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丨他回鄉當「村官」,希望用電商吸引年輕人回歸鄉村

2020-12-10 掌上衡陽

今年7月,劉伯聖成為一名「村官」,暫聘為角山鎮和平村會計助理。他稱,這於他的人生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今年24歲的劉伯聖,小學跟著父母在桂林讀書,讀初高中時回了衡陽,2013年考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畢業後去了桂林,入職父親開辦的國際旅行社,負責團隊業務拓展。

由於從小耳濡目染,劉伯聖反而失去了對旅遊行業的興趣。「在桂林的時候,我成天泡在遊戲裡,混吃混喝般過了兩個月。爸爸見我這樣,不時會批評我。我也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於是,我跟父親說想回家鄉創業,父親正好也有這個考慮。」父子倆經過深入交談後,2018年10月,父子倆先後回了家鄉——石鼓區角山鎮和平村。

近年來,角山鎮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布局了香樟苑、山水蓮花、望夫湖、三星蔬菜基地等特色休閒農業,成功引進崇盛國際中心、華耀城等商業項目,鄉村道路、通村公路、通組公路實現100%覆蓋,角山鎮獲評「衡陽市最佳鄉村生態旅遊目的地」,角山村、三星村、利民村獲得「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2019年,角山鎮榮獲湖南省農業產業強鎮稱號,現正在全力爭創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

「我大學學的是電商專業,當時就想著先做電商試試。」2019年,劉伯聖和五個「小夥伴」共同出資,開了一家口腔護理產品的線上店鋪。經過一年的運營,店鋪小有成就。「今年年初的疫情,很多產業都受到了影響,但是我們在店鋪的營業額反而上漲了30個百分點。」「我認為,電子商務比起其他的商業模式適應力更強,更能在相對極端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小試牛刀之後,他把創業的目光投向了農村。他認為電商對於農村來說,還是一塊處女地,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得知他想回和平村創業的想法後,父親建議他先去嘗試當好一名「村官」。因為只有與農民天天打交道,才能真正地了解他們,了解農村。

今年7月,劉伯聖成為和平村的「臨時」村官,被聘為角山鎮和平村會計助理。

初到和平村,他發現村裡的老人特別多,幾乎見不到年輕人,就連村旁的雲山小學也只有60多名學生在上學。當初他認為這是因為年輕人出門打工引起的村莊老齡化問題。但在他進行扶貧走訪時發現,村裡年輕人少的是因為村裡沒有能供年輕人們工作的地方,迫於生計只能去城區或更遠的地方打工。

為解決這個問題,他想在村裡建一個工廠,主要做農產品的深加工,以扶貧車間的模式,吸引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們回鄉工作。通過這些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來推廣自己的電商理念,再以這些年輕人作為跳板,將電商理念傳達給老一輩的人,推動農村電商市場的發展。

和平村曾經建有一個快遞網點,因為入不敷出而關閉了,現在村裡要拿快遞就必須到鎮裡去取。他認為只有在和平村建起工廠,有了電商業務,也就不再為快遞業務發愁了。和平村有28個村民小組,每個組都可以建一個快遞網點,最後連成一張快遞網絡。

這是他對和平村發展電商的想法。

他說,最近有個電影很火《一點就到家》,他很欣賞彭秀兵這個人物。

在大城市奮鬥過後,彭秀兵心中仍有著質樸的夢想,讓鄉親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於是從北京回到家鄉建快遞網點。看起來雖是憨味十足,但為夢想奮鬥時一點都不含糊。在他的字典裡,沒有困難二字,是充滿衝勁的「傻子」。

他說,自己想做這樣的「傻子」。帶著新的理念、新的經營方法、新的發展方式,回到農村,回到家鄉,為和平村的發展添磚加瓦。(文/記者張文凱 實習生王宸 圖片、視頻/敖文景)

