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工資沒變為何個稅越扣越多?別慌,「稅率跳檔」

2020-12-22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最近,一些職工納悶:每月工資沒變,為何個稅越扣越多?對此,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近日給出解釋,這種月度納稅「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是由於個稅改革後「稅率跳檔」造成的。

什麼是「稅率跳檔」?這樣扣稅,我是「虧了」還是「賺了」?怎麼查我今年繳了多少個稅?如果你對這些問題還不清楚,不妨往下看。

收入越高,越早遇到「稅率跳檔」

據工人日報報導,在北京一家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工作的職工洪皓向記者表達了他的疑惑。今年上半年,他的納稅額是270元,可到了年中時就變成了900元,他擔心臨近年底會不會再增加。

「個稅改革前是按月計算,月度收入不變的前提下,每月稅額基本不變。」李旭紅告訴記者,今年個稅的徵收由原來的按月代扣代繳改為累計預扣法,這種計算方法的特點是年度內個稅扣除呈現前低後高趨勢,隨著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的提高,會產生「稅率跳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名詞解釋:【稅率跳檔】目前在我國,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收入扣減免稅收入、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其應納稅所得額按照7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稅。應納稅所得額超過部分按所對應的稅率級次分別計稅,這就是所謂的「稅率跳檔」。

如果一個納稅年度累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萬元,預扣率維持在3%一級,當累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萬元且不超過14.4萬元,預扣率會從3%跳到10%一級。這意味著,年初應納稅所得額較低時,適用較低級次的預扣率,隨著累計額的增加,會出現跳檔的可能。

適用稅率怎麼算,拿出工資條,對照下面這張表一看就明白。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

(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以洪皓繳稅變化為例。扣除「五險一金」後,洪皓的月薪為1.5萬元,並享受每月1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他在1月預繳的個人所得稅應如下計算:

(15000×1-5000×1-1000×1)×3%=270元。由於此時年收入還沒有超過3.6萬元,是按照3%的稅率計算。

而到了5月時,洪皓的年收入已達到了4.5萬元,超過3.6萬元的「第一級稅率」,應按照第二級10%的稅率計算,因此5月的預繳額應為900元。

有何優點?

拉低稅負、年初「暴富」、不用補退稅

據中國網財經,業內表示,累計預扣法讓納稅人可以在最初的幾個月優先享受較低的預扣率,能夠獲得充裕的現金流。從貨幣時間價值的角度來說,其實是為納稅人讓利的。

同時新的計稅方式,對月度收入波動大、一些月份免稅額度不足扣除的中低收入群體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低稅負。

此外,使預扣的稅款最大趨同於年終的彙算清繳稅款,最大限度地減少退補稅的情況發生,從而減輕徵納雙方的納稅成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取得綜合所得的納稅人在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於應納稅額的需要辦理彙算清繳。在累計預扣法下,如果納稅人只在一個單位取得工資薪金收入,無論他領取多少工資,預扣的稅款同最終彙算清繳的結果都會是一樣,次年就不需要再辦理補稅或退稅,減少了徵納雙方的辦理環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年繳稅總額不變,甚至變少了

繳稅一月比一月多,全年繳稅是不是也變多了?實際上,與按月代扣代繳相比,全年(同一年)的總納稅並沒有變化。

而受「起徵點」和稅率調整、實施專項附加扣除等因素影響,個人所得稅改革減稅效應明顯。

工人日報稱,雖然預繳個稅較年初時有所增加,但洪皓全年須繳個稅低於去年。李旭紅又幫他算了一筆帳,今年全年洪皓須繳個稅為8280元,相比去年1.92萬元,少繳了1萬多元。

了解這些「知識點」後,洪皓喜出望外,「原來只是算法有變」。

受益於個稅改革的職工不止洪皓一人。從此前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前三季度數據來看,

居民消費能力提升,拉動了社會消費增長。前三季度,個人所得稅改革新增減稅4426億元,累計人均減稅1764元。個人所得稅的減少,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了居民消費能力。

國家稅務總局減稅辦常務副主任蔡自力表示,這直接增加了職工收入,提升了職工的獲得感。

小貼士:

怎麼知道我今年申報/繳納了多少個稅?

