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無聲」咖啡館招殘障店員 助其融入社會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安12月9日電 (黨田野)位於西安老城區的「靜默咖啡」,是一家特殊的小店。店裡的四名咖啡師,除了店長之外,其餘三位均為聽障人士。儘管店員「安靜」「沉默」,但來往的顧客、活潑的孩子,卻讓小店不缺熱鬧。

圖為「靜默咖啡」聽障店員正在等待顧客點單。 黨田野 攝

步入「靜默咖啡」,店裡隨處可見「溫馨提示」和手語教學,顧客通過提示便可與店員進行溝通,完成點單。作為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辦事處、新城區殘聯等機構共同創建的一個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如何幫助殘障人士融入社會,是小店肩負的責任。

圖為「靜默咖啡」裡的聽障店員通過手語溝通。 黨田野 攝

「我們希望他們能通過在咖啡店裡的學習、培訓,獲得新的就業機會,同時也讓他們習慣與人相處和交流,這對他們是很好的事情。」西安靜默咖啡店負責人羅天稱,他計劃每隔幾個月就輪換一批店員,目的是為了讓更多殘障人士獲得學習技能的機會。

店長王麗超從事咖啡相關工作已有數十年。在這裡,她不僅要負責小店運營,還要教店員如何製作咖啡等飲品。為了與學生更好地溝通,她一直堅持學習手語。王麗超告訴記者,教聽障學生需要更有耐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讓他們早日自立。

「因為交流不方便,所以他們學起來難度非常大,正常人可能十遍就會了,但是聽障人士可能要一百遍。」王麗超稱,雖然教學壓力很大,但每當看到學員成功時,她總能獲得成就感。

圖為聽障店員觀看公益課。 黨田野 攝

二十餘年前,曹瑞華因工傷失去聽力,不願就此消沉的她,這些年一直堅持練習說話。如今她是咖啡店裡的「話癆」,總喜歡與顧客交談。通過在店裡的工作和學習,曹瑞華希望,自己能開一個咖啡店,招收更多聽障人士,把自己所學傳授給他們,讓更多人能通過創業就業提高生活水平。

記者了解到,「靜默咖啡」每周都會開設咖啡、美術、手語等公益課程,每當此時,附近學校的孩子、小區民眾便會前來參加。通過與這些聽障店員互動,不少人對公益事業有了更深的認識。

「『靜默咖啡』入駐社區,給了大家一個親近公益事業的機會。這種『接地氣』的案例,能讓公益變得『潤物細無聲』」。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黨建辦副主任徐婕表示。

圖為「靜默咖啡」店員合影。 黨田野 攝

咖啡店營業已有兩個多月,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但負責人羅天卻很有信心。他相信,隨著小店口碑的傳播,後期客流會不斷增多,生意也會逐漸「紅火」。(完)

