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閱注本學《內經》

2021-03-03 中醫書友會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這是中醫最多的微信平臺——中醫書友會乙未年戊寅月甲子日臘月廿九第536期內容。新書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快速關注。

編前語今天的文章仍然是中醫書友會第二期內刊《學經典》的內容大放送。這本內刊用「經典」二字貫穿全書,首先是任應秋、秦伯未等五老關於為什麼要學經典的倡議,即「學經典有共識」(頁前語和選摘的4篇文章都很精彩,小編誠心推薦);今天是第二部分,怎麼學?即「學經典有門道」。本期文章共3篇。新書友可關注後回復「經典」獲取二期內刊專題。

作者/熊繼柏 ⊙ 編輯/中醫書友會內刊編委會


導讀:熊繼柏老師在本文中介紹了幾本學習《黃帝內經》的參考書,並將它們的體例、特點簡而言之,給中醫初學者很好的指引。

參閱注本學《內經》

《內經》文字古樸,義理深邃,具有「文簡、意博、理奧、趣深」的特點,但這也給後學者帶來很多不便。筆者認為,歷代醫家對《內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和注釋,為闡發《內經》旨意,啟迪後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參閱注本,擇善而從,融貫領會,是學習《內經》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和方法。筆者這裡扼要介紹幾本主要參考書。

《黃帝內經太素》隋楊上善撰注。

是分類、注釋《內經》的早期作品。全書共30卷,用「以類相從」的方法,將《素問》《靈樞》的原文按內容的不同性質,分為攝生、陰陽、人合、藏府、經脈等19類,每類分若干篇目,並對原文加以注釋。這樣就加強了經文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後世對《內經》的分類研究,即以《太素》為始。

楊氏治學嚴謹,又「深於訓詁」,其「依經立訓」,每有精闢獨到之處。如《素問·刺禁論》之「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一節,楊注為「五藏之氣所在,須知針之為害至要,故欲察而識之」。他明確解釋這裡不是指實質性臟器,提示了原文的真正含義。

《黃帝內經素問注》唐王冰編次注釋,共24卷。

王氏對「世本紕謬,篇目重迭,前後不倫,文義懸隔」的《內經·素問》原本,作了全面的整理。通過「精勤博訪」,「歷十二年,方臻理要」。並且首注運氣七篇大論,闡述了五運六氣的道理。

王氏注文有許多獨到見解。如所注《素問·至真要大論》「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千古名言,提示了治療「陰虛」、「陽虛」的基本法則,於臨床實踐頗有指導意義。

然王冰篤信道教,自號啟玄子,在其注釋之中,亦帶有較濃的道家氣息;且又「夙好養生」,極其重視對腎精的保養,著重強調慎節房事。雖則如此,而王氏之注仍然是宋代以後注家的規範。

《靈樞注證發微》明馬蒔撰注。

馬氏素長於針灸、經脈,所注《靈樞注證發微》,多有獨到見解,為他注所不及。後世對此亦有較高的評價,如汪昂《素靈類篡約注》說:「《靈樞》以前無注,其文字古奧,名數繁多……至明始有馬玄臺之注,其疏經絡穴道,頗為詳明,可謂有功後學。雖其中間有出入,然以從來畏難之收,而能力開壇坫,以視《素問》注,則過之遠矣。」

《類經》明張介賓(景嶽)編注。

繼楊上善之後,類分研究《內經》最完整的一部著作。本書將《素問》《靈樞》的全部內容,分為攝生、陰陽、藏象、脈色、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疾病、針刺、運氣、會通等12類,共32卷,390篇。所引經文均標明出處,詳加注釋,條理井然,易於查閱。張氏學問淵博,經驗豐富,且文筆流暢,又通曉天文、曆法、哲學等多學科知識,因此對《內經》研究頗深,說理較透,且多有獨到見解。《類經》一書,是《內經》諸注中一部影響最大的作品,是學習和研究《內經》所必讀的參考書。

《素問直解》清高世(士宗)所著。

高氏曾師事張志聰參與集注《內經》,但他認為《集注》「意義艱深,其失也晦」。因此,「不得已而更注之」。本書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行文簡捷,說理明暢,使人讀之能一目了然。其注頗能直疏經旨,並提出新義。如把《生氣通天論》中「因於氣為腫」的「氣」字,解釋為「風氣」;把「風客淫氣」釋為「風邪客於人身,而為淫亂之氣」等,都確有見地。

