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掛號、就診、檢查、交費、取藥……即使是健全人,到醫院就診都會感覺流程複雜,對於交流不暢的聽力障礙者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近日,海澱區四季青醫院迎來首批專職手語導醫,聾人病患就醫全程都會有他們「同聲傳譯」式的手語翻譯。
「您需要幫忙嗎?」四季青醫院門診大廳裡,導醫王茜看到一位年紀稍長的女士正在掛號臺徘徊,從狀態看,她猜測這是一位聾人,於是走上前用語音和手語兩種方式同時提問。「太好了,你會手語。我這兩天膝蓋疼,來看看。」「我是醫院的手語導醫,我來協助您看病。」王茜一邊用手語介紹著自己,一邊帶她完成掛號。
在王茜的協助下,聽力障礙的患者和醫生能夠順暢交流,診療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拿著掛號單來到診室,王茜把這位女患者帶到了醫生的跟前,她則站到兩人中間,一會兒跟醫生交流,一會兒用手語給病人做翻譯。「我給她檢查膝蓋,如果摁疼了,就讓她告訴你。」醫生探身檢查,王茜也彎下腰給病人翻譯醫生的話。做檢查、取結果,再返回醫生診室看結果,交費,取藥,王茜一直陪伴著這位女患者。走出醫院大門前,這位女病人一直伸著手,頻頻彎下大拇指,用手語向王茜留下無聲的「謝謝」。
診療過程全部結束,耳聾患者伸出拇指表示感謝,王茜叮囑她一定要聽醫生的話。
為什麼選擇做手語導醫?要從王茜自己的故事說起。王茜的父母都是聾人,她從小學習手語,早早成了父母生活上的「小拐棍兒」,和父母一起外出的時候,購物、就醫、問路都是她來當翻譯。對於聾人來說,就醫是一個相對困難的過程,他們只能靠寫字與醫生交流,因為交流不暢,有些聾人不願意去醫院,甚至讓小病拖成了大病。
如何能讓聾人的就醫過程和健全人一樣簡單方便,王茜一直想做點什麼。今年年初,結合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海澱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專班辦公室和海澱區衛健委多次研究,在四季青醫院率先設立專職導醫崗位,在海澱殘聯的牽線搭橋下,王茜通過北京手語研究會獲悉了這個招聘信息,於是辭掉之前的私企工作,選擇應聘。
2018年起,四季青醫院經過無障礙硬體設施改造,成為市衛健委掛牌的老年友善醫院。
對王茜來說,手語導醫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崗位,她不僅僅要完成手語翻譯,還要翻譯得準確、專業。「其實有很多術語在手語中是沒有的,比如我給聾人說阿莫西林,他們不懂,說消炎藥,他們才能懂。」王茜說,未來她還要學習更多的醫學知識,讓自己的翻譯更加精準、易懂。另外,王茜在工作之餘也會教同事簡單的手語,她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利用午休時間也來學習簡單的手語動作。
沒有手語需求的時候,王茜就在醫院大廳的諮詢臺工作,回答患者各種問題。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