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社會、實現尊嚴:「手語咖啡廳」探索聽障人士就業新途徑

2020-12-20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王曉潔、姚雨璘、邰思聰)北京冬天的午後,27歲的星巴克咖啡師陳子忠正在店裡忙碌著。應顧客要求,他將一塊點心放進微波爐。半分鐘後,他手上的智能手錶震動了一下,他知道,點心已熱好。

這塊智能手錶是陳子忠工作時的好幫手。作為一名聽障患者,他聽不到微波爐熱好點心後「叮」的一聲,取而代之的是手錶傳遞給手腕的震動感。

「我喜歡這份工作,讓自己真的融入了社會。」陳子忠說。因幼年青黴素過敏,陳子忠喪失了大部分聽力,講話也不夠清晰。今年8月,他辭去計算機建模的工作,加入星巴克位於北京西南二環的一家店鋪,成為一名咖啡師。「能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只面對電腦,這種感覺真好。」

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前夕,記者探訪了陳子忠工作的星巴克門店。這家門店很特別,這裡的7位咖啡師均為聽障人士,佔店裡咖啡師人數的一半。門店於今年9月開業,是星巴克在全球開設的第六家手語門店。

聽障咖啡師陳子忠在為顧客準備調製咖啡。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在店門口可以看到,星巴克的英文招牌上,印有9個英文字母對應的手語標識,這些符號也繡在了聽障工作人員的圍裙上,印在了門店出售的咖啡杯、筆記本等商品上。

點單處,電子屏幕上顯示出這樣的提示:我們聽不見您的聲音,但我們很樂意為您服務。門店還專門準備了紙質菜單、手寫板,方便聽障咖啡師和顧客交流。

「店裡聽力正常的咖啡師也要學習手語,這樣他們才能和聽障夥伴更順暢地溝通。」店經理陳芳琪告訴記者。

記者在手衝吧檯處看到一塊平板電腦,上面介紹了手衝咖啡的不同類型、口味。吧檯上方掛著一塊小黑板,畫著「謝謝」和「勇敢」的手語標識。

不僅如此,店裡還有一些常人難以感受到的「小機關」。比如,店裡的糕點櫃比其他門店的柜子矮了三分之一,就是為了讓顧客看到聽障店員的手語或手勢表達。

儘管店裡遍布精心設計的無障礙設施,但溝通問題依然存在。

陳子忠坦言,對他而言最有挑戰性的就是在出飲臺的工作:顧客隨時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他常常戴著助聽器也聽不清。這時,他就會叫來聽力健全的咖啡師幫忙,或者建議顧客通過手寫板表達訴求。

在陳芳琪看來,即便是挑戰巨大,她還是要鼓勵聽障咖啡師站到出飲臺:「這樣做,也是對顧客的培養,讓他們逐漸意識到這家咖啡店的特點,教會他們和聽障人士溝通。」

陳子忠說,在這家特殊的咖啡廳,他期待人們以平常心看待自己,不希望大家因其聽障特點而降低對服務的要求。11月中旬,他通過了星巴克的內部考試,晉級為「咖啡大師」,他佩戴的綠色圍裙升級為黑色圍裙。

「聽障咖啡師的世界是無聲的,但他們服務的質量不會打一絲折扣。」陳芳琪說。

北京市豐臺區西鐵營星巴手語門店內的正常咖啡師和聽障咖啡師一起為顧客服務。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據了解,目前,星巴克中國的聽障員工共有120餘位。去年起,星巴克開始在中國開設招聘多位聽障咖啡師的手語門店,以更好地實現聽障人群的社群融合。

「希望通過手語門店,為更多聽障夥伴和聽障社群創造融入社會的機會,助力他們突破人生的邊界,用一杯咖啡連接更廣闊的世界。」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王靜瑛說。

《中國殘疾人事業研究報告(2018)》顯示,中國殘疾人總量已超過8500萬人,其中聽障人群超過2000萬。中國聾人協會主席楊洋表示:「目前,80%的聽障人士是能夠使用口語的。他們就業的最大障礙是在信息方面,如果就業環境能解決語音流轉為文字流的問題,那麼聽障人士正常就業是沒有問題的。」

記者注意到,星巴克的手語門店就配備了語音轉文字的平板電腦,方便聽障人士與顧客溝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聽障人士逐步進入各行各業。中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施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鼓勵用人單位僱傭殘疾人,促進殘疾人就業。

在星巴克北京手語門店的牆壁上,掛著一幅色彩斑斕的畫作,許許多多用棕色毛線團做成的咖啡豆被「比心」的手勢包圍,畫作的主題是「平等、勇敢、融合」。在毛線團裡,陳子忠塞進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他的夢想——成為門店主管。

「『融合、尊重、多元、共贏』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希望人們以更平等的視角、更包容的心態關注和理解身障人士,讓他們的生活更精彩,生命更有尊嚴。」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吳文彥說。

