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軟體學院實踐類課程的線上授課模式改革紀實

2021-01-09 澎湃新聞
大工軟體學院實踐類課程的線上授課模式改革紀實

2020-10-09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大連理工大學軟體學院智能系統技術系承擔了大量實踐類課程,該類課程的特點是對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對進度較快的學生,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任務難度,對相對較慢的同學,往往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進行啟發,甚至手把手的指導。在疫情期間,所有課程都需在線上完成,因此為實踐課程的開展帶來了極大困難。

在智能系統技術系承擔的專業方向課程實踐中,任課教師緊扣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金課要求,突破常規,採用統一布置、集中講解、電話指導、視頻驗收、在線抽查等多種教學手段,開展了「全流程智能車設計與實現」的線上教學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學團隊還結合疫情時期的特殊情況設計了多套預案,使學生除了鞏固、串聯各門專業方向課程知識點之外,還學到了如何更好的應對壓力,提高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團隊也摸索出一套可行的線上實踐課程教學方法。

針對疫情期間的教學特點,任課教師將教學任務定為指導學生從零開始設計完成一套具有單雙線循跡和闖迷宮功能的智能模型車。學生按照兩人一組進行線上合作設計、研究與討論,但需每人獨立製作出一套模型車,更加強調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每位同學都需歷經需求分析、器件選型、原理圖設計、仿真、PCB設計、焊接、硬體模塊調試、軟體模塊調試、整車聯調、系統優化等多個環節,走完智能系統設計的全部流程,從實戰角度對學生提出了高要求,體現課程的高階性。

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為不同小組布置了不同的任務,採用不同的硬體模塊,提出不同的驗收標準。針對模型車硬體資源的差異性,要求學生在編碼、測試、調優的過程中進行針對性思考,對不同的問題和設計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擴大的問題空間增加了學生思維的廣度,獨特的硬體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同時避免了同組同學設計和製作的同質化,達到人手一車、車車不同、各具特色的目的。

課程設計的任務涉及底層硬體邏輯、系統層軟體、人工智慧算法,以及軟體編程、調試、優化,需要學生站在知識鏈的頂端俯視各個環節,從系統的角度進行軟硬體資源分配、開發流程設計、時間進度安排。每位同學既是系統架構師、又是硬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算法工程師,體驗智能系統設計公司中的多種角色,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工作,具有一定挑戰度。

考慮到疫情的不確定性,授課教師準備了多套應急預案,最終採用了線上授課結合實時指導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通信手段。在實際線上授課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例如:為60多名學生採購和郵寄設備,大幅增加了教師工作量;對學生理解程度的反饋信息獲取不夠方便;對學生工作進度的了解不夠直觀,無法進行手把手的設備調試指導;無法設計統一的模型車考核場地,等等。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上述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首先,學生們對於教學環境變化帶來的不便十分理解,學習熱情不減,反饋不便的問題通過學生們的勤問以及老師的耐心解答得到了很好的克服,方式為通過文字留言、寫Q&A表、單開視頻會話以及準備充分的圖文資料等。進度的觀察除採用直接視頻會話的方式外,還請學生在關鍵進度節點製作短視頻發給老師,老師進行一對一單獨指導。最終測試採用循跡和走迷宮的功能測試代替以往的競速考評,按照給定的樣式,所有同學均充分利用手邊現有場地及材料,十分仔細的將軌跡和迷宮製作出來,順利搭建了考核場地,保證了考核質量。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歷經了一次次討論、嘗試、驗證,各小組的設計思路逐漸清晰,製作經驗逐漸豐富,組內合作逐漸順暢,並最終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特殊挑戰,順利完成了本次課程的學習任務。課程效果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肯定,參加課程的吳同學對課程評價道:「在這門課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非常偏向實踐,感覺是最充實的專業課程。」談到授課方式變化的影響,時同學提到「個人覺得現在已經能夠滿足學習需要,每天早上的集中講解答疑是很不錯的,能夠督促學生們緊跟進度,另外各種資料也很充足,足夠學習使用」。也有同學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陳同學說:「很多同學都和我一樣是第一次焊接小車,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電機不轉有人去買電機,循跡不行有人一直在查晶片,但是問題往往不在這種地方,排查錯誤還是需要根據電路來觀察,這中間很多錯誤都沒有記錄,有的只是一點同屆學生的經驗,還是希望能多記錄一點錯誤原因和解決辦法,便利未來的學弟學妹們,讓他們少走一點彎路」。