從11月1日起,2019年及以後年度的個稅申報記錄已可在線查詢。目前部分地區還上線了納稅清單列印功能。

想知道今年你申報了多少,繳納了多少個稅嗎?這樣操作↓

首先進入自己所在地「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WEB端」。

可以直接按「地名+稅務局」(如北京稅務局)進行檢索,進入當地的稅務局官網再點擊「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

使用註冊過的身份證件號碼及密碼,或「個人所得稅」APP掃碼登錄。

點擊頁面下方的【XX(地名)稅務特色應用】,即可找到相關功能啦。

小編建議大家都查一下自己的個稅申報繳稅記錄,不僅是為了了解自己的「收入水平」,還要確認自己有沒有「被任職」、「被發工資」的情況。

如果有人冒用你的身份信息進行了申報,那麼你的年度綜合收入彙算可能導致你的信息錯誤,甚至會讓你補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新聞:

2019年新個稅法實施,推出六項附加扣除,填報了附加扣除項目的納稅人享受了個稅政策福利,到手的收入也多了些。2020年如何繼續享受這種福利?如何在個人所得稅APP上操作?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12月31日前,必須及時確認申報2020年的專項附加扣除,否則無法繼續扣除。

項目信息無任何變化的無需再填報

根據國稅總局《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的規定,新個稅法實施後,納稅人次年需要由扣繳義務人(一般指發薪單位)繼續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應當於每年12月份對次年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內容進行確認,並報送至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沒有及時確認的,扣繳義務人於次年1月起暫停扣除,等到納稅人確認以後,再重新辦理專項附加扣除。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大病醫療在納稅人辦理年度彙算清繳申報扣除)。湖南天地人律師事務所財稅部副主任詹衛軍表示,2020年度如遇以上項目變更或以往未申報人員,例如子女達到入託、入學年齡,父母達到贍養年齡或者去世等情況,就需要及時填報籤字確認本人2020年度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表》,若以上項目信息與2019年度本人所填報信息無任何變化的,則無需再填報,相關材料自行留存待查。

「個人所得稅」APP上確認最便捷

申報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有多種途徑,對於個人來說,最方便的通過「個人所得稅」APP進行。具體操作為:打開個人所得稅APP,升級到最新版,首頁可看到「確認2020年度專項附加扣除」及「申報專項附加扣除」。

如果你2020年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無變動,只需在2019年基礎上確認即可;如有修改,可以點擊「修改」(比如修改申報方式、扣除比例等信息),信息確認後點擊「一鍵確認」。

如果你是首次填寫專項附加扣除,直接選擇某個符合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填寫就行了。

子女教育父母扣除比例可自由選擇

根據國稅總局的規定,子女教育扣除標準為每子女每月1000元,繼續教育扣除標準為每月400元或當年3600元,住房貸款扣除標準為每月1000元,長沙住房租金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贍養老人扣除標準為最高每月2000元,大病醫療則在次年3月至6月彙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部分專項附加扣除比例可以修改。子女教育父母的扣除比例:父母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住房貸款利息扣除方式,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贍養老人分攤比例,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籤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於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瀟湘晨報、千龍網綜合

