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12日訊(記者 暢帥帥)發工資了!在北京工作的小薇開心不已,但是她也發現,這幾個月繳納的個稅越來越多,工資到手也越來越少。這是為啥呢?
資料圖(中國網財經暢帥帥 攝)
問:為何個稅前低後高、逐漸增加?
答:稅率跳檔的正常現象
實際上,有此現象的不僅是小薇,大部分中等收入以上的群體在年初新個稅法實施以來,月度納稅時都出現了明顯的「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情況。
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個稅法,對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的申報方式,由之前的按月代扣代繳,改成了累計預扣法,以年為單位綜合計稅。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達到一定數額後,就會產生稅率跳檔,月度納稅也隨之增加。
何為「稅率跳檔」?居民個人在繳納個稅時,扣減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其應納稅所得額按照7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稅,應納稅所得額超過的部分,將按所對應的稅率級次分別計稅,就是稅率跳檔。
問:個稅變多了?
答:全年繳稅總額不變甚至變少了!
繳稅一月比一月多,全年繳稅是不是也變多了?實際上,全年總納稅並沒有變化。舉例來講,小明每月工資為12000元,去掉保險公積金後約為10000元,去掉起徵點的5000元,計稅工資為5000元。那麼,他每月的工資和繳稅如下:
小明一年中稅率跳檔為一次,全年累計應納稅額為3480元。
在稅率和起徵點都一樣的情況下,假設採用月代扣代繳方法,小明繳納個稅情況又如何呢?
從上表可以看到,其他條件不變,累計預扣法改成按月代扣代繳之後,小明每月需要繳納個稅290元,全年要繳納個稅3480元,跟累計預扣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新個稅法在改變繳納方式的同時,提出了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均可獲得一定額度附加扣除。所以從總體上來看,上班族的個稅繳納是變少了!
同時,中國網財經記者還為您梳理了2018年稅改前後繳稅額的對比。假設小明2018年月工資與2019年一樣,五險一金扣除金額也為5000元,我們用個稅改革之前的計算法來算一下小明的繳稅情況,需要注意的是,稅改前起徵點為3500元。
從上表可以看到,稅改以前,小明全年要繳納個稅8940元,比稅改後多繳納5460元,少交的部分都是稅改後多出來的年收入。
問:累計預扣有何優點?
答:拉低稅負、年初「暴富」、不用補退稅
累計預扣到底給工作族帶來哪些福利呢?
業內表示,累計預扣法讓納稅人可以在最初的幾個月優先享受較低的預扣率,能夠獲得充裕的現金流。同時新的計稅方式,對月度收入波動大、一些月份免稅額度不足扣除的中低收入群體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低稅負。
此外,使預扣的稅款最大趨同於年終的彙算清繳稅款,最大限度地減少退補稅的情況發生,從而減輕徵納雙方的納稅成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取得綜合所得的納稅人在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於應納稅額的需要辦理彙算清繳。在累計預扣法下,如果納稅人只在一個單位取得工資薪金收入,無論他領取多少工資,預扣的稅款同最終彙算清繳的結果都會是一樣,次年就不需要再辦理補稅或退稅,減少了徵納雙方的辦理環節。
來源:中國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