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交往是一門大學問,越是舒服的關係,越逃不掉這3次『放棄』!

2020-12-11 騰訊網

人生在世,所有的遇見,都有屬於他的意義,不管在你生命中出現了誰,都是命中注定之人,有人教會你如何去愛,有人讓你懂得什麼叫痛。不管結果怎樣都不要怨恨,將一切當作人生的風景,珍惜著擁有了,釋懷失去的,然後毫不回頭的走下去。

舒服的關係需要三次『放棄』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舒服的關係需要三次『放棄』

人與人交往是一門大學問,計較多了感情易淡讓人心煩,討好多了丟失自我讓人心累,期待多了失望變多讓人心寒。

而與人相處,想要彼此舒服的關係,其實需要一些『放棄』的智慧。

放棄計較

哲學家尼採曾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與人交往,過於計較,便收穫計較的人生。

喜歡這句話:「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是看清多少事,而是看淡多少事。」

與其計較過節,不如放下更划算。

早年,李光弼與郭子儀都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門將。

雖同為中級軍官一起共事,但倆人關係並不好,就算同桌吃飯,倆人是冷眼相對,互不搭理。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派郭子儀去鎮壓叛亂。

同時,郭子儀被提拔為朔方節度使,而李光弼順其自然成了郭子儀的手下。

因之前得罪過郭子儀,李光弼十分憂心,怕郭子儀假公濟私,給自己穿小鞋,便主動向郭子儀賠罪。

但郭子儀卻極為誠懇尊敬地說:「李將軍,現在國家戰亂,哪能計較私人恩怨,兵馬分成兩支,你我各領一支。您看怎麼樣?」

此番話讓李光弼羞愧萬分,原來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光弼不負所望,打了無數硬仗,幫郭子儀分擔了作戰壓力。

最終在倆人的齊心合力下,共同平定了「安史之亂」。

郭子儀沒有斤斤計較,選擇彼此成就對方,共同成為中興大唐的功臣。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人如果太過苛責,太過計較,不能容人,便沒朋友。

俗話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對別人不計較,留餘地,就是給自己營造舒服的關係。

而「放棄」計較的人,自然相處舒適,同時也具備了豁達的人生智慧。

放棄討好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講過:「我們之所以討好別人,其實是因為太害怕被人討厭。」

因為怕被討厭,怕被孤立,所以漸漸地學會看別人臉色行事。

別人一笑,內心便放鬆,別人一怒,內心便無比驚恐,就這樣小心翼翼地活著。

然而,一味討好換回的關係,只會讓人心累。

《人間失格》中的男主葉藏,是一個四處討好的角色。

有次,葉藏的父親在出差前,挨個詢問孩子們想要什麼禮物。

當問到葉藏時,他支支吾吾沒有說出來,父親有些生氣。

其實,葉藏更中意繪畫的禮物,但他覺察出父親想買舞獅給他。

所以,他半夜悄悄爬到書房,在父親的備忘錄上寫下「買小獅子」。

他的這個舉動,確實得到父親的歡心。

從此,他便學會了用討好換取關心和讚賞。

當他意識到同學們喜歡他「搞怪」時,他便從一個敏感猶豫的貴族公子,變成樂天的小丑,隨時在大家面前出糗,只為換取別人一笑。

在他的刻意討好下,大家都很喜歡他,但卻讓自己扭曲變形,最後在瘋狂的墮落中自我毀滅。

正如書中所寫:「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討好換回的關係,經不住時間的考驗,更可怕的是,會把自己丟的無影無蹤。

在這世上,沒有人能夠被所有人喜歡,所以,不必為了取悅別人而失去自我。

有句話說得好:「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其實,讓自己活得舒服,才能與人交往舒適。

而與人的交往中,便需要一份「放棄」迎合與討好他人的勇氣。

放棄期待

曾看過一個問題:「如何看待你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地位?」

有人回覆:「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實際地位,永遠比你認為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要低。」

很扎心,卻是大實話。

與人相處,不想失望,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對他人不要期望太高。

《乘風破浪的姐姐》在第二次公演前的組團現場,白冰因之前的合作,很期待加入藍盈瑩的隊伍。

她以為「姐妹情深」,藍盈瑩會選擇自己,但事與願違,藍盈瑩選了吳昕。

白冰失落地說:「我一直都覺得姐妹的感情,玩得非常好,所以我可能把它當成了一個情感節目,但今天的比賽讓我覺得,它就是一個比賽。」

其實,所謂的感情,有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堅不可摧。

如果你付出後,期待別人也付出;你對別人好,認為別人也對你好;你把別人當朋友,相信別人也把你當知己。

結果,等待你的是大失所望。

電視劇《金粉世家》中,劉寶善因貪汙被抓,金燕西了解後,千方百計想盡辦法救他,最終將他順利救出。

為此,還讓自己一家差點陷入政治危機中,但燕西並不以為意。

時過境遷,金燕西的父親去世後,家庭陷入困境。

燕西滿心期望地找寶善幫忙,出人意料的是,寶善各種推託說敷衍。

人情薄如紙,世事如棋新。

曾為朋友兩肋插刀,現在卻被朋友拒之門外。

《山河故人》裡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人生旅途中,滿懷期待,卻時常落空,滿心歡喜,卻時常失望。

