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昌10月17日消息(記者李思默 李竟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特別策劃《我們村裡的年輕人》,17日推出《在希望的瓜田上》。
鄉親眼中的他(她)
族叔黃徐林:我眼中的黃有生,從小就很誠實,家裡比較貧窮。為了改變家裡的生活,就去種大棚瓜,現在生活慢慢好起來了。
哥哥黃順生:他做事又勤快又吃得苦,對父母也蠻有孝心的。
蘭盤村村支書鍾平根:他個子不高,瘦瘦小小的。通過這幾年種西瓜,他賺了一部分錢,現在比以前更自信了。
我叫黃有生,今年38歲,現在在分宜縣包了45畝西瓜田,種西瓜很辛苦,施肥都要等太陽下了山才可以。白天一有休息的時間就在河邊釣釣魚,在樹下睡午覺,這是我難得的休息時間。
「現在溫度太高了,把這個棚打開來降溫,這樣對瓜很有利……」
黃有生抖了抖鞋上的土,把打下的西瓜枝條攏起來放進籮筐,又將瓜棚的塑料膜向上卷好。從清晨五點開始的勞作,在正午時分告一段落。
離西瓜田不遠有一條小河,黃有生喜歡把魚竿斜插在地裡,在岸邊樹蔭下打個盹,起來就能看到魚上鉤,這是一天裡他僅有的悠閒時光。等到傍晚,黃有生又鑽進瓜棚,這一次,他要忙到半夜。
江西省分宜縣高嵐鄉蘭盤村地處偏僻,一年到頭鮮有外人到訪,曾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在這裡靠種田為生的黃有生一家人,日子過得並不寬裕。父母因為患病行走困難,哥哥外出打工又受了傷,這讓黃有生在年少時就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黃有生說:「天天吃飯都吃不飽,種地種得不好,也沒錢買肥料。出去打工也是沒有什麼技術,一個月掙兩三千塊錢。就是想幹也沒法幹,所以就越搞越差。」
黃有生嘗試過很多賺錢的方法,去浙江的油漆廠打零工,回村裡養雞、種西瓜、種水稻,每次想證明自己,都以失敗告終。那時候,黃有生常說自己「沒本事賺不來錢」。黃有生說:「想做點事情,邊做邊摸索,但是做不成。第一個,我資金不多;第二個,我沒有技術。想法是好的,敢做也是好的,但是沒有做成,就是差的。」
零碎的工作時斷時續,一年到頭,黃有生賺的錢僅夠一家人的溫飽。2014年,黃有生家被列入村裡第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蘭盤村村支書鍾平根觀察,雖然黃有生做事有時缺乏韌勁,但他並不懶惰。他需要的是有人開導、領路。鍾平根說:「其實就是思想上、資金上等方面把握不住,找不準很好的方向,但是他總體來說還是比較誠實,做事方面還是有這種誠實的勁,我看到的主要是這一點。」
在分宜縣,西瓜種植是主要的扶貧產業,全縣西瓜種植面積超過6.2萬畝。鍾平根打聽到村種植大戶在找人合夥種西瓜,這正是學習的好機會,他第一時間推薦黃有生去幫忙。鍾平根說:「我們這裡的土壤是黃土,這種黃土種植的西瓜比一般的要更甜。黃有生有兩年種西瓜的基礎,如果從一個更新的領域去推薦他,他就更難接受了。」
得到來自家庭之外的信任,有人肯推薦他去做事,這對黃有生的內心是一種衝擊。黃有生說:「我覺得去合夥種西瓜還行,比打工強。如果比打工強,那我肯定想留下來,多賺一點錢,讓生活過好一點。」
第一年,120畝的西瓜田,黃有生佔了20%的股份,淨賺了幾千塊錢。這份喜悅沒有停留多久,到第三年,黃有生徹底明白,想要效益,得有規模才行。村支書鍾平根很快聽說了黃有生的顧慮。黃有生說:「書記很嚴肅地和我說,『賺到錢沒有呀?』我說,『就是沒錢啊。』書記就說,『不要放棄,資金方面可以商量。』」
「當時我們村委幾個人找到他,我說,『資金方面我們想辦法,可以通過扶貧小額信貸的政策幫助解決一部分。』」鍾平根告訴記者。
2017年,扶貧幹部利用金融扶貧政策給黃有生爭取到了一筆貸款,同時幫他物色到了一塊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黃有生憋了一口氣,他考取了駕照,花幾千元買了一輛二手麵包車,一天24小時守在西瓜田裡。黃有生說:「我晚上要摘瓜,白天要裝車。晚上要把瓜一個一個挑好,放在那裡,然後叫小工幫我搬出來。晚上我就睡在車子上,要守著那個地方。你要看著它(西瓜)長啊。」
光下苦功夫還不夠,種植技術也要不斷提升。向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學習如何提高西瓜產量,和其他種植戶交流經驗,只要是和西瓜有關的事情,都能提起黃有生的興趣。他說:「關鍵還是要去摸索,這個邊做就要邊學,這個沒有『頂』的,越學就越好。要把自己搞強大一點,這樣搞出來的東西在市場上才會有競爭力。」
2018年,黃有生的生活迎來了拐點。他種植的西瓜超過30畝,一年兩季的產量,讓他的銷售額達到近12萬元,初嘗碩果的黃有生當年順利脫貧。
西瓜棚裡鬱鬱蔥蔥的瓜秧上,點綴著一朵朵嫩黃的西瓜花。黃有生熟練地整理著剛種下的第二季瓜苗,如果一切順利,十月下旬西瓜就可以豐收。
寒來暑往,黃有生的西瓜種植產業終於步上正軌。通過不斷學習和摸索,他從以前的蠻幹瞎幹,變成了種瓜能手,還掌握了一點管理學和銷售知識。如今,黃有生更願意主動來找鍾平根談一談種瓜的計劃、自己的心得。
鍾平根說:「他越來越勤奮了,還帶動了周邊的村民賺了一部分錢。我們的村民到他的瓜地裡面務工,大概是70~80塊錢一天,每天需要7~8個人,多的時候要10多個人,這就將近要達到八九萬塊錢的勞動務工費付出。」
黃有生的今天,離不開村裡人手把手的幫扶。同樣,能把自己的致富經驗、種植技術分享給其他貧困戶,帶動大家一起來種瓜,黃有生不僅心甘情願,他還希望,人越多越好。他說:「我就想再找幾個貧困戶,把他們帶起來。大家來合資,種300畝西瓜,都來賺點錢。未來幾年我就是這麼想的。」
去年底,在鄉村兩級幹部的幫助下,黃有生通過金融小額信貸扶貧政策,又申請到5萬元的貸款。這筆錢,黃有生全部投入到西瓜的擴大生產經營中。現在,他的西瓜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45畝。與西瓜朝夕相伴的日子裡,黃有生還悟出了一些道理。他說:「急躁的脾氣會磨掉,我沒有原先急躁了。就像種西瓜,它要慢慢地長出來,你要耐心地去等它,它不可能是你一下急得出來的,過急是沒用的。」
如同一顆深埋在地裡的種子,黃有生熬過了艱難的冬天。對於未來,他滿懷憧憬。他說:「最起碼我原先沒有方向,現在有個方向,心情也好多了,我要朝著這個目標好好地做下去,有個好的奔頭。現在我有兩個孩子,大的叫志文,小的叫志超,我就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到時候學點知識回來。如果他們想種西瓜,可能就會比我種得更好。」
《寫給20年後的自己》
黃有生,我是20年前的你。現在我已經當上爺爺了吧?志文、志超應該都很孝順吧?雖然到了花甲之年,但我知道你肯定閒不下來。今年給我自己定下300畝麒麟瓜的願望,實現了吧?希望我家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