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流域首個!來賓市紅水河珍稀魚類增殖保護站啟動試運行!
作為珠江流域首個珍稀魚類增殖保護站,該站投入運行後,能夠有效保護區域水生生物的多樣性和特有魚類資源,對流域水生態資源保護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同時,來賓增殖站也是建設以「一中心、雙魚道、雙增殖站、五人造生境」為核心的生態大藤峽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
我是中華鱘研究所魚類資源保護工程師,關於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
,關於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問吧! 從長江源頭到入海口,在長達6300餘公裡的河流上分布著長江鱘、中華鱘、白鱀豚、長江江豚、揚子鱷等多種珍稀水生野生物種,這些水生物種不僅是長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可以反映長江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
-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發布 你都認識嗎
3月8日,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參與編著的《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正式對外公布,該書由調查者歷時兩年完成,共收錄了甌江流域溫州段90種魚類,對溫州開展保護漁業資源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甌江位於浙江省南部,幹流全長384公裡,主源龍泉溪,自西向東流經麗水、溫州等市,是浙江省第二大水系。
-
25.7萬尾長江珍稀特有魚類放歸金沙江
,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四川省宜賓市政府參與放流。此次共放流長江鱘、圓口銅魚、胭脂魚、長薄鰍、厚頜魴、巖原鯉等6種魚類,是三峽集團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自2008年放流首批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後,連續實施的第26次放流活動。
-
加強野生魚類保護 促進漁業生態文明
8月22日至23日,市第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於野生魚類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肯定了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野生魚類保護上所做的工作,認為加強野生魚類保護,是維護生態平衡和水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舉措,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保護野生魚類刻不容緩。
-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出版 收錄90種溫州本土淡水魚
可就是有人願意用兩年時間調查和採樣,製作溫州魚類圖譜。這本圖譜收錄了90種溫州本土淡水魚,有常見的,也有十分罕見的。市海洋與漁業局近日發布了《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的出版消息。今天,就請各位看圖識魚。 這本圖譜是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和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聯合編著的,收錄的魚類隸屬12目32科72屬。
-
長江上遊最後的魚類保護區危在旦夕(組圖)
曹文宣對長江裡的魚如數家珍,他介紹說,長江上遊共有119種特有魚類,但隨著上個世紀70年代長江第一壩、葛洲壩的開工,長江上遊特有魚類的生存空間就開始不斷受到擠壓,90年代開工的三峽工程又進一步惡化了魚類的生存環境。
-
贛江魚兒知多少 曾經有118種魚 鯉科魚類居多
消失與新生,就這樣隨新舊時光的交替而更迭…… 贛江曾有118種魚 以鯉科魚類為主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特產魚類 1982年~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田見龍,先後四次對贛江進行了魚類和食料基礎等方面的調查,發現贛江魚類有118種,隸屬11目22科74屬。
-
雲南發現兩個魚類新物種 長有吸盤喜歡激流(圖)
新物種華吸鰍 記者 付興華 攝 昨日(1月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整理採自於李仙江流域華吸鰍魚類標本時,發現了兩個新物種,並命名為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
-
老教師堅持20年淘魚做標本 建成魚類標本館(圖)
在實驗樓三樓,他打開一扇門,摸摸門口「藍鴻銘海洋魚類標本館」幾個字樣,笑眯眯地走了進去。這裡就是滬上首座建於中學校園裡的海洋生物標本館,也是首座以一個普通教師名字命名的標本館。「再過十來天,這裡就要對外開放了。」藍老師小心翼翼地將幾個掉落的標籤貼回標本瓶上,「這些標本都是孩子們親手做的,標籤上有他們的名字。」
-
到目前為止,對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的保護有哪些必較成功而且值得...
