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鑄「敢為天下先」辦學基因 鍛造「王牌之師」育創新人才

2020-09-03 南方都市報

深圳蛇口是享譽全球的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而在這片試驗田中,有一所由中國改革先鋒、最美勞動者袁庚親自創辦的學校——育才中學。1983年8月28日,育才中學的前身蛇口工業區育才學校正式成立。這所在建立之初就在辦學基因中熔鑄了「敢為天下先」的蛇口基因,與特區改革同行的學校,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成為了提升南山教育和深圳教育質量、有突出社會影響力的老牌優質高中。

育才中學是一所不尋常的學校,憑藉「王牌之師」連續17年獲得深圳市高考卓越獎,今年更是刷新歷史最好成績,重本率實現高位突破,南山區文科、理科最高分均出自育才中學。未來,育才中學將通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建成深圳市乃至全國科學思想之源和未來科學家搖籃,為南山創建世界一流的教育貢獻「育才力量」。

攜「蛇口基因」而來,敢為天下先

回望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蛇口工業區成立後,數以萬計的建設者來到蛇口,時任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的袁庚提出:「無論我們怎麼窮,也要把學校、醫院辦成一流的。」

在這個背景下,1983年8月28日,蛇口工業區育才學校成立,最初的育才中學破繭而出,很快成為深圳市較早的省一級學校和市重點中學。次年9月,育才學校中學部教學樓正式啟用,成為空曠工業區上最耀眼的「地標」,至今,育才中學校園內獨特的手風琴摺疊式教室仍在規劃設計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為什麼說育才中學是一所不尋常的學校?從創辦開始,育才中學就是具備科研引領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學校。「自信儒雅,守正出新」是育才獨特的氣質,「博學明理,慎思求真」是育才的校訓,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開闊的國際視野是育才的基因,民主、開放、包容是育才的文化底色。

攜「蛇口基因」的育才中學,是深圳最早的三所市重點學校之一,是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是廣東省首批國家示範性高中,是全國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南山區首個獲得政府卓越質量獎的學校。育才中學也是全國生命教育課題研究實驗學校,是中國教科院基地校、廣東省課改基地校、華南師大教育碩士基地校,連續多年擁有省市名師工作室,是廣東省百千萬名師實踐基地,連續17年獲得深圳市高考卓越獎。

以「王牌之師」,擦亮育才金字招牌

自創校伊始,全國各地就有一批批優秀教師前赴後繼來到育才中學。在育才中學創辦人袁庚之後,陳難先、喬樹德、王庭堯、曹衍清、劉根平……名師才俊前赴後繼,將育才校史譜寫成一部特區教育跨越發展史。

37年來,教育界有個疑問——為何這所特區學校的魅力足以吸引北大高材生、大學教務長、地級市教委主任前來當校長?為何內地的中學校長、大學老師千裡迢迢重啟歸零,站上這所學校的三尺講臺?為何名師才俊前赴後繼,來到這所特區學校任教?作為特區教育的一張靚麗名片,包括用人選才在內的「育才現象」曾引起全國大討論。

育才中學的老師們說,因為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現任育才中學校長鄭春華說,深圳只有一個育才。無論是過去與時代拓荒者並肩奮鬥,還是今天領略深圳山海之巔的雲端精彩,「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育才精進的「王牌」,橫亙37載光陰,鑄煉成「蛇口育才」這一金字招牌。

緊扣新時代人才發展命題的升級版「新優才計劃」應運而生,這是育才中學新型教師發展的戰略支撐,更成為新崗教師連結學歷與能力、團隊中堅明晰發展路徑、資深教師突圍職業倦怠的「立交橋」。鄭春華說:「名校成就名師,名師成全優秀學子,助力教師成長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育才中學擁有一支「王牌之師」,學校擁有正高、特級、全國優秀教師10名,省市骨幹教師30多名,高級教師72名,年輕教師幾乎都有碩博學位;已建成省市區級名師工作室22個、校級名師工作室6個……

鄭春華校長曾不止一次提及,「南山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系統工程裡,育才始終是最大的受益者。」目前,學校35歲以下青年教師超過總量三分之一,提供了持續發展的力量。在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今年面向全市各高中學校(含民辦學校)舉行的高考模擬試題命題比賽中,育才中學有11位老師斬獲殊榮,5位教師獲得一等獎,育才中學也獲得校級優秀組織獎(6所高中之一)。

在近年的招聘中,赴育才求職的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香港科技大學等名校優秀畢業生比比皆是,且不乏博士學歷和海外名校畢業生。然而,育才中學始終將綜合素質作為選才的「第一準則」,不唯名校、不唯學歷,師德和業務素養為先,保障教師團隊發展穩健生風。

名校優質生源基地,培育文理學霸

在「王牌之師」帶領下,育才中學連年取得優異成績,連續17年獲深圳市高考「卓越獎」。今年,育才中學554位考生刷新歷史最好成績,學校重本率高位突破,高分優先投檔率高達81.95%,600分以上高分人數大幅增加至125人。

2020年高考南山區文科、理科最高分均出自育才中學,學校有兩名學生被清華鎖定,5人進入全省前500名,98人進入「強基計劃」面試環節。育才中學在今年高考中,實現了本科率99.64%!