【本文原載於2014年4月21日《中國中醫藥報》,由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投稿郵箱:tg@linglanshuyuan.com】

PS:靈蘭書院親情會員持續招募中,想要合刊的同學千萬不要錯過,這可能是只印一次的絕版資料哦~(合刊正在緊鑼密鼓地編校,預計4月能出來,大家耐心期待哈!)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親情會員購買通道

▼▼▼

相關焦點

  • 國醫傳習所之中醫臨床 ||《黃帝內經》簡介:(7)內經的注家與注本
    齊梁間全元起之《素問訓解》是注《素問》之祖,雖此書久亡,然其書之篇目次序、訓解大略,宋校本當能得其大概。今有段逸山著《<素問>全元起本研究與輯復》可窺其一般,謂此書:「充分藉助現存有關文獻資料,運用訓詁、校勘、輯佚等手段,進行窮盡性的比照分析,從而得以最大限度地恢復全元起本的面貌」。
  • 中醫為什麼要學習《黃帝內經》?學不懂怎麼辦?
    ,這使得很多學生理所當然的把悟性當做學中醫的第一要素——然而,事實是很打臉的,悟性是靠大量的理論知識積累和實踐操作加上那麼一瞬間的靈光乍現而形成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沒有相應基礎的閱讀、學習和實際操作而迸發的悟性,學名應該叫做臆想。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24卷 哈佛大學藏 歡迎閱讀卷一
    非完整版 完整版24卷 非常好的古本醫書 收藏不易 展示為部分頁面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24卷 哈佛大學藏 歡迎閱讀卷一>非完整版 完整版24卷 非常好的古本醫書 收藏不易 展示為部分頁面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24卷 哈佛大學藏 歡迎閱讀卷一
  • 01醫經03內經評文素問[清]周學海撰.鄒純樸.薛輝.李海峰校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
    內容簡介  · · · · ·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醫經03:內經評文素問》為《內經評文》之一,與《內經評文靈樞》為姊妹篇,由清末著名醫學家周學海撰
  • 四百多本中醫內經、傷寒、金匱、難經、溫病五類中醫古籍資料合集
    │ 內經與心身醫學(白凌志).pdf│ │ 內經臨證發微.pdf│ │ 內經五運六氣學 中醫時間氣象醫學(徐振林).pdf│ │ 內經傷寒論語法通釋 錢超塵.pdf│ │ 內經基礎理論的讀書隨筆(吳翰香).pdf│ │ 內經婦科輯文集義.哈孝賢.掃描版.pdf│ │ 內經婦科輯文集義(哈孝賢).pdf│ │ 內經摘要白話解.pdf│ │
  • 內經文本|乙、雷公之學
    《內經》中自然不能迴避,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認識。這裡提到《奇恆》這本診斷書,和《陰陽》、《五中》兩本書的相互關係,不僅在理論上承接著《陰陽》,而且進一步闡明了《五中》的思想,那麼《五中》是與《陰陽》、《奇恆》同類的黃帝派診斷學書籍就得到了再次的證明。那麼《五中》到底是本什麼樣的診斷書呢?
  • 《黃帝內經》讀書會第十期
    自由交流會; (二)14:00-14:30 中醫新知:解答上次讀書會存疑點,分享中醫新知,切磋醫理(包括中醫各個方面); (三)14:30-16:30 黃帝內經篇章研習:每次選取一篇或半篇黃帝內經深度研習; (四)16:30-17:00 存疑整理:整理內經研習課堂存疑點,安排參與者課下琢磨解決; 參考文本: 1.
  • 《黃帝內經》在線閱讀
    》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另據現代學者考證,認為今本中的黃老道家痕跡是隋唐時期的道士王冰竄入)。
  • 《黃帝內經》簡介
    所以稱「內經」,並不是像吳昆《素問注》、王九達《內經合類》所稱「五內陰陽之謂內」,也不像張介賓《類經》所說「內者,生命之道」,而僅僅是與「外」相對為言而已。這和「韓詩內傳」、「韓詩外傳」,「春秋內傳」、「春秋外傳」,《莊子》的《內篇》、《外篇》,《韓非子》的《內儲》、《外儲》之意相同,只是《黃帝內經》及扁鵲、白氏諸經均已不可得見罷了。
  • 如何學習經典《黃帝內經》【一】
    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學在本科的時候都學過《內經》,老一批研究生,讀研究生的時候也學過《內經》課。我們知道《內經》難學,讀《內經》的人看到《內經》就傷腦筋,講《內經》的人,估計全國沒有哪個老師會說《內經》好講,都怕講《內經》。所以《內經》這個學科要想找個老師是不容易的,因為《內經》講得不好就枯燥無味啊。