X 到目前為止,對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的保護有哪些必較成功而且值得推廣的案例呢
-
魚類圖譜發布
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參與編著的《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近日正式對外公布。該書由調查者歷時兩年完成,共收錄了甌江流域溫州段90種魚類,對溫州開展保護漁業資源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甌江位於浙江省南部,幹流全長384公裡,主源龍泉溪,自西向東流經麗水、溫州等市,是浙江省第二大水系。
-
重慶理文公司在重慶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落實...
近日,重慶理文造紙有限責任公司落實自備水廠取水口工程生態補償,將胭脂魚、巖原鯉、厚頜魴、中華倒刺䰾、鰱和草魚等6種共計66萬尾魚苗放流到重慶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重慶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與重慶理文造紙有限責任公司籤訂了《水生生態補償項目監管協議書》,明確了增殖放流、生境修復和魚類資源監測等生態補償內容,其中增殖放流分3年進行,放流6種大規格魚苗195萬尾。重慶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與永川區林業局、區農業農村委及西南大學等單位有關人員組成驗收組對魚苗計數、裝運和放流進行了全程指導監督。
-
為青島水族館「復活」千件珍稀標本,揭開海洋世界「魔法師」的神秘...
青島水族館目前有兩萬餘件海洋生物標本,館藏數量居全國同類科普場館之首。館中長年展示著2000餘件珍稀海洋生物標本,其中超過半數的標本皆出自標本製作部主任蘇新剛之手。一雙滿是傷口的斑駁巧手,堅持近40年。他把每一次修復都當作是和生命在對話。重塑動物最美的瞬間,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也是他畢生追求。
-
青海有哪些土著魚類
    青海省的土著魚類種類豐富,部分土著魚類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為我國珍稀的物種資源。當地土著魚類也為青海高原成為國際意義的珍稀水禽繁殖棲息地和中轉地提供了必備的條件,具有舉足輕重的生態地位。
-
曹娥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印發實施
為合理配置流域水資源,經市政府同意,近日,我局印發了《曹娥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並予以實施。《方案》以曹娥江流域為研究對象,以紹興市域各縣級行政區為分水單元,以流域水資源可利用量和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約束,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為根本目標,統籌流域內各縣級行政區的用水關係,按照水量分配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將流域可分配水量分配到紹興市域內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嵊州市、新昌縣共5個區、縣(市),確定各縣級行政區2025年和2030年的水量份額,明確黃泥橋斷面和東沙埠斷面作為曹娥江流域生態流量主要控制斷面
-
6家魚類精子庫,僅存全國1%魚種
這是位於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水生動物精子庫,葛家春是項目負責人,精子庫建於2006年,目前存有刀魚、大閘蟹等19種水生動物的精子。全國約有6家水產研究單位存有精子庫,每個精子庫保存的種類從十幾種到三十多種不等,不到我國淡水和海水魚類的百分之一,這些魚類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銳減。
-
中國魚類科學家「復活」瀕危土著魚
楊君興在土著魚類人工繁殖基地裡邊走邊說,塘裡的魚兒正歡快地遊來遊去。59歲的楊君興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也是魚類系統分類、進化和種群生態學研究領域的專家。36年來,楊君興一直致力於保護珍稀魚類。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通過人工繁殖,「復活」了三種瀕危土著魚,使其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
-
世界頂級淡水魚類大全,你認識幾種?
,也是從3億年之前(即恐龍時期)就在地球上生活,並存留下來的一種珍稀鱘魚類。現在市面上用於出售的河豚,大多是人工培育的無毒河豚。歡迎加入廚影超級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話雖如此,真正食用時仍要加倍小心,儘量選擇有經驗的老師傅進行烹飪。
-
長江原有野生魚類435種 130多種連續4年不見蹤跡
新華網武漢12月18日電(連迅、李璐)2019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16日在武漢發布。公報顯示,長江原有野生魚類435種,經過農業農村部長江辦連續4年調查發現,已有130多種不見蹤跡。當天,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聯合發布2019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公報重點介紹了2019年長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漁業資源、重要漁業物種產卵場、漁業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等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