回顧2019年的高考成績,育才中學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佳績,高考一本率(高分學生投檔線)突破80%。這幾年,高考一本率連續刷新,由2016年的66.7%,提升到2019年的80.6%。600分以上高分學生達63人,達中山大學錄取線學生佔比13.5%。2019年,育才中學已成為天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吉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的優質生源基地。

開設豐富課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加強創新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大應用型、複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比重」,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的重要建設內容。育才中學響應國家「強基計劃」和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求,制定「優智學生跟蹤培養計劃」,在師資配備和教育資源等方面提供個性化定製課程,並將在新一屆高一開設「科技英才班」,用「未來科學家」課程,為「強基計劃」奠基。

育才中學將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手精準定製「校外腦庫計劃」「獨立學習計劃(IS)」「X-LAB(德國)未來科學家訓練計劃」,與華大基因、南方科技大學等建立廣泛的幫扶與合作關係,目前學校建有創新實驗類精英社團15個,科學探究類拓展課程80餘門。

育才中學「科技英才班」將為下一代具有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青年人打造一個與國際科學教育接軌、與國際科技創新能力培訓接軌的平臺。該班覆蓋15至18歲之間的年輕人,生源和培養對象包括來自深圳市報考育才中學的優秀初中畢業生,以及育才中學在讀的高一到高三學生,將建成深圳市乃至全國科學思想之源和未來科學家的搖籃。

作為南山教育的一張名片,育才中學也將有更多擔當。正如從育才中學教師成長為育才教育集團總校長的徐蔚琦所說,在深圳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新起點上,育才將傳承「敢為天下先」的蛇口精神,堅守立德樹人、全面育才的初心,藉助集團資源,發揮育才中學的優勢,為南山創建世界一流的教育貢獻「育才力量」。