視頻由新華社記者夏子麟、王曉潔、邰思聰、曾頔製作

相關焦點

  • 手語你不懂 聽障人士干著急
    手語志願者王建民表示,島城約有8萬名聽障人士,但能順暢地為他們進行手語翻譯的志願者不足百人,聽障人士在醫院、博物館和銀行等公共場所都會因為缺少手語志願者遇到溝通困難。昨天,80多名聽障人士都是第一次「看」到講解,逛「懂」博物館。手語翻譯幫聽障人士參觀    「青島市道路交通博物館是我國首個以道路交通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
  • 百度AI還能翻譯手語信息 李彥宏這個舉動造福萬千聽障人士
    最近,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發現,全中國大約有2000多萬名聽障失語人士,他們為了更好的融入社會不得不去接受繁雜的手語練習,但與正常人的交流過程中總是會面臨各種困擾問題。為了幫助眾多聽障人士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體驗,AI先生李彥宏想出了不少妙招。
  • 上海:手語翻譯在線服務,聽障人士社區辦事不再難
    隨後,劉先生再通過手語表達了自己的需求。「這位先生今天是來辦理殘疾證換證的。」手語專席的話務員將劉先生的需求清晰準確地「翻譯」給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手語專席的話務員協助聽障人士與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溝通。「視頻手語交流方便,翻譯清晰。這項服務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劉先生用手語告訴記者。
  • 北京榜樣周曄:35年用手語向聽障人士傳遞愛
    同一個音節為聾兒示範上千次,承擔央視每天一小時手語直播任務,十九大上打破手語直播翻譯紀錄……從事特教工作35年,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周曄,秉承「為殘障學生一生成長和生活奠基」的辦學宗旨,率先實現用組合式助聽設備訓練聽障學生發音說話,還構建了適合殘障兒童學習、生活、康復的十二年一體化課程體系,研發了智障生職業高中等教材,至今已幫助多名聽障畢業生考入大學
  • 科技給予聽障人士笑對生活的力量
    但這不應該成為他們融入世界的障礙,讓世界充滿愛與包容,傳遞善意與溫暖,是我們每個人、整個社會應盡的義務與責任。在推動人類進步的歷史進程中,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科技以人為本,亦應該為弱勢群體創造福音,消除數字鴻溝。事實上,隨著技術的進步,它也正為聽障人群重新感知聲音提供了可能。眾所周知,「看」是聽障者感知世界聲音的方式,手語或文字成為他們對外溝通的主要依託。
  • 星巴克北京首家手語門店開業,聽障人群可通過多種輔助方式點單
    新京報訊(記者 王子揚)新京報記者從星巴克了解到,星巴克中國第二家、也是北京首家手語門店——星巴克北京西鐵營萬達手語店將於9月4日開業。相較於普通門店,星巴克手語門店在設計上更貼合聽障人群生活方式。例如,在吧檯點單時,顧客可以通過多種輔助方式,實現手語門店獨特的點單體驗:雙面點單屏清晰地呈現點單內容和客制化細節,出飲臺上方的大屏幕則顯示訂單的完成狀態;門店內的每種飲品和食品都標有編號,顧客可以在點餐單上直接勾選;同時,可以使用手寫板與聽障咖啡師進一步交流。目前,星巴克中國共有聽障員工120餘位,而北京首家手語門店有7位聽障員工,絕大多數是90後。
  • 一臺Pad解決聽障人士溝通難的痛點 黃浦區引入「視頻手語翻譯」服務
    「我們在每個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內都會安放一臺Pad,上面裝有『伴你無礙視頻手語翻譯』的軟體,只要打開它,就能實現一對一的視頻手語翻譯服務」,黃浦區殘疾人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注意到,「伴你無礙視頻手語翻譯」服務就如同一個三方視頻聊天室。
  • 戴口罩的手語翻譯:上海讓聽障人士更懂新冠
    「90後」教師、手語翻譯陳伊佳最近經常收到聽障學生發來的微信留言。陳伊佳平時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擔任課堂手語翻譯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她成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6名現場手語翻譯之一。統計顯示,2019年底上海有持證的殘障人士57.8萬人,其中聽障人士7.6萬人。
  • 臺灣聽障學者:為什麼聽損青年感覺融入社會難?
    此外,我在聽障的社會中實際發現還包括了各種認同,在稱呼聽障者的名詞還有手語者、聽障人士、聽友、失聰者、聽損孩子、聽損者、人工耳蝸使用者、靜聽者,及聽障伴隨其他障礙者等。社會模式定義殘障的障礙不是從個人的問題出發,而是因為社會結構和社會缺乏認識所造成的(Smeltzer, 2007:193)。例如,在聾人文化環境中,聾人透過手語來溝通,手語是視覺語言,因此,在這個環境中溝通就沒有聽力障礙,反之,一個不會手語的聽人進來,這位聽人就成為障礙者。
