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人民最勤勞……
「我的泰國學生學會的第一首歌是《亞洲雄風》,到現在每當旋律響起,我都會一下子想到當時在泰國的工作和生活。」山東女孩李京京對記者說,2011年5月,她作為漢語教師志願者前往泰國亞洲商業學校,「因為都帶『亞洲』倆字兒,朗朗上口,這首歌大家學得很快。」時隔7年,那段經歷歷歷在目,她仍然感慨,熱情的泰國人民對漢語的重視超乎想像。
2011年,海南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的李京京考取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看到國家漢辦招募東南亞地區漢語教師志願者的消息後,她決定延期一年入學,去泰國擔任漢語教師。
泰國公主詩琳通曾經在北京大學學習,還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被譽為中泰交流的友好使者。因此,泰國國內對中國很有好感。李京京回憶說:「一同前往的還有30多位老師,剛到泰國,我們就受到中國駐泰國大使的接待。我們下一屆漢語老師還受邀去了泰國總理府。」
李京京與另一位女生被分配到位於曼谷廊曼機場附近的亞洲商業學校。這是一所客家人辦的學校,實際類似於國內的大專學校,學校和學生都非常重視漢語。她向記者說:「這裡的畢業生以後可能會成為廚師、司機、導遊等,今後的工作中會大量用到漢語,所以他們都非常願意學習。」
當時,李京京一周有20節課,但備課時間很長。她介紹,在漢語教學方面,一般是使用英語教漢語,但是在泰國,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快,李京京向當地同事請教,自學泰語,用泰語教漢語。同時,在具體的教課過程中,李京京也嘗試「沉浸式教學」,即教學時,使用中文配合動作,以便學生理解中文,比如「打開書」「請舉手」都是直接使用漢語表達。
上課除教授日常用語外,李京京還會教一些專業相關的語言,比如與使用電腦相關的「關機」「重啟」等中文用語,還有一些涉及中國歷史文化的內容,比如《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及中國的剪紙、太極拳等。
「阿贊」是泰語「老師」的意思。每當學生見到李京京,都會熱情地跟她打招呼——「阿贊李」。她介紹,當地人非常尊重老師,學生進老師辦公室都會脫鞋,赤腳進入。
這些年泰國越來越重視中文。亞洲商業學校要求,每天的早會上全體學生必須學習中文。當時,李京京與同事做了一個巨大的牌子,上面寫上「謝謝」「你好」「再見」等中文常用語,同時用中文、拼音、泰語標註,全校五六百名學生在操場一起朗讀。在周末的時候,中文老師還組織了社會興趣班。她說:「課程是完全免費的,沒有年齡限制。當地人參與熱情非常高,本校老師、家長還有家長的朋友都來參加。」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臨別前的一天,學生和當地老師突然把李京京和另外一名老師圍在一起,大家齊聲用中文唱起了《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謝有你……」她說:「這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聽到大家的歌聲,我們當時淚流滿面。」
「泰國自由、開放,泰國人舒適、安逸。在這個佛教國度,他們對佛的虔誠,對友善的定義,對生命的關愛給了我很大影響。」在李京京眼裡,泰國已然成為她的「第二故鄉」。一年的支教生涯,也堅定了她走對外漢語教學這條路的信念。讀研究生期間,她又去美國匹茲堡大學孔子學院擔任漢語老師。
如今,李京京在清華附中國際部擔任老師,為外籍學生上中文課,兩段海外經歷也讓她在教學中駕輕就熟。她補充說,很多當時的同學畢業後選擇留在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他們有的在當地開起了旅行社,有的做起了中國商品在當地的經銷商。「漢語教師的經歷讓我深度了解了別國文化,成為中國與東南亞交流的使者。」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