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醫經03內經評文素問[清]周學海撰.鄒純樸.薛輝.李海峰校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

2021-02-12 新民學長

內容簡介  · · · · · ·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醫經03:內經評文素問》為《內經評文》之一,與《內經評文靈樞》為姊妹篇,由清末著名醫學家周學海撰。全書分為二十四卷,作者仿茅坤、儲欣評《左傳》《戰國策》手法,對《黃帝內經素問》進行評註,每篇或旁註,或批註,或尾評,對文中疑問處精當校勘,並對文中義理加以闡發,以助讀者理解,可師可法。本次整理以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皖南建德周氏藏版《內經評文》單行本為底本。《內經評文》分為《內經評文素問》與《內經評文靈樞》兩部分,為清·周學海所撰。周學海,字澄之。生於1856年,卒於1906年,安徽建德人(今東至縣),清代著名醫學家。他對中醫學的重要貢獻在於校勘評註古醫籍,輯為叢書,推廣流傳。其主要著作收於《周氏醫學叢書》。《內經評文》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初刻完成,分《內經評文素問》《內經評文靈樞》兩部分。《內經評文素問》共二十四卷。《內經評文》初以單行本先行於世,後又收錄於《周氏醫學叢書》,所以《內經評文》有單行本和叢書本兩種形式。現存版本有四種,均為清光緒二十四年皖南建德周氏藏版重印或影印而得。因單行本印刷最早,故該書印製精良,文字清晰,錯漏之處甚少,為清代古醫籍中的精刻本。所以,我們採用1898年最早刊行的《內經評文》單行本作為底本。參校本採用上海涵芬樓影印明顧氏翻宋本《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簡稱顧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元讀書堂刻本影印《新刊黃帝內經素問》(簡稱讀書堂本);上海涵芬樓《道藏》影印本《黃帝內經素問補註釋文》,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聯合出版1988年版(簡稱道藏本)。他校本採用晉·皇甫謐著,黃龍祥整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版《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隋·楊上善著,王洪圖、李雲點校,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黃帝內經太素》(簡稱《太素》);明-張介賓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965年版《類經》等。

目錄  · · · · · ·卷一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卷二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陰陽別論篇第七

卷三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別論篇第十一

卷四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卷五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卷九
熱論篇第三十一
刺熱篇第三十二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腹中論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痿論篇第四十四
厥論篇第四十五

卷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脈解篇第四十九一

卷十四
刺要論篇第五十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針解篇第五十四
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卷十五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卷十六
骨空論篇第六十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遺篇
周序
校注後記