相關焦點

  • 讓更多年輕人在鄉村找到發展舞臺
    而在古丈縣的苗寨翁草村的花海芳香中,90後村民石澤輝和石楊虎也忙碌起來,為接待來村裡的遊客做著準備工作。之前,二人都在廣東打工。  這樣的年輕人,在每一個昔日的貧困村幾乎都能遇到幾位。去年以來,筆者在湖南農村調研時發現,年輕人越來越多,村裡越來越熱鬧了。青春的蓬勃朝氣,正在讓農村煥發新的活力。  曾經一段時間,一些鄉村靠天吃飯,無產業無門路,年輕人只好外出打工。
  • 看,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回到鄉村的年輕人,憑藉知識與技能,有了更多元的發展●回鄉創業、服務村委會、帶頭跳壩壩舞,返鄉青年的生活有滋有味●返鄉青年為脫貧攻堅、公共文化服務等事業貢獻重要力量近兩年,在網絡上,「鄉村生活」成為熱詞,許多網友通過視頻
  • 「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7000萬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引年輕人回鄉就業
    近年來,星火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融合現代農業、現代旅遊、現代文化產業於一體的具有現代民俗特色的美麗村寨,更是以集體土地為資產入股,投資7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大門。 張興龍 攝11日下午,綠意盎然的門球場裡,幾名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星火村村民正在悠閒地揮桿擊球。
  • 「行業大佬」回鄉做村官
    原標題:「行業大佬」回鄉做村官   短短9年時間,佛山市南莊鎮紫南村實現了破繭成蝶的蛻變。9年前的紫南村村民人心渙散,村務管理水平低下,村委會沒有凝聚力,上訪率之高居全鎮之首,是廣東省有名的「上訪村」。而如今,當地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怕沒車沒樓,就怕沒有紫南戶口。
  • 那些回到鄉村的年輕人,你在家鄉還好嗎?
    只剩下李淼一人,繼續留在村裡。 青春是一場戰場,有人戰後退伍,有人繼續戰鬥,但所有參加過的戰役,都是榮譽的勳章。無論最終我們是否散場,但當初毅然回到村裡,都值得被讚揚。離開後的阿成和阿茂,也一直在繼續鼓勵和支持著李淼。
  •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在希望的瓜田上
    央廣網南昌10月17日消息(記者李思默 李竟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特別策劃《我們村裡的年輕人》,17日推出《在希望的瓜田上》。
  • 創業正當時 耕耘收穫多(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在三湘大地,許多年輕人返鄉創業,積極投身家鄉建設。他們走進大山,奔走在田間地頭、山鄉小路,在時代的潮聲中,將嚮往和歷練、見識與經驗,化為一粒粒種子播撒在家鄉的土地,為收穫幸福生活而熱情耕耘著。在這裡,我們看到自信在生長,感受到了蓬勃的新希望。
  • "最美村鎮"畢家上流社區:吸引年輕人回歸故土
    在這裡,能夠勾起我們對鄉村的依戀、記憶、牽掛,那山那水、那田那丘……每一樣都讓人魂牽夢繞。這是李滄區畢家上流社區百果山森林公園的一角,畢家上流社區在不久前舉行的「牽手·2014中國最美村鎮」頒獎典禮上剛剛獲評「最美村鎮」的稱號。在很多畢家上流村民眼裡,百果山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 人物丨鄉村書店的年輕人 她們在松陽高山上播撒詩意
    接下來的故事,也如同那句接下來的歌詞,「卻總能把冬天變成了春天」——這個開在高山上、懸崖邊的書店,是國內首個倡導平民教育,推廣鄉村閱讀的鄉村書局項目;同時是先鋒書店落址浙江的第二家鄉村書局。書店也寄託了當地村民的發展期待。書店項目配有一家藝術酒店,村民們希望以此為引領,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金來一起重建古村落的發展之路。
  • 中西部入淘創業者暴增200%以上,年輕人開始回流農村
    另一方面,中國決策層對農村發展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最新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對鄉村建設提到很多。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到,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如何吸引年輕人參與「鄉村振興...
