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創辦公司並非難事,但貴在堅持。買賣不成,仁義還在。只有站好最後一班崗,才能展開漫漫人生路上新的徵程。本文編譯自Semil Shah在Haystack公司博客上發表的題為「「Finishing The Work」」的文章。
近些時來,創辦公司並非難事——但想要一磚一瓦地搭建整個公司,卻比登天還難。並且,我們都知道,90%的創業公司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我們只看到了那些漲勢搶眼的極端個例,而忽略了數不勝數的失敗案例,當然,這種心態再正常不過了——極為少數的成功掩蓋了絕大多數的失敗。公司形勢不佳,資方知其氣數已盡,但沒人會去捅破這層窗戶紙。因為,輪不到我們來宣判死刑。然而,當這一切真正來臨之時,壯志未酬的創始人也難以整合瀕臨破產的公司的最後力量,形成一套料理身後事、收拾爛攤子的行為規範。隨著創業夢的破滅,一切都被拋之腦後。
我想要強調一點,在窮困潦倒之際,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謝幕演出。有些時候,哪怕再多經歷一秒,都是不可承受之痛。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情緒實乃人之常情。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失尊嚴、面帶優雅地淡出曾經屬於他們的舞臺。之所以要多此一舉,不是因為這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而是因為他們心甘情願,願意站好最後一班崗。
漫漫人生路上任何一段旅程,都應該有始有終。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工作需要,我有幸能與一些公司的創始人一同共事,近距離了解他們的經歷。他們擁有無懈可擊的資歷、文憑、動機和職業背景;並沒有籌到多少資金;並沒有尋求來自媒體的大幅報告;並沒有頻繁出入社交場合;產品和服務成功地打動了目標用戶。美中不足的是,他們沒有達到要求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難以募集大量資金。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益的——當然不是,其中一些收到了來自知名企業的收購報價。
注視著這些創始人——我將他們視為朋友——做好善後工作,我實在於心不忍。整個過程耗時極長。他們不僅需要考慮到股東的利益,還要妥善安頓員工、同事的家庭,分心乏術。並且,在大公司內「安家」絕非易事。實際上,這一過程可能會變得十分殘酷,並且大公司通常是以逸待勞的一方。如果你們也有相同的經歷,那麼一定能夠理解——但是,預計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融資困難的創業公司陷入類似的窘境。
很多人十分勇敢,做好了善後工作;也有一些人消失得無影無蹤,我也理解這種做法。我想在此著重提及我的友人Victor Echevarria、Tad Milbourn和Alanna Gregory,不可否認,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都遇到了不曾料想的困難,但至少做到了「善作善成,善始善終」。他們三人,長達幾個月以來,會議不斷,與員工和資方不斷地進行溝通,從未有過一句怨言。歷經此役,他們定將煥然一新,並且也會為接下來的旅程做足了準備。
結語部分,我想再次強調:「他們之所以要做好善後工作,不是因為這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而是因為他們心甘情願,願意站好最後一班崗。」謝謝。
原文連結:http://blog.semilshah.com/2017/08/09/finishing-the-work/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