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8日 16:41 來源:南京晨報
參與互動(
)
案例分析 如左圖,這是一份目前來說沒有爭議或爭議很少的圖,從左到右逐漸從藍、黑轉變到了白、金。而若是我們將兩張圖結合在一起看,則是兩條一模一樣的裙子。我們可以想像,我們眼睛的色彩感知系統是不一樣的,就相當於此圖中的背景色和打上去的高光一樣,有大致上的四種可能性:對我眼睛來說最敏感的是黑底和暗光,對他眼睛來說最敏感的是黑底和亮光,對她來
昨天,有這麼一條裙子,成為網友們熱議的焦點。圖片中的裙子,讓網友們分成了兩大陣營:「藍黑派」和「白金派」。事件起源於一位名為SWIKED的國外網友在TUMBLR社交平臺中分享了一張裙子的照片,這張看似普通的照片引發了網友對其真實顏色的大討論。
網友熱議
一條裙子引發兩大派系之爭
「這不就是藍色+黑色嗎?很明顯啊!」「明明就是白色+金色啊!哪有藍色+黑色啊!」昨天,記者請多人觀看了這張神奇的圖片後,同樣出現了兩大截然不同的意見,而且,大家都篤信自己的眼睛,「藍黑派」很好奇為什麼會看出白、金色,而「白金派」也很不解到底是如何看出藍、黑色來的。
不過,更為神奇的是,有一位邵先生,中午看這圖的時候是明明白白的藍、黑色,下午再次看這圖時,卻神奇地變成了白、金色,怎麼也找不回藍、黑色來了。
同樣的圖看出不同的結果,難道是有一方的眼睛有問題?「白金派」的蔡小姐表示,自己的夜視能力不是很好,是不是跟這有關係。為了一探究竟,毫無疑問,這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請出眼科專家來解釋一番。然而遺憾的是,記者請南京多位眼科臨床專家看過這張圖後,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在某醫院的眼科微信群中,眼科醫生也在熱烈地討論著這條裙子,在一片「不知道」的答覆中,有人表示,可能與拍攝的光線有關,但卻給不出更多的答案。
專家釋疑
顏色取決於你的視覺神經細胞
江蘇省人民醫院眼科趙晨教授表示,雖然我們看東西靠眼睛,但真正說到辨別顏色,主要都是視錐細胞的工作。據介紹,我們有兩種視覺神經細胞,一種叫視錐細胞,一種叫視杆細胞。其中視杆細胞對弱光明顯,只能分辨物體的明暗和輪廓;視椎細胞在強光下起作用,對物體的細節和色彩分辨尤其重要。而視錐細胞這個大群體裡,也有不同的小夥伴。有的小夥伴對藍光分辨感知更敏銳,屬於短波視錐細胞;有的則對中長波感知更敏銳,所以在紅綠色系分辨上大派用場。」
「現在網絡上有人說,如果刨除顯示屏色差影響,能不能看出這條裙子的顏色,就和視錐細胞的功能有關,這個說法有一定的理論依據。」趙晨說,每個人的色彩識別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只要沒有達到色盲、色弱的程度,更多還是因為幹擾因素太多,所以產生感覺上的偏差,還不能算是問題。
網絡上一個更通俗點的說法是:如果你看到的是藍+黑」那麼證明你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擁有較高色彩感知能力,這導致你的眼睛能夠主動排除掉一部分的幹擾來觀察到最真實的色彩。而如果你看到的是白+金,那麼證明你的眼睛在低光條件下會對色彩的感知產生偏差,造成顏色的混合(比如紅和綠)因此你會在圖片中看到金色。
還和大腦對顏色的認知有關
就在網友們對這張神奇的圖片唇槍舌戰之時,北大心理學副教授、最強大腦嘉賓魏坤琳在微博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Dr魏認為,這是認知心理中的視覺方向的一個小話題,叫「color constancy」, 即顏色恆常性。顏色的判斷(z)同時受物體本身顏色(x)和照度(y),在不知道照度(y)的情況下,判斷物體顏色(x)是很困難的。因為大腦只知z,而z=x×y。
對認知神經科學比較有研究的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副主任張向榮博士生導師也認為,大腦在我們認識顏色的過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張向榮表示,色彩是一種感覺,在認知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被知覺的選擇性所影響。張向榮說,「我們是用眼睛看顏色,但最終是大腦告訴我們,我們『看』到了什麼顏色。」張向榮說,即便是同一個人,如果大腦把背景光因素計算進去,那麼得出的結論也可能和之前截然不同。張向榮向記者舉例道,有的圖片乍看上去是一個老太太,但再細看是個小姑娘,也是這個原因,由於大腦的選擇性認知辨別功能,對於設置了多個場景的畫面,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畫面。「兩種不同的認知方式在大腦中競爭,當某一方佔優勢時,就會看出這種情況,下一次換成另一方佔優勢時,又變成了另一種情況。」這也很好地解釋了前面所說的邵先生為什麼在不同的時間段看出的裙子顏色是不一樣的。記者 華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