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開發視頻手語翻譯APP 搭建一座聽障人士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2020-12-11 東方網

  一個溫暖的名字「伴你無礙」,這是上海首個視頻手語翻譯APP。暖黃背景下憨厚可愛的北極熊圖標,讓人很想打開這款手機應用。

  它是聽障人士的福音。在政府服務窗口辦事、在銀行辦理業務、在醫院看病甚至遇到交通事故溝通處理時,聽障人士總是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溝通障礙。而今後,每當聽障人士需要與健聽者溝通時,可以在「伴你無礙」上求助,一鍵呼叫在線手語翻譯員,接到呼叫後手語翻譯員可通過視頻提供實時手語翻譯服務,幫助解決溝通障礙。

  這款「聽障者神器」究竟是怎麼來的?

  手語翻譯員實時等候

  在楊浦區一個社區活動室裡,工作人員唐老師正在為一群聽障朋友演示這款視頻手語翻譯APP的使用方法:「就像用電子詞典在國外和當地人交流,可隨時隨地進行。」

  他打著手語,模擬聽障人士辦理銀行業務,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向專業手語翻譯員發出「求助信號」。APP那一端,翻譯員秦小姐盡心盡責。遠在東北的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僅僅依託一個APP,自己就能以擅長的技能,為她所關愛的聽障朋友們服務。

  80多歲的聽障老人秦老伯看完演示後,打著手語說:「雖然年紀大了,但我還是想試用一下。」在唐老師的幫助下,他當場下載了APP。

  「伴你無礙」APP去年12月1日上線,進入試運營階段。在沒有進行大規模宣傳的前提下,上線僅3天,就已為聽障人士提供了第一例手語翻譯服務;上線30天後,其視頻手語翻譯團隊的人數擴增至20人;今年1月20日,服務量達到單日最高142人次;1月25日,該APP順利完成公測,正式上線。

  根據APP後臺統計,其視頻手語翻譯服務被應用最多的前三個場景分別是學習、工作培訓以及就醫。雖上線時間不長,但「伴你無礙」APP在某第三方平臺的下載量已近萬次。

  王先生去醫院看病,由於溝通不便,只能依靠觀察手勢或唇形的方式,連猜帶蒙地揣度醫生、護士說話的意思。之前有一次,他還鬧過一個「烏龍」,將護士「想核對病歷卡上信息」的意思誤解為「你患了重大疾病」。這一次,他打開「伴你無礙」APP,請手語翻譯員幫忙溝通。在手語翻譯員的幫助下,雙方的溝通十分順暢。

  目前,「伴你無礙」APP的視頻手語翻譯服務正以上海為核心輻射全國。無論什麼時候登錄APP,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手語翻譯員實時在線提供服務。這些手語翻譯員的構成主要有三類:CODA(父母是聽障人士而自己卻是健全者),手語翻譯專業的畢業生,資深手語老師。這些愛心人士有平均3年以上手語翻譯經歷,他們的工作方式有兼職和全職兩種形式。聽障人士可通過事先預約和實時求助兩種方式獲得服務。

  引入AI平臺更智能化

  這款「聽障者神器」的研發者是上海漢雲信息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都有著10年以上通信及網際網路行業工作經驗。

  營運長蘇煒鑫有著多年海外生活經歷,他說,剛到國外時覺得殘障人士特別多,機場、公交車站、地鐵站等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碰到。時間長了才知道,原來不是殘障人士人數多,而是因為國外有著相對完備的無障礙服務和設施,殘障人士出門和普通人一樣方便,所以他們也更加樂於走出家門。一次在國外機場轉機時,他曾看到一個坐輪椅的年輕人動作熟練地獨自上下飛機,而旁邊的人對此場景也是司空見慣。

  對蘇煒鑫來說,他一直忘不了那個年輕人臉上自信的表情,在全社會的尊重和共同努力下,他可以正常出行,享受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觀察了國內的公共場所後,蘇煒鑫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國內的公共場所很少看見殘障人士?」

  事實上,我國每13人中就有1位殘障人士,其中聽障者人數眾多。蘇煒鑫想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及經營企業的資源,搭建一座聽障人士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將手語翻譯服務上線。他找到另一位公司創始人聊這個想法。兩個人不謀而合,一個「要讓聽障者享受平等」的計劃啟動。

  為研發和完善APP,蘇煒鑫主動從零開始學習各種知識,並走入聽障人士的圈子,探尋他們的需求點,全力協助他們建立無障礙環境。目前,團隊將主要精力放在視頻手語翻譯上,未來將陸續開放殘障人士各類專屬服務項目,希望在康復、金融等方面拓展外延服務。

  此外,「伴你無礙」APP還將引進Al技術,使平臺更加智能化。通過在後臺分析聽障用戶數據,解決聽障人士生活痛點問題,並反哺到相關助殘的非政府組織中。

  蘇煒鑫說,上海約有23萬聽障人士,但全市能被他們認可的手語翻譯員僅有30人左右。要解決專業手語翻譯員數量奇缺的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推進手語翻譯職業化建設,讓手語翻譯從志願服務變成職業。