  • 中國醫史博物館館藏彩繪本《內經圖》內涵詮釋
    編者按:中國醫史博物館館藏彩繪本《內經圖》,是一幅指導內丹煉養圖式,屬於中醫導引醫學之神仙家一脈在民間的傳承,是祖國傳統醫學養生學精華,其核心要旨在於神氣雙修、一氣合道。具體煉養過程包括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4個程序,涵蓋內丹小周天、過關服食大周天、陽神成就、形神俱妙等不同層級進階。其重要價值在於能夠通過煉養實踐而治未病、治已病。
  • 運氣學說——《黃帝內經》體系的終結!
    (本文選自趙洪鈞著、金棟補註《正說內經——〈內經時代〉補註》第七節按語)金棟按:很多《黃帝內經》專家認為,「運氣學說」和承載它的「
  • 教授20年譯成"黃帝內經"英文版 畢業開始學中醫
    教授20年譯成"黃帝內經"英文版 畢業開始學中醫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翻譯的一套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素問》與《靈樞》之合稱,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反映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奠定了我國醫學發展的基礎。
  • 【合一醫學】第137期:《黃帝內經》多重演變史及其他
    關於《素問》1949之前各家注本:】①關於南朝全氏注本,南宋以後失傳。②關於隋朝楊氏注本,南宋以後失傳,現本為日本所傳③關於唐朝王氏注本,④關於宋朝林氏校正王注本,⑤關於元朝胡氏古林書堂刻本12卷,與元讀書堂刻本24卷⑥關於明朝武陵顧從德影宋刻本24卷,⑦關於現在通行本,梅花版,郭靄春主編《黃帝內經素問校注》有繁體豎版和簡體橫版兩種.等。
  • 《黃帝內經》導讀61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黃帝內經素問》「七篇大論」校注(三)
    筆者參考多個版本,對「七篇大論」進行校注,希望能為大家學習《內經》提供些許幫助。訛誤舛錯之處,還望多多批評指正。底本為郭靄春編著的《黃帝內經素問校注》。校本有元滑壽的《讀素問抄》,明馬蒔的九卷《素問注證發微》、吳崑的二十四卷《素問吳注》、張介賓的《類經》,清張志聰的九卷《素問集注》、高世栻的九卷《素問直解》、張琦的十卷《素問釋義》等。《黃帝內經素問》原文加大加粗,唐王冰、北宋林億的注對理解原文幫助很大,故一併加入正文。
  • 《黃帝內經》中的易學象數學
    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陰陽應象大論》)這種天人同構的「三才之道」與《易》學的「三才之道」正好相契合。《周易•說卦》云:「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 《內經》解證 | 《黃帝內經》「經水」概念解析
    該篇指出自然界中的水根據大小、遠近不同可分為五種,其中「出於山而流入於海者」稱為經水,其餘四種為枝水、谷水、川水和淵水,經水是五種水中惟一直接連通於海的水[2],這與《靈樞·海論》中,「經水者,皆注於海。」的描述完全相同,說明《內經》編纂者引用了《管子·度地》對經水的定義。
  • 《黃帝內經》健康養生觀——範登脈|黃帝內經|廣州中醫藥大學|治未...
    講授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黃帝內經書院」範登脈簡介: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史文獻系教授。對中國古典文獻學特別是對傳統語言文字學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運用文字、聲韻、訓詁、校勘等古典文獻學的研究方法考證中醫經典文獻中的疑難問題,重視出土文獻、文物在中醫文獻研究中的運用,長期從事《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的文獻考證、理論整理、逐篇講析等工作,對《素問》《靈樞》研究有較深造詣。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科研工作30多年。
  • 何紹奇:《內經》怎麼學?誦解別明彰
    論《內經》《內經》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醫學著作,當中論及的許多醫學觀點是中醫學的菁華所在。1.1 體質《內經》非常重視對人體質的觀察。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體質。關於這一點,許多香港人都有留意到。香港人總喜歡說:「此人屬寒底、彼人屬熱底。寒底的人不可隨便服食寒涼之物;熱底的人則不可隨意服食燥熱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