相關焦點

  • 個稅為何越扣越多?專家解讀何為「稅率跳檔」
    來源:經濟日報最近,一些職工納悶:每月工資沒變,為何個稅越扣越多?對此,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給出解釋,這種月度納稅「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是由於個稅改革後「稅率跳檔」造成的。
  • 為何個稅突然變多了?「稅率跳檔」了解一下
    7月份的工資到手,意識到已經進入下半年了,照例要瞄一下數字。一看發現問題,個稅比年初時扣的多了,難道是財務算錯了?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個稅法,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的申報方式,從原來的按月代扣代繳改為了累計預扣法,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達到一定數額就會產生稅率跳檔,月度納稅也隨之增加。」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個人所得稅處負責人解釋了原因。
  • 工資收入沒有變化,為什麼個稅卻越扣越多了?
    沒請假、沒遲到、沒犯錯……為啥這個月的工資比之前少了呢?打開工資條,原來是個稅變多了。可是一樣的工資,為什麼會突然多繳稅呢?原來,今年對工資薪金採用的是累計預扣法,是「稅率跳檔」造成的!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執行半年來,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體,每月工資沒啥變化,但是月度納稅卻出現了「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上海市稅務部門12366熱線也接到不少市民的諮詢電話:「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多了?
  • 為什麼個稅越扣越多?2019年個稅扣除標準表
    綜投網(www.zt5.com)8月20日訊  8月中旬已過,許多企事業單位員工當月工資已經到帳。在某金融機構工作的王先生發現,這個月個稅比上個月多扣了300多元。原來他這個月趕上了「稅率跳檔」。  稅務部門表示,隨著新個稅法的實施,像王先生這樣的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從2019年1月份開始,工資薪金繳稅會逐步出現這種「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實際就是「稅率跳檔」造成的。新個稅法實施累計預扣法,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當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萬元、14.4萬元、30萬元等臨界點時,「稅率跳檔」就會出現,月度納稅額也會增加。
  •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新政策 個人所得稅稅率跳檔
    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執行半年來,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體,每月工資沒啥變化,但是月度納稅卻出現了「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  上海市稅務部門12366熱線也接到不少市民的諮詢電話:「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多了?」  稅務部門給出正確答案:這並不代表稅負增加,今年對工資、薪金新採用的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
  • 揭秘工資沒變個稅變多背後的「稅率跳檔」
    中國網財經10月12日訊(記者 暢帥帥)發工資了!在北京工作的小薇開心不已,但是她也發現,這幾個月繳納的個稅越來越多,工資到手也越來越少。這是為啥呢?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個稅法,對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的申報方式,由之前的按月代扣代繳,改成了累計預扣法,以年為單位綜合計稅。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達到一定數額後,就會產生稅率跳檔,月度納稅也隨之增加。何為「稅率跳檔」?
  • 部分群體納稅「前低後高」出現稅率跳檔現象 記者調查揭開真相
    成都某設計研究院部門副主任劉建冰:「我每個月的收入都是22000多沒變,一二月份的納稅是380多,然後3月份納稅是580多,然後4月份納稅就上升到了1200多。」月度應發工資沒變,月度納稅額卻出現了差異。同樣,劉建冰所在單位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 一萬五工資扣多少稅?為什麼稅會越扣越多?
    我們的新個稅法已經實施兩年了,稅率不再是過去的每月不變,而是要累計按照全年的額度計算。一個人月收入一萬五工資的話,先要從收入中刨去不需要納稅的社保、公積金、免徵額、專項附加扣除等。然後將一年中已發生的應繳稅的錢加在一起,根據稅率表累計計算要交的個稅。由於我國實行的是累進稅率,所以會出現一年裡個稅越交越多的情況,收入越高個稅漲幅越大。
  • 每月工資一樣,為什麼個稅變多了?「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
    原標題:每月工資一樣,為什麼個稅變多了?「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晶報2019年8月28日訊 「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這個月到手的錢少了,打開工資條一看,個稅預扣預繳稅額比上個月多了,這是怎麼回事?」記者從深圳稅務服務號了解到,個稅變多其實並不代表稅負增加,而是今年起對工資、薪金採用的累計預扣法造成的。
  • 2019新個人所得稅累計預扣法, 您工資扣繳的個稅搞明白了嗎?
