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史綱時間軸:1919年—1949年大事記
🚩二、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一)主要矛盾
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現為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帶領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進行了1924年—1927年的國民大革命,這就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現為以蔣介石為首的新軍閥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中共建立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帶領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進行了土地革命,這就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也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或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時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抗日戰爭。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時中國的主要矛盾表現為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大地主階級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帶領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進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戰爭,這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總論:這一階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國人民同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後來又有官僚資本主義)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使人民當家作主;在不同時期,社會主要矛盾表現形式不同,革命任務也有所區別。
⏩(二)重要時間節點及周年紀念
1、1919年,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第四,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發生在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
2、1921年,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第一,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第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第三,黨所提出的綱領和奮鬥目標,代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第四,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繫。中國革命的面目從此煥然一新。
3、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明確的鬥爭目標。
提出黨的最 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它在當前階段的綱領應當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4、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問題。
5、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
在民族主義中突出了反帝的內容;在民權主義中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應為「少數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大原則(後來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張),並提出要改善工農的生活狀況。國民黨一大的成功召開,就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1925年,大革命
①群眾的動員更為廣大,②鬥爭的規模更加宏偉,③革命的社會內涵更加深刻。中共四大提出堅持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的問題。
7、1935年
(1)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瓦窯堡會議: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首先闡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其次,批判了「左」傾關門主義錯誤,強調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領導作用。再次,規定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具體政策。決定將「人民共和國」口號代替「工農共和國」。
(3)一二九運動:喊出「反對華北自治運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8、1936年,紅軍的長徵勝利。
紅軍長徵,鑄就了偉大的長徵精神。
長徵精神:①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②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③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④就是顧全大局、平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⑤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 高體現。長徵一結束,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