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長,機封冷卻泵突然不能正常工作了!」「好,知道了,我馬上回去。」剛到家還沒十分鐘,正準備吃晚飯的楊志勇,放下手中的筷子,又轉身出門。
楊志勇今年44歲,是鄭州公用事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鄭州公用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侯寨滲濾液項目機電維修班班長。自1996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後擔任汽車維修工、機械維修工、機電維修班班長,在城市環保的一線崗位一幹就是二十多年。
楊志勇在維修廠區設備
在公司所有員工的心裡,楊志勇始終給人一種平易近人、不善言語的老大哥印象;平時他不聲不響,但如果有需要他的地方,楊志勇一定第一時間出現在維修現場。
「工作,可不敢只是幹完,得幹好才行」
鄭州公用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項目位於鄭州南四環侯寨垃圾填埋場院內,採用生化處理+外置MBR工藝,主要處理垃圾填埋場中堆積垃圾產生的高濃度廢水,該項目佔地面積約16.5畝,日處理滲濾液600噸、濃縮液150噸,該項目是省內單體處理規模最大的專業滲濾液處理設施,是我省垃圾滲濾液處理標杆示範項目,也是鄭州公用集團垃圾處理全產業鏈的重要一環。2015年,侯寨項目剛剛建成投產,楊志勇就來到了廠區工作。他不僅見證了侯寨項目的成長和發展,更是項目生產運營的一手助推者。
鄭州公用集團滲濾液處理廠膜處理車間
「光做完本職工作是不夠的,要緊的是得把工作往精裡做、往細裡做。」經過半年的調試和試運營,2016年伊始,侯寨項目正式投入運營,但在所有人沉浸在喜悅中的同時,楊志勇卻發現,大部分設備用水水壓過小,給設備穩定運行埋下了隱患。多年的工作經驗使楊志勇對這個問題不敢小覷,他緊急召集班裡的同志,帶領大家加班加點研究,奮戰多天,改進出一套加裝無塔供水的新模式——將處理達標的中水回用到生產中去,在解決用水需求的同時,降低了設備故障率、節約了維修成本。
一年365天,楊志勇有300多天都在廠裡度過。因為生產24小時不停歇,一旦有一個設備的一個零件出現問題,整個生產線都可能會受影響,但每一次的設備故障,對楊志勇來說,都是一次經驗的累積。經過日復一日的積累,他改進了進水過濾器結構,解決了因進水水體懸浮物含量較大導致進水過濾器堵塞的難題,發現並提出為超濾外過濾器加裝操作平臺和護欄的建議,有力保障了他一心掛念著的一線員工的安全。
「特殊時期,我是老大哥,理應時刻『在線』」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突然爆發,全國隨著疫情的肆虐陷入停擺,但是,城市仍在呼吸,垃圾仍在產生,滲濾液處理的重任,一刻也不能卸下來。楊志勇率領著機電維修班,成了一批特殊的「逆行人」。
春節期間,班組裡的年輕人嘴上不說,心裡早就開始想家,楊志勇呵呵一樂說:「孩子們先回家過年,春節值班先安排我。」疫情暴發後,一時間道路交通阻絕,班裡有些組員無法按時復工,剩下的人手,如果按照正常排班,根本無法保證生產需求。正當領導犯愁之際,楊志勇的電話就打了過來,依舊是樂呵呵的語氣:「領導,值班表排不開的,都寫上我就行,特殊時期,我是大家的老大哥,理應時刻『在線』。」
疫情期間楊志勇對工作場所進行消殺
就這樣,楊志勇放棄休假,在廠內連軸轉了將近十天,直到大家陸續返工以後,他才得以回家陪陪老婆孩子。
「活到老,我就學到老,有事找老楊就行」
滲濾液處理責任大、工藝難,在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的基礎上,需要運行人員不斷更新、探索新工藝。參加工作二十餘年,楊志勇同志一直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利用閒暇時間參加培訓、苦練自學,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技能,先後取得機修鉗工技師證、特種作業操作證,在公司,「有事找老楊」已經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法寶」。
楊志勇正在維修廠內設備
由於生產要求全年無休,廠區設備有時會在休息時間突然出現問題,每當出現這種情況,同事總是第一時間想起我們的楊班長。有時電話中無法及時解決的問題,楊班長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到廠區,回到工作崗位,用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及專業知識使生產儘快恢復正常。「在其位,謀其職。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了保障設備正常運行。」這是楊志勇同志經常提到的一句話,他用這句話提醒自己,也用這句話鼓勵同事。
一年四季,楊志勇像一個無聲的老兵,戰鬥在生產一線的每一個角落,帶領機電維修班為生產運營保駕護航。而在鄭州公用集團,如楊志勇這般任勞任怨、堅守一線的老師傅、老大哥,不知道還有多少。據悉,鄭州公用集團負責建設運營鄭州市東、西、南三座垃圾焚燒發電廠,下轄民安實業等環衛清掃保潔及城市管養企業,公用環境等滲濾液處理企業,並致力於打造涵蓋垃圾處理全產業鏈的集成式城市運營商,為鄭州市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城市的清新亮麗,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