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請假、沒遲到、沒犯錯……為啥這個月的工資比之前少了呢?打開工資條,原來是個稅變多了。可是一樣的工資,為什麼會突然多繳稅呢?原來,今年對工資薪金採用的是累計預扣法,是「稅率跳檔」造成的!
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執行半年來,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體,每月工資沒啥變化,但是月度納稅卻出現了「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
上海市稅務部門12366熱線也接到不少市民的諮詢電話:「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多了?」
稅務部門給出正確答案:這並不代表稅負增加,今年對工資、薪金新採用的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
1
收入越高
越早遇到「稅率跳檔」
「這是因為個人所得稅申報(扣繳)方式發生了變化。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個稅法,對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的申報方式,從原來的按月代扣代繳改為了累計預扣法,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達到一定數額就會產生稅率跳檔,月度納稅也隨之增加。」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個人所得稅處負責人解釋了原因。
名詞解釋:
【稅率跳檔】目前在我國,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收入扣減免稅收入、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其應納稅所得額按照7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稅。應納稅所得額超過部分按所對應的稅率級次分別計稅,這就是所謂的「稅率跳檔」。
舉個例子:
假設納稅人馬小雲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後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2萬元,享受每月1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下,1月應納稅所得額為6000元,適用3%稅率,以此類推,6月份累計應納稅所得額3.6萬元,仍按照3%計算,所以1-6月每月應預繳個稅180元;
而到了7月份,累計應納稅所得額達到了4.2萬元,其中超過3.6萬元的部分,適用稅率「跳檔」到10%,所以7月份應預繳個稅600元,比之前幾個月多了420元。
再舉個例子:
納稅人丁小磊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後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5萬元,也享受每月1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月應納稅所得額為9000元,適用3%稅率,1-4月每月預繳個稅270元。
到了5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比馬小雲早2個月超過3.6萬元,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的第二級,預扣率為10%,他的預繳個稅變為900元。
原來,應納稅所得額高的人,更早遇到「稅率跳檔」,而且下半年當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4.4萬元、30萬元等臨界點時,「稅率跳檔」還會繼續。
隨著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的提高,最多會產生6次跳級,每月預扣的個稅會有所不同。
2
總額不變
前幾月先享低扣率
適用稅率怎麼算,「稅率跳檔」共有哪些臨界點,拿出工資條,對照下面這張表一看就明白。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
(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敲黑板,知識點來了!
新的計稅方式而產生「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現象,全年交的個稅總額卻是一樣的。
自2018年10月起,個人所得稅改革進入過渡期,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調整為5000元,並適用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將年度稅率表按月換算,按照月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不同的稅率。
2019年1月,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轉變為累計預扣法後,採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按照一個納稅年度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不同的預扣率。從一個納稅年度來看前後兩種計算方式所繳納的個稅總額是一樣的,但累計預扣法讓納稅人可以在最初的幾個月優先享受較低的預扣率,能夠獲得充裕的現金流,從貨幣時間價值的角度來說其實是為納稅人讓利的。
虹口區稅務局個人所得稅科科長用「兩個比較」作了進一步解釋:
用兩種計稅方式比較:個稅改革前是按月計算,月度收入不變的前提下,每月稅額基本不變;新個稅法對綜合所得實行按月預繳,按年彙算累計計稅。而且新的計稅方式,對月度收入波動大、一些月份免稅額度不足扣除的中低收入群體來說,還可以拉低稅負。
個稅改革前後稅負比較:受「起徵點」和稅率調整、實施專項附加扣除等因素影響,個人所得稅改革減稅效應明顯。假設案例中的納稅人馬小雲工資薪金一直未發生變化,他在2019年度需要繳納個稅為4680元,比上一年減少了7000多元。
同樣條件下,納稅人丁小磊2019年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比2018年下降了10920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偷著笑。今年少交了那麼多個稅,又可以買買買了,不過最好少產生需要耗費腦細胞分類的「副產品」。
3
2019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
列印出來好好學習
稅目稅率總表
1、個人所得稅有稅率和預扣率兩種計算比率。
2、個人所得稅稅率有綜合所得稅率、經營所得稅率、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以及20%比例稅率四種。如下圖:
3、個人所得稅預扣率有預扣率表一和預扣率表二、以及20%的預扣率。如下圖:
4、適用20%稅率和適用20%預扣率、是完全不同的稅目。
5、只有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才會使用預扣率,年終統一適用綜合所得稅率,多退少補。
6、預扣率表一和綜合所得稅率表的數字是一樣的,它適用居民工資薪金的預扣預繳。預扣率表二和舊個人所得稅法下的勞務報酬稅率的數字是一樣的,它適用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適用。20%的預扣率適用居民個人的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7、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佣金收入比較特殊,它雖然屬於勞務報酬,但在預扣的時候適用的是工資薪金的預扣率表一。
8、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主要適用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非居民個人這些所得不存在預扣預繳的問題。
9、單獨計算的全年一次性資金,按月和按季領取、非特殊原因一次性領取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單位低價向職工售房同樣適用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
10、解除勞動關係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超過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的部分;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補貼收入適用綜合所得稅率。
11、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夥企業個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經營者個人以及其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取得的經營所得,適用經營所得稅率。
12、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這幾項所得統一適用20%的稅率。不區分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不需要預扣稅款,由扣繳義務人直接扣繳稅款。
來源:稅務大講堂、金海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