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魚兒知多少 曾經有118種魚 鯉科魚類居多

2020-12-27 中國江西網

  江西,自古為魚米之鄉,境內水網密布,河流眾多。其中,最大的河流為贛江,江西也因而簡稱「贛」。

  水是魚生存的所在,魚是水的圖騰。自古以來,水域廣闊的贛江就是江西主要的水產基地之一,品種繁多的魚類也養活了一代代贛江人。「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對贛江水和漁民的讚美,也使得贛江魚深受追捧。

  然而,在不息不止的時光之河裡,有些贛江魚卻隨那一去不返的波瀾而消失不見,成了記憶的符號。所幸,任何物事的消失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就像是靈魂轉世,在一路向北的滔滔贛江中,有些魚走了,有些魚來了。消失與新生,就這樣隨新舊時光的交替而更迭……

  贛江曾有118種魚

  以鯉科魚類為主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特產魚類

  1982年~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田見龍,先後四次對贛江進行了魚類和食料基礎等方面的調查,發現贛江魚類有118種,隸屬11目22科74屬。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佔總數的58.5%,其次為鱨科9.3%,鰍科5.9%,鯧科5.1%,鯷科、銀魚科、鯰科,塘鱧科、鰕虎魚科、鬥魚科和鱧科等各佔1.7%,其餘11科共佔9.3%。

  贛江鯉科魚類中,又以鮈亞科和鮊亞科最多,各佔鯉科種類的23.2%,其次是雅羅魚亞科和鰟鮍亞科,各佔14.4%,䰾亞科佔8.7%,鯝亞科佔7.3%,鯉亞科、鰍鮀亞科和鰱亞科各佔2.9%。其中,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的特產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鱅、鱤、鯿、魴、紅鰭鮊、紅鮊屬、銀鯝、黃尾鯝、細鱗斜頜鯝及銀飄魚等。

  那時候,贛江流域有漁業隊250多個,漁業人口22600多人,佔全省漁業人口27%。大小船隻4000多隻,佔全省28%。贛江就像是龍王爺的國庫,漁民們用刺網、絲網、浮網、大圍網、撈子網捕魚,只要一收網,網上到處是銀光閃閃的魚兒在跳躍。捕撈的對象主要有青魚、草魚、鯉、鱖、鯿、魴、翹嘴紅鮊、蒙古紅鮊、鰱、烏鱧及黃顙魚等,佔總量的70%~85%。此外,鰣魚、赤眼鱒、銀飄魚及鯮魚也佔一定比重。

  可以說,長久以來,贛江哺育和支撐著一代代的贛江兒女。

  逐漸消亡的「原住民」

  中華鱘、胭脂魚、鰣魚等魚類幾近絕跡

  由於生態環境變化,加上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不少屬贛江「原住民」的魚類也遭遇逐漸消亡的困境。

  11月11日,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科研管理科曹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嘆說,如今的贛江,魚類的物種多樣性在下降,漁業的產量也在下降,甚至有一些珍貴的魚類,已多年不見蹤跡。最明顯的就是有「魚中之王」美譽、自古便作為納貢之物的鰣魚。

  據記載,上世紀70年代,贛江還有大量鰣魚,年平均產量為7500公斤,最高產量為1974年的12328公斤;上世紀80年代後,年產量逐年下降。1996年,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在贛江試捕了1個月,結果一無所獲。

  2007年2月和7月,長期從事贛江魚類研究的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的胡茂林博士,與同事一起對贛江中遊泰和江段的魚類資源進行了調查。記錄到魚類僅41種。其中,食底棲生物的魚類數量顯著增加。如銀鯝、細鱗鯝、黃顙魚、光澤黃顙魚、鯰、花鯝、銀觴、鯉、鯽等,而江湖洄遊性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卻稀少。2008年和2009年的4~6月間,胡茂林博士對峽江段調查結果表明,中華鱘、胭脂魚、鰣、䲘、鯮等珍稀魚類、洄遊性或半洄遊性魚類幾近絕跡。

