驗,感覺就像跟教授和同學們身處同一間教室裡。」讓我們來看看在虛擬教室開設以後,親身體驗過的人們對它有著怎樣的看法和感受吧。,就像平時使用的各類通訊軟體一樣,不需進行額外的培訓U型屏幕牆:由27臺高清顯示屏組成,清晰的畫質使老師能夠精準辨識出學生們的面部表情,及時了解他們對於學習及討論內容的真實反應即時提問:如果學生對於課堂上的內容有所疑問,根據問題的緊迫程度,可以通過交談或舉手功能來跟老師進行即時溝通投票表決:虛擬教室的舉手功能還可以用於投票表決,這能讓課堂的參與者們迅速了解到大家在具體問題上不同程度的認知虛擬黑板:虛擬教室還可以讓講課教授使用虛擬黑板書寫
  • 世界慕課大會虛擬仿真分論壇舉行
    Crawley)教授等9位虛擬仿真和教育領域的專家作精彩報告,他們分別來自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奧地利、義大利和美國,覆蓋了亞澳歐美四大洲。王希勤致辭在開幕致辭中,王希勤從疫情大背景與信息技術發展相聯繫的角度,闡釋了在時代發展大變革之下虛擬實境技術的深刻意義。
  • 虛擬實境課堂五段式教學設計模型
    環節一:情境創設虛擬實境具有極強的交互性,且虛擬實境場景高度仿真,可產生強烈的沉浸感。教師或教學設計人員在設計VR 資源時應該選擇和教學目標最為貼近且能夠和學生已有知識結構產生聯繫的資源或知識點,同時藉助虛擬實境技術創建逼真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實現感官沉浸、挑戰沉浸和想像力沉浸[15],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引發學生思考。虛擬實境學習環境的設計也有利於促進學生心流的產生[16]。環節二:明確問題沉浸式虛擬情境更容易讓學生迅速地進入課堂。
  • 溫醫大推出「虛擬校史館」
    ☉商報記者 章瑚 通訊員 井菲近日,溫州醫科大學虛擬校史館正式上線運行,溫醫大的校友們,以及讀者們都可通過該校官方網站、官方微信以及掃描二維碼等方式登錄觀覽。虛擬校史館採用三維建模、三維交互、虛擬仿真等多種技術手段,利用視頻、圖片、文字、3D模型、聲音等方式搭建了40個虛擬場景,完整地複製了實體校史館的內容,實現了虛擬人物漫遊同圖文展示的緊密結合,為觀眾提供沉浸式的觀覽體驗。此外,虛擬校史館還實現全兼容PC、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各類終端設備,不但突破了校史館參觀的時空限制,而且有效地拓寬了校史傳播的路徑。
  • 《沉浸式教育白皮書》發布,看沉浸式學習環境如何賦能教學
    同時,當沉浸式拘束與遊戲式學習能夠遵照教學理論進行正確部署,將有可能支持和拓展課程內容,優化學習效果,這將是以往教學手法無法實現的,而且成本足夠實惠,支持規模化。透過這份白皮書,我們還可以了解沉浸式教育中,AR技術發揮的幾大特性:
  • MRI設備結構虛擬仿真教學
    國家虛擬仿真教學政策2019年在教高〔2019〕8號文件 《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從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6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500門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000門左右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認定工作
  •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以虛補實,解鎖實驗教學新姿勢
    虛擬仿真實驗室是一款高效的理化生實驗學習資源,它不僅有高真實度的實驗器材與實驗步驟,模擬與實際操作高貼合度的實驗場景,給學生、老師以身臨其境之感。更有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指導,以探究性、開放性、科學性為核心的探究實驗平臺、為老師和學生提供高自由度的「探究實驗室」和探究式學習環境。還覆蓋近幾年中高考實驗試題內容,切實感受考題難點、思路以及技巧,積累豐富實戰經驗,使學生對理化生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