相關焦點

  • 「無聲」咖啡館 靜靜傳遞愛
    西安「靜默咖啡」的店員姚懿軒為顧客端上茶水,顧客用手語說「謝謝」(12月1日攝)。雖是對外營業的咖啡館,但其實這裡也是西一路街道辦事處、新城區殘聯以及西安凱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共同創建的一個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旨在為殘障人士提供學習技能的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  營業至今,咖啡店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西安凱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羅天作為經營負責人,依舊熱情不減。
  • 圖片故事|「無聲」的咖啡館 靜靜傳遞愛
    西安「靜默咖啡」的店員曹瑞華早上上班後打掃店面(12月1日攝)。雖是對外營業的咖啡館,但其實這裡也是西一路街道辦事處、新城區殘聯以及西安凱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共同創建的一個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旨在為殘障人士提供學習技能的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西安「靜默咖啡」的店員姚懿軒在整理臺面(12月1日攝)。
  • 為愛靜音 助殘障青年融入社會
    9月15日位於萬達金街的常州肯德基天使餐廳發起「為愛靜音60分」公益行動,下午四點準時按下「靜音鍵「,消費者不僅可以到店領取主題定製口罩,同時體驗靜音點餐及用餐,以無聲的方式走近「天使」。據了解,肯德基天使餐廳是在「愛的肯定」公益理念指導下,助力殘障群體融入社會的公益項目。自2012年在深圳創立首家天使餐廳以來,肯德基已在全國23個城市設立了24家天使餐廳。
  • 大叔在深圳開了一家無聲咖啡館,我被顧客點評暖到了
    「我是『優邦聽障人士社會共融幫扶計劃』支持的咖啡師Diva,以無聲方式為您用心衝煮咖啡。你說話,我聽不見,請用寫字板和筆談,謝謝理解。」@元元和露露和張張「無聲有愛的咖啡,支持殘障人士真正地融入社會,上帝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為他們打開了另一扇窗,無比專注做出來的咖啡喝到了真正純粹的口感。」
  • 為什麼這家咖啡館能讓人願意排隊兩小時 | 特教分享
    店如其名,這家店不僅門面引人注目,4位店員也大多數是特殊人士。其中,店長瑩瑩和咖啡師薇薇都是聽障人士,店裡的咖啡師均持有咖啡師證書,其中一位還曾經獲得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咖啡衝調項目一等獎。菜單上咖啡的價格在均價在20左右,每款咖啡的材料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加上萌化心的熊爪互動吸引著更多人來打卡互動。
  • 麵包坊助「喜憨兒」 融入社會
    昨天是國際殘疾人日,愛德基金會旗下企業愛德麵包坊在無錫正式開業,與一般麵包坊不同的是,這家麵包坊店員半數是「喜憨兒」(指「心智障礙者」),他們能夠在這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記者走進麵包坊看到,店面雖然不大,但各類設備齊全,右側貨架上麵包種類較為豐富,店員著裝統一,胸口皆貼著以「喜憨兒」為原型的麵包坊Logo標誌。「我們主要通過市場運營的方式來為心智障礙者提供就業訓練和機會。」
  • ■主流聲音 網紅咖啡館的背後是一種善意的表達
    先來看這樣一則新聞:這幾天,上海一家咖啡館走紅。店員通過熊爪將做好的咖啡通過牆上的「山洞」遞出,顧客在等待咖啡時,還可以和熊爪互動。「比耶」,握手摸頭,可愛舉動很招顧客喜歡。而此店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此,更在於店長是一位聾啞咖啡師,而用熊爪遞咖啡的店員是面部燒傷者。咖啡店創始人說,希望通過開這樣的店,給殘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 肯德基「天使餐廳」推廣至23市 首創模式助殘障青年融入社會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20日電 今年5月19日是「全國助殘日」,社會各界以積極行動表達對殘障人群的關愛和支持2012年以來,肯德基中國首創「天使餐廳」模式,通過改造餐廳設備、改進管理模式等軟硬體相結合的方式,持續為全國各地的殘障青年提供平等發展的就業機會。
  • 西安老城區有一家小店,這張圖裡藏著一個秘密……
    ……西安老城區裡的這家咖啡館一眼望去和普通的咖啡館沒有什麼不同,但其實最特別的是,這裡的咖啡師大都是聽障人士。這裡對外是一家營業的咖啡館,其實,這裡也是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辦事處、新城區殘聯以及西安凱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共同創建的一個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旨在為殘障人士提供學習技能的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這間咖啡館期待「無聲」回歸
