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桃園不整冠,瓜地裡不提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2020-12-23 響水大米

俗語是勞動群眾在社會生活過程中,通過不斷對事物觀察和了解,總結出來的語言,通過民間百姓不斷地口口相傳流傳到今天, 很多俗語產生的意義就在於通過形象地概括指導後人的做人做事的準則。桃園不整冠,瓜地裡不提鞋就是告誡人們在做事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嫌,避免給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這句話在人們口口相傳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詞彙變化,比如有的地方流行的是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或是李下不整冠,瓜地不系鞋,雖然詞語不同,但是都是表達了一個意思。

這句俗語的出處是是三國時期曹植作的《君子行》,開頭四句流傳久遠:「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桃園不整冠的說法是在一些結滿了果實的果樹下,如果一個人具備了君子的品質,那麼即使自己的帽子歪了的話,也絕對不能用手整理,因為只要自己用手整理帽子的話,就會被別人誤會是在摘樹上的果實。或是將摘取的果實偷偷地放在帽子裡帶走。

同樣的道理,瓜地裡不提鞋的說法是如果一個人走在瓜地裡,那麼即使鞋掉了也不能彎腰去提鞋,避免別人誤解為自己在偷地裡的西瓜。

在古人的想法中,將人按品德的高低分為君子和小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就是德行的高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所以古人告誡人們如果要是作為一個君子,那麼在生活和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自己的行為讓別人產生懷疑,破壞了自己君子的形象。

「桃園不整冠,瓜地裡不提鞋」是古代人們對一種君子行為的定義,通過簡單的舉例來證明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避免讓別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其實這個俗語即使在今天也非常適合,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要做到三思而後行,做事說話要分場合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這也是現在老人在教育後代最經常提及的一句話。

