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個稅突然變多了?「稅率跳檔」了解一下

2020-12-22 新民晚報

7月份的工資到手,意識到已經進入下半年了,照例要瞄一下數字。一看發現問題,個稅比年初時扣的多了,難道是財務算錯了?

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執行半年來,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體,每月工資沒啥變化,但是月度納稅卻出現了「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

上海市稅務部門12366熱線也接到不少市民的諮詢電話:「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多了?」

稅務部門給出正確答案:這並不代表稅負增加,今年對工資、薪金新採用的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

收入越高 越早遇到「稅率跳檔」

「這是因為個人所得稅申報(扣繳)方式發生了變化。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個稅法,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的申報方式,從原來的按月代扣代繳改為了累計預扣法,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達到一定數額就會產生稅率跳檔,月度納稅也隨之增加。」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個人所得稅處負責人解釋了原因。

名詞解釋

稅率跳檔:目前在我國,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收入扣減免稅收入、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其應納稅所得額按照7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稅。應納稅所得額超過部分按所對應的稅率級次分別計稅,這就是所謂的「稅率跳檔」。

舉個例子:假設納稅人馬小雲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後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2萬元,享受每月1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下,1月應納稅所得額為6000元,適用3%稅率,以此類推,6月份累計應納稅所得額3.6萬元,仍按照3%計算,所以1-6月每月應預繳個稅180元;而到了7月份,累計應納稅所得額達到了4.2萬元,其中超過3.6萬元的部分,適用稅率「跳檔」到10%,所以7月份應預繳個稅600元,比之前幾個月多了420元。

再舉個例子:假設納稅人丁小磊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後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5萬元,也享受每月1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月應納稅所得額為9000元,適用3%稅率,1-4月每月預繳個稅270元。到了5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比馬小雲早2個月超過3.6萬元,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的第二級,預扣率為10%,他的預繳個稅變為900元。

原來,應納稅所得額高的人,更早遇到「稅率跳檔」,而且下半年當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4.4萬元、30萬元等臨界點時,「稅率跳檔」還會繼續。隨著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的提高,最多會產生6次跳級,每月預扣的個稅會有所不同。

總額不變 前幾月先享低扣率

適用稅率怎麼算,「稅率跳檔」共有哪些臨界點,拿出工資條,對照下面這張表一看就明白。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

(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敲黑板,知識點來了。新的計稅方式而產生「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現象,全年交的個稅總額卻是一樣的。

自2018年10月起,個人所得稅改革進入過渡期,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調整為5000元,並適用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將年度稅率表按月換算,按照月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不同的稅率。2019年1月,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轉變為累計預扣法後,採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按照一個納稅年度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不同的預扣率。從一個納稅年度來看前後兩種計算方式所繳納的個稅總額是一樣的,但累計預扣法讓納稅人可以在最初的幾個月優先享受較低的預扣率,能夠獲得充裕的現金流,從貨幣時間價值的角度來說其實是為納稅人讓利的。

虹口區稅務局個人所得稅科科長程海燕用「兩個比較」作了進一步解釋:用兩種計稅方式比較:個稅改革前是按月計算,月度收入不變的前提下,每月稅額基本不變;新個稅法對綜合所得實行按月預繳,按年彙算累計計稅。而且新的計稅方式,對月度收入波動大、一些月份免稅額度不足扣除的中低收入群體來說,還可以拉低稅負。

個稅改革前後稅負比較:受「起徵點」和稅率調整、實施專項附加扣除等因素影響,個人所得稅改革減稅效應明顯。假設案例中的納稅人馬小雲工資薪金一直未發生變化,他在2019年度需要繳納個稅為4680元,比上一年減少了7000多元。

同樣條件下,納稅人丁小磊2019年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比2018年下降了10920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偷著笑。今年少交了那麼多個稅,又可以買買買了,不過最好少產生需要耗費腦細胞分類的「副產品」。