  一直以來作為優勢種的四大家魚中,除草魚還有一定數量外,青魚、鰱魚和鱅魚,基本很難捕撈到,優勢種逐漸為一些小型魚類所替代,如赤眼鱒、銀鯝、翹嘴鮊、蒙古鮊等。

  魚類新面孔

  如高體近紅鮊、華南鯉等

  值得注意的是,胡茂林博士在2008年和2009年的4~6月間對贛江魚類的調查,共記錄魚類71種,隸屬7目16科58屬。其中,鯉形目2科40屬50種,鯰形目4科7屬8種,合鰓目1科1屬1種,鱸形目6科7屬9種,鯡形目1科1屬1種,鰻鱺目1科1屬1種,頜針魚目1科1屬1種。與歷史資料比較,新增記錄6種,分別為青梢紅鮊、寡鱗鱊、革條副鱊、側條光唇魚、短頜鱭、間下鱵。

  無獨有偶,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李莉博士等人,分別於豐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對贛江峽江至南昌段的魚類資源進行了3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該流域內共發現記錄魚類90種(亞種),隸屬6目16科60屬。

  其中,以鯉形目為主,鯰形目與鱸形目居中,鯡形目、合鰓魚目和頜針魚目極少,且優勢種類主要為鯉、鯽、黃顙魚,江湖洄遊性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數量大量減少,䲘和鱤也不易見到,而一些江海洄遊性魚類和珍稀魚類(如中華鱘、暗紋東方魨、鯮魚、鰣魚、鰻鱺、刀鱭、窄體舌鰨等)更是未見蹤跡。

  在贛江魚類所記錄的11目中,李莉博士等人的調查有5目魚類沒有被發現,分別是鱘形目、鰈形目、魨形目、鰻鱺目和鱂形目。在已發現的6個目中,除頜針魚目和合鰓魚目外,其餘4目均有一部分種類沒有被發現,如鯡形目中的鰣魚、刀鱭,鯉形目中的鱤、鯮等,鯰形目中的鱨、波紋鱖等,鱸形目中的鰕虎魚、月鱧、斑鱧、大刺鰍等。

