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公辦學校認可度,為什麼大幅提升了?全面搖號第一年,由於「公民同招」的威力,報名民辦學校的學生大幅度減少。
有媒體報導,說家長對公辦學校的認可度,大幅度提升了。
但我倒覺得,這個轉變,沒那麼容易,也沒那麼快。
報名民辦的人減少,這完全是可以預見的,因為一旦搖不上號,對口的公辦也可能回不去,這不得不讓學生、家長審慎考慮。
以前,報名民辦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民辦錄不上還有對口的公辦兜底,那當然不報白不報。
現在,只要對口的公辦還算過得去,可能沒有多少人會去博,只有對口學校很菜的,反正也不會更差了,那就乾脆拼一把,這時候,更多的是無奈。
搖號可以相對均衡生源,但搖號從來不是終極手段。 最根本的,還是要總體提升各個學校的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上「家門口的好學校」,這才是遏制「擇校熱」的關鍵。
開學了, 卻覺得孩子上個小學,家長要忙瘋,說一下私學和公辦的區別吧!
去年在私學,家長只需要繳費,然後什麼都不用管了,什麼都是老師代勞,省心。
今年在實驗小學公辦學校,什麼都要家長去做,每個班級都有家長,協助老師。從開學前買校服,到現在買作業本、班級買拖把、圍棋、美術用品、定報紙、保險、教師節花束,學校家委要集體送等等。
打掃衛生值日排出來後,要求家長協助。
如果孩子不送託管一天來來回回8趟,送託管來來回回4趟,養個孩子不容易啊,尤其是沒有老人幫襯有需要打拼的家長。
不過公辦學校省錢,就是需要家長付出精力,孩子們在公辦也會很獨立。
一年級在私立學校讀,不用操心,二年級轉到公立了太累心了,接送孩子沒什麼,就是做作業,還要批改作業太不省心了,自己上班到凌晨一二點,白天要接送,要做飯,沒人幫,睡眠不足,人累心更累,就是女人又要賺錢,又要帶小孩,後悔嫁老公生孩子了。
坐標東北三線小城市,感覺應該遇到了個不錯的公立小學,還挺適應的,從沒打掃衛生,開學用品都是班級統一買,給包好書皮貼好名字。
從二年級就開始校內託管,正好下班時間可以接娃兒回家。還是很感恩的,比之前想像的好多了。
朋友家孩子在國際學校,絕對沒有文中這些事情,學校很少麻煩家長,麻煩了也沒不一定有人配合。我看了上述問題想想就頭疼,是孩子上學,還是家長上學呢?
我們這邊連家長會都是單獨開的,預約時間和老師一對一進行溝通。
每學期家長會時老師都會群裡統計誰參加不參加,大約有三分之一家長不去的,也就是說有的家長等到換老師都沒見過老師。
算比較正常的家長,每學期家長會我都去。家長們有可能碰面的唯一一次機會就是學校每年一次的感恩義賣活動,全體參加。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留言一併討論。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絡,如果信息有誤,或侵犯到您的隱私,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