金海岸工作

作 者| 談 瓔

圖 片| 網 絡

編 輯 |陸佳慧

相關焦點

  • 個稅為何越扣越多?專家解讀何為「稅率跳檔」
    來源:經濟日報最近,一些職工納悶:每月工資沒變,為何個稅越扣越多?對此,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給出解釋,這種月度納稅「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是由於個稅改革後「稅率跳檔」造成的。
  • 每月工資沒變為何個稅越扣越多?別慌,「稅率跳檔」
    對此,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近日給出解釋,這種月度納稅「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是由於個稅改革後「稅率跳檔」造成的。什麼是「稅率跳檔」?這樣扣稅,我是「虧了」還是「賺了」?怎麼查我今年繳了多少個稅?如果你對這些問題還不清楚,不妨往下看。
  • 揭秘工資沒變個稅變多背後的「稅率跳檔」
    在北京工作的小薇開心不已,但是她也發現,這幾個月繳納的個稅越來越多,工資到手也越來越少。這是為啥呢?資料圖(中國網財經暢帥帥 攝)問:為何個稅前低後高、逐漸增加?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達到一定數額後,就會產生稅率跳檔,月度納稅也隨之增加。何為「稅率跳檔」?居民個人在繳納個稅時,扣減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其應納稅所得額按照7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稅,應納稅所得額超過的部分,將按所對應的稅率級次分別計稅,就是稅率跳檔。
  •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新政策 個人所得稅稅率跳檔
    綜投網(www.zt5.com)9月16日訊  7月份的工資到手,意識到已經進入下半年了,照例要瞄一下數字。一看發現問題,個稅比年初時扣的多了,難道是財務算錯了?  上海市稅務部門12366熱線也接到不少市民的諮詢電話:「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多了?」  稅務部門給出正確答案:這並不代表稅負增加,今年對工資、薪金新採用的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  收入越高 越早遇到「稅率跳檔」  「這是因為個人所得稅申報(扣繳)方式發生了變化。
  • 部分群體納稅「前低後高」出現稅率跳檔現象 記者調查揭開真相
    成都某設計研究院部門副主任劉建冰:「我每個月的收入都是22000多沒變,一二月份的納稅是380多,然後3月份納稅是580多,然後4月份納稅就上升到了1200多。」月度應發工資沒變,月度納稅額卻出現了差異。同樣,劉建冰所在單位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 每月工資一樣,為什麼個稅變多了?「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
    原標題:每月工資一樣,為什麼個稅變多了?「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晶報2019年8月28日訊 「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這個月到手的錢少了,打開工資條一看,個稅預扣預繳稅額比上個月多了,這是怎麼回事?」記者從深圳稅務服務號了解到,個稅變多其實並不代表稅負增加,而是今年起對工資、薪金採用的累計預扣法造成的。
  • 工資收入沒有變化,為什麼個稅卻越扣越多了?
    打開工資條,原來是個稅變多了。可是一樣的工資,為什麼會突然多繳稅呢?原來,今年對工資薪金採用的是累計預扣法,是「稅率跳檔」造成的!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執行半年來,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體,每月工資沒啥變化,但是月度納稅卻出現了「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
  • 為什麼個稅越扣越多?2019年個稅扣除標準表
    在某金融機構工作的王先生發現,這個月個稅比上個月多扣了300多元。原來他這個月趕上了「稅率跳檔」。日前,黑龍江省稅務局就近期的這一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稅務部門表示,隨著新個稅法的實施,像王先生這樣的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從2019年1月份開始,工資薪金繳稅會逐步出現這種「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實際就是「稅率跳檔」造成的。
  • 工資沒變化,個稅卻多了?稅務局:不等於稅負增加
    「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多了?」上海市稅務部門12366熱線接到不少市民這樣的諮詢電話。同樣,中國圖書進出口上海公司財務經理陳薇也遇到了類似的困惑:「我們有員工35人,上半年每月扣繳的個稅基本持平,在工資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到了7月份,扣繳比上月增加了1.3萬。」據了解,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執行半年來,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體,每月工資差不多,但是月度納稅卻出現了「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
  • 工資沒變化 個稅為何前低後高?稅務局解疑:稅負未增加