  在我國,手語翻譯職業化還處於起步階段,缺乏成熟的鼓勵機制、專業評價標準以及市場機制等。為鼓勵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手語翻譯員的隊伍,「伴你無礙」APP請知名公益組織的手語老師擔任平臺顧問,除建立內部培訓體系外,更希望能建立嚴格的職業評級標準和合理的薪酬制度,助推手語翻譯職業化進程。

相關焦點

  • 一臺Pad解決聽障人士溝通難的痛點 黃浦區引入「視頻手語翻譯」服務
    一臺Pad解決聽障人士溝通難的痛點 今天一早,聾啞人小陳來到老西門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理事務,只見她對著櫃檯前的Pad比劃了一通,沒過幾分鐘事情就順利辦理完成了。她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 黃浦區10個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推出「伴你無礙視頻手語翻譯」
    很多聽障朋友在政府服務窗口、銀行業務辦理、醫院看病等各類生活中事務中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溝通障礙,如果有這麼一款app,
  • 【提示】增手語翻譯、推手語視頻……上海讓聽障人士更了解防控知識
    陳伊佳平時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擔任課堂手語翻譯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她成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6名現場手語翻譯之一。統計顯示,2019年底上海有持證的殘障人士57.8萬人,其中聽障人士7.6萬人。上海正通過配備手語翻譯、推送防疫知識手語視頻等方法,幫助聽障人士更加了解和懂得新冠的相關防控方法。
  • 戴口罩的手語翻譯:上海讓聽障人士更懂新冠
    「90後」教師、手語翻譯陳伊佳最近經常收到聽障學生發來的微信留言。陳伊佳平時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擔任課堂手語翻譯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她成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6名現場手語翻譯之一。統計顯示,2019年底上海有持證的殘障人士57.8萬人,其中聽障人士7.6萬人。
  • 上海:手語翻譯在線服務,聽障人士社區辦事不再難
    新華社上海9月30日電(記者程思琪 袁全 王妍芳)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近日在普陀區試點開通了手語視頻服務賦能基層的業務,聽障人士在社區辦事再也不用邊寫字邊比劃了。隨後,劉先生再通過手語表達了自己的需求。「這位先生今天是來辦理殘疾證換證的。」手語專席的話務員將劉先生的需求清晰準確地「翻譯」給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手語專席的話務員協助聽障人士與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溝通。「視頻手語交流方便,翻譯清晰。這項服務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劉先生用手語告訴記者。
  • 手語你不懂 聽障人士干著急
    手語志願者王建民表示,島城約有8萬名聽障人士,但能順暢地為他們進行手語翻譯的志願者不足百人,聽障人士在醫院、博物館和銀行等公共場所都會因為缺少手語志願者遇到溝通困難。昨天,80多名聽障人士都是第一次「看」到講解,逛「懂」博物館。手語翻譯幫聽障人士參觀    「青島市道路交通博物館是我國首個以道路交通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
  • 南京00後大學生為火神山患者進行手語翻譯:為聽障人士服務是自己的...
    陳鑫日常積極配合學校、殘聯等單位錄製手語宣傳視頻並發布至網絡,供殘障人士學習交流,經常以遠程視頻等方式,為聽障人士溝通交流服務。在今年的疫情中,陳鑫更是主動挑起了醫生與聽障患者之間手語翻譯的重任,不僅如實翻譯主要信息,還向患者傳達了黨和國家及全國人民對武漢人民的支持,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早日康復。
  • 90後創業團隊設計手語翻譯臂環助力聽障人士溝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雯婷):近日,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90後創業團隊為聽障人士設計的手語翻譯臂環,獲得了「極•致未來」全球責任創新挑戰賽的冠軍。這一賽事共計收到2075份方案,其中有超過八成的作品出自中國各大高校的大學生之手。
  • 美大學生推「手語翻譯智能手套」,能讀懂聽障人士之間的對話
    對聽障人士來說,「手語翻譯智能手套」出現,可以拉近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距離。 手語的出現解決了聽障人士相互之間不能交流的問題,名副其實是項偉大發明。然而,我們也注意到手語的局限性,那便是只能在聽障人士內部交流,世界那麼大,我們卻不能聽到他們精彩的「對話」,多少是讓人感到有點惋惜的。
  • 我國首部手語翻譯領域譯著發布:大力助推信息無障礙環境建設
