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來了手語翻譯,聾人病患就醫不再是難題

2020-12-13 瀟湘晨報

預約、掛號、就診、檢查、交費、取藥……即使是健全人,到醫院就診都會感覺流程複雜,對於交流不暢的聽力障礙者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近日,海澱區四季青醫院迎來首批專職手語導醫,聾人病患就醫全程都會有他們「同聲傳譯」式的手語翻譯。

「您需要幫忙嗎?」四季青醫院門診大廳裡,導醫王茜看到一位年紀稍長的女士正在掛號臺徘徊,從狀態看,她猜測這是一位聾人,於是走上前用語音和手語兩種方式同時提問。「太好了,你會手語。我這兩天膝蓋疼,來看看。」「我是醫院的手語導醫,我來協助您看病。」王茜一邊用手語介紹著自己,一邊帶她完成掛號。

在王茜的協助下,聽力障礙的患者和醫生能夠順暢交流,診療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拿著掛號單來到診室,王茜把這位女患者帶到了醫生的跟前,她則站到兩人中間,一會兒跟醫生交流,一會兒用手語給病人做翻譯。「我給她檢查膝蓋,如果摁疼了,就讓她告訴你。」醫生探身檢查,王茜也彎下腰給病人翻譯醫生的話。做檢查、取結果,再返回醫生診室看結果,交費,取藥,王茜一直陪伴著這位女患者。走出醫院大門前,這位女病人一直伸著手,頻頻彎下大拇指,用手語向王茜留下無聲的「謝謝」。

診療過程全部結束,耳聾患者伸出拇指表示感謝,王茜叮囑她一定要聽醫生的話。

為什麼選擇做手語導醫?要從王茜自己的故事說起。王茜的父母都是聾人,她從小學習手語,早早成了父母生活上的「小拐棍兒」,和父母一起外出的時候,購物、就醫、問路都是她來當翻譯。對於聾人來說,就醫是一個相對困難的過程,他們只能靠寫字與醫生交流,因為交流不暢,有些聾人不願意去醫院,甚至讓小病拖成了大病。

如何能讓聾人的就醫過程和健全人一樣簡單方便,王茜一直想做點什麼。今年年初,結合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海澱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專班辦公室和海澱區衛健委多次研究,在四季青醫院率先設立專職導醫崗位,在海澱殘聯的牽線搭橋下,王茜通過北京手語研究會獲悉了這個招聘信息,於是辭掉之前的私企工作,選擇應聘。

2018年起,四季青醫院經過無障礙硬體設施改造,成為市衛健委掛牌的老年友善醫院。

對王茜來說,手語導醫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崗位,她不僅僅要完成手語翻譯,還要翻譯得準確、專業。「其實有很多術語在手語中是沒有的,比如我給聾人說阿莫西林,他們不懂,說消炎藥,他們才能懂。」王茜說,未來她還要學習更多的醫學知識,讓自己的翻譯更加精準、易懂。另外,王茜在工作之餘也會教同事簡單的手語,她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利用午休時間也來學習簡單的手語動作。