  • 滬開發視頻手語翻譯APP 搭建一座聽障人士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一個溫暖的名字「伴你無礙」,這是上海首個視頻手語翻譯APP。暖黃背景下憨厚可愛的北極熊圖標,讓人很想打開這款手機應用。  它是聽障人士的福音。在政府服務窗口辦事、在銀行辦理業務、在醫院看病甚至遇到交通事故溝通處理時,聽障人士總是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溝通障礙。
  • 三亞機場:推出聽障人士手語在線翻譯服務
    為努力創造無障礙、人性化的特殊旅客服務,讓聽障旅客更便捷順暢地出行,海航集團旗下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以下簡稱「三亞機場」)於4月13日起正式推出「手語連心聲,溝通無障礙」手語在線翻譯服務,極大地提升了聽障旅客的服務體驗。
  • 【提示】增手語翻譯、推手語視頻……上海讓聽障人士更了解防控知識
    陳伊佳平時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擔任課堂手語翻譯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她成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6名現場手語翻譯之一。統計顯示,2019年底上海有持證的殘障人士57.8萬人,其中聽障人士7.6萬人。上海正通過配備手語翻譯、推送防疫知識手語視頻等方法,幫助聽障人士更加了解和懂得新冠的相關防控方法。
  • 暢聽世界聲音 讓聽障人士與社會同行——濰坊聯通公益助殘 讓愛發...
    暢聽世界聲音 讓聽障人士與社會同行——濰坊聯通公益助殘 讓愛發「聲」     「喂,你好……」打電話,這件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日常小事,對於一些人來說,卻顯得那麼奢侈……
  • 面帶微笑發出手勢「你好」,這家手語門店很暖心
    店外遮陽傘及門框上有手語標誌,店內隨處可見手語指示牌,從點單到出飲品都可以安靜而有愛……今天上午,星巴克北京首家手語門店在西鐵營萬達廣場開業,7名聽力障礙殘疾人在此就業,向顧客發出「無聲」邀請。進入門店,正對面的商品牆上方是一段手語門店的介紹——這是一家「安靜的」星巴克門店。與其他店那一聲熟悉的「Hello」不同的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發出手勢「你好」。在手衝吧檯處,門店還設置了每周手語課堂教學板,介紹如「謝謝」、「勇敢」、「咖啡」等簡單的手語知識。
  • 聽障人為何會感到融入社會難 — 臺灣學者深度剖析分離感
    此外,我在聽障的社會中實際發現還包括了各種認同,在稱呼聽障者的名詞還有手語者、聽障人士、聽友、失聰者、聽損孩子、聽損者、人工耳蝸使用者、靜聽者,及聽障伴隨其他障礙者等。社會模式定義殘障的障礙不是從個人的問題出發,而是因為社會結構和社會缺乏認識所造成的(Smeltzer, 2007:193)。例如,在聾人文化環境中,聾人透過手語來溝通,手語是視覺語言,因此,在這個環境中溝通就沒有聽力障礙,反之,一個不會手語的聽人進來,這位聽人就成為障礙者。
  • 90後創業團隊設計手語翻譯臂環助力聽障人士溝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雯婷):近日,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90後創業團隊為聽障人士設計的手語翻譯臂環,獲得了「極•致未來」全球責任創新挑戰賽的冠軍。這一賽事共計收到2075份方案,其中有超過八成的作品出自中國各大高校的大學生之手。
  • 美大學生推「手語翻譯智能手套」,能讀懂聽障人士之間的對話
    對聽障人士來說,「手語翻譯智能手套」出現,可以拉近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距離。 手語的出現解決了聽障人士相互之間不能交流的問題,名副其實是項偉大發明。然而,我們也注意到手語的局限性,那便是只能在聽障人士內部交流,世界那麼大,我們卻不能聽到他們精彩的「對話」,多少是讓人感到有點惋惜的。
  • 西安「無聲」咖啡館招殘障店員 助其融入社會
    店裡的四名咖啡師,除了店長之外,其餘三位均為聽障人士。儘管店員「安靜」「沉默」,但來往的顧客、活潑的孩子,卻讓小店不缺熱鬧。圖為「靜默咖啡」聽障店員正在等待顧客點單。 黨田野 攝步入「靜默咖啡」,店裡隨處可見「溫馨提示」和手語教學,顧客通過提示便可與店員進行溝通,完成點單。
  • 南京00後大學生為火神山患者進行手語翻譯:為聽障人士服務是自己的...
    陳鑫日常積極配合學校、殘聯等單位錄製手語宣傳視頻並發布至網絡,供殘障人士學習交流,經常以遠程視頻等方式,為聽障人士溝通交流服務。在今年的疫情中,陳鑫更是主動挑起了醫生與聽障患者之間手語翻譯的重任,不僅如實翻譯主要信息,還向患者傳達了黨和國家及全國人民對武漢人民的支持,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早日康復。
  • 東航推出國內首款航空手語APP 方便聽障旅客出行
    近日,東航已在上海虹橋、浦東機場順利完成航空手語同聲翻譯APP測試,並將於9月1日起,正式推出國內首款航空手語服務APP,為提升聽障旅客服務體驗提供「智能化選項」。聽障旅客來到浦東、虹橋兩場東航愛心櫃檯後,工作人員會幫助旅客啟用櫃檯前的手語同聲翻譯APP,通過點擊「一鍵使用視頻手語翻譯」按鈕,即可迅速接通後臺專業翻譯團隊,實現手語實時在線翻譯,為聽障旅客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連接,操作簡單且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