    「原先的位置,不適於經營這樣一家咖啡館,我們需要客流,也需要社會的幫助。」張志強說。  一份尊嚴  聽障員工曾在這  找到夢想和自信  咖啡館關門後,張志強和6位員工依然保持著聯繫,得知大部分人還在期待回到咖啡館。他也知道,他們是在期待重回那個「不顯得特殊」的工作環境。  「新的工作單位雖然也招收聽障朋友,可卻不是作為主體。」
  • 特殊咖啡館的樣本意義
    咖啡館創始人曹小夏說,「做咖啡不是核心,跟人交流才是。」  自閉症患者被稱為「冰箱裡的孩子」,表現為語言及社會交往刻板行為、智能障礙等特徵,而教育和訓練幹預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這家「自閉症實踐基地」的咖啡廳便是通過賣咖啡,服務形形色色顧客的形式幫助年輕的自閉症患者受到職業鍛鍊,學著獨立跟陌生人打交道,進而融入社會。
  • 上海網紅咖啡店用熊爪出餐,店內員工全是殘障人士
    近日,上海永康路上一家咖啡館走紅。店員通過熊爪將做好的咖啡從「山洞」遞給消費者,實行無接觸消費的模式,而洞口這一萌萌的毛絨熊爪更是成為亮點,吸引了眾多顧客來打卡消費。然而這家咖啡館的特殊之處不止在這一創意上,人們可能不知道,熊爪牆後的工作人員大都是殘障人士,這家咖啡館有著濃濃的公益色彩。咖啡店裡有兩名殘障人士,咖啡師是聾啞人,用熊爪遞咖啡的店員是面部燒傷者。
  • 6名聽障小夥伴西安創業 無聲咖啡店用心「說」暖話
    2020年,大家認識了聽障朋友在上海的熊爪咖啡,也聽聞了德國夫妻在湖南開的無聲麵包店。12月25日,西安首家由6位聽障人士創辦的無聲咖啡店——心研咖啡開業,幾名「特殊」的年輕人一起通過創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 志願者走進公益咖啡館 與殘障人士一起工作,體會他們的不容易
    9月24日,在我市第二屆「樂業五邑」創業創新大賽的決賽賽場上,益杯咖啡殘障人士公益咖啡館項目從30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三名的佳績。這個項目由蓬江區慈善會、蓬江區殘疾人聯合會支持啟動,旨在通過公益咖啡館,為殘障人士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及輔助性崗位支持。這家咖啡館現已為11名殘障人士提供工作技能培訓,並為培訓通過的殘障人士提供輔助性就業崗位支持。
  • 在西安,有家便利店特別暖
    一進門,就看見便利店負責人、就業輔導員崔明明正在為身穿統一工裝、戴著相同標誌牌的店員培訓如何使用理貨神器。如果你不仔細觀察,肯定很難發現這些店員全部都是殘疾人。小布了解到,作為西安首家專門為心智障礙人士提供就業實訓的便利店,目前共有10名心智障礙者在這家便利店負責門迎、理貨、收銀、配送等工作。
  • 杭州一對聽障夫妻在無聲中創業:這裡的咖啡館靜悄悄
    先天聾啞的陸俊、楊迪夫妻倆,用心經營著這家無聲的咖啡館。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倪雁強 攝編者按:他們不是不行,只是不便;他們肢體殘疾,卻同樣有夢。如今,在我省各級殘聯的就業幫扶下,越來越多殘疾人勇敢地投身創新創業的浪潮。他們努力學習,認真鑽研,憑一技之長和勤奮勞作,打拼出一份份屬於自己的事業,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欽佩。
  • 這個團體只為5%的廣州人服務,助他們實現「無障礙」生活
    身體的殘缺並沒有阻擋他們融入社會,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也能成為社會的「承重牆」。2018年9月22日,大部分店員為聽障人士的「無聲的cake」助殘店廣州購書中心分店開業。市殘聯、市民政局組織開展重度殘疾人助餐需求調研,建立重度殘疾人名冊,掌握居住分布、家庭照顧能力、服務需求等情況,測算市本級財政所需資金,包括長者飯堂場地改造、助餐配餐補貼和專項工作經費等。
  • 虐待殘障兒童:惡行「無聲」,務必嚴懲
    虐待本應得到更多呵護的殘障兒童,這種惡行更難以饒恕。聽力殘障兒童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差,即便遭遇打罵也無法順暢地向家人反映,這種先天劣勢使他們成為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理應得到更多關愛。這家從事殘障兒童看護的聽力康復中心,卻動輒打罵孩子,甚至出現老師坐在孩子身上「玩」的諸多惡行。在無聲世界如此施虐,如此肆無忌憚,實在令人驚詫。
  • 田七看望聽力殘障兒童 創作歌曲《無聲的世界》
    導演田七看望聽力殘障兒童 創作歌曲《無聲的世界》  搜狐娛樂訊 在無聲的世界裡,即使每一次輕微的呼吸,那都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激烈撞擊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青年導演、藝術鬼才田七先生在北京看望聽力殘障兒童時,看著一個個戴助聽器的小孩,看著一個個口齒不清的小孩,看著做完人工耳蝸先天性耳聾的小孩,心頭滿是酸楚,有感而發,即興創作公益歌曲《無聲的世界》,用單純的音符與文字,帶我們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  在這個美好的世界中,有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
  • 上海一咖啡館用熊爪遞咖啡,從來不見真人,背後故事讓人淚目!
    上海永康路上,一家「奇怪」的咖啡館前排起了長隊。這家咖啡館跟以往那些網紅咖啡館完全不一樣,沒有門沒有窗,只有一堵灰色的牆,一個特別的「山洞」。顧客可以掃碼點單,而咖啡製作完畢之後,店員會使用熊爪將咖啡從「山洞」中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