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瓦立·朱加是土生土長的泰國人,他有一個響亮的中文名字——朱光明。曾拿過「大師杯」書法比賽大獎的朱光明,是泰國曼松德·昭帕亞皇家師範大學中文系的一名年輕教師,他同時也擔任曼松德孔子學院的中文老師。
朱光明告訴記者,他的中文名字「光明」,出自他的泰語名字「差瓦立」一詞,在泰語中有光明的意思。「在初中學中文時,我的第一個漢語啟蒙老師陳老師根據我泰語名字的意思,給我取了光明這個中文名。」
正如中文名字「光明」所預示的那樣,朱光明從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朋友那裡所獲得的知識和力量,就如同陽光一樣照耀了他此後的人生道路。朱光明在泰國中文報紙《亞洲日報》開闢了一個名為「孔子給我光明」的專欄,講述自己和中文以及中國朋友的故事。這一專欄目前仍在持續推出中。未來,朱光明希望能將它集結成書出版,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
朱光明出生在泰國中部的北欖坡府,那裡是泰國華人的聚居地,每年春節期間都會有傳統的慶祝和巡遊活動。「我在上小學的時候,每年都會參加春節巡遊活動,有舞龍舞獅,還有很多中國文化的元素,那時候,我對巡遊道具中使用的漢字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我家附近,有一座華人建造的廟,廟裡的漢字銘文讓我感到既美麗又神秘。小時候,我會經常對著這些漢字凝神注視很久,然後用手在地上比劃模仿。也許在那個時候,我心裡就種下了中華文化的種子。」
朱光明說,初中的時候,父親的一個朋友在北欖坡開設了一個華文補習班。得知此事,朱光明纏著父親送他去學中文。那時大家都去上英文學習班,父親也不贊成他學中文,但最終抵不住他的執拗,送他去了中文補習班。「我想,應當是兒時的夢想,指引我走進了中文的殿堂。」在那裡,朱光明遇到了自己的中文啟蒙老師陳老師。由於自己對中文的熱愛,高中畢業後,在陳老師的鼓勵下,朱光明報考了泰國彭世洛府納黎萱大學中文系。
「在黎萱大學中文系,我遇到了我中文學習的另一位重要的啟蒙老師,來自天津師範大學的趙佳老師。」朱光明對記者說。趙佳老師不僅是朱光明中文口語的啟蒙老師,而且第一次系統地教授了朱光明漢字書法,實現了朱光明兒時的夢想。更為重要的是,畢業後,趙佳老師介紹朱光明來到位於曼谷吞武裡的曼松德孔子學院進行實習,從而使他與孔子學院結下不解之緣。在結束孔子學院的實習後,表現優異的朱光明獲得中國國家漢辦的獎學金,赴天津師大攻讀研究生。
站在曼松德孔院孔子雕像前,朱光明感慨地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學家,孔子學院如今正在將中華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我的很多中國同事用自己的行動在為孔院的發展增光添彩。我想,是一種薪火相傳的使命感在激勵他們,這是我從中國朋友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本報曼谷9月8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0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