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夢遙)今天(7月4日),北京市檢察院通報去年全市金融犯罪檢察工作情況。據介紹,2017年北京檢方受理的金融犯罪案件數量和涉案人數均上升,非法集資案件呈增長態勢。此外,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等新熱點名義的犯罪增多,以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行為開始出現。
當前,一方面,金融犯罪案件數量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這類案件愈發往專業化方向發展。面對層出不窮的新類型案件,檢察機關在辦案時要如何應對?
舉措1 北京檢方建立專業化機構
記者了解到,北京檢方建立專業化機構,北京市院、三分院設立了經濟犯罪檢察部,並內設金融犯罪辦案組,在金融犯罪案件較為集中二分院、西城院、朝陽院、豐臺院設立金融犯罪檢察部,其中,證券期貨案件由二分院集中管轄;其他院視情況設立專門辦案組。
舉措2 檢方技術人員全程介入案件辦理
不僅如此,針對金融犯罪中的新型疑難複雜案件,由檢察機關技術人員作為司法輔助人員,全程隨辦案組介入案件辦理,為檢察官提供內部專業意見,解決技術難題。
比如,北京東城院辦理的一起數額特別巨大的非法集資案,邀請6名專業技術人員進駐專案組,開展技術性證據審查和電子數據同步輔助審查共計189份,提出補充偵查意見11條。
不過北京市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主任檢察官姜淑珍說,在辦案的過程中仍然發現,金融犯罪案件存在調查取證難、法律適用爭議多等問題,比如非法集資案件取證量大,跨地區取證難;證券犯罪類案件手段多較為隱蔽,查找、固定客觀證據難等。
舉措3 建議加緊完善《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此類案件還多存在法律適用爭議,比如在非法集資類案件中,罪與非罪、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此罪與彼罪,個人犯罪與單位犯罪等爭議都很常見。
對此,北京檢方建議,要加緊完善通過《處置非法集資條例》、《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等,完善治理法規體系。
舉措4 建議金融機構注意風險源頭防範
此外,一些金融機構的內控和外防機制還需繼續完善,個別銀行為追求發卡數量提高市場比重而對資信審核不嚴或過度授信,導致缺乏還款能力的低信用等級人群申領了信用卡甚至是高透支額度的信用卡,在透支後無法歸還,造成銀行損失。
針對這種情況,檢方也建議金融機構要注意風險源頭防範,完善內部稽查、日常檢查等工作。
背景
朝陽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最多
據北京市檢察院統計,在金融犯罪領域,罪名主要集中於信用卡詐騙和非法集資犯罪。
在去年審查起訴的案件中,信用卡詐騙罪以392件的數量佔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47.80%,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以302件的數量居於第二,佔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36.83%。
在北京檢方查辦的金融犯罪案件中,案件區域分布相對集中,並且體現區域特色。仍以審查起訴案件為例,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案發量最多的是擁有CBD等商務核心區的朝陽區,朝陽區院受案200件,佔全市案件的66.23%。
在信用卡詐騙案件中,案發量最多的是擁有各大銀行總部的西城區,受理審查起訴犯罪案件119件,佔全市案件的30.36%。
另外,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等新熱點名義的犯罪增多,以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行為開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