相關焦點

  • 參閱注本學《內經》
    參閱注本學《內經》《內經》文字古樸,義理深邃,具有「文簡、意博、理奧、趣深」的特點,但這也給後學者帶來很多不便。筆者認為,歷代醫家對《內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和注釋,為闡發《內經》旨意,啟迪後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全漢賦校注》的學術啟示
    由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校注的《全漢賦校注》(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引起了我們對人文學科學術研究的科學價值及人文價值的思考。  「賦」與詩、詞、曲、文一樣,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文體之一種,可是,向稱「讀漢賦如讀天書」的障礙,使人們對其倍感生疏。然而,漢賦所蘊藏的中國文化資源又相當重要。
  • 四百多本中醫內經、傷寒、金匱、難經、溫病五類中醫古籍資料合集
    pdf│ │ 黃帝內經太素校注(上).pdf│ │ 黃帝內經太素校注(下).pdf│ │ 黃帝內經太素語譯 李克光 鄭孝昌主編 2005.pdf│ │ 黃帝內經導讀 傅維康吳鴻洲.pdf│ │ 黃帝內經概論 溫熱論新編 金壽山龍伯堅.pdf│ │ 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譯
  • 經方醫經離合論
    經方醫經離合論 合理認識經方與醫經的關係,對於經方的學習尤為必要。
  • 《黃帝內經》讀書會第十期
    自由交流會; (二)14:00-14:30 中醫新知:解答上次讀書會存疑點,分享中醫新知,切磋醫理(包括中醫各個方面); (三)14:30-16:30 黃帝內經篇章研習:每次選取一篇或半篇黃帝內經深度研習; (四)16:30-17:00 存疑整理:整理內經研習課堂存疑點,安排參與者課下琢磨解決; 參考文本: 1.
  • 國醫傳習所之中醫臨床 ||《黃帝內經》簡介:(7)內經的注家與注本
    在校勘疏證方面,楊上善校注嚴謹樸實,詳於訓詁,敢於存疑,對經文不妄加改動,完整地保存了《內經》原貌,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不失為校勘疏證《內經》的首選版本。此外,《太素》對《內經》的針灸旨意、脾胃學說等內容也有精闢地闡發,其研究方法仿皇甫謐之《甲乙經》,而無破碎大意之失。
  • 《黃帝內經》健康養生觀——範登脈|黃帝內經|廣州中醫藥大學|治未...
    講授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黃帝內經書院」範登脈簡介: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史文獻系教授。對中國古典文獻學特別是對傳統語言文字學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運用文字、聲韻、訓詁、校勘等古典文獻學的研究方法考證中醫經典文獻中的疑難問題,重視出土文獻、文物在中醫文獻研究中的運用,長期從事《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的文獻考證、理論整理、逐篇講析等工作,對《素問》《靈樞》研究有較深造詣。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科研工作30多年。
  • 《黃帝內經》讀書會第二期(今天)
    自由交流會; (二)14:00-14:30 中醫新知:解答上次讀書會存疑點,分享中醫新知,切磋醫理(包括中醫各個方面); (三)14:30-16:30 黃帝內經篇章研習:每次選取一篇或半篇黃帝內經深度研習; (四)16:30-17:00 存疑整理:整理內經研習課堂存疑點,安排參與者課下琢磨解決; 參考文本: 1.
  • 上海出版·每月書單|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9月書單
    本書主要收錄歷代對《三國志》校注、考論、考訂、評議的傳世古籍。遴選收錄中國古代及近代關於《三國志》考論、考訂類文獻共26種,相關重要著作基本囊括其中。所收文獻以刻本為主,也兼收寫本、抄本、活字本等,部分典籍為傳世孤本。每種文獻由相關研究專家撰寫前言提要,揭示其學術價值、版本流傳情況。
  • 鬱賢皓 35年了,我與《李太白全集校注》
    此書曾獲第二屆中國古籍優秀圖書獎。也就是說,如今出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在1986年以前已奠定了基礎。《李白選集》1987年發排,當時上海繁體字排印廠只有中華印刷廠一家,而此廠正接受《辭海》繁體字版的排印,《李白選集》在該廠整整躺了三年,後來還是王運熙先生幫忙,請他的弟子——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編輯室主任從中華印刷廠取回,放到常熟新成立的一家印刷廠排印,到1990年才正式出版。
  • 古籍《全元文》六名點校者訴《全元賦校注》出版社及主編
    新京報訊(記者 劉洋)日前,何先生等六名原告將吉林文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主編韓格平告上朝陽法院,認為對方的《全元賦校注》大部分複製和抄襲了他們點校總集《全元文》,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近20萬。今天(8月16日),朝陽法院邀專家召開涉古籍類智慧財產權案件專家研討會,探討該案的審理焦點。
  • 人文生權肆意溫暖(二)—那些讓我們一見傾心的叢書 中國文學經典篇
    《楚辭補註》[宋]洪興祖撰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校點[1983]003.《古詩源》[清]沈德潛選[2006]004.《樂府詩集》[全四冊][宋]郭茂倩撰[1979]005.《建安七子集》俞紹初輯校[1989]012.《阮籍集校注》[三國魏]阮籍撰陳伯君校注[1987]013.《江文通集匯注》[南朝]江淹撰 胡之驥注李長路、趙威點校[1984]014.
  • 中國現當代經方「六家學說」
    「經方學堂」欄目主持:劉觀濤,《中醫師承學堂》叢書主編、微信訂閱號「悅讀中醫」主編 中國現當代經方「六家學說」[或以寒熱定陰陽,熱則為陽證,寒則為陰證,持此觀點者諸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張廣中;或以虛實定陰陽,實則陽證,虛則為陰證,持此觀點者並不多見,現代醫學大家嶽美中或有近似之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劉觀濤對此有專文明確論述。]
  • 岐黃專論 | 《玉函經》撰注考(第259期)
    清乾隆修《四庫全書》,浙江巡撫採進《杜天師了證歌》一卷,舊題唐杜光庭撰。四庫館臣認為:「考光庭所著多神怪之談,不聞以醫顯。此書殆出偽託,其詞亦不類唐末五代人。」杜氏以道聞名,不以醫顯,自是情理之中。不過,古有「十道九醫」之說,凡道行高者,於醫也往往兼而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