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嗑了一堆冰淇淋之後,我發現冰淇淋上的「經典原味」基本都等於「香草味」。
夢龍經典款:巧克力包裹下的經典原味還是你香草大爺。
香草味打底在裡面
可愛多的經典原味:脆烤花生、巧克力和華夫筒都是配角,依然是香草冰淇淋挑大梁。
還有肯德基的甜筒、麥當勞圓筒和漢堡王的火炬冰淇淋:
圓筒的默認值是香草!/McDonalds官網
標註了香草味/漢堡王官網
還有它們:大部分冰淇淋,都經歷過一段「經典/原味」和「香草味」綁定的路。
classic、original和vanilla三個單詞是好朋友
明治冰淇淋的超級碗限定款,香草味也是與眾不同的:只有元老級口味才配得上「Ultra」皇冠。
不那麼花裡胡哨、主打只有一款的冰淇淋就比較極端了:如果只有一種味道,那讓香草味上吧。
除了冰淇淋,一些甜點、餅乾也無法免俗,奧利奧扭一扭泡一泡的真相是——
香草味奶油夾心/woolworth
換了新包裝的ARNOTT'S餅乾:都這麼多年了,香草味的夾心不必說明。
香草味不僅在冷飲、甜品界保持長期穩定的一姐地位,在形容詞的世界裡也承擔了一部分責任:用來形基礎又平凡事物,沒特色且無趣。
vanilla釋義/牛津詞典
然而,天然香草其實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味道之一,也曾有過被奉為「異域風情、奢華享受、稀有產物」的光輝歷史。
倫敦一家冰淇淋店因為香草原料短缺將此口味下架/BBC
香草豆的種植培育成本非常高,從最初的種植到第一次開花就得至少3年時間,還不包括果實成熟、和使它們真正釋放香味的乾燥過程。
直到現在,香草豆的種植也並不是簡單的工程,所有用作銷售的香草豆基本都是人工授粉培育的,平均手工播種 600 個香草種子才能生產出 1 kg 的香草豆。
馬達加斯加的香草種植園/BBC
近幾年香草的價格已經和銀的價格不相上下:甚至在2017年一度高過銀價。
香草與金屬銀價格趨勢/BBC
更可怕的是,由於香草價格高昂,種植香草的農民們也是生活在危機之中,還會面對明目張胆的偷竊、甚至是暴力搶劫——馬達加斯加種植香草的村民們在臨近收穫的時節,不得不給自家的香草豆莢標上特殊記號,甚至要24小時在種植園「值守」。
守在香草種植園的農民/BBC
香草味最初的嶄露頭角有賴於皇室的青睞,伊莉莎白一世就是一個對香草味痴迷的典範。據說,女王無法抗拒一切香草口味的甜食,於是她的藥劑師 Hugh Morgan 發明了一種不含巧克力只有香草風味的蜜餞。
就是這位熱愛香草味兒甜品的女士
而香草味開始大規模流行端倪可能要追溯到18世紀,這也是香草和冰淇淋的初次相遇。
法國人用香草味去除加蛋冰淇淋中的蛋腥味,這種奶香濃鬱又口感順滑的冰淇淋,讓閒不住的美利堅開國元勳之一Thomas Jefferson食指大動為之沉淪。於是,他手抄了香草冰淇淋的食譜,將香草豆進口到美國,並用它製造冰淇淋(原始的食譜還可以在國會美術館找到)。
Thomas Jefferson手抄冰淇淋食譜/open culture
在此之前,市面上大部分冰淇淋還只有堅果或水果口味。所以儘管看上去不怎麼起眼、也沒有誘人的顏色,香草味冰淇淋卻因為自己獨特的甜美味道一舉成名。
想想顏色豐富的gelato/AromiCreativi
1991年,紐約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anhattan’s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一項研究指出,香草類似的香味可以緩解核磁掃描的病人壓力。
所以生病要吃香草味甜筒/電影《阿甘正傳》
你不吃我吃/電影《阿甘正傳》
於是,香草味在香氛蠟燭、薰香、身體乳、化妝品、洗髮水、和空氣清洗劑產品中又掀起一番流行的風波。
後來,人們開始往香草冰淇淋裡加一些豐富視覺享受、增加味覺體驗層次的東西——巧克力、餅乾碎、果乾、太妃糖、抹茶粉……
什麼都能配
花樣越翻越多,大家對於香草味這個基本款的喜愛好像也被衝淡了。
再加上巧克力口味的夾擊,香草味在大家心中的地位退居二線,逐漸成為習以為常的標配、平平無奇的底色。
不過,我們真的有資格笑香草味平凡無趣沒新意嗎?
數據統計,目前市面上大約95%的香草味食品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香草香精——也就是說,我們吃的大部分「香草味」都不是費時費工的天然香草,嗯……充其量可以笑一下香草精吧。
不過,香草味的默認設置還是存在bug的:大部分統計數據都以歐美消費者為基礎,而美國和法國恰是消費香草豆的兩大龍頭。
在華人世界裡香草的地位如何呢?紐約的華埠雪糕行(Chinatown Icecream Factory),香草味還在Exotic Flavors(非常規、異國風味)之列。
異國風味雲呢拿
反觀常規口味:
連生薑味都有,心疼香草味一秒
畢竟在我們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東方,冰淇淋——還沒有能獨佔寶座的口味,因為好吃的口味實在太多了!
你最喜歡的冰淇淋口味是什麼呢?
留言和我們分享
一起吃出個涼爽夏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