太高估與他人的關係,其實是一場災難。

人到一定年齡,要學會為自己撐傘。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也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看清自己的分量,擺正自己的位置,「放棄」期待,才是一個人成熟路上的標配。

舒服的關係,需要有3次「放棄」

知乎上有人問:「朋友之間,最好的狀態是怎樣的?」

有個高贊回覆:「每次見面,都有一種回到主場的感覺。」

自己的主場,是放棄討好、期待,讓自己活得輕鬆舒適的一種狀態。

其實,就是先讓自己舒服,才有能力與他人相處舒適。

而想讓自己舒服,便需要一些捨棄。

放棄計較,才能與生活和解;

放棄討好,才有空間保留原本的自己;

放棄期待,不計回報地付出,失望變少,自然快樂變多。

喜歡這句話:「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就算站著不說話,也十分美好。」

餘生,願你我都能與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活出自己的自在愜意。

與朋友門共勉~~~

相關焦點

  • 越是聰明的人,越是懂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忌諱,這3點要提防
    總之,想要和人友好相處,說白了就是看利益怎麼劃分。越是聰明的人,越是懂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忌諱,以下3點要提防。一,就算利益再小,也要明算帳。無論你和別人的關係再好,只要是牽扯到利益的事情,那麼就一定要明算帳,正如俗話所說:「親兄弟,明算帳。」更何況是和你沒有血緣的關係的人相處?
  • 心理學:越是情商高的女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而在生活中,真正高情商的女人,並不是那些在人際往來中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而受人歡迎的「交際花」,相反,她們恰恰是那些不喜久居人群、與人交往的「孤獨」的人。她們看透了生命的本質,於是更懂得如何把握人際交往的「分寸感」、以及如何在自處中實現自我價值。
  • 心理學:越是智商不高的人,越喜歡與人交往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我們參與生活的必要元素之一,通過交往建立某種聯繫,這也是我們參與社會的必要途徑。我們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融不進的圈子就不要強行的加入,否則只會使得自己更加尷尬。」心理學表明越是智商不高的人,越喜歡與人交往。
  • 與人交往,怎麼做才能讓人覺得舒服?
    而線上是延緩的,屏幕對面的人有充分的時間思考,然後再回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微信的回覆速度很慢。並不是忙,而是大家都注重高質量回復,儘可能在追求一種舒服的溝通狀態。這三個問題號稱是男生在追求女生時問的最多的奪命連環問。歸海之前跟大家分享過,人際關係中最好的狀態其實是你不說話,我也沉默,但我們彼此不會覺得尷尬。這種狀態就是舒服。但很多人即便知道了人際關係的核心是彼此舒服。卻還是不知道怎麼實際操作,總是會遇到尬聊的情況。
  • 越是具備這5個特質的人,越容易被別人給忽視掉
    如果你不想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被別人給忽視掉,就要考慮一下看自己是否具備以下五個特質了。因為這五個特質,直接影響著你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方方面面:一、任性,想怎麼著就怎麼著---最終你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病,特別是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你的任性會讓別人感覺到不舒服,因為你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卻從來不照顧別人的感受。
  • 與人交往,三不要問;問多了,關係就變味了
    人在社會上混,免不了與人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平常最多的溝通方式就是聊天。別看聊天的時候,只說短短幾句話,卻能了解很多信息,明白彼此的訴求。與人說話也是一門藝術,有些話能說,有謝話不能說;有些事能問,有些事不能問。
  • 「與人交往,不問3事」:這3件事,問多了人情就變味了
    要得一人心很難,需要長期的信任關係才能建立,可是要失去一人心,可能就是隻言片語的事。與人交往,難在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可是我們經常做著在別人傷疤上撒鹽的事,還以為自己在幫著別人。卻不知,你的無意卻不小心傷到了他人,導致朋友沒得做,人情變了味。
  • 心理學:一個人越是情商低,越會讓人不舒服
    有人說,智商高的人未必情商也高,而情商高的人比智商高的人在人際交往方面更具有優勢地位。所謂情商,是指一個人對自我情緒以及他人情緒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它是自我修養和個人素質的體現。所以會處處得罪人,讓人感覺不舒服。在我們的生活中,情商低的人絕不在少數,無論是家庭環境中還是工作職場中,總有那麼一些人,用自己的低情商在傷害身邊的人。最後將彼此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還不自知。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
    人與人相處,是一門大學問,要想做好一點,真的很不容易!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正如周國平在《人和永恆》中所寫:「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楚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源於無意中突破了這界限。」只有明確界限,把握尺度,彼此尊重,才能讓一段感情持久溫暖。