沒有手語需求的時候,王茜就在醫院大廳的諮詢臺工作,回答患者各種問題。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海澱四季青醫院迎來手語導醫,為聾人病患進行手語翻譯
    預約、掛號、就診、檢查、交費、取藥……即使是健全人,到醫院就診都會感覺流程複雜,對於交流不暢的聽力障礙者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近日,海澱區四季青醫院迎來首批專職手語導醫,聾人病患就醫全程都會有他們「同聲傳譯」式的手語翻譯。
  • 一站式就醫手語翻譯全程「護航」 聾人再也不用怕去醫院看病了
    &nbsp&nbsp&nbsp&nbsp東方網記者汪偉秋11月19日報導:看病一直是困擾著聾人的難題之一。由於種種原因,聾人患者對醫院有了「牴觸」。往往病情一拖再拖,很容易就小病拖成大病。如今,這一難題有了解決辦法。
  • [廣東新聞聯播]聾人就醫「有病難言」 視頻手語翻譯來幫忙
    [廣東新聞聯播]聾人就醫「有病難言」 視頻手語翻譯來幫忙 聾人就醫「有病難言」,視頻手語翻譯來幫忙。
  • 手語翻譯者是什麼身份,是聾人的爸媽還是保姆?
    在交流中,我學到很有意思的兩個故事一故事:有個聾人突然生病發簡訊給手語翻譯者請求幫助酬勞價格都談好了然後在某個醫院碰頭聾人就告訴他哪個部位疼痛什麼的他都記好了,然後一起進院看病看病首先要掛號,聾人讓他去排隊掛號他覺得這做法不妥委婉告訴聾人說
  • 感謝你,聾人朋友們.感謝你,手語翻譯員們
    當然我不是說聾人活該在社會的低端掙扎著。當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無法承擔高額的手語翻譯費,我想這種心態非常容易體會。我希望聾人們對手語翻譯員的理解,會得到更好的回報。手語翻譯員也會以相同的態度對聾人也進行最大限度的寬容,這個寬容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的。
  • 志願者邊海芳:她用「上海手語」為聾人患者全程助醫
    11:30,她從靜安區家裡準時出發;12:30,到達浦東新區即墨路東方醫院,直奔三樓「義工之家」,穿上醒目的藍色志願者馬甲,為志願服務做準備;12:50,等候在三樓分組候診區;13:00,微笑走向佩戴「Smile」標識的聾人患者……她專為患者中的聾人提供幫助,用手語向他們詢問病情,再翻譯給醫生聽,然後陪著他們診療、拿藥、預約下次就醫時間……全國各地的聾人會慕名到這個助聾門診就診,邊海芳每周五下午都忙碌無比
  • 每周三下午普陀區這家醫院開設助聾門診,一年多來為540...
    ……每個星期三下午,在普陀區人民醫院助聾門診,總會看到醫護人員用手語和聾人病患問診溝通,熱情提供醫療服務的情景。助聾門診開設一年多來,醫院開通聾人就診綠色通道,提供優先掛號、優先就診,手語志願者全程陪同的醫療服務,共救治540多位聾人患者。醫院榮獲了上海市「扶殘助殘先進集體」稱號。圖說:普陀區人民醫院每周三開設助聾門診。
  • 疫情簡報會不提供手語翻譯,白宮被聾人起訴了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8月3日報導,當天,美國全國聾人協會同幾名聾人一同起訴白宮,稱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發布會上不提供手語翻譯的做法,「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要求白宮在簡報會上增設手語翻譯。
  • 打開無聲交流之窗——記澳門聾人協會手語翻譯員
    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近1小時的新聞發布會,楊嘉輝的手語翻譯幾乎沒停過。雖然他的「舞臺」只是電視屏幕右下角的一個小框,但卻給澳門聾人帶來了實時的疫情信息。楊嘉輝是澳門聾人協會的手語翻譯員,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該協會的手語翻譯員一直參加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至今已有100多場。
  • 00後手語翻譯師陳鑫:聾人召 必幫助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個多次為武漢火神山醫院一名75歲聽障患者提供手語翻譯志願服務的南京科技職業學院的大一男生,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2月11日晚,陳鑫在手語交流微信群裡看到一條求助訊息,「有沒有精通手語的老師?我現在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我們接收了一名聽障患者,不認字,想請你們幫幫忙。」
  • 上海唯一全職手語翻譯 80後女生做聾人聯結世界的橋梁
    雖然是唯一的全職翻譯,不過唐文妍認為,論翻譯水平,同事顧忠比自己要強,「大家都看得懂。」帶著眼鏡,身材高大壯實的顧忠,看起來與普通青年沒什麼兩樣。顧忠說,自己是聾人家庭子女,所以很早就學會了上海自然手語,和中老年聾啞人交流起來更加順暢。  手語也是一門語言
