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贊多大師(Achan Toh)出生於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時期,佛曆2331年4月17日,星期四。亞贊多師父,本身實為泰國皇族血統,師父出生後大師的父親便因戰亂與母子失散,往後便由母親所養育。自小成長在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家住大城府它容縣改郡村。母親叫給,家住武德的而裡府它依村。在師父出生後,師父母親便帶師父到屈班林吐半佛寺給龍婆攪祝福,龍婆攪將師父抱起,便說是一個與佛有緣的人,而且很聰明,將來必定成為大智慧者及有權力的人。
阿贊多7歲時便已經進入瓦咪佛寺開始學習文字,12歲時便向寺內的主持高僧申請開始學習佛理常識、佛教教義、僧侶戒律,但由於戰亂的原因,瓦咪佛寺內的佛教典籍大多都被損毀,阿贊多便在瓦咪主持高僧的推薦下前往瓦萬齊南進修這些知識,並在轉寺之後正式成為了一名小沙彌。 當曼谷王朝拉瑪三世時,三室皇已早有耳聞阿贊多的博覽多才,於是他冊封阿贊多為照破坤帕貼(意思是和尚之中的資深長老,一般管轄範圍為全國範圍)。但阿贊多並沒有去領取這個職務,而是採取迴避的方法,雲遊各地,過一個苦行僧的修行生活。(這種苦行僧,赤腳化緣,一日一餐,全素,不沾金錢,權勢,以艱難的修行方式來增加自己的修為)這期間他雲遊幾十年,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凡是他所到過的地方,當地都會有流傳他的故事。崇迪哇拉康佛牌也就是這個時間段流落在各地的。佛曆2407年,阿贊多76歲時,被四世皇冊封為「僧王」並且賜名為「彭瑪郎悉」。全稱改為「崇迪-撲它佔多.彭瑪郎悉」。師父說,這一屆的皇掌管天與地,避不過了,所以接受冊封
佛曆2415年6月22日,星期六夜間12點,大師以盤坐的方式圓寂。大師雖然走了,但大師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大師圓寂後全國上下無論是老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沉浸在一片悲傷沉痛之中。人們為這位功勳卓越的大師去世感到惋惜。全國各地大師的弟子也紛紛為大師做雕像,做佛牌,以示紀念。
和阿贊多關係最密切的三座廟:
Wat Rakhang(瓦拉康,)
Wat Getchaiyo(瓦給猜優,)
Wat Bangkunprom(瓦邦坤碰,)(其實現在已經分為Wat Int和Wat Mai)。
據說阿贊多曾說過:「崇迪Wat Rakhang就算只有一粒粉末,他也有很強的力量。」就算打碎再製造無數尊,還是不會變,這就是崇迪Wat Rakhang的獨特之處,也是為什麼含有崇迪Wat Rakhang碎料佛牌倍受追捧的原因。Wat Rakhang是阿贊多曾擔任主持的寺廟,把Wat Rakhang視為主寺是無可厚非的。
而阿贊多也曾多次在Wat Bangkunprom修行,並且最後在Wat Bangkunprom圓寂。Wat Bangkunprom列為阿贊多的主寺之一也當之無愧。
然而,Wat Getchaiyo,並不是阿贊多曾腳駐修行的寺廟。那為什麼會受到如此重視呢?Wat Getchaiyo坐落在Angthong(安通府),是阿贊多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據說,Getchaiyo就是阿贊多的父親和母親的名字。因此,有阿贊多的娘家的說法。
在連年水災侵蝕之下,Wat Getchaiyo的佛塔免不了坍塌。在一次佛寺施工時,寺裡的部分佛像和佛塔受到震動而坍塌,並從坍塌的佛塔和佛像裡發現了的崇迪。除了粉料與Wat Rakhang崇迪相似之外,設計風格竟然與Wat Rakhang三層崇迪大不相同。Wat Getchaiyo崇迪的特點是大耳,齒胸,五層,七層或九層基座。因此,後人把此類崇迪都稱為Wat Getchaiyo崇迪。
Wat Int,舊稱為Wat Bangkunprom。因為某工程修路的原因,Wat Bangkunprom就分割成兩間佛寺——Wat Int和Wat Mai。從Wat Int到Wat Mai,中間其實就是一條小馬路,甚至小的說不上是一條馬路,更像是一條巷。現在常稱的Wat Bangkunprom其實一般是指Wat Int。
在泰文中,「Mai」是新的意思,阿贊多所修建的大佛就在Wat Int。著名的Wat Bangkunprom出塔崇迪的發現處卻在Wat Mai。而與阿贊多有關的事物,都在Wat Int。Wat Mai因為主要是作為放置gu灰的地方,所以建有很多佛塔。除此之外,吸引力就不比Wat Int了。
現在泰國Samakom協會官方認可的阿贊多崇迪,也僅有這三間寺廟的,也僅有這三間寺廟的阿贊多崇迪為泰國人所追捧。
崇迪作為泰國佛教五大古佛之一,雖然是五古佛中歷史最短的,但卻也是現在五古佛中流傳最好,能夠讓近現代崇迪發展得如此之好,離不開崇迪始祖阿贊多的功勞,雖然這位九大聖僧之首的阿贊多不是崇迪最初的製作者,但卻是將其發揚光大的,對於後世的崇迪傳承有著最為重要的意義,他的崇迪也是全泰崇迪裡面的終極收藏,因為時期的不同,市值從幾十萬人民幣到幾百萬人民幣不等。為了後世的發展,阿贊多將其親制的崇迪佛牌分別放入瓦拉康、瓦曼昆碰、瓦葛猜又等崇迪傳法名寺,以便後繼的僧侶可以在其圓寂以後善用。多年來由於佛塔的保護不利,以及人為的偷盜,阿贊多督造的大量流失,很多也已破損,寺廟便使用部分崇迪老牌碎料來製作新的崇迪。但收藏經典佛牌就和玩古董文物一樣,都必須作足功課,眼光精準,不可預知的期待與想像空間這也是為啥佛牌的魅力能夠襲卷各地的主因。本文由泰佛靈緣整理,轉載請註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