統籌/文/圖:伍曼娜 製版:柴華 劉豔蘭 陳寧

相關焦點

  • 老子說不敢為天下先是什麼意思
    不敢為天下先,首先得明白這個天下先是什麼意思?兩者同出,異名同謂是三,天下先就是三。天下先也是德,先下先就是無為而無不為。不敢為天下先。聖人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我們之前都說了三是小名小眾,普天下的老百姓之德。聖人之無為和不爭,只做好守一。這個三德,乃物質民利之得還是讓給百姓吧。有一天和朋友談論有關戰略型企業家的這個問題。直接把對話拿出來看。
  • 順德設立「人才日」,打出9張王牌廣納天下賢才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的第一動力。1月4日,在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佛山順德召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為高質量發展譜新篇。其中,人才房交鑰匙作為大會的重要環節之一,充分彰顯了順德區對人才安居樂業的重視。
  • 西安政治學院鍛造高素質新型政工人才方陣
    原標題:西安政治學院鍛造高素質新型政工人才方陣 新形勢下如何鍛造強軍興軍的高素質新型政工人才方陣?5月初,一組數據匯集西安政治學院:在神仙灣哨所等邊防一線連隊,在空軍某航空兵師、第二炮兵「常規飛彈第一旅」等部隊,在海軍遼寧艦、陸軍航空兵等新型作戰力量序列中,近五分之一的政工幹部是該院畢業學員。
  • 「網際網路+五大領域教育」雙師共育課堂
    「網際網路+五大領域教育」雙師共育課堂是中國首個針對中小城市、鄉鎮地區幼兒園普遍存在的專業師資匱乏、「小學化」教育傾向嚴重等辦學痛點,專門為該地區幼兒園提供「雙師共育」在線教學軟體平臺支持、高層次學前教育專業師資支持、「五大領域」活動(課程)體系支持以及園所管理配套服務支持的在線教育系統。
  • 南京大學:推進「熔爐工程」 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
    以「綱舉」強「立德」、以「目張」達「樹人」,集思廣益、集聚眾智、集中力量構建「鍛造優秀青年的大熔爐」,培養和造就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在成為全校師生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校黨委和行政也把「熔爐工程建設」並列為推動今年工作的三大重要抓手之一。12月14日上午,南京大學「熔爐工程」建設推進大會在仙林校區開幕,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校黨委書記胡金波出席會議並作了題為「燒旺熔爐之火,鍛造時代新人」的講話。
  • 老子為何說不敢為天下先?
    這至少說明老子的思想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消極的、厭世的、不思進取的,因此把「不敢為天下先」的思想理解為消極是不正確的。可是,既然老子重視進取精神,他又為什麼以不敢為天下先作為自己的三寶之一呢?這其實也正是老子的高明之處。
  • 上海大學:賡續紅色基因 邁向卓越一流
    突出政治建設,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高等教育的紅色一脈,在多年來的辦學實踐中,黨的初心使命早已融入上大人的血液,化為賡續不斷的紅色基因。主題教育中,上海大學旗幟鮮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定政治信仰。
  • 弘揚長徵精神 鍛造「四鐵」部隊
    熔鑄鐵一般的信仰,重要的是在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的同時,注重加強革命光榮傳統教育,認真組織官兵學習黨史、軍史和本部隊的光榮史,用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鮮血凝成的光輝業績、建設發展中的模範事跡感召官兵、激勵官兵,保證官兵在樹立信仰信念上做到一脈相傳、賡續不變。
  • 尚德修能強素質 知行合一育人才
    原標題:尚德修能強素質 知行合一育人才  職業教育如何培養人才?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多年來,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將培養尚德修能、知行合一的中高級應用型人才作為辦學目標,致力於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意識濃、實踐能力強、有「責任感」的工程師作為教育教學落腳點,取得豐碩成果。
  • 山東大學:為天下儲人才 為國家圖富強
    楊雲雷攝/光明圖片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山東大學的足跡】  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南大門,碩大的校規石上鐫刻著「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無聲地提示著每一位山大人,要有「為天下」「為國家」的責任意識,要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使命擔當,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
  • 敢為天下先——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2016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為什麼你們將「wifi」拼為「wife」的錯誤解讀為一項「導致報考師大男生增多,解決長期以來男女失衡問題」的重要舉措?從你們這些善意的調侃中,我能感受到你們對學校的理解、包容與期盼。謝謝你們!         同學們,今天你們就要畢業了,在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我想送給你們五個字:「敢為天下先」。
  • 地方高校應強化創新型人才培養
    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有兩條途徑:一是學校培養,二是社會鍛造;學校培養是基礎,社會鍛造是條件,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都是創新型人才成長不可或缺的條件。地方高校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主動承擔地方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任,圍繞產業優化專業,圍繞創新育人才,只有培養一批自身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的」永久牌」創新型人才隊伍,才能更好推動地方科技創新,加快科技進步,為地方經濟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 南京大學:以「熔爐工程」鍛造時代新人
    「高校要成為鍛造優秀青年的大熔爐。」從2019年起,南京大學啟動「熔爐工程」建設,希望通過南大這個「熔爐」,造就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據了解,南京大學成立了立德樹人工作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推進立德樹人工作。
  • 「不敢為天下先」之我見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 麥克阿瑟不相信中國敢參戰,志願軍首戰打垮美王牌師
    10月28日,為增強聯合國軍的突擊能力,一鼓作氣打到鴨綠江,美軍第8集團司令沃克將美軍王牌部隊騎兵第1師調入雲山、龍山洞前線一帶,其他部隊也開始向北推進,而直到這個時候狂妄的美國人還堅持認為中國不敢出兵
  • 東北師範大學:強師報國守初心 求實創造擔使命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東北師範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總結73年辦學歷史,立足時代精神和學校實際,凝練了「強師報國,求實創造」的東師精神,並將其融入立德樹人和辦學治校之中,努力在推進「雙一流」建設和培養創新型卓越教師上有新作為,加快世界一流師範大學建設進程
  • 勝戰密碼代代傳——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傳承紅色基因鍛造...
    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新華社西安7月11日電 題:勝戰密碼代代傳——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傳承紅色基因鍛造強軍標兵記事  新華社記者李清華、樊永強  「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 清大紫育青少年生物基因技術創新應用夏令營
    在新高考改革政策的背景下,高校對於優秀人才的選拔日益精準,學生需要在高中階段做好新高考選科工作,同時明確自己未來大學、專業、職業方向的選擇,而提前接觸社會參加實踐活動並進行職業體驗,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獲得對職業生活的真切理解,發現自己的專長,培養職業興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人生志向,培養自身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需要
  • 「卓越」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浙江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是由學校數學系與計算機系強強聯手組建而成,一路走來,始終秉持「匯聚一流資源、建設一流師資、產出一流成果、培養一流人才」的辦學宗旨,不斷探尋學科專業與師範教育有機融合、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應用之道。
  • 鑄師者之魂 育時代新人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鍛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關鍵所在。」朱偉表示,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鑄魂育人,不斷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深入實施強師工程和「十百千萬人才培養計劃」,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把佛山打造成為南方教育人才高地,努力推動佛山教育現代化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