  • 人與人之間交往,平等是最好的關係
    人際交往是門學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和不經意的小習慣。有時候你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踩到別人的雷點。人與人之間交往,有很多種相處方式,有的人自身喜歡指點江山,喜歡給別人當指揮,只是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會成為對其他人指指點點的高傲,惹人嫌棄。也有一些人,慣於討好,刻意逢迎。
  • 與有教養的人交往,給人的感覺,就是舒服
    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除了自身家庭因素的影響外,還與接受教育的程度有關係!一般而言,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素質也會越高!與有教養的人交往,給人的一種感覺,就是舒服。天下哪有這等好事,有便宜別人不會自己得,還輪得到你?有教養的人,可以拿捏好這個尺度,不會佔別人便宜,自然別人也騙不了他,這是為人正直,應該得到的福報!身正不怕影子歪,一身正氣,才能與歪風邪氣相抗衡!那些喜歡佔人家便宜的,期待上天會掉餡餅的,最終都會以數倍的方式還回去!
  • 心理學家:越是智商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在很多人看來,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智商很高,與常人相比,世界在他們眼中完全是另一幅模樣,因此與普通人相處,他們很難找到共同話題,那麼,是否可以認為,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需要與人交往呢?對於這個論述,我們要辯證地看待。
  • 「對不起,我有100次想屏蔽你」:與人交往,最忌諱這一點
    對他人的生活評頭論足,能用人情解決的決不用錢解決,生活的一地雞毛,有些時候就在於這些毫無界限感的人際關係。記得奇葩說裡,蔡康永曾說:即使很親密的朋友,我也不可能一直幫你,人要把握人與人交往之間的分寸,有借有還那叫人情,有借無還,那叫麻煩。
  • 越是高情商的人,微信聊天喜歡用這3類表情,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越是高情商的人,微信聊天喜歡用這3類表情,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判斷一個人的情商高低,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職場上班,都能夠成為重要的參考條件。當然,要想準確了解一個人的情商,最好的方法就是交流,只有這樣才能更了解對方,才能知道對方心中想的是什麼。
  • 人與人的交往,做好這3個比較,關係立馬上一檔次
    大家都說人與人之間不能比較,因為怕有些夥伴會的比的走火入魔,讓自己陷入到絕望的深淵之中,不能自拔。但如果你通過合適的比較,就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得到更好的改善。所以這其中有一個分寸的問題,如果你把握好了,就不會走火入魔。你想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更上一個檔次嗎?
  • 越是怕得罪人,越容易在人際交往中軟弱,清醒過來吧
    這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特別明顯,你越是害怕得罪人,往往到最後越是把人得罪的越狠。因為你無形中自己暗示了這個結果,所以你的任何思維和行動都會慢慢的誘使你向這個結果靠攏。不想在人際關係中變得那麼軟弱沒有一點地位,就一定先要改掉膽小保守的毛病。
  • 讓人舒服的關係:知分寸、懂換位、付真心
    人這一輩子會與很多人有幸遇見不管是相伴一程還是攜手走過更漫長的歲月讓人期待的都是一段相互理解、彼此懂得的關係一段好的關係貴在能知分寸、懂換位、付真心很多時候,我們越是與陌生人往來,越禮貌客氣;越是與熟識者相處,越無所顧忌。但關係再親密,也別失了分寸。
  • 人到中年,越是不順,就越是要遠離這三種人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這三種人,不值得深交,越早遠離越好! 工作當中的戀愛關係有時候卻並沒有那麼單純,總有一些人為了工作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如果你遇到了朝三暮四的男人,一定不要將就,要趁早遠離。不要因為他工作能力突出,就從心裡認可他,不要因為他長相俊美就心儀他。要知道朝三暮四的男人不值得你去交往。
  •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謙卑
    我當時很納悶,等人走後問經理:「我們幫了他的忙,應該是他謝謝我們才對。為什麼反過來,我們要謝謝他呢?」經理好笑地看著我:「這你就不懂了吧。」(2)現在的公司,老闆是美籍華人,平常總是習慣性地將「謝謝」掛在嘴邊。
  • 生活中,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會和這3種人來往,福氣自然來
    生活中,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會和這3種人來往,福氣自然來 在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自己身邊的人都是非常好的,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和一些比較處得來的人交往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我們自己也會在這種些人中找到自己最舒適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