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瓜田,更不李下

2020-09-05 楚天抒懷

既不瓜田,更不李下

鄢文龍


第一次聽到「瓜田李下」這個成語,是中學裡的一次語文考試。

那時,聽到這樣一個成語,首先感到害臊,接著佩服起這位監考的語文老師。

即便是到現在工作了36年,也是聽到的唯一一次。

今天,我有意以拆詞的方式,化而用之,完全想提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可忽視孩子的潔行教育。

這樣一個成語出自《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說的是一個有道德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一輩子都應自始至終防患於未然,不要身處讓人嫌疑地地方,在種瓜的田裡不要拔鞋,在李子樹下更不要整理帽子,否則會有偷盜嫌疑,引起誤會。

在我的成長生涯中,有一次生活小事,無法忘懷。

那是一個年輕長輩,領著我們幾個還正處在高中學習階段的學生,去遠在五裡開外的地方支援插秧,大概是因為天熱,他們每一個人都到農民地裡偷摘了一個西瓜就跑,我卻心裡坦然的慢悠悠地走著。大概是當地農民發現了,幾個農民就分頭一個勁地追。只聽一個農民說:「路上還有一個走著,把他抓了!」我感覺是要抓我,很是委屈,心想:我又沒偷,你怎麼抓我?可是,一想到他們真把我當人質,我就完了。於是,只好委屈地加速逃跑。面對他們的飛速,我十分緊張,緊張得腿直打哆嗦,甚至發軟,感覺他們越追越近,我只好連跳帶滾,最後終於得以逃脫,可是,腿卻骨折了。

有時想想:在不容分別的時候,好壞,還真是不一定你說了算。

這件事,更讓我想起小時候聽說的一個故事。

據說有一個這樣的家庭,那窮,真是窮得可以進入雕刻式記憶。夏天的時候,我看著這五六歲的小男孩,從來就是衣不蔽體,鼻涕就是農村裡的掛麵,黑得直到上初中學了地理,才知道在非洲有這樣一種膚色。

有一天,鄰居的一隻雞,飛到了他家,說時遲那時快,他的父親馬上把門關起,活殺了這隻雞,馬上就讓他的母親給清燉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啦,父母親看著孩子狼吞虎咽地一下子把一隻雞吃完了,既興奮,更自責。

可是,長大後,孩子卻成了小偷。

父親,反省後捶胸頓足的悔恨:「一失足成千古恨啦!」

有時想想:看來上梁不正,下梁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歪了。


無獨有偶的是,我夫人在當班主任的時候,也遇到過一件這樣的事情。

孩子已經上初二了,父母從不注意生活細節。有一次,母親在脫上衣時,掉落了幾個硬幣,孩子撿起來了,自己拿去買了冰棒。後來,孩子進一步趁母親不注意時從口袋裡開始試著拿十元,見母親並不在意,後來又更膽大起來,敢偷偷從錢包裡一百一百地拿了。