    10月的某天發工資了,陸續有人來財務諮詢,工資少開了多少多少,是不是算錯了啊,我考勤正常,沒遲到沒早退沒請假,前幾個月多扣了,平穩了幾個月,這個月又多扣了?      2019年的新個稅除了較為固定的專項扣除優惠,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綜合所得實行按年計稅,累計預扣了,為何對工薪採用累計預扣法?
  • 工資沒變化,個稅卻多了?稅務局:不等於稅負增加
    「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多了?」上海市稅務部門12366熱線接到不少市民這樣的諮詢電話。同樣,中國圖書進出口上海公司財務經理陳薇也遇到了類似的困惑:「我們有員工35人,上半年每月扣繳的個稅基本持平,在工資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到了7月份,扣繳比上月增加了1.3萬。」據了解,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執行半年來,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體,每月工資差不多,但是月度納稅卻出現了「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
  • 工資沒變化 個稅為何前低後高?稅務局解疑:稅負未增加
    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個稅法,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的申報方式,從原來的按月代扣代繳改為了累計預扣法,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達到一定數額就會產生稅率跳檔,月度納稅也隨之增加。」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個人所得稅處負責人解釋了原因。什麼是稅率跳檔?
  • @深圳人,工資沒漲,9月個稅卻多了?看看官方怎麼說
    (原標題:@深圳人,工資沒漲,9月個稅卻多了?今年前8個月,她每月繳納的個稅都為135元。但9月的工資條上顯示,她的個稅扣繳了450元。每月的收入一樣,但9月扣稅卻飆升了兩倍。
  • 新個稅稅率表2020 最新工資扣稅標準稅率表一覽
    綜合所得稅  公司給我們發工資、薪金所得時,是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的,並且按月辦理扣繳申報。  工資申報系統根據計算,得到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1月到當月的累計數);按照對應的預扣率,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再減除累計減免稅額和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剩下的餘額,就是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
  • 6月繳費為啥多了?看懂這兩個例子,就明白北京個稅新政
    「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又多了?」周一,收到工資單的那一刻,白領小北發現了一個疑惑,和到手的工資同樣變化著的,還有扣除的個稅。進入6月,新個稅法全面實施滿半年,許多上發薪的「工薪族」發現,本月繳納的個稅突然變多了。專家指出,累計預扣法下會產生稅率「跳級」,從而使個稅扣除額前低後高。
  •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及新個稅政策下如何扣個稅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個稅預扣率表個人所得稅的相關政策一直備受人們關注,因為個人所得稅與我們每個人實際到手的工資有直接關係,若個人所得稅降低,那麼我們到手的工資就會增加,雖然我國的新稅法於2019年1月1日就正式開始實施,但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對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還不太了解,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 2019個稅起徵點5000稅率表 個稅稅率表2019速算扣除數
    2019個稅稅率有了新調整,那麼到底我們交稅交地少了嗎?最新個稅起徵點在5000元起,現在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已經出來了,個稅新政策一是起徵點上調為5000元,很多人將不需要再繳納個稅了,另外擴大了低級稅率級距,增加了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具體的個稅計算方法是什麼呢?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是多少?一起來看看吧。
  • 2019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個稅起徵點5000稅率計算公式
    綜投網(www.zt5.com)1月9日訊  新個稅起徵點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維持了從3500元/月上調至6000元/月的草案。很多人關心的應該是相比之前,我們每月能少交多少稅。  2019新個稅稅率表一覽
  • 納稅人收入累計增加 8月個稅適用稅率提檔
    隨著彙算清繳的結束,個稅累計預扣法迎來第8個納稅期,對於納稅人來說,稅基越小稅率也越低,但是從第8個納稅期開始,月工資3萬元的人群,其所適用的稅率也會調整(詳見2019年2月25日《中國經營報》刊發《2月開始月入三萬人群個稅稅率升至10% 個人全年個稅應繳納稅不變》)。
  • 統一回復,daydao能做個稅申報和繳款啦
    一般每月15號前(個稅申報截止時間)就得完成全公司人的個稅申報,還得算工資、加班費、津貼、各種報銷款。 都說「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個稅算法」,遇上各種個稅跳檔、政策變動、定調薪,HR、財務工作者不僅忙到頭禿,稍有疏忽還容易出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