  • 開發布會不配手語翻譯,聾人組織起訴川普:我們需要感知語氣
    2013年,在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葬禮上,一位敬業的"翻譯"連續為歐巴馬、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古巴前領導人勞爾·卡斯楚等國際政要進行手語翻譯。有網友甚至感慨這名男子一定累得夠嗆,然而南非聾人聯合會卻在稍後申明這名"翻譯"是假的。這名男子之後也表示自己當時精神病發作,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他那精湛的手語表演則完全是"原創"的"瞎比劃"。
  • 手語翻譯--聾人與聽人交流的真正橋梁
    請不要有「你聽不見哦,好可憐」或者「因為你是聾人,所以這個就不要做了,我來我來」之類的想法。因為聾人和聽人一樣,四肢健全,頭腦發達,完全有與聽人一樣的學習能力和判斷能力。聾人除了聽,什麼都能做。利用聾人的視覺空間:第一,相距較遠,比較好的方式是在聾人同事的視線範圍內大幅度的揮舞手臂來讓他發現你。第二,距離較近,你可以輕拍他的肩膀或是上臂來打招呼。扣擊桌面也是可以接受的方式。第三,在一個辦公室、教室或者會議室等等室內,你可以開關燈光來引起注意。當聾人同事注意到你並和你產生眼神接觸之後,請始終保持與他的眼神接觸。
  • 新區這個00後,成為國內首位持證手語翻譯!
    在校期間,陳鑫同學刻苦學習、樂於助人、熱心公益,為聽障人士累計手語翻譯志願服務總時長超過500小時,多次榮獲校內外「優秀志願者」榮譽稱號。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陳鑫同學積極響應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號召,主動報名參加手語翻譯志願服務,成為武漢火神山醫院等單位手語翻譯志願者,進行線上線下手語翻譯志願服務,並做出突出貢獻。
  • 視頻|此處「無聲」亦「有聲」 普陀區這個醫院用上了手語視頻翻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感覺胸悶不適的陳女士來到普陀區人民醫院就診,不過她的預檢方式有些特別:坐在平板電腦前不停比劃雙手,用手語向屏幕中的手語翻譯員描述自己的不適症狀,隨後手語翻譯員將她的情況告訴給一旁的門診預檢人員。
  • 川普新聞發布會不配手語翻譯,被美國聾人組織起訴
    當歐巴馬嚴肅地說出一些正式"官話"時,麥可基就會直截了當地把這些話語中的的憤怒情緒"翻譯出來"。他們的這場合作十分詼諧幽默,贏得全場爆笑。除了"憤怒翻譯官",歐巴馬還有一位騙術高超的"手語翻譯官"。2013年,在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葬禮上,一位敬業的"翻譯"連續為歐巴馬、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古巴前領導人勞爾·卡斯楚等國際政要進行手語翻譯。
  • 騰訊優圖AI手語翻譯機落地醫院,科技發展助力社會無障礙建設
    近日,深圳市人民醫院來了兩位特殊的「志願者」,聽障患者只需面對「志願者」完成手語表達,「志願者」就能實時翻譯成文字,並反饋給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工作人員用語音回復後,又能把語音實時翻譯成文字,反饋給聽障患者,實現雙向溝通。
  • 手語翻譯實時在線 蘇州市聾人溝通無障礙服務平臺正式建成啟用
    昨天是國際聾人節,作為2020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蘇州市聾人溝通無障礙服務平臺正式建成啟用。今後,廣大聽力、言語殘疾人可以通過該平臺的在線手語翻譯服務,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據了解,我市現有持證聽力、言語殘疾人約1.5萬人。由於言語障礙,聽力、言語殘疾人很難與外界正常溝通,難以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生活。
  • 上海靠譜手語翻譯僅有30餘人 代表:應加快手語翻譯隊伍建設
    原標題:本市靠譜手語翻譯僅有30餘人,工作日更是一翻難求,手語翻譯都去哪兒了?對聽力障礙者來說,手語翻譯往往會伴隨他們的一生,是他們與他人交往的重要紐帶。「在上海,大約有23萬聽力障礙人士,其中約一半靠手語與人溝通。
  • 手語你不懂 聽障人士干著急
    9月25日是國際聾人日,今年的主題是「手語使我平等」。昨天,島城80多名聽障人士在馨飛揚志願者的陪同下,免費參觀了青島市道路交通博物館,島城兩名手語志願者全程為聽障人士翻譯。手語志願者王建民表示,島城約有8萬名聽障人士,但能順暢地為他們進行手語翻譯的志願者不足百人,聽障人士在醫院、博物館和銀行等公共場所都會因為缺少手語志願者遇到溝通困難。昨天,80多名聽障人士都是第一次「看」到講解,逛「懂」博物館。手語翻譯幫聽障人士參觀    「青島市道路交通博物館是我國首個以道路交通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