    &nbsp&nbsp&nbsp&nbsp明明有許多潛力,只要找到一個出口,就可以噴薄而出,然而,到底怎樣才能找到這個出口、打通溝通的管道,是困擾眾多聽障者、以及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難題。因此,手語翻譯,成為極其重要、且極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出口。
  • 科技給予聽障人士笑對生活的力量
    事實上,隨著技術的進步,它也正為聽障人群重新感知聲音提供了可能。眾所周知,「看」是聽障者感知世界聲音的方式,手語或文字成為他們對外溝通的主要依託。現在,隨著AI技術的發展,以移動智能終端為平臺,聽障人士可以擁有一個隨身攜帶的手語翻譯員。
  • 三亞機場:推出聽障人士手語在線翻譯服務
    為努力創造無障礙、人性化的特殊旅客服務,讓聽障旅客更便捷順暢地出行,海航集團旗下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以下簡稱「三亞機場」)於4月13日起正式推出「手語連心聲,溝通無障礙」手語在線翻譯服務,極大地提升了聽障旅客的服務體驗。
  • 滬唯一全職職業手語翻譯員 將手語視作最美語言
    她覺得這很有意義,於是馬上報名參加手語培訓。  唐唐逐漸學會了手語,逐漸交上了聽障朋友。剛學會手語時,唐唐的手語打得並不好,由於只能表達一些詞語,而不懂聽障人士的語言邏輯,「我和他們經常互相看不懂對方在說什麼,大眼瞪小眼是常態」。  雖然溝通不暢,但這不妨礙她感受到聽障人士發自內心的喜悅。「其實聽障人士的世界很有趣,並不像外界想的那麼枯燥和滯後。
  • ...人士打官司不會再有溝通、交流障礙!黃浦法院今起試點手語翻譯...
    以往,聽障人士上法院諮詢或打官司,往往因為沒辦法通過語言表達所要諮詢或上訴的事情,與法官溝通困難,而影響法律問題的了解和法官辦案,今後,這樣的情況不會再發生了。黃浦區法院今起試點手語翻譯服務,聽障人士上黃浦區法院打官司,或通過志願者直接提供手語翻譯服務,或可通過現場配備的手語翻譯在線服務終端進行現場翻譯,讓聽障人士像常人一樣在短時間、快速了解到相關法律問題,辦結上訴手續。
  • 東航推出國內首款航空手語APP 方便聽障旅客出行
    近日,東航已在上海虹橋、浦東機場順利完成航空手語同聲翻譯APP測試,並將於9月1日起,正式推出國內首款航空手語服務APP,為提升聽障旅客服務體驗提供「智能化選項」。聽障旅客來到浦東、虹橋兩場東航愛心櫃檯後,工作人員會幫助旅客啟用櫃檯前的手語同聲翻譯APP,通過點擊「一鍵使用視頻手語翻譯」按鈕,即可迅速接通後臺專業翻譯團隊,實現手語實時在線翻譯,為聽障旅客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連接,操作簡單且快捷
  • 楊浦手語在線翻譯服務上線!看病、辦理事務不再難
    為了解決溝通障礙, 最近,楊浦區開始 在社區醫院、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等 公共辦事場所, 為聽障人士配備「手語在線翻譯」視頻終端, 便於他們交流、辦理事務。 楊浦區中心醫院中原分院是楊浦區首批安裝「手語在線翻譯」視頻終端的單位之一,從導醫臺到掛號處,再到診室就診,負責操作視頻終端的護士會全程陪同患者就醫。聽障人士應士明有幸成為享受「手語在線翻譯」服務的楊浦第一人。
  • 翻譯功能再進化 學生設計手語翻譯APP
    科技其實可以是人類進步的工具,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從書信到固話再到行動電話再到現在的微信等社交工具,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成本也在逐漸的下降。近日,美國紐約大學學生設計了一款手語翻譯APP,不需要藉助任何的輔助工具,就能夠幫助聽障人士打破交流障礙,在低頭族盛行的現在,可以很有效的拉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 視頻在線手語翻譯 手語遠程翻譯率先在湖南實現
    大美無障愛:發現美 傳遞愛中國聾人網訊 近日,據湖南方面消息,聾人可以在線視頻與手語翻譯交流尋求翻譯協助,手語翻譯不必再遠途跋涉,通過網際網路與手語翻譯服務中心建立視頻通話連結,實現了可遠程翻譯,在線翻譯成為聾人朋友的「隨身譯」。
  • 南京00後大學生挑起火神山醫生與聽障患者之間手語翻譯重任
    請刷新試試「有沒有精通手語的老師?我現在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這裡接收了一名聽障病人,不認字,想請你們幫幫忙。」2月11日晚,陳鑫在一個微信群裡看到了這樣的訊息。他既是南京的00後大學生,又是一名手語翻譯。陳鑫迅速與火神山的醫護人員建立聯繫,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約定好第二天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與患者交流。「那天,我徹夜未眠,生怕夜裡患者奶奶病情突然惡化,因沒有得到及時翻譯而耽誤醫護人員治療。」陳鑫回憶當時的經歷,主動挑起醫生與聽障患者之間手語翻譯工作的他,深感責任重大。
  • 百度AI還能翻譯手語信息 李彥宏這個舉動造福萬千聽障人士
    最近,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發現,全中國大約有2000多萬名聽障失語人士,他們為了更好的融入社會不得不去接受繁雜的手語練習,但與正常人的交流過程中總是會面臨各種困擾問題。為了幫助眾多聽障人士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體驗,AI先生李彥宏想出了不少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