  但是,與歷史資料相比較,也發現了一些魚類新面孔,如高體近紅鮊、小似鯝和華南鯉。

  記者陳明華 文/記者石鵬實習生王婷制 胡愷

相關焦點

  • 魚兒躍起咬人原是外來物種 多種兇猛魚類南寧有售
    魚兒躍起咬人 原是外來物種 記者調查發現,南寧市場上有多種兇猛魚類銷售,部門稱將進行查處 可這漂亮的地圖魚,卻是兇猛的外來物種。近日,一名男孩在南寧一家超市觀賞時,就被這魚兒咬傷了。記者調查發現,南寧市場上有多種兇猛的外來魚類銷售,它們一旦流入江河水域,後果會很嚴重。
  •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出版 收錄90種溫州本土淡水魚
    溫州網訊 魚兒水中遊,難找又難拍。可就是有人願意用兩年時間調查和採樣,製作溫州魚類圖譜。這本圖譜收錄了90種溫州本土淡水魚,有常見的,也有十分罕見的。市海洋與漁業局近日發布了《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的出版消息。今天,就請各位看圖識魚。  這本圖譜是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和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聯合編著的,收錄的魚類隸屬12目32科72屬。
  • 偏遠農村,野釣「青龍魚」巖原鯉,收穫600元一斤的長江上等魚
    偏遠農村,野釣「青龍魚」巖原鯉,收穫600元一斤的長江上等魚,來到了這個鮮花盛開的村莊,山青水碧,碧水中枯樹林立,不要看著象水中仙,以後就知道它的厲害,明的好躲,暗的防不勝防,錨掉口線無數。巖原鯉為鯉科原鯉屬的魚類,化名「青龍棒魚」(長江流域農村都叫青龍魚),俗名水子、黑鯉魚、巖鯉、墨鯉,是中國的特有的稀有物種,在長江上遊漁業中,經濟價值較高,產量不高,但它具有體腔小,肉原質嫩,味鮮美等優點,為人們所喜愛的上等經濟魚類。
  • 愛野釣釣友留意,新增一批牢底坐穿魚,一不小心三年管飯
    老一批保護魚類 事實上,這次重新修訂《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是一件好事,已經有三十年沒有更新了!這期間有多少我們熟知的魚兒滅絕?
  • 看看下面幾種常見魚類,你認識幾種?
    草魚的俗稱有:鯇、鯇魚、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東北)、厚子魚(魯南)、海鯇(南方)、混子、黑青魚等。鱅魚鱅魚(拉丁學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鰱、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鰱、麻鰱、也叫雄魚,是淡水魚的一種,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稱,是中國四大家魚之一。
  • 【揭秘】鴨綠江到底有多少種魚?
    【揭秘】鴨綠江到底有多少種魚?截至目前,已在鴨綠江水域捕獲到花羔紅點鮭、鴨綠江茴魚、細鱗鮭、雜色杜父魚、東北七鰓鰻、河鱸、梭鱸等10目19科58屬68種魚類。其中,外來物種河鱸、梭鱸已形成種群。這是記者12月14日從遼寧省農科院所屬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了解到的。
  • 都說溫州人愛吃魚 可甌江裡的魚你認識嗎?魚類圖譜發布
    2018-03-11 07:1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豔瓊身為溫州人,家鄉河裡的魚你都認識嗎?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參與編著的《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近日正式對外公布。甌江流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蘊藏著豐富的魚類資源。根據《浙江動物志淡水魚類》的記錄,甌江共有魚類114種。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聯合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於2015年至2016年對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資源開展調查,採集了大量的魚類標本並拍攝了各個魚種的原色照片,編著成魚類圖譜。
  • 釣魚常用的21種魚鉤,你了解多少?
    魚鉤,眾所周知是用於懸掛餌料誘魚、鉤魚的,是垂釣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作為一名釣魚人,對魚鉤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魚鉤的知識吧!
  • 草缸常用的魚知多少
    一、觀賞魚草缸觀賞魚以燈魚為主流,燈魚其實是一種泛稱,主要是指原產於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脂鯉科小型淡水魚類,當然也包括一部分鯉科、鱂科魚類。說這些只是為了顯擺我很有學問的樣子,與主題關係不大(`)。常見的燈魚有紅綠燈、寶蓮燈、紅鼻剪刀、三角燈、藍眼燈、帝王燈、霓虹燕子、紅肚玻璃、小丑燈、玻璃貓、扯旗、黑尾大勾、白雲金絲,還有好多好多,我記不清了!就推薦幾種我認為好看的或者好養的。以下內容僅為個人觀點,說錯了勿噴!1、寶蓮燈 寶蓮燈是燈魚中色彩最豔麗的,上半部是明亮的藍綠色,下半部是鮮豔的紅色,涇渭分明,對比強烈,加上群遊效果,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 世界上最大的魚是什麼魚