    100多位年輕人回村創業,是什麼吸引青年回鄉創業?東方美谷還在蝶變?寵物經濟、中醫藥產業,將成為未來奉賢經濟新的增長點?奉賢指數,將成為「生態商務區」標準?將讓每個人都有創業的平臺、發展的空間、成長的舞臺?奉賢未來五年,您有什麼期待?一起對話,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同心圓、同心畫,22位市民代表共繪奉賢「十四五」幸福藍圖。
  •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31歲村支書劉慧:我想為家鄉做點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破解「三農」問題。而落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廣大青年的力量。 我們欣喜地看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奮鬥的青春,交給廣袤的鄉土。他們的激情和熱情,讓泥土裡生長希望、山水間綻放夢想。我們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樣本,記錄、觀照、探討,期望在他們的酸甜苦辣中,探索改善的路徑,找到前進的力量。
  • 威海這個村裡來了群年輕人,演節目、開講座還給村民免費培訓
    村裡來了一群年輕人!」馬石泊村村民任孝珍看到彩排走臺的學生們激動地喊道。近日,馬石泊村村口的小廣場上掌聲陣陣、歡笑不斷,山大(威海)的學子們為馬石泊村民送來了精彩的晚會,點亮了鄉村夜色。晚會結束後,村民們不住地感嘆:「小年輕們演得真好,真希望這群年輕人能多來村裡幾趟,給我們演演節目。」
  • 村官秦玥飛
    村婦女主任方菊華對秦玥飛評價極高:「他是村裡的第一書記,但村委幹部開會討論,他從來只提建議、想法;在湖南鄉下,鄉親大多講方言,小秦不是本地人,村委為了方便他下鄉工作,安排我和他一起,但我發現秦玥飛沒有一點語言障礙。」方菊華並不知道,秦玥飛早在第一年當村官時僅僅用了3個月,就跨過語言關。  秦玥飛到白雲村的第一件事,是用一個月走訪村裡258戶人家。
  • 看效果·鄉村振興看亮點丨一朵蓮花每年引客50萬人次 銅梁六贏村...
    在鄉村田園,處處都是等待採收的荷塘。在村裡的電商超市,各種各樣的蓮藕深加工產品,吸引著遊客前來購買。村裡的種藕大戶張達華說,六贏村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種植蓮藕的,剛開始規模不大,種出的蓮藕也是單純的銷售,並沒有發展鄉村旅遊和產品深加工。
  • 那些回鄉的90後們
    快遞費一個月用掉幾十萬,90後小夥「命中注定乾電商」從線下轉到線上做乳製品生意的王健,是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東風村的明星人物,他在蘇寧易購上的「樂益天旗艦店」,有著日成交最高3萬單的傲人成績,每個月光快遞費就要花掉幾十萬,是實打實的本村電商大戶。但其實,王健的事業起步並不是從線上開始的。大學畢業後,王健各地區跑乳製品的業務,慢慢他發現,線下市場不好做了。
  • 故事 | 年輕人為什麼願意回鄉村?
    沿著這樣的思路,我想到自己面對的雲南鄉村社會工作困境,我們可能需要更具「智慧」和想像力。除了 「半農半X」這個可能性外,我們對鄉村社會工作者的支持也可以更加整全化,而不僅局限在社會工作。通過這次學習,我再次確信了,回歸農業生產對於鄉村社會工作者的重要性,它不僅是一種生計補充,也可以是一種力量的重建。
  • 榮縣:退役軍人塗海波棄商返鄉當村官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沅鑫 蔣兵) 「現在的年輕人都嚮往大城市生活,像海波這樣能夠從城市返鄉帶領鄉親共同致富,這樣的年輕人已經非常少了,實在可貴!」青杆坪老支書唐支書點讚的這個海波,就是退役軍人塗海波,現任該村黨支部書記。
  • 這些沒有年輕人的「花甲村」,靠誰來發展?
    如何讓青年人帶著活力與動力回到鄉村,紮根鄉村,讓廣大農村不再為「鄉村振興,靠誰振興」發愁?希望在產業,更在有競爭力的機制與平臺。西安閻良區關山街道北馮村距離西安市不過80公裡,村裡的「空巢」問題也很嚴重。「我們村甜瓜種植效益還可以,鄉村旅遊發展勢頭也不錯,可年輕人一般只願意在村裡種上半年的甜瓜,夏天還是要外出打工。村裡每年都得有半年『空巢』期。」村支書助理韓志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