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是國際聾人日,今年的主題是「手語使我平等」。昨天,島城80多名聽障人士在馨飛揚志願者的陪同下,免費參觀了青島市道路交通博物館,島城兩名手語志願者全程為聽障人士翻譯。手語志願者王建民表示,島城約有8萬名聽障人士,但能順暢地為他們進行手語翻譯的志願者不足百人,聽障人士在醫院、博物館和銀行等公共場所都會因為缺少手語志願者遇到溝通困難。昨天,80多名聽障人士都是第一次「看」到講解,逛「懂」博物館。
手語翻譯幫聽障人士參觀
「青島市道路交通博物館是我國首個以道路交通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1905年建成的臺柳路是全國最早的汽車路之一,而館陶路汽車站則是自然形成的中國最早的汽車站雛形。 」昨天上午,隨著講解員的介紹,手語志願者王建民將解說詞同步翻譯成手語,展示給前來參觀的80多名聽障人士。看懂了手語的聽障人士紛紛伸出大拇指,向講解員和手語志願者表示感謝。組織此次活動的馨飛揚志願者團隊通達分隊江女士介紹,這些聽障人士其實非常喜歡逛博物館,但很多博物館裡缺少專業的手語翻譯,他們參觀時只能走馬觀花,看看展板上的簡短介紹。無論是講解員的講解還是手機上可以下載的解說音頻,他們都聽不到。在國際聾人日到來之際,馨飛揚志願者團隊通達分隊通過市殘疾人聯合會聯繫了兩名專業的手語志願者,帶著80多名島城聽障人士到道路交通博物館參觀。道路交通博物館為他們免除了全部門票,並派出專業的講解員配合手語志願者講解。
參觀活動讓他非常激動
記者看到,前來參觀的聽障人士中有年近八旬的老人,也有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不僅參觀了博物館內的老駕照、老車票等展品,還在二樓欣賞了4D電影,大學生龍慧作為手語志願者,在影院內為聽障人士同步翻譯。 61歲的聽障人士劉大爺參觀時熱淚盈眶,通過手語志願者的翻譯,他告訴記者,他父親是島城第一批大客車駕駛員,當時就在館陶路汽車站發車。他還記得父親當年駕駛的客車車號是10565。這次到道路交通博物館參觀,讓他非常激動。
馨飛揚志願者團隊通達分隊的志願者們現場向王建民拜師學習手語。「馨飛揚志願者大部分都是公交車駕駛員,經常會在車上遇到聽障人士問路,我們學會了手語可以更好地為這些特殊乘客服務。」志願者姜先生稱。工作人員表示,在9月25日國際聾人日當天,道路交通博物館將繼續為聽障人士免費開放,還會邀請手語志願者到現場繼續為聽障人士服務。
■
記者調查
緊缺
島城手語志願者不足百人
據統計,我國聽力殘疾人約有2057萬,居視力殘疾、肢殘、智殘等五大殘疾人群數量之首,其中7歲以下兒童約為80萬人,每2000萬新生兒中就有3萬聽力受損的嬰兒。手語志願者王建民說,由於聽障人士往往在外表上與普通人無異,導致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遭遇不被別人理解的尷尬,他們期盼得到更廣泛的關注。青島約有8萬名聽障人士,而能為他們提供手語翻譯等服務的志願者不足百人,其中至少一半是青島市中心聾校的手語老師和聽障人士的家屬,真正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的只有不到20人。王建民原本是青島市中心聾校的老師,用手語教聽障人士學習整整42年,退休後他建立了這家手語工作室,為聽障人士提供志願服務,並為島城願意學習手語的愛心人士提供培訓,到現在已經10年了。
現狀
大部分志願者只達初級水平
「報名來學習手語的愛心人士很多,我們150人的教室經常坐得滿滿的,我每年培訓手語志願者近5000人次,但真正能堅持學下來的志願者卻很少。 」王建民說,接受培訓的志願者大部分都是有愛心的大學生,很多大學生都是大一來學習,但到了大二以後,他們的課業負擔比較重,加上還有各種社會實踐,很多人就半途而廢了。從去年6月開始,王建民與青島市志願服務學院合作,組織了手語資格考試,接受手語培訓的大部分志願者都只達到初級水平,可以用手語跟聽障人士做最簡單的交流,而真正能與聽障人士順暢溝通的中級志願者只有30人。
「學習幾個簡單的手語動作並不難,但如果要跟聽障人士順暢溝通,志願者需要反覆記憶非常多的動作,並且要把這些動作熟練編排到一起。」來自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的大二學生龍慧說,他們學校的手語社團最多時有180人報名加入,但學習手語需要很大的耐心,能堅持學習一年的大學生只有50人左右。
「手語的地域性很強,跟當地的方言俚語有很大的關聯,據我所知,現在並沒有手語中的『普通話』,青島聽障人士的手語,跟成都或者上海的手語就有很大差別。 」王建民說,甚至青島市中心聾校學生使用的手語,跟社會上聽障人士用的手語都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這也是很多志願者覺得手語難學的重要原因。
行動
手語志願者幫聽障人士就醫
王建民說,聽障人士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看病難,他們到醫院就診時,用手語向醫生介紹自己的病情,絕大部分的醫護人員都看不懂,醫院也沒有專業的手語翻譯,他們只能趴在醫生辦公桌上,寫兩三頁紙才能說清楚最基本的病情。很多有聽力障礙的老人覺得太麻煩,不願意去醫院看病。市立醫院和市婦女兒童醫院,是山東省衛生計生系統首批引入手語志願服務的單位。市立醫院團委書記楊傑介紹,一年來市立醫院專門為聽障人士舉辦了眼科、神經內科、心內科和呼吸科四期健康教育講座,有近200名聽障人士在手語志願者的幫助下「看」了講座。市立醫院還組建了 「就醫手語翻譯群」,可以為群裡的聽障人士提供就診陪伴和網上諮詢服務。此外,他們還派出專家,為一名患白內障雙目失明的聽障大媽上門看診,並準備近期為她做白內障復明手術。截至目前,市立醫院的手語志願者已經協助聽障人士就醫60多人次。市立醫院的部分醫護人員也在接受手語培訓,希望能為聽障人士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細節醫療服務。
呼籲
更多志願者關注「無聲世界」
「為了解決聽障人士的看病難問題,我和手語工作室的志願者們正在為青島大學醫學院『未來醫生』們提供醫學手語培訓。」王建民說,讓更多健全的人學會手語,是解決聽障人士生活中難題的重要方法。近年來王建民經常到小學和中學推廣手語,將手語變成孩子們的一項選修課。他們還建立了聽障人士與志願者交流的「手語角」,讓志願者練習手語的同時,幫助聽障人士排解心中的苦悶。 「聽障人士最大的問題不是聽不到聲音,而是無法與健全人順暢交流,很多聽障人士都在努力地學習張嘴「說話」,希望能融入身邊的社會,而我們這些健全人應該為這些聽障人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王建民呼籲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注聽障人士的「無聲世界」,學習手語與聽障人士交流,讓聽障人士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黃飛
通訊員 江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