學生們的熱情,是教師不斷前進的動力;學生們的鞭策,是我們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軟體學院智能系統技術系教師將在未來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方案和實施環節,完善課程資源體系建設,將課程質量向混合金課標準持續推進。

新聞來源:大工新聞網

作者:王浩 賴曉晨 

編輯:王天姝

校對:白書彬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50餘名教師共議線上線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
    4月30日晚8點,「第七期網絡教學沙龍-線上線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研討」由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聯合舉辦。全校11個院系50餘名教師「共聚」騰訊會議室,就線上線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經驗分享和熱烈討論。
  • 法大線上教學 | 盧春龍:「平臺錄播+資料推送+討論答疑」的線上授課模式與課堂教學的改革
    「平臺錄播+資料推送+討論答疑」的線上授課模式與課堂教學的改革開學一周,我相信每位授課教師都有很多感悟,線上教學對很多老師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面對全新的線上教學,我們需要推陳出新、勇於探索課堂教學方法與方式的改革,踐行「課比天大」的教學理念,始終把保證和提升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我在教學中採取了「平臺錄播+資料推送+討論答疑」的線上授課模式,儘管這是在防控疫情時期的特殊選擇,但是我把它看作是一次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良機,試圖通過這一探索來更好貫徹教育部關於一流課程建設的要求。
  • 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線上教學質量——信息工程學院線上教學紀實
    ,以及信息工程學院網絡授課實施方案,以「只改變教學模式,不改變教學目標」為出發點。1.成立信息工程學院網絡授課檢查組為做好網絡課程建設及線上教學運行和管理工作,成立信息工程學院防疫期間網絡授課檢查小組。組長:朱佳梅,毛雷副組長:鮑慶鵬,孫毅,張宏鵬成員:張健沛,劉煥平,謝紅和各系主任(劉玉蘭,張爾東,史煥卿,陳剛)網絡授課檢查組檢查教師授課的方式。
  • 【工作簡報】東語系&軟體學院開展線上教學經驗分享交流會
    為貫徹落實黑龍江外國語學院《關於做好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教學準備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2021年2月19-20日,東語系&軟體學院採用「釘釘視頻會議」形式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經驗分享交流會,以保證線上教學質量,鞏固和提高線上教學效果,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會議由教學副主任史琳主持,東語系&軟體學院全體教師參加。
  • ROSSO線上授課模式全解析
    最近受疫情和政策的影響,為了有效防疫和切實保障每一位ROSSOER的身心健康和教學進度,我們將所有的課程改成了線上授課的模式。為保障「線下轉線上」授課模式的高水準,ROSSO的教研團隊教研團隊、教學團隊、教務團隊等及時制定了疫情期間教學方案並不斷持續優化ROSSO線上課程體系。
  •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設計學院課程改革帶來機遇
    由於一部分海外師生仍無法按時回到校園,西浦的一些課程還將以線上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方式講授。 這些看似被動的舉措,在西浦的校長、學院的院長以及很多一線教師看來,卻是一次擁抱變化、進行創新和探索的機遇。 西浦設計學院院長Konstantinos Papadikis博士表示,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師生來說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存。
  • 周密部署、靈活實踐——軟體學院研究生線上教學工作平穩開展
    近期,軟體學院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線上教學工作,領導班子多次召開視頻會議,縝密部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組織骨幹教師和管理人員多次在線上研討教學工作方案,並決定2020年春季學期學院研究生全部課程均採用線上授課的方式開展教學。
  • 聚焦福建江夏學院「管理創新—案例與實踐」課程建設
    多年來,福建江夏學院一直發揮著學科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在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上下功夫。「管理創新——案例與實踐」這門課程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實踐性、創新性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學校從課程改革入手,通過倡導基於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課程理念、深化公共基礎課改革、開展研討式課程教學等多種舉措,從理念、知識、能力、個性發展等方面培養創新型人才,效果顯著。
  • 大工教師獲第二屆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特等獎
    12月20日,第二屆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落下帷幕,我校軟體學院馬瑞新副教授獲得大賽特等獎和華為產學合作專項獎。本屆大賽由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共同主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 線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2020年伊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高校積極響應,探索以多種途徑完成線上教學任務,確保學生「停課不停學」。山東省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建築識圖教學團隊根據相關要求,及時採用了在線教學平臺與QQ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線上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關心和了解學生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思路,保證線上教學能夠高質量開展。