    藍鯨是屬於脯乳動物,嚴格說魚的話應該是鯨鯊,鯨鯊科鯨鯊屬的唯一種,體龐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一般10米左右 ,最大者可達20米。性兇猛,體型大,身長在1米以上,但曾經有發現長達4米,重達90公斤的個體,捕食魚類及在依水生活的蛙類、蛇類、鼠類、鳥類等。哲羅鮭肉味鮮美,為珍貴魚類。體長,略側扁,呈圓筒形。頭部平扁,吻尖,口裂大,端位。上頜骨明顯、游離,向後延伸達眼後緣之後。上下頜、犁骨和舌上均有向內傾斜的銳齒。鱗極細小,橢圓形,鱗上環片排列極為清晰,無輻射溝,側線鱗193-242枚,側線完全。脂鰭較發達。
  • 揭秘淡水中的大家庭,你又了解多少呢?
    揭秘淡水中的大家庭,你又了解多少呢?現在這個社會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漸漸的人們喜歡上了各種各樣的寵物,有喜歡寵物狗的,寵物貓的,也有喜歡寵物鳥的,但是在小編心裡喜歡那記憶力只有七秒的魚兒,無憂無慮的暢遊水底,小編當然也喜歡吃魚,魚肉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大家真正的認識我們生活中所見的各種魚嗎?了解它們嗎?小編今天帶大家來揭秘淡水魚的種類!
  • 中國淡水魚類圖鑑(二)
    它們是居住於湖泊、溪流、河川等淡水環境的魚類。地球的淡水面積少,淡水魚種類卻異常豐富,佔魚類物種數的約 41% 。在中國淡水魚種類約1000種。 鯉,又稱鯉魚、紅褐鯉等,是鯉科鯉屬的一種魚類,廣泛分布於東亞淡水河系,北起黑龍江、南至紅河,包括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中國、越南、寮國、日本都有分布。
  • 魚類常見六種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二、鯉痘瘡病 該病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主要危害鯉、鯽的病毒性傳染病。其特徵是在魚體表出現大量灰白色石蠟樣增生物。 危害對象主要是鯉魚,鯽魚也被感染,越冬以後的幼鯉和1齡以上的鯉魚極易感染。感染途徑是以水體為媒介、水平傳播為主,亦可通過魚類寄生蟲等傳播。傳播快、潛伏期短,死亡率高。 在春季比較流行,在15度以下感染後的魚出現病症,20度以上則停止,當水溫低於13度,由於病毒的活力降低,其感染力也隨之下降。
  • 魚為什麼不吃你的魚餌?魚兒不咬鉤的真實原因在這裡
    很多釣友出釣後沒有獲得好的漁獲,經常會感嘆,現在魚越來越聰明了,這麼香的餌釣友都想吃一口,魚兒居然不吃。其實魚並不聰明,只是謹慎而已,魚如果不謹慎老早被釣光了。所以魚兒不咬鉤的真實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數都是由於我們沒有做好對魚情變化的應對。
  • 《曹娥江流域究竟有多少珍稀魚類》後續 86種魚類標本開始製作 市...
    《曹娥江流域究竟有多少珍稀魚類》後續 86種魚類標本開始製作 市科技館將設魚類展2016-03-03 0986種。這些標本分幹制、浸制兩種,前者有花鱸、達氏鱘等4種,因為進行了填充和整形,看上去每條魚都活靈活現,非常生動。數量更多的是浸制標本,已達50多種。根據魚形大小,這些魚類被放置在充滿酒精的標本瓶裡,既有大家很熟悉的黑魚(烏鯉)、土布(河川沙塘鱧)、泥鰍、黃鱔等,也有平時很難見到的如馬口魚、華鰁、間下、黑尾近紅鮊等。
  • 冬天野釣觀察這七點,就能馬上清楚有沒有魚
    南方很多釣友還沒有封竿,但冬天的魚口卻很差了,冬天釣魚常常是乘興而去空手而歸,釣點的選擇決定魚獲的多少,因此去到釣點的時候,應該怎麼判斷魚情呢?只要掌握魚類的活動規律,也不是不能找到好的魚情。二、觀水草魚大多與水草有緣,這不僅是因為有些魚以水草為食,還因為魚類所需要的美味佳餚大多棲身於草叢之中,或黏附在莖葉之上。水中有無水草長出,看水草茂盛,說明食草性魚類少。看水草的痕跡,如果水草頭殘缺不全,表明食草性魚類較多。
  • 魚兒童行|為什麼魚在水裡來去自由,遊的飛快?今天一起來看魚兒身體...
    說起魚,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吃魚聰明、鯉魚躍龍門、年年有餘、烤魚等?魚類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為什麼魚在水裡來去自由?吃魚為什麼變聰明?常見的魚叫什麼名字嗎?中國兒童中心攜手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推出「探索魚類生命奧秘,智慧點亮兒童健康生活」主題科普活動。為你普及魚類生物學特點、魚類與營養健康、魚類與人文自然的知識。培養熱愛生活、珍惜食物的情懷,養成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的好習慣,喚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快來跟緊我們的腳步,一起探索有關魚的那些奧秘吧!
  • 農村水塘有一種會上樹、能爬山的魚,是什麼魚呢?看完明白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尤其是奇妙的動物界更是有很多令人驚奇的物種,我們所知的道理是:魚兒離不開水,魚離開水是不能夠生存的,但偏偏就有這麼一種魚類,不但能夠離開水存活很久,還具有其他魚類沒有的本領,不但會上樹,而且還能夠翻山越嶺,這還是魚嗎?這是魚乾的事嗎?
  • 歐鯉釣,把大魚琢磨透了!浮力釣組是核心,被動刺魚是關鍵技術
    歐鯉釣,顧名思義,來源於歐洲的鯉魚釣法,也被用來釣青魚、草魚等大型魚類!筆者去年剛加入頭條創作者的時候,就正好趕上臺釣和歐鯉釣兩派釣法輿論互懟的時候!當時不以為然,釣個魚至於上升到那麼大的高度嘛,懟來懟去,為了點流量而已,甚至頗為反感!今天,當您看到這個文章標題時,想必您已經明白筆者的態度了!
  • 中國魚類科學家「復活」瀕危土著魚
    新華社昆明5月23日電(記者張東強 褚怡)「魚的繁殖需要精確地滿足各種複雜的條件,比如溫度、光照和水流速度。」楊君興在土著魚類人工繁殖基地裡邊走邊說,塘裡的魚兒正歡快地遊來遊去。59歲的楊君興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也是魚類系統分類、進化和種群生態學研究領域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