農村俗語「桃園不整冠,瓜地裡不提鞋」,有什麼說法嗎?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俗語:桃園不整冠,瓜地不提鞋,是什麼意思?為何瓜地不能提鞋?
    「桃園不整冠,瓜地不提鞋」,說的是農村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到了別人桃園裡不舉手整理自己的帽子,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就容易被人誤解為伸手摘桃子。到了西瓜地裡不蹲下來繫鞋帶,因為這樣容易被別人解讀為偷西瓜。意思很簡單,說出來大家都明白,但是偏偏有很多人做不到,他們倒不是想去偷桃摘瓜,而是無意識的舉動不知道如何去避嫌。所以後來這句俗語就從表面意思引申開來,變成教人們如何避嫌。農村避嫌是一門學問,避得不好,容易讓人詬病,可是什麼事都不管,又容易讓別人說是自高自大。中國農村的事情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 農村俗語:「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講的是什麼意思? - 農言鄉事
    更多文章閱讀→動動小手點擊上面紅色按鈕「關注」 (農言鄉事)在我國農村地區,每個地方都流傳著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雖然這些俗語在表達形式上都有所不同,而這些俗語都是「話糙理不糙」,通俗易懂,它能流傳至今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些俗語,看看你能了解多少?一:「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也是農民的寶貝,它是祖祖輩輩遺贈給後代的最佳禮物。所以農民丟什麼也不能丟了土地。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
  • 農村俗語「春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中華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詞彙現在表達的內容與原來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俗語言簡意賅,短短的幾個字表達了很深刻的含義。春為花博士:這裡的春是指立春或春天,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的意思是春氣始而建立,從立春的這個節氣開始嗎,氣溫會逐漸上升,日照強度也會增多,所以天氣自然逐漸溫暖,春回大地,自然是百花即將開放的時節,立春時節一候迎春花開,二候櫻桃花開,三候望春花開,所以花開的越來越多。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提及農村俗語,往往給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老輩人的教導,不管是說的做人的道理還是觀天象,這些俗語都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教育,俗語不像古詩詞那麼華麗,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意味深長,古時候很多人接觸不到很好的文化教育,但很多人也渴望對於一些事物的認知,而老輩人就會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教導後人去認識萬物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面生活都會比較寧靜和平淡一些,因為農村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娛樂和休閒活動。當在農村還是有一個樂趣的,那就是聽農村老人們說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就是農村俗語,都朗朗上口沒特別有趣、其中一些俗語還帶著著一些特別有趣的故事,蘊含著一些道理,到現在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這些農村俗語其實都是農民老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生活經驗的一個總結,對與生活上遇到的一些事情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俗語其實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當中都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講究,其實很多地方風俗在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到了,真正堅持傳統的還是只有農村當中。而農村裡也同樣代代相傳著不少老話,這些話我們將它們稱作是「俗語」,而在諸多的農村俗語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會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其實在很早期的農村生活人們還十分的喜歡狩獵,那就是打野兔和抓野雞,這些野味都是當地人特別受歡迎的食物。每當有客人和重要節日的時候,他們便會拿上各自的工具上山捕獵,滿載而歸之後就又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 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也給人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狀態,有一些農村流傳的習俗也漸漸的被人們摒棄,不過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農村流傳的俗語。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普及,有很多俗語被人們所摒棄,甚至被年輕人所看不起,但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而言,他們對這些俗語卻深信不疑,並且還十分喜歡這些俗語當中,所富含的一些淺顯道理。而接下來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生不睡柳,死不睡楊,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 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概括了農村人的生活百態,包羅著萬象的大千社會。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再教育後人的時候總少不了幾句俗語,所以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的總能說說上幾句,剛開始聽的時候,感覺也沒有什麼意思,可是,和生活結合起來慢慢品味,就會悟到其中蘊含的深刻的哲學道理。
  •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有什麼根據?在農村庭院裡,很多人都養了一些花花草草,而這些形態各異的花草也給人們帶來了點綴,增加了樂趣。在這些花草中,有富貴牡丹、有發財樹、還有長壽花、銅錢草等,而這些花對花主人來說都是非常喜愛的,從這些花的名字來看也象徵著吉祥和富貴。不僅我們平常人都喜愛花,而文人墨客也是如此,就連大詩人陶淵明也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喜歡花草自然是好的,可是老祖宗卻留下了這麼一句俗語,說「花旺人不旺」,那麼這句俗語在老祖宗看來有什麼依據呢?
  •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在農村裡,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俗語,而這些農村俗語都是真實的,也非常貼切我們的生活,一些俗語不僅有哲理,說起來還挺有意思。除了上面這些,農村裡還有「四大沒臉,四大舒服」等俗語,所以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四大沒臉和四大舒服」,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呢,李子來說一下:農村裡的「四大沒臉」都是啥:在農村裡「人是要臉,樹是要皮」的,所以一些農村人在為人處世上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街坊鄰居的關係融洽下,真的是能夠起到遠親不如近鄰的效果。一個好的鄰居在生活之中,存在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還真的能夠幫得上大忙。
  •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文/農夫也瘋狂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日當天是陪父母一起過,還是和朋友們出去嗨了呢?各位男同胞們有沒有留鬍子的愛好呢?今天農夫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和這些相關:「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比較淺顯易懂,「慶生」也就是指慶祝生日。現在的年輕人過生日了,就喜歡叫上好朋友一起去酒店吃一頓,然後晚上還要去KTV玩耍一番。
  • 農村俗語:頭九二九下了雪,頭伏二伏雨不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頭九二九下了雪,頭伏二伏雨不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有的是關於封建迷信的,有的卻非常有道理,所以我們在看到俗語的時候要懂得區分,但是現在不管怎麼樣,這些俗語距離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遙遠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看看你們以前有沒有聽過。
  • 農村俗語:男不露肚臍,女不露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不露肚臍,女不露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有的對農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說關於教育或者是天氣的俗語,也有的俗語就是封建迷信,所以大家在看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看看你們在以前的時候有沒有聽過這些俗語。
  • 農村俗語: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過去,除了結婚生子的事情外,對於一家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蓋房子了。在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人們蓋房可能會將一家人手中的錢都花出去,所以,講究非常的多。
  • 農村俗語「坑前不坑後,坑左不坑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坑前不坑後,坑左不坑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看到這個「坑」,可不是要去坑人的,也不是隨隨便便在那裡要挖坑的!「坑前不坑後,坑左不坑右」,說的是農村的一種「水井」文化,坑在這裡就是水井的意思。在自來水普及之前,農村人多數是在自家院子裡打井吃水的。整句話的意思是在說,農村人打井,要在房子前面打,不在房子後面打,要在進大門以後的左邊打,而不要在右邊打。
  • 農村俗語「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分析,小編發現,農村的一些俗語大部分上都有一些告誡和鼓勵意味:告誡、警告我們什麼事不能做,鼓勵我們什麼事做了就可以交好運,交財運。感情色彩大於科學依據,因此,大家最好是可以帶著辯證的眼光去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話就是:「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俗語老話通俗易懂,寥寥數字就能向人們揭示某些道理,因此,它們在農村地區廣受歡迎,也是農村老大爺們飯後茶餘常說的。
  • 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在農村,常聽到長輩們說一些口頭禪,其實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俗語,而民間的這些俗語,雖說聽起來比較糙,但是細細品味的話,會有頗多的感受。記得多年前,回鄉下摸不到路了,就問到旁邊幹活的老伯怎麼走,當時由於著急,語氣稍微有點重,老伯直接說上了一句俗語,「問路不施禮,多走五十裡」,雖然是簡短的一句俗語,但是卻告訴了我一些道理,至此以後,但凡出門在外,我都以禮相待,語氣謙卑。其實俗語雖叫俗語,但是一點也不俗,只有我們細揣摩,深領悟才能深知之中的道理。比如下面的這則俗語,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