  • 線上動腦 線下動手——《數據結構》線上授課經驗談
    的教學模式,豐富線上教學活動,充實線下自主學習,構建了完善的立體網絡教學體系。為了充分把握授課內容、進度,老師們提前與數學學院聯繫,獲取這些專業《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大綱,熟悉學生所在專業對本課程的要求、目標和內容。在開課前,老師們還了解到學生已經學習了程序設計基礎等先導課程,具備了基本的程序設計能力,但對於更接近實戰的數據結構設計方法缺乏足夠的認知。
  • 聚焦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研討會分「新聞傳播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實踐教學『1+1 模式』」「融媒體時代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3個板塊進行,與會人員圍繞高校新聞傳播實踐教學模式及融媒體時代實踐教學的挑戰與創新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高校新聞實踐教學的代表性模式 研討會上,各任課教師就各自院校的新聞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介紹與經驗交流。
  • 應用型院校大學物理課程線上教學探索與實踐
    對於大學物理教學,這些年,網際網路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有大量的物理類國家精品在線課程[4]。然而,當線上教學真正展開的時候,人們才發現網際網路教學實施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可以說,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考驗和全方位線上教學,如何保證教學秩序不亂、如何保證教學質量不降低,都將是一場嚴峻的挑戰。抗擊疫情以來,關於大學物理線上教學探索和討論也如火如荼地全面開展[5-7],本文以我校這樣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物理教學為例,從教學組織、實施、管理、考核等環節進行探索和實踐,希望能夠對下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發揮線上教學優勢,構建適合線上教學需求的新模式。
  • 【戰「疫」雲課堂】【校報特稿】天津大學探索嘗試線上教學紀實
    「雨課堂」「超星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四大線上教學平臺技術人員為我校授課教師提供了專門的技術支持,不間斷服務。2月21日,本科教學工作例會在線上召開。副校長鞏金龍主持會議。在線教學各專家組代表,學工部、團委、信網中心相關負責人,各學院(部)本科教學副院長、教務處全體班子成員參會。會上,參會代表共同交流第一周開學在線教學工作經驗,研討工作模式,進一步部署後續各項工作。
  • 疫情期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線上教學實踐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熟知的教學模式,雖然之前對線上教學模式有過嘗試,但是一夜之間任務變得特別急迫和現實,很多實施層面的困難一股腦擺在了廣大一線教師眼前。從直播設備的準備,到線上平臺的選擇,整體教學進度把控,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調整,學生上課狀態的關注,線上上機實驗的開展,期末考核內容及形式改革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千頭萬緒應接不暇。
  • 【戰「疫」情】黨旗飄揚,大工軟體學院築起戰「疫」堡壘
    【戰「疫」情】黨旗飄揚,大工軟體學院築起戰「疫」堡壘 2020-03-07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院長③ | 軟體學院:以課程建設推進一流專業建設
    校長助理、軟體學院院長 周宏博院長寄語 我們這個時代,從基礎設施角度可以稱之為「網際網路+時代」,從計算機模式的角度可以叫做「雲計算時代」,從信息資源的角度則是「大數據時代」或者「人工智慧時代」,而這所有都可以說是「軟體定義的時代」。
  • 西安交大探索教學新模式,727門次理論課程已完成線上授課環節
    華商報記者從西安交大獲悉,該校大探索構建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一二三四」線上線下本科教學新模式,32.6%的理論課程(727門次)已經完成線上授課環節。疫情發生以來,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按照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研、停課不停工」的總體要求,主動應變,化危為機,在後勤保障部、網信中心、教發中心、錢學森學院、網絡學院等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組織各學院用線上教學的模式開展本學期的本科教學工作,2232門次本科生理論課程均開展線上教學,截至5月17日32.6%的理論課程(727門次)已經完成線上授課環節。
  • 一流課程建設分論壇:以教學改革為本 計算機類公共課向一流邁進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桂小林教授本次分論壇以"一流課程建設"為主題,圍繞一流課程建設規範與標準、一流線上課程、一流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以及一流線下課程開展專題報告和討論,旨在為關注一流課程建設的高校教師帶來豐富的觀點分享。
  • ...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改革探索實踐紀實
    通過元培學院、大類招生和培養、拔尖人才培養、跨學科人才培養等方式從不同層面構建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培養體系;通過專業核心課、通識教育核心課、公共基礎課等系列課程的凝練建設,推進通識基礎和專業基礎的加強;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推進課程對專業知識的傳授和通識能力的培養的融合;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和支持,引導教師和院系對教學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