    圖說:個人所得稅諮詢宣傳專窗 採訪對象供圖近期,上海市稅務部門12366熱線接到不少市民這樣的諮詢電話:「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多了?」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個稅法,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的申報方式,從原來的按月代扣代繳改為了累計預扣法,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達到一定數額就會產生稅率跳檔,月度納稅也隨之增加。」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個人所得稅處負責人解釋了原因。什麼是稅率跳檔?
  • 個人所得稅,又變了!2021年最新最全預扣預繳方法和稅率表來了!
    恭喜,個稅變了!月收入不足6萬元的員工又多了一筆錢?!因為牽扯到預扣預繳方式變了,我們首先建議根據系統提示的名單,讓符合條件的員工籤一個承諾書,用來規避一下風險。承諾書參考如下: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說一下2021年新的預扣預繳政策實施後,個稅怎麼計算的問題。
  • 個稅年度彙算了解一下
    個稅年度彙算趕緊了解一下  近期,不少納稅人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個稅退稅這筆「意外之財」, 4月3日,林女士給記者展示了她剛剛退的400元稅,「操作非常簡單,幾分鐘就弄好了,突然多了一筆錢,還是很開心的。」李女士也向記者展示稱,「我退了3000塊錢。」  這其實是辦理個稅年度彙算後享受的退稅福利,但或許還有不少納稅人存疑,「每個人都有退稅嗎?」
  • 2020年個稅起徵點是多少?最新個稅稅率表2020
    工資條上有很多類別,扣除社保費、個稅還有其他費用才是拿到手的工資,而掙得越多的人,需要繳納的個稅也越多,那個稅是怎麼算的?2020年個稅稅率表是怎麼規定的?月入5000繳多少錢?上班族需要詳細了解一下吧。
  •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覽2015個稅稅率表計算公式
    2015年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覽:個稅稅率表計算公式  個人所得稅表是計算個人所得稅的表。  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30日表決通過了個稅法修正案,將個稅起徵點由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為3%至45%,自2011年9月1日起實施。
  • 2019新個稅稅率表一覽 個稅起徵點5000稅率表
    綜投網(www.zt5.com)3月15日訊  新個稅稅率表  2019年新個稅的推出,主要內容有以下三點:  1、個稅起徵點提高至5000元;  2、增加了專科附加扣除項目(共計六項,分別為:子女教育、大病醫療、贍養老人、繼續教育、租房以及房貸利息);  3、更改了階梯式個人所得稅稅率的間距。
  • 2019個稅新版稅率表 2019個稅最新稅率表
    現在,大家都很想知道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是什麼樣的。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最新情況。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  1、工資範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範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範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範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
  • 為什麼5月份的個稅突然增多了?2019新繳稅方式,你看懂了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過今年的個稅繳納變革通知,就在2018年年底的時候,國家稅務局頒發了關於最新的工資、勞務等所得所扣繳的個人所得稅的實際計算方式。從公告中基本是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個稅新老算法的差別的。
  • 統一回復,daydao能做個稅申報和繳款啦
    一般每月15號前(個稅申報截止時間)就得完成全公司人的個稅申報,還得算工資、加班費、津貼、各種報銷款。 都說「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個稅算法」,遇上各種個稅跳檔、政策變動、定調薪,HR、財務工作者不僅忙到頭禿,稍有疏忽還容易出差錯……
  •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 個稅起徵點2019稅率表
    現在,大家都很想知道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是什麼樣的。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最新情況。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  1、工資範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範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範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範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
  • 6月繳費為啥多了?看懂這兩個例子,就明白北京個稅新政
    「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又多了?」周一,收到工資單的那一刻,白領小北發現了一個疑惑,和到手的工資同樣變化著的,還有扣除的個稅。進入6月,新個稅法全面實施滿半年,許多上發薪的「工薪族」發現,本月繳納的個稅突然變多了。專家指出,累計預扣法下會產生稅率「跳級」,從而使個稅扣除額前低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