再後來,母親總是帶著他出去出席別人的家宴或外請。孩子總是趁大人推杯之際,鑽在衣架下從口袋或錢包拿錢。

再後來,膽子越來越大,就開始在課間,特別是升旗活動時,偷起同學的錢物了。

有時想想:行為的教育,防微杜漸,或許是最優化的選擇。

2020.8.23於抱樸行藏閣


相關焦點

  •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正冠
    近日,忠縣某單位召開黨組會討論本單位辦公桌椅採購事宜時,一名領導幹部主動發言:「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雖然我有親戚在縣城賣家具,但這次招投標,
  • 在農村,常說的「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什麼意思?
    農村人常說的「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什麼意思? 這句話說得就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別人的看法,不然的話很容易就會產生誤會,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利益的相關問題時候,一定要懂得避嫌,不要因為利益而產生誤會和分歧。那麼「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什麼意思?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什麼意思?為何說別在瓜田裡穿鞋?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在瓜田裡不能穿鞋?1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就是可以跟著爺爺屁股後面寫春聯兒。唐文宗因為偷跑岀去才得知這樣的八卦新聞,他就不明白,好幾天睡不著覺,剛好柳公權這個倒黴蛋就被皇上盯上了。「郭寧從政以來沒有啥黑歷史,現在只是讓他去當個小官,為什麼會流言四起呢?再者了,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和朕一毛錢關係都沒有,這些八卦硬是把朕說成左擁右抱,樂不思蜀。」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常禮舉要筆記》
    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那麼,兒童身上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傷地不覺得難受地逐漸消失。——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寅)處世十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我在班級裡順勢教了同學們一句話:」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意思是在瓜田地裡不彎腰提鞋,以免讓人誤會自己是偷瓜賊,在李子樹下不抬手整理帽子,以免讓人誤會自己要偷果實。那麼引申到現在,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做那些容易讓人誤會你、懷疑你做了壞事的舉動。
  • 農村俗語「桃園不整冠,瓜地裡不提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桃園不整冠,瓜地裡不提鞋就是告誡人們在做事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嫌,避免給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這句話在人們口口相傳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詞彙變化,比如有的地方流行的是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或是李下不整冠,瓜地不系鞋,雖然詞語不同,但是都是表達了一個意思。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這句話出自曹植的一首詩《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是說一位行端坐正的君子,做事應該懂得避嫌。經過別人瓜田的時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彎腰去提,不然容易讓人懷疑你偷瓜。走到別人李子樹下的時候,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則很像是動手去摘李子。這兩種行為,都容易引起誤會,越是正人君子,越應該盡力避免。
  • 心理丨騎電三輪車「摘」瓜,心理動機就是「偷」
    古詩《君子行》中有:「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也就是經過瓜田或果樹下,不彎下身來提鞋和舉手整帽子,免得人家懷疑。後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所以也就有了"瓜田李下難避嫌"的說法。但種瓜種果的農民總是樸實的,何況瓜果也是為了賣的,來了人總得讓人嘗嘗好不好吃,但這一"嘗「,也不好說嘗多少,又不能不讓嘗,所以瓜田果田也就有個規矩叫"管吃不管拿「,因為明知你也吃不了多少,再說哪有為了"管吃不管拿"專門跑來白吃的,不要臉的人總是少數。
  • 西瓜無瓤,只存血水:清代瓜田命案始末
    張大拿種了好大一片西瓜,西瓜快要成熟之際,因為擔心有人來瓜田偷瓜,故此僱了個無業青年李青替他看管瓜田。 這個張青為人蠻橫,又有個貪財的毛病,因此落下壞名聲。但張大拿正是因為他蠻橫不講理,拳頭有力氣,所以才僱他給自己看管瓜田,只為憑藉他的壞名聲,震懾那些偷瓜人。 哪料想張大拿所託非人,若不是執意僱傭李青這個惡徒,還不會惹出禍端。
  •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在希望的瓜田上
    央廣網南昌10月17日消息(記者李思默 李竟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特別策劃《我們村裡的年輕人》,17日推出《在希望的瓜田上》。
  • 大瓜-田蕤涉嫌猥褻女性被抓
    > 昨兒一大瓜,田蕤,「蕤」這個字讀音「蕊」,讀音花蕊的蕊,組成詞語是葳蕤。但是,不熟悉古詩詞的人,這個字很多人不認識。其實光看名字,田蕤,應該是個女人名兒。 田蕤,我看媒體說是國家一級演員,如下圖,長的就這德行。我對此人是零印象,從沒聽說過此人。不過田蕤這回算是徹底出名了,我在這兒,也隆重祝賀大瓜田蕤榮登各媒體之榜首也!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在有的格言俗語中,既順口,又發人深省。比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我真是深深的震撼到了,太精闢了。意思就是說如果你走在一片瓜地裡,就算你的鞋子掉了,你不要彎腰提鞋或者繫鞋帶;如果你走在一顆李子樹下,你的帽子歪了,你不要不要這這個時候把它扶正!太精闢了,就是告訴我們要避嫌,有些事情,不單單是一句自己問心無愧便好就能說的過去的。
  • 人民日報點讚海南南田農場:不忘初心的南田樣本
    種瓜菜、椰子、可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都不成。又跟著別的地方種西瓜,西瓜多了賣不掉,號召幹部職工吃「愛場瓜」。  一籌莫展時,場裡發現有些職工芒果種得不錯,品質好,銷得快,就是不成規模,找來專家論證,南田的坡嶺地日照充足,旱澇適中,非常適宜芒果,而且比內地早上市兩三個月,趕上春節上市,價格更好。種芒果!壓膠上果!農場領導班子反覆討論,下定了決心。  什麼?砍膠樹!什麼?
  • 長豐:英語研學之旅走進瓜田
    長豐:英語研學之旅走進瓜田 時間:2019-06-19 09:03:00 來源:合肥晚報  編輯:見習編輯 陳茜 6月15日,在美麗的「香瓜之鄉」長豐縣羅塘鄉,合肥晚報萌娃學堂和美國想像力英語的外教老師一起帶孩子們走進瓜田,在鄉土氣息中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英語研學之旅。在這裡,孩子們不僅可以學到實用的地道英語,親手採摘香甜脆爽的香瓜,還能欣賞夏日羅塘的鄉村美景。
  • 什麼輔食既營養又不上火,田中小農水解胚芽米精當仁不讓
    田中小農作為一個專業臺灣輔食品牌,以優質的品質與易吸收的營養配方,受到了家長的歡迎與信賴。為了避免營養物質消化不全,造成食積上火,臺灣田中小農研發E.H.P酵素水合工藝,胚芽米精既營養又不上火,小分子好消化,開啟寶寶輔食舒適餵養每一步。
  • 青少年科創大賽成「瓜田」,「造假」過關到底誰是罪魁禍首
    專家稱癌症研究大學生都做不了,小學生更不可能。是不是自己撰寫,評委面對小學生的評審答辯的時候竟然看不出,竟然不知道?我們周圍不少孩子也參與過青創大賽,絕大多數都是在區賽就止步了。所以這個現象不值得徹查清楚麼?
  • 香瓜為啥不甜還出現裂瓜?(農化服務廣場)
    案例:遼寧省遼陽地區的一位瓜農去年所種的5畝香瓜,在香瓜生長後期局部瓜田出現了新問題,單從香瓜的產量看,與往年並不差,甚至還略好一點。但就是到成熟期一部分瓜出現了裂瓜現象,摘下來嘗一嘗,發現香瓜的口味還不甜。為什麼出現裂瓜而味還不甜的問題呢?這與施肥有什麼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