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日,以"新變局、新技術、新機遇"為主題的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CECC2020)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大會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麥思博(MSUP)承辦,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協辦。另外,華為、阿里雲、Unity、百度、頭歌(EduCoder)、360政企安全為大會論壇的共同主辦單位。
19日下午,"一流課程建設"分論壇舉辦,來自國內知名高校的專家參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桂小林教授任分論壇主席,王志強教授和滕桂法教授擔任主持人。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桂小林教授
本次分論壇以"一流課程建設"為主題,圍繞一流課程建設規範與標準、一流線上課程、一流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以及一流線下課程開展專題報告和討論,旨在為關注一流課程建設的高校教師帶來豐富的觀點分享。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何欽銘發表演講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浙江大學求是特聘學者,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何欽銘教授以"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30年建設歷程為依託,詳細分析了課程建設的核心要點,以及不同時期的建設特色。對教學內容設計、實踐體系及平臺建設、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思考,同時穿插介紹了一流課程申報的若干要點,如申報內容提煉、課堂教學設計撰寫、10分鐘說課視頻製作等。何欽銘教授表示,一個課程如何可持續發展,他覺得是非常關鍵的。有三個要素能支持課程很好地發展,第一要有很好的團隊;第二是有很好的平臺;第三是教材建設。
哈爾濱工業大學二級教授戰德臣發表演講
哈爾濱工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算學部教學委員會主任,學校MOOC推進工作辦公室主任戰德臣教授認為,目前計算機類公共課已經成為支撐"新工科"專業的一類重要課程,計算機類公共課尚亟需提升課程內涵,改變教學模式,向一流課程邁進。戰德臣教授結合計算機類公共課以及本人的課程建設經驗,詳細介紹了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的定義、標準和模式,以及如何迎評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戰德臣教授表示,教師要注意利用平臺積累課程的數據,線上線下的混合式課程更注重10分鐘說課視頻,這並不是讓教師拿PPT講一遍,而是在講每一個理念的時候要把相應的素材展現出來,所以課程建設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教學成果是需要積累的,沒有積累難以有很好的展示成果;在此過程中,要注重思考課程設計,研究如何教、如何考,從數字資源建設到MOOC資源建設,這樣才能研究如何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學院董榮勝教授發表演講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學院的董榮勝教授以本人主持的"計算機科學導論"混合式翻轉課程為例,基於大量可操作的案例,將Bloom分類法與國家一流課程的建設及評估綁定在一起,詳細介紹了Bloom分類法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以及即將推出的美國CC2020報告中的重要作用。董榮勝教授的報告探討了引入Bloom分類法後應如何進行面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國家一流課程的設計、實施與評估。董榮勝教授認為,引入Bloom分類法,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聚焦複雜問題,是實現人才培養質量"變軌超車",使課程達到最高境界的一條有效途徑。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兼理工學科建設處處長、明理書院院長杜小勇教授發表演講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於2019年起組織開展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並於2020年10月發布公示了首批國家級一流課程。至此,教學改革刻不容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校長助理兼理工學科建設處處長、明理書院院長杜小勇教授以中國人民大學"資料庫系統概論"課程金課建設為主線,分享了其教學團隊過去數年的教學改革實踐的過程與體會,包括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體系及平臺建設、考核方法改革等。杜小勇教授表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符合我國教學模式改革的發展方向,只要方向選擇對了,就不怕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