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王曉潔、姚雨璘、邰思聰)北京冬天的午後,27歲的星巴克咖啡師陳子忠正在店裡忙碌著。應顧客要求,他將一塊點心放進微波爐。半分鐘後,他手上的智能手錶震動了一下,他知道,點心已熱好。
這塊智能手錶是陳子忠工作時的好幫手。作為一名聽障患者,他聽不到微波爐熱好點心後「叮」的一聲,取而代之的是手錶傳遞給手腕的震動感。
「我喜歡這份工作,讓自己真的融入了社會。」陳子忠說。因幼年青黴素過敏,陳子忠喪失了大部分聽力,講話也不夠清晰。今年8月,他辭去計算機建模的工作,加入星巴克位於北京西南二環的一家店鋪,成為一名咖啡師。「能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只面對電腦,這種感覺真好。」
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前夕,記者探訪了陳子忠工作的星巴克門店。這家門店很特別,這裡的7位咖啡師均為聽障人士,佔店裡咖啡師人數的一半。門店於今年9月開業,是星巴克在全球開設的第六家手語門店。
聽障咖啡師陳子忠在為顧客準備調製咖啡。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在店門口可以看到,星巴克的英文招牌上,印有9個英文字母對應的手語標識,這些符號也繡在了聽障工作人員的圍裙上,印在了門店出售的咖啡杯、筆記本等商品上。
點單處,電子屏幕上顯示出這樣的提示:我們聽不見您的聲音,但我們很樂意為您服務。門店還專門準備了紙質菜單、手寫板,方便聽障咖啡師和顧客交流。
「店裡聽力正常的咖啡師也要學習手語,這樣他們才能和聽障夥伴更順暢地溝通。」店經理陳芳琪告訴記者。
記者在手衝吧檯處看到一塊平板電腦,上面介紹了手衝咖啡的不同類型、口味。吧檯上方掛著一塊小黑板,畫著「謝謝」和「勇敢」的手語標識。
不僅如此,店裡還有一些常人難以感受到的「小機關」。比如,店裡的糕點櫃比其他門店的柜子矮了三分之一,就是為了讓顧客看到聽障店員的手語或手勢表達。
儘管店裡遍布精心設計的無障礙設施,但溝通問題依然存在。
陳子忠坦言,對他而言最有挑戰性的就是在出飲臺的工作:顧客隨時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他常常戴著助聽器也聽不清。這時,他就會叫來聽力健全的咖啡師幫忙,或者建議顧客通過手寫板表達訴求。
在陳芳琪看來,即便是挑戰巨大,她還是要鼓勵聽障咖啡師站到出飲臺:「這樣做,也是對顧客的培養,讓他們逐漸意識到這家咖啡店的特點,教會他們和聽障人士溝通。」
陳子忠說,在這家特殊的咖啡廳,他期待人們以平常心看待自己,不希望大家因其聽障特點而降低對服務的要求。11月中旬,他通過了星巴克的內部考試,晉級為「咖啡大師」,他佩戴的綠色圍裙升級為黑色圍裙。
「聽障咖啡師的世界是無聲的,但他們服務的質量不會打一絲折扣。」陳芳琪說。
北京市豐臺區西鐵營星巴手語門店內的正常咖啡師和聽障咖啡師一起為顧客服務。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據了解,目前,星巴克中國的聽障員工共有120餘位。去年起,星巴克開始在中國開設招聘多位聽障咖啡師的手語門店,以更好地實現聽障人群的社群融合。
「希望通過手語門店,為更多聽障夥伴和聽障社群創造融入社會的機會,助力他們突破人生的邊界,用一杯咖啡連接更廣闊的世界。」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王靜瑛說。
《中國殘疾人事業研究報告(2018)》顯示,中國殘疾人總量已超過8500萬人,其中聽障人群超過2000萬。中國聾人協會主席楊洋表示:「目前,80%的聽障人士是能夠使用口語的。他們就業的最大障礙是在信息方面,如果就業環境能解決語音流轉為文字流的問題,那麼聽障人士正常就業是沒有問題的。」
記者注意到,星巴克的手語門店就配備了語音轉文字的平板電腦,方便聽障人士與顧客溝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聽障人士逐步進入各行各業。中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施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鼓勵用人單位僱傭殘疾人,促進殘疾人就業。
在星巴克北京手語門店的牆壁上,掛著一幅色彩斑斕的畫作,許許多多用棕色毛線團做成的咖啡豆被「比心」的手勢包圍,畫作的主題是「平等、勇敢、融合」。在毛線團裡,陳子忠塞進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他的夢想——成為門店主管。
「『融合、尊重、多元、共贏』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希望人們以更平等的視角、更包容的心態關注和理解身障人士,讓他們的生活更精彩,生命更有尊嚴。」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吳文彥說。
視頻由新華社記者夏子麟、